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十大「長壽之鄉」 揭秘長壽養生秘訣

2020-12-22 安徽網

 

中國十大「長壽之鄉」

長命百歲,是人類一直的理想。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就派術士徐福遠渡東海尋找長生不老藥,古代的方士為了延年益壽,隱居山林煉食仙丹……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現在人們的平均壽命已經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長,但是對於長壽秘訣的探索,我們從未停止。那麼時至今日,長壽離我們究竟還有多遠?近日,我們特別走進中國十大「長壽之鄉」,以鮮活事例為大家揭秘長壽養生秘訣。

1

鍾祥:神奇長壽鄉延續了千年

湖北鍾祥市自古長壽者眾多,已有千年歷史,古稱長壽縣。在明嘉靖十年,取「鍾聚祥瑞」之意,改名鍾祥。當地許多地名與「長壽」相關,長壽鎮裡有一個長壽村,長壽村邊有一條長壽河,長壽河上有一座長壽橋,長壽橋旁可以吃到長壽麵,還有從身邊經過或不小心闖入眼帘的精神矍鑠的長壽老人。穿針引線、種菜鋸柴、洗衣做飯、引吭高歌……在鍾祥,這一幅幅生氣勃勃的生活圖景,不是年輕人的專利,也是眾多百歲老人的常態。

鍾祥長壽老人眾多。這裡的老人,愛勞動、心態好,為人樸實、真誠。在歷代百姓家族中,四世同堂、五代同堂的情形都十分普遍。國家多次組織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鍾祥在全國長壽之鄉中都是榜上有名。中國老年學會組織的評審專家對鍾祥市老人生活、壽命等十餘項考核指標進行了嚴格的實地調查考核,鍾祥符合「中國長壽之鄉」的評審標準,於2008年被評為中國長壽之鄉。全市人均預期壽命75.88歲,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48歲,高於世界平均水平9.88歲。據鍾祥權威部門近幾年人口普查統計數據顯示,全市105萬餘人中,百歲老人達到77人,90歲以上老人有1000多人,80歲以上的老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5.2%,有1.5萬多人。

鍾祥地處大洪山南麓,山、丘、湖皆具,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2.93%,植被良好,空氣中負氧離子高,城區及鄉鎮大氣環境質量的主要指標20多年來均控制在國家二級標準以內。良好的生態居住環境,土壤和地下水中富含硒、鋅、磷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這是大自然賜予鍾祥長壽的天然優勢。國際地理聯合會健康與環境委員會、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王五一教授介紹說:「硒是世界公認的長壽元素,不僅能抗衰老,還能激活免疫細胞的特殊功能,幫助人體提高免疫力,能夠預防多種老年性疾病及癌症的發生。」

硒被國內外醫藥界和營養學界尊稱為「長壽元素」、「抗癌之王」。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就宣布,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會嚴重影響人的身體健康。硒在人體組織內含量為千萬分之一,但它卻決定了生命的存在,對人類健康的巨大作用是其他物質無法替代的。

當地百歲老人不僅長壽,而且很健康,很少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等多種老年疾病,這正源於鍾祥一帶富有豐富的和人的生命息息相關的硒元素。鍾祥居民長期食用富含硒元素的農作物,這就是鍾祥地區百歲老人多的一個關鍵的原因。

 

2

如皋:秦始皇不老仙丹的傳說

古往今來,渴望健康、渴望長壽是人類永恆不變的心願。在江蘇如皋有著這樣一個傳說:秦始皇在完成統一"六國"大業之後,沉醉於尋找"輕身不老,延年益壽"的仙藥,於是派徐福率大隊人馬出海東渡,尋找仙藥。相傳中,徐福找到了這種仙藥,但是在返回的途中,海上狂風大作,船在如皋附近沉沒了。仙藥就此遺落,如皋長壽現象由此綿延不斷。

