為什麼宇宙萬物都會走向終結?原來這一切都跟熵增有關

2021-01-07 探索浩瀚星空

138億年前,一個神秘的奇點發生了大爆炸,於是我們的宇宙誕生了。誕生後的宇宙開始不斷形成各種物質,各種天體以及各種規則,而在眾多誕生的宇宙事物中,最神奇最複雜的應該就是生命的誕生了。

當人類誕生之後,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演化發展,終於走進了科技時代。這個時候,人類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宇宙萬物都會走向終結?在人類沒有走進科技時代之前,我們只知道生命會有生命的命運,不管是簡單的生命還是像人類一樣的高級生命,從誕生的那一天起,未來都會走向死亡。

古時候的人們會認為天上的太陽,月亮,星辰是永恆的,它們可以永世長存。可是當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我們才發現,這個世界沒有永恆的事物,宇宙萬物都會不不斷走向終結,甚至是整個宇宙本身最終的命運也是終結消失。

人類的壽命相對於宇宙的各個天體來說,那是微不足道的。我們生態的太陽系,中心是恆星太陽,它的壽命是非常漫長的,達到了100億左右,而人類80歲左右的平均壽命在它面前是一個非常短暫的時間。如果將太陽100億年的壽命看成是一年,那人的一生只有0.3秒左右,這是多麼短暫的一個瞬間。

即使是太陽這樣的恆星,它給宇宙帶來了光明和溫度,可是仍然無法逃脫死亡的命運。恆星根據質量的不同,壽命也會有很大的差別,大質量的恆星壽命只有數千萬年,而比太陽還小的恆星,壽命可能會達到120億年左右。不管它們的壽命有多長,最終也會迎來命運的終結。

恆星死亡之後,它們會轉化為三種不同的天體,分別為白矮星,中子星以及黑洞。所以現在宇宙中最強大神秘的黑洞,其實就是大質量恆星死亡演化後的產物。即使是恆星轉化為強大的黑洞,這個黑洞也不可能永遠存在。過去我們對黑洞的了解非常少,認為它可能永恆存在。

可是後來霍金通過研究推導出黑洞實際上也會不斷蒸發,這就是著名的霍金輻射。根據霍金輻射理論,質量越小的黑洞蒸發消失得越快,而質量越大的黑洞蒸發消失得越慢,能夠存在的時間也越長。我們試想一下,銀河系中心的黑洞蒸發消失不見了,整個銀河系的命運會如何?

那個時候銀河系沒有了中心的引力源,整個星系會陷入一片混亂,星系碰撞,恆星碰撞等會不斷發生,最終整個銀河系也會徹底消失。而宇宙是有數不盡的類似銀河系這樣的大星系組成,當所有的星系都走向終結,宇宙也就走向了終結。

可能有人會問了?為什麼宇宙萬物都會走向終結?這背後有什麼秘密?其實這一切都跟熵的存在有關,可能不少人都聽說過熵增定律。熵其實是描述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的物理量。你可以理解成,當你的屋子越來越混亂的時候,熵就會越來越高。而宇宙整體來看就是從高度有序化往無序化的方向發展,也就是熵增的方向是不可能改變的。

宇宙從誕生的那一天起,熵也跟著同時誕生。這個時候熵的值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而宇宙也會有穩定走向混亂,從有序走向無序。恆星系的不斷毀滅,星系的碰撞融合等其實都是熵值在不斷增大的結果。我們可以預見到,在未來,宇宙會越來越不平靜,各種各樣的災難會越來越多。

看完這些,很多人會對人類未來的命運產生悲哀,認為人類文明不管如何發展,科技有多麼強大,最終也難逃終結毀滅的命運,事實真的如此嗎?可能很多人覺得,既然宇宙最終都難逃熵增毀滅終結的命運,那麼人類即使延續的時候再長,還能夠在宇宙最終的毀滅之下倖存?

那麼朋友們,你們覺得人類能夠倖存下來嗎?其實很多人這裡忽略了一個重要的關鍵,那就是宇宙是否是唯一的?這個非常重要,如果宇宙是唯一的,宇宙之外沒有空間存在,也沒有其它宇宙的存在,那人類無論再怎麼強大,延續時間再漫長,最終也會隨著宇宙的毀滅而終結。

可如果宇宙不是唯一的呢?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科學家提出了多元宇宙的猜想,認為我們的宇宙之外還有更加浩瀚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之中有著數不盡的各種宇宙,而我們的宇宙只是其中之一。

如果宇宙多元論是正確的,那說明宇宙不是唯一的,這個時候人類文明就有了希望。當人類科技發展到非常強大的時候,我們已經可以任意走遍宇宙的各個角落,那個時候如果宇宙走向了終點。我們就可以依靠強大科技的力量走出這片宇宙,前往其它的宇宙生存。