傳說是否屬實,我們已經無從考證,但如皋人的長壽卻是由來已久的。翻開當地的縣誌就會發現,這裡老人長壽的現象並不是現在才出現。據史料記載,如皋歷史上長壽名人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時代,且綿延不斷,僅清朝嘉慶、道光、同治三志及民國志記載的長壽老人就達1806人。

據統計,在江蘇如皋這個有著145萬人口的縣級市裡,竟奇蹟般地擁有250多位百歲老人,其中90歲以上的4000多人,80歲以上的超過4萬;全市人口平均壽命77.27歲,分別高於全國、世界平均壽命4.59歲、9.59歲。按國際標準,百歲以上老人達到萬分之零點七五即可被評為長壽之鄉,而如皋百歲老人已經達到了萬分之一點三四,將近超過國際標準的一倍。2008年10月,如皋被中國老年學會授予"中國長壽之鄉"稱號。

長壽現象如此普遍,給這個千年古城增加了許多神秘的色彩。傳說畢竟只是傳說,沒有什麼科學依據,那麼如皋人長壽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秘密呢?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專家們對當地人的生活習慣進行了深入地觀察、研究,發現當地人都喜歡吃特有的蘿蔔。在如皋,流傳著這麼一種說法,"如皋的蘿蔔賽雪梨,蘿蔔條咯嘣脆,吃了能活90歲"。難道這如皋的蘿蔔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可以延長人們的壽命嗎?

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劉健提取了如皋蘿蔔的汁液進行分析,發現在如皋蘿蔔裡含有十幾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其中的硒元素含量遠遠高於其他地區的蘿蔔。同時,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專家對如皋1000多個土壤採集點進行了取樣分析,發現如皋土壤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很高,其分布特徵與長壽人口比例的空間分布極為相似。

看來,如皋長壽現象是源於當地土壤富含硒元素並非偶然。那麼,硒與人類衰老究竟存在怎樣的關係呢?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黃標教授認為,如皋的硒含量及其組成正好適應人體需要,當地居民通過食物鏈,長期獲取硒元素,因此抗衰老能力增強。

3

奉化:山中小村人均壽命80.9歲

 

在蔣介石的老家--浙江寧波奉化市,有個南岙村。這裡群山環抱,滿目蒼翠,整個村莊掩映在青山綠樹中,只有一條小徑通往外面的世界,就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村子由西至東、由高到低,依溪而築,矮矮的竹籬笆牆,將一戶戶人家隔開。家家有庭院,其內種植蔬菜瓜果。村民在田間自耕自作,悠然自得。

1994年,奉化有位老人因為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尿毒症等多種疾病,做過腎移植手術後一直需要靠吸氧維持。自從住進南岙村以來,老人的身體越來越好,不但氧氣瓶用不著了,更神奇的是,頭髮也由白變黑了。

這事一傳開,立刻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定居。他們中,不但有來自北京、上海、南京、寧波的,還有從美國、加拿大、紐西蘭等國慕名而來的。

從1994年到現在,長壽村居然多出了71戶外來居民!現在南岙村裡有92戶人家,289個本地居民,60%以上是老年人。人均壽命達到了80.9歲。其中,百歲老人3個,80歲以上的有37個,60歲以上的有67個。南岙的百歲老人佔全村人口的1.038%,遠遠超過世界標準--每10萬人口中有7.5位百歲老人的長壽比例。2009年10月,南岙村拿下了"中國百歲比例最高的村"的吉尼斯記錄。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神奇地方呢?

2006年10月25日,《都市快報》報導了南岙村的長壽原因:空氣品質好,氣候宜人,水質優良、地勢坡度適宜、民風淳樸。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王維義教授也看見了南岙村的報導,他認為長壽現象與空氣品質好,氣候宜人、水質優良、地勢坡度適宜、民風淳樸這5個因素固然有關聯,但似乎又不盡然。因為中國廣闊的國土上符合這些條件的地方很多,為什麼唯獨南岙村的村民能長壽呢?作為一位長期研究健康與長壽的學者,王教授覺得長壽現象的背後一定還有更加關鍵的東西。

隨後,王教授於2006年11月12日來到南岙村,做了為期一個月的調查研究。在調研過程中,王維義教授更驚奇的發現:南岙人不但健康、長壽,而且六十年來沒有一例死於癌症,沒有癌症。不得心腦血管疾病,沒有一個死於心肌梗塞、腦梗塞、腦中風,最大的三大疾病在這裡沒有。南岙村裡的老人耳不聾,眼不花,身體硬朗、思維清晰、沒有一例心腦血管疾病及癌症患者,這種極佳的健康狀態,讓王教授做出了南岙村村民長壽與某種抗衰老的微量元素有關的大膽假設。隨後,王維義教授對南岙的土壤、水、大米、茶葉等隨機取樣,一回到杭州,就趕緊送到有關檢測研究單位進行檢測,分析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這檢驗結果一出來,大家都很驚訝,連王教授自己也嚇了一跳。

原來,在南岙的土壤中,也有一種特別的微量元素硒,含量達到了52微克/100克,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多!(全國水平8-10微克/100克)。由於土壤富含硒元素,南岙村的農作物硒含量也非常高,從取樣的大米和茶葉來看,硒含量分別為21微克/100克和42微克/100克,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5倍。

 

4

夏邑:平原大地上的長壽奇蹟

2007年,一次人口統計讓河南夏邑人驚喜地發現,原來自己生活的這片土地上有這麼多的百歲老人。總人口不過113.8萬人的夏邑,百歲以上老人有120人,百歲老人比例為10萬分之10.5,遠遠超過了10萬分之7.5的聯合國標準和10萬分之7的中國區域長壽鄉標準。

在夏邑,八十多歲的老人還能打腰鼓,九十多歲老人騎單車也很正常,一百多歲老人眼不花,耳不聾,還照樣能穿針引線、做些家務和農活。幾乎,每個村子裡都能見著幾個像這樣年過百歲,還身體健康的老人。

這一獨特的長壽現象,備受世人關注。2008年5月,中國老年學學會領導、專家親臨夏邑縣進行實地考察,對夏邑長壽現象予以肯定。8月,中國老年學會組織有關專家對夏邑縣申報"中國長壽之鄉"工作進行評審,各項指標均超過了"長壽之鄉"標準,順利通過"中國長壽之鄉"專家組的評審。11月26日,夏邑縣成為獲此殊榮的全國8個"中國長壽之鄉"之一。

如果說,我國大部分長壽鄉都是沿江分布,依山傍水,風景優美,與世無爭。但是,夏邑似乎就完全不同。這個在河南、山東、江蘇、安徽四省交界處的縣城,地處中原腹地,海拔不超過50米,無論向哪個方向看去都是一馬平川,有著典型的北方農村的疏朗景象,不見青山,遠離大海,甚至黃河也在明代萬曆年間就向北改道離開了這裡。可以說,夏邑的出現,則填補了一項我國平原地帶沒有長壽之鄉的空白,堪稱平原大地上的一個奇蹟。

夏邑的長壽現象如此特別,人們不禁疑問,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裡的人如此高壽呢?

雖然夏邑沒有大河大江流過,但是小河很多,全縣大的河流,一百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4條,從西到東橫穿全境。在長壽老人居住的地區,基本都有河水流過。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的調查取樣結果發現,夏邑的水可不簡單,除了呈現對人體有利的弱鹼性外,這裡平均每升水中含有硒元素0.68微克,而其他地區硒的含量一般只有0.2微克。專家抽取百歲老人的血液來測其中的硒含量,檢查結果是百歲老人的血硒水平要比正常人高出三倍。

夏邑的長壽現象可以給予我們很多健康啟示。人生如牌局,每個人手上的牌分別代表了環境、家境、性格、性別、生活方式、遺傳基因等等。有的人拿一手好牌卻早早出局,有的人運用智慧外加運氣所以笑到了最後。先天的因素、外在的因素雖然不能改變,人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卻可以點石成金。當下,長生不老或許不再是個時髦的志向,生命的內涵和生活的品質才是人們追求的根本,讓有限的人生當中充滿無限的可能和無限的精彩。是的,長壽可以不是人生的目標,但是健康地活著絕對是值得嘗試的,這或許是百歲老人們給我們最好的啟迪。

 

5

宜春:溫泉水能抗癌?

古往今來,長生不老是人們經久不衰的追求。后羿和嫦娥的神話故事堪稱經典,一直以來,嫦娥誤食長生不老藥飛升廣寒宮的故事被大家說得神乎其神,而江西宜春的明月山據說就是當時嫦娥奔月之地,因此宜春又有「月亮之都」、「月城」的美稱,除此之外宜春還是有名的長壽之鄉,人均壽命比其他地方高出5-10歲。而且自中國發現首例癌症50多年來,沒有出現過癌症患者。

溫湯鎮坐落在宜春的明月山下,四面環山,氣候溫和,園區森林覆蓋率達73%,空氣負氧離子含量為每立方釐米7萬多個,高於國家標準的35倍,是一個「天然氧吧」。2011年1月 1日,《中國長壽之鄉——溫湯》節目在中央電視臺四套熱播,宜春市溫湯鎮「無癌長壽」現象引起世人矚目。「如果你能到溫湯鎮一遊,就是湯遊;如果你能在溫湯鎮買套房子,就叫湯迷;如果能住上三個月至半年,就叫湯仙;如果你能夠在溫湯鎮長期落戶,就叫湯痴。」節目中,上海遊客的幾句話讓觀眾對溫湯鎮的印象更加深刻。我國有溫泉的地方很多,那麼宜春溫湯的溫泉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工作人員隨即對溫湯鎮的土壤、植物以及水樣做了檢查,發現溫湯的溫泉跟別處的溫泉有所不同,一般的溫泉含硫量較高,而溫湯溫泉含硒量很高,含硫量較低。宜春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熊筱娟教授,從2005年至2009年對溫湯鎮和相鄰的新坊鎮做了期望值壽命人口調查,發現在氣候環境都相同的條件下,兩鎮的人口期望壽命卻發生了偏差,我國平均水平是71,而溫湯鎮是76.52,新坊是73.37,所以兩鎮都高於全國,那麼在這兩鎮之間,溫湯又高一點。隨後,熊教授立即組織人員對溫湯鎮的土壤、植物以及水樣做了檢測,結果發現溫湯鎮的溫泉水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其中硒的含量最高。那麼,硒元素會不會和當地「無癌長壽」現象有著密切的聯繫呢?

果然,宜春市特地組織當地長壽老人做了一次全面體檢。檢查發現,長壽老人的血硒含量是每升100微克左右,正常人的血硒含量是每升35.78微克至87微克左右,他們的血硒含量比正常人的血硒含量要高許多。

 

6

安吉:「大米40元一公斤」的背後

湖州安吉山川秀美,人傑地靈,尤以「竹」而聞名天下,素有「中國竹鄉」之美譽。《臥虎藏龍》、《像霧像雨又像風》中呈現的大竹海的場景就是取自這裡。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安吉縣還有個美麗的長壽村——上墅鄉上墅村。

上墅村有個老年協會,已經成立了有10年的時間,現在協會裡一共有700多位老人,其中90多歲的就有30多人。平時協會裡還會組織老人開展許多豐富多彩的娛樂項目,協會裡共有18個隊伍,馬燈隊、鑼鼓隊、花燈隊等等;而且協會從2008年開始,每年都會為這些老人舉辦金婚儀式,讓他們時刻享受生活的浪漫,另外協會還為喜愛讀書的老人成立了圖書館,讓他們盡情地暢想讀書的樂趣。因此該協會還被浙江省命名為四星協會,同時也是浙江省的示範協會。

看來上墅村的老人運動形式多種多樣啊,那麼上墅村的老人健康狀況為什麼會這麼好呢?在尋訪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上墅村種植的大米對外的銷售價格居然要40元/公斤!這讓我們不禁好奇,安吉的大米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功效居然能賣到這麼貴呢?

安吉縣上墅鄉農業辦公室主任應根堯拿出一份《浙江安吉農業地質調查報告》告訴我們,2008年,浙江省地質調查員對安吉縣進行了一個地質環境調查,發現上墅鄉的土壤當中富含硒,這塊土地上種植出的稻穀產品硒含量在每千克0.04~0.07毫克之間,所以,硒谷水稻的價格要比一般水稻要高。即便價格高,這種水稻還是非常受歡迎,它的種植面積由2008年的100多畝地發展到了現在的1000多畝地,翻了三番。小小的硒元素,有這麼神奇嗎?而且為什麼大家都願意買它的帳呢?

中國微量元素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王廣儀教授說,我們國家有2/3的國土,硒處於一個相對缺乏的水平,所以就有70%以上的人群,每天攝入的硒的量達不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最低標準 50微克,這樣就需要我們從食品當中來補充硒。所以發展富硒農業,使我們每天的糧食、蔬菜、還有其他副食品裡面增加一些硒的含量,補充人體所缺少的硒,可以預防一些慢性疾病。

 

7

溧陽:百歲老人獨攬家務活

穿針引線這樣的活兒在一般人看來很正常,但是對很多50歲以上眼睛稍有老花的人來說都困難無比,上了百歲高齡還能做到,那就對身體素質有很高的要求了,在江蘇溧陽,百歲老人許蓮鳳就能辦到。其實在溧陽像許蓮鳳這樣的百歲老人還有很多,因為溧陽在2011年被中國老年學學會評為「中國長壽之鄉」,長壽老人特別多,光是百歲老人就有57人。

馮珍老人,今年剛滿100歲。家中現是五世同堂,滿堂兒孫有的在溧陽市區居住,有的就住在老奶奶家附近。家人都曾提出要接老奶奶同住,但都被老奶奶拒絕了,習慣了自己居住的老奶奶,至今還是一人生活。挑水、洗衣、做飯、涮洗,這些家務活全是老奶奶一人包攬。

老奶奶自己養了一群鴨子,每天都要給鴨子餵食從水塘中撈起的新鮮水草。撈水草在農村是很正常的事,但是一個百歲老人要撈水草就不禁讓人捏了一把汗,而且老奶奶堅持不讓人幫忙,說自己一個人早已習慣,如果有人扶她的話,她反而不知所措了。於是,我們就看見老奶奶左手拿著竹籃,右手拿著笤帚,獨自去水塘撈水草。雖然每一個動作都很慢,但每一個步驟都極其穩健,不多一會兒就撈了不少水草。老奶奶慢慢地走到鴨架前,將水草倒入餵食處,輕聲呼叫鴨子吃食。若不是親眼所見這一切,真不敢相信這是一位年逾百歲的老奶奶所做。看著老奶奶臉上布滿的歲月痕跡,很難想像她的身手能這麼順溜。

除了健康的生活習慣、子孫的孝心常在以及老奶奶豁達開朗的胸懷外,當地政府部門對像老奶奶這樣的百歲老人也制定了很多尊老敬老政策。而這也是溧陽老人長壽健康不可缺少的原因之一。

針對溧陽的「長壽現象」,中國老年學學會組織的專家組認為,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原因: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勤勞樂觀的生活習慣;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扎紮實實的生態建設;健全完善的保障體系。

勤勞樂觀的生活習慣;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扎紮實實的生態建設;健全完善的保障體系,這後面的四點都是人力可為之的,也是其他地方可以效仿的,但是唯獨這個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具備的,那麼溧陽究竟有著怎樣獨特的自然環境呢?

溧陽擁有「三山一水六分田」的良好資源稟賦,山水平原兼而有之,人居環境有著別處無可比擬的獨特之處,贏得了「生態家園,夢幻天堂」的美譽。這裡四季分明,氣候適宜,全年無霜期224天。另外,在溧陽的南部山區也發現了大片的富硒土壤資源。

 

8

太倉:富裕型「長壽之鄉」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常用不衰的祝福語。究其原因,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福和壽是最被推崇的。而在這當中,「壽」更是人們一直以來從不鬆懈的執著追求。

「中國長壽之鄉」是由中國老年學學會評選出來的,截至目前已有21個。其中江蘇省就佔據了4個,成為獲此稱號最多的省份。據悉,「中國長壽之鄉」分為溫飽型、小康型和富裕型三種類型。位於長江口南岸的太倉市,地處太湖平原,土地肥沃,全境無山,經濟發達,經濟實力名列全國百強縣前十位,專家評審組一致認為太倉屬於中國第12個「中國長壽之鄉」,第一個富裕型「長壽之鄉」。

年逾百歲的呂祖純老人,神態自若,步履穩健。老人自己說,他每天都是自己一人上、下樓,在小區的空地上伸伸胳膊、甩甩腿,甚至還練習倒走,堅持鍛鍊是身子骨保持健康的關鍵。據呂老的兒子介紹,老人除了平日有很規律的作息習慣、很健康的飲食方式外,他的性格也是特別溫順。就他兒子回憶起來,老人幾乎沒有因為什麼事生氣發火、大動幹戈,也很少對人發脾氣,看來心態溫和很重要。在太倉,人口平均壽命高達81.07歲,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71.3歲。這裡的百歲以上老人,更是達到37人之多。

為何太倉長壽老人如此密集呢?影響長壽的因素很多,但根據科學家大量的研究成果,這些地區無一例外地土壤中均富含硒元素。硒是生命活動中的重要元素,國內外大量臨床實驗證明,人體缺硒可引起某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失調,導致許多嚴重疾病發生,比如克山病、大骨節病等。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資料表明,全球有40多個國家屬於低硒或缺硒地區,中國有72%的縣(市)低硒或缺硒,蘇、浙、皖等長三角地區皆為嚴重缺硒地區。人體中的硒主要來源於食物,植物性和動物性食物的硒含量直接或間接取決於土壤,從某一地區土壤和生長的作物和牧草中的硒含量可以衡量當地的硒水平。

 

9

崇明:古瀛洲的長壽之道

上海市崇明縣古稱瀛洲,「長江門戶、東海瀛洲」就是崇明縣最好的詮釋。2010年9月13日被中國老年學學會授予第十五個「長壽之鄉」的稱號。在我們走訪的長壽之鄉中,九成都符合以下的三點:當地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長壽老人們規律有序的個人習慣;當地土壤和水中的硒元素非常豐富。但唯獨上海崇明是個例外。

崇明地處北半球亞熱帶,日照充足、空氣清新。全年日照數2094.2小時,年均氣溫15.2℃,無霜期229天。少雨乾旱天數極少,空氣相對溼度常年保持在80%左右。全縣林地總面積40多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1%,島上有一個國家級的森林公園,空氣中的含氧量高出城市十多倍,成為一個天然的大氧吧,而且島上沒有一家工業企業。經調查發現崇明島土壤中硒含量平均只有13.8微克/公斤,而全國平均的指標是25微克/公斤。崇明實際上是個缺硒地區。那崇明島老人健康長壽的秘訣在哪裡呢?

其實,崇明這個長壽之鄉,中老年常見疾病的發病率並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高血壓、惡性腫瘤的指標甚至還超出全國平均水平,將近30%。但是聰明的崇明島人已經找到了解決之道,如今島上正在大力發展富硒的農產品。上海崇明食品藥品檢驗所所長助理、綜合辦主任沙煒煒說,「硒跟一些維生素有一種協同作用,能夠使我們人體達到更好的一個吸收和提高免疫力的效果,能夠使我們長壽鄉更加名副其實。」上海市崇明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科科長唐明告訴我們,「崇明近三年來惡性腫瘤的平均生存率男性達到31%,女性達到48%。」由此觀之,崇明人的長壽也是和硒分不開的。缺硒還能長壽是因為他們有意識地補了硒。

 

10

亳州:新晉「長壽之鄉」的秘密

「中華藥都、華佗故裡、天下道源、千年酒鄉」,安徽亳州這片土地向來不缺少歷史和傳奇。2011年7月16日亳州譙城區被中國老年學學會授予「中國長壽之鄉。」新晉「長壽之鄉」的稱號為這裡又添上一抹神奇的色彩。

「長壽之鄉」在中國的確定標準是:每10萬人口中百歲老人達到3位。最新統計,亳州譙城區的百歲老人總數為163位,80歲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2.46%,遠遠超過評選標準。作為安徽省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獲得此稱號的地區,為何百歲老人如此之多呢?

在譙城,到處可見中藥材的種植、加工,亳州中藥材交易中心更是廣為知名。中藥材交易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說,亳州人民就是依華佗之靈氣,借交通之便捷,靠土地之肥沃,種植經營中藥材之風日益鼎盛,有1800多年的歷史,我們平常在不經意之間,已經在注意養生了。我們喝點粥,放點薏米、芡實等等,煲點湯不由得放一點枸杞,喝點茶我們會放一些菊花等等之類的。亳州人民在藥香中生活,在藥香中幹活,喝著藥膳,吃著藥膳,生活中處處離不開地裡產的中藥。譙城區申報「中國長壽之鄉」辦公室主任陳竟說:「我們從古代以來都有種植藥材的習慣,藥食同源,丹參、葛根、用它泡水喝,做飯吃,無形之中達到養生的習慣。」吃中藥,是亳州人民早就養成的生活習慣。

出生於亳州譙城的華佗,是懸壺濟世的神醫,其所創的「五禽戲」傳承千年,讓無數人受益匪淺,尤其是在亳州譙城,練「五禽戲」已經蔚然成風,曹操公園是亳州市最大的公園,它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空曠的廣場是健身的好地方。廣場上很多人在鍛鍊身體,我們發現他們所練的都是「五禽戲」,亳州市體育教練石清說:「公園裡,早晨晨練,晚上鍛鍊,小孩也有,中老年人也有,基本上都會那麼兩下子。小孩從小就開始了解五禽戲,從小學習五禽戲,這樣長大以後對自己健體強身也有一個很好的幫助。」「五禽戲」具有祛疾防病、延年益壽的功效,2011年6月,華佗「五禽戲」已入選第3批國家非遺名錄,國家體育總局也將其作為「四種健身氣功」之一,在全國推廣。作為華佗故裡,亳州譙城區更是全民練「五禽戲」,將強身健體進行到底。

其實人能夠長壽,與其所處的自然環境分不開,尤其是亳州譙城地處北溫帶南部,氣候溼潤,水、熱、光資源優越,充足的陽光和溼度,優質的地下水有利健康長壽。亳州的百歲老人身體健康,精神矍鑠。十九裡鎮的張馬氏今年104歲,平時老人家獨自生活,裡裡外外都是她一人打理,與我們的對話思路清晰,精氣神足

一般情況,長壽老人大多以女性為主,百歲以上老人中,男性的比例大約只佔到一成。譙城區也是這樣的,「女壽星」佔近九成,但我們亳州最長壽的老人確是劉魁友大爺,今年112歲。劉老70多歲的女兒劉傳英向我們介紹了老人的日常飲食起居,「吃飯,一頓一碗飯,他一般種點白菜種點啥東西。」