我們都知道,人類現在已經初步走出了地球,如果未來我們成為了星際文明,那麼地球即使毀滅了,人類文明也可以延續,因為宇宙中有數不盡的行星可以供我們生存。如果宇宙也只是宇宙之外空間的一個非常龐大的星球,那麼即使這個星球走向了終點,人類也可以去其它宇宙生存,繼續延續發展。

由此可見,宇宙萬物包括宇宙本身最終都難逃滅亡終結的命運,可是人類卻有可能是凌駕於宇宙之上的存在,只要我們的科技實力足夠強大,就有可能最終擺脫宇宙的束縛,逃脫隨著宇宙一起毀滅的命運。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世間萬物都是向死而生?宇宙會終結?看看熵增定律是如何解釋的
    為什麼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向死而生?生命都會走向死亡?時間無時無刻不在流逝著,同時也在不斷地改變著我們。至今為止,科學家發現的存活時間最長的動物是一個來自於冰島的北極圓蛤,它足足活了507歲。但即便它如此長壽,也難逃死亡。
  • 最悲觀的定律「熵增定律」,它意味著一切事物都走向終結
    有這麼一句話,熵增定律是這個世界中讓人最絕望的定律。因為熵增定律的存在,這個世界包括黑洞以及宇宙都逃不過死亡的命運。活在這個宇宙中,就意味著所有的一切都遵循熵增定律。熵增定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要了解它,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熵。
  • 熵增定律為什麼讓人絕望?被愛因斯坦稱第一,預示宇宙命運
    宇宙浩瀚無比,在宇宙中還有很多未解之謎,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也一直沒有停歇,很多科學家在宇宙中都有了新的發現,這些新的發現都讓人感到高興,但是有一條消息被人類發現了以後,人類卻不希望是真的。這個就是熵增定律。大家對於熵增定律可能並不了解,熵增定律被愛因斯坦稱為「第一定律」。
  • 令人絕望的熵增定律,預示宇宙命運,科學家:後悔發現了它
    宇宙空間浩瀚無比,宇宙中仍有許多懸而未決的謎團,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也從未停止過,許多科學家在宇宙空間中都有了新的發現,這些新的發現都令人欣喜,但當人類發現一個定律後,人類卻不願相信這是真的,那就是熵增定律。
  • 宇宙熵增定律下,所有的一切都被往前推動
    一切都要從時間說起,人類似乎被其支配,始終無法擺脫它的控制。不知何時,人類習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可能是最早的時間概念,也是我們認識自身和宇宙的基本理論。因為時間和空間共同構成了神秘的宇宙,人們還用「光年」為單位來測算星際之間的遙遠距離。時間看不見也摸不到,卻在物體的不斷變化中體現出來,人們總說時光流逝,卻無法解釋它為何只能向前流動。
  • 宇宙的熵增是否真的無解?解讀阿西莫夫《最後的問題》
    但是任何活著的恆星卻不能逆熵增,死了就是死了,而如果一個星系就一個太陽,且人類無法通過其他物質獲取能量,製造人造太陽,那這個星系以及星系中的生命就都會死。這就是《最後的問題》第一篇中那倆人的爭論,其中一個人認為太陽會停止燃燒,其他的恆星也會停止燃燒,到那時候宇宙這個孤立系統混亂度就會達到最高,一切都會死去。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編者按  早在1943年,薛丁格在多次演講中都提到「熵增」這個詞,並在其著作《生命是什麼》中指出熵增過程也必然體現在生命體系之中,即「生命是非平衡系統並以負熵為生。」  熵增定律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它預示了宇宙終將歸於熱寂,生命終將消失。
  • 我們這個宇宙的基本規律——熵增,就決定了教育孩子註定是困難的
    大多數人也已經習以為常,不當回事,其實他們背後隱藏著我們這個宇宙的最基本規律——熵增定律,萬事萬物都在遵循著這樣的規律。對於教育孩子,同樣遵循著這樣的規律。這句話是清華大學的科學史系主任吳國勝說的,可見熵增定律之於我們宇宙的重要性。那麼什麼是熵增定律呢?要解釋這個定律,我們首先了解什麼是「熵」。
  • 熵值會增加,帶領系統走向無序和死亡,只有耗散結構才能對抗熵增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可知,熱的變化是具有方向性的,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而熵代表了系統的無序程度,任何一個孤立系統的熵值都會不斷增加,當熵達到最大,系統也就達到了一種完全無序的平衡,一切也就走向了滅亡。熵增原理所說的系統並不僅局限於物理學層面之上,包括生命體、經濟體以及任何一個領域的孤立系統都要遵循這一原理。
  • 「喬諾商學院」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於是,這就達到了被物理學家們稱為的熱力學平衡或「最大熵」——這是一種持久不變的狀態,在其中再也不會出現可以觀察到的事件。」熵是個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好在我們並不需要真正了解熵、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經典物理學含義,只需要知道其社會學意義即可。作者對此作了個總結,即:熵就是無序的混亂程度,熵増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發展的自然傾向都是從井然有序走向混亂無序,最終滅亡。