自古以來,活得長久是每個人的願望,老人一到80歲就會被稱為祥瑞。在探尋亳州長壽秘密的過程中,我們從每位百歲老人臉上看到的都是一種滿足和與世無爭的態度,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演繹出生命的內涵和品質。

如果說人生的所有財產、聲名是無數個「0」,那麼只有身體健康才是「1」,倘若沒有這個「1」,人生就只能是一個「0」。健康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身體健康才能享受生活的幸福、才能造福社會。

相關焦點

  • 道家養生 成都平原的長壽之鄉
    撰文/攝影 餘茂智中國老年學會評定的十大「中國長壽之鄉」,四川佔了兩席——彭山縣和都江堰市。彭山是道教中被尊為仙真的長壽老人彭祖晚年的定居地和墓葬地,道家倡導的長壽文化一直都在這一地域有著廣泛的號召力;而都江堰則是道教的發源之地,「道在養身」對當地民眾強身健體的觀念影響,更有著文化傳統上不可忽視的作用。
  • 走進廣東長壽村,揭秘長壽秘訣,個個猶如世外桃源!
    從封建時代開始,長壽就是千古不變的話題。為了長生不老,古代帝王不惜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煉就長生不老丹。提起長壽之鄉,人們腦海裡浮現的景象往往是田園牧歌、韻味悠長的遠離鬧市之處。然而,大家心照不宣隱藏了畫面之外的潛臺詞,它應當不是一個經濟發達、生活富庶的地方,也許才剛剛滿足溫飽。
  • 佛門養生十大秘訣 說說高僧大德長壽那些事
    「山清水秀、空氣新鮮」對長壽有特殊的功效。(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長壽是千百年來人類探索和追求的目標。秦始皇為了能使江山千秋延續,派術士徐福率到東海尋求長生不老之藥;古代的方士為了延年益壽,隱居山林煉食仙丹;世間的芸芸眾生也都以不同的方式探求著長壽的秘訣。長命百歲一直是世人所希求的,表現了人類對生命永恆的嚮往。
  • 在梅州這個長壽之鄉,八十歲仍是年輕人!
    在梅州這個長壽之鄉,八十歲仍是年輕人! 今天跟隨《發現廣東》 走進蕉嶺 感受長壽老人的一日生活 踏足這片宛若桃源的長壽之鄉
  • 象山有個「長壽村」,不老秘訣原來是這樣!
    象山縣高塘島鄉花岙島村是遠近聞名的長壽村,中國長壽之鄉的標準是每10萬人口中百歲老人達到3位,而高塘島鄉百歲老人佔比曾達到每萬人5.6名,當前全市女性最長壽的108歲老人就在此安居,花岙島村是名副其實的「長壽島」、「不老島」。
  • 來解碼「中國長壽之鄉」大埔
    (楊明輝 攝)  走進大埔縣,這裡的綠水青山煥發著「金山銀山」的魅力,「長壽之花」在千年古邑次第綻放,「梅州康養文旅融合之星」閃耀著熠熠光輝……  依託於此,大埔於2013年獲評「中國長壽之鄉」,2018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9.55歲,力爭今年成功創建「世界長壽鄉」。長生不老不可期,但健康長壽並非遙不可及。在大埔這個長壽鄉中,長壽秘訣是什麼?
  • 中國長壽之鄉上林向全世界發出邀請
    此外,自舉辦首屆上林生態旅遊養生節以來,經過7年多的持續打造和不懈努力,上林縣「壯族老家」「世界長壽之鄉」「首府南寧後花園」的品牌形象已深入人心,成為上林縣最有影響力的文化旅遊品牌及南寧市重要的文化旅遊節慶品牌。新聞發布會上還對上林旅遊進行推介,並現場展示壯族吉祥物渡河公製作、山歌表演等。
  • 安徽和江蘇