  • 熵增意味著死亡,避免死亡就要阻止熵增,物理學家的生命觀
    在宇宙之內,一切的物質,宇宙天體、山石樓閣,乃至生命,都必須要遵循一個定律,那就是熵增原理。熵增原理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平衡狀態是一個孤立系統的最終狀態,一個孤立的系統內部的任何位置的溫度最終都會變得一模一樣,而我們的宇宙就是這樣一個孤立系統,所以也就有了「熱寂說」,最終宇宙中所有的恆星都會熄滅,任何一個地方的溫度毫無差別,這種熱平衡就是宇宙的最終歸宿。
  • 最令人絕望物理定律「熵增原理」:生命以負熵為食,最終走向消亡
    在經典力學的運動方程中,把時間參量 t換成-t,就意味著過程按相反的順序歷經原來的一切狀態,最後回到初始狀態。而1850 年克勞修斯在論文中提出了一條基本定律:「沒有某種動力的消耗或其他變化,不可能使熱從低溫轉移到高溫。「這個定律被稱為熱力學第二定律。而熱力學第二定律則與力學過程的可逆性相矛盾。
  •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
    最近無意中接觸「熵增定律」這個物理學原理,三觀地震,豁然開朗,原來一切都是有科學依據的,最重要的是,它暗含了在個人管理和組織管理中科學的方法。 薛丁格說: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食。這是另一個只有少數人知道並值得我們記住的真理。
  • 「熵增定理」這個自然界第一定律,你們都悟了麼
    有人說過「如果物理學只能留下一個定律,我會留下熵增定律」;有著名人士說「熵增原理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無上的」;也有著名的科學家在闡述生命是什麼的時候說過,「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主」;為什麼熵增定律如此重要?因為它揭示了宇宙的終極演化規律。
  • 熵增定理——最令人絕望的定理?又或是最有希望的?
    薛丁格曾說過「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熵增定律?為什麼它如此重要?它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巨大影響?01 |什麼是熵增定理理解熵增其實很容易:一個獨立不受外界影響的容器,裡面有規律的間隔,隔開空氣區間和真空區間;一旦撤除容器內部所有間隔,整個容器就會形成一整個均勻的狀態。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也是熵增的過程。
  •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虎嗅網
    最近無意中接觸「熵增定律」這個物理學原理,三觀地震,豁然開朗,原來一切都是有科學依據的,最重要的是,它暗含了在個人管理和組織管理中科學的方法。 薛丁格說: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食。這是另一個只有少數人知道並值得我們記住的真理。
  • 《信條》——熵增定律 時間倒流 做自己的「麥克斯韋妖」
    這一定律定義了「溫度」的概念。 熱力學第二定律也是熵增定律的基礎。他也被稱為任何物理定律的起點。很多科學家悲觀的說,熵增定律是讓宇宙明晰,讓萬物都絕望的終極定則。古往今來,你我在內的無數人都在思考著許多人生終極問題。宇宙的外面是什麼?我們為什麼不能發現外星人?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萬事萬物的終極時刻是什麼樣。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理論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因為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這個規律包括我們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規律,生命裡又包含著個人和群體的演化規律。因為事物總是向著熵增的方向發展,所以一切符合熵增的,都非常的容易和舒適,比如懶散。《少有人走的路》在最後一章也如此解釋自律。因為所有事物都在向著無規律,向著無序和混亂發展,如果你要變得自律,你就得逆著熵增做功,這個過程會非常痛苦。
  • 令人絕望的「熵增定律」,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人有生老病死,草木有一枯一榮。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提及一句話,「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如果你稍加留意,會發現生活中的事物,有這樣一種慣性,桌子不擦會蒙生灰塵,家裡幾天不清理,會發現很多東西,都擺放得亂七八糟,杯子幾天不洗會有汙垢,鋼鐵沾了水會鏽跡斑斑等等。
  • 宇宙中的終極規則,但人們並不希望發現它,絕望的熵增定律
    也正是這個原因,幾乎每一次有巨大的物理發現,都會引起人們的轟動,但是一個叫做克勞修斯的人,他發現了一條定律,卻令人感到了無比的絕望。人們從這條定律中看到了宇宙的未來,那就是宇宙最終會走向滅亡,完全沒有一絲僥倖的機會。而這一條定律則是大名鼎鼎的「熵增定律」,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熱力學第二定律」,為什麼僅憑著這一條定律,大家就說宇宙最終會走向死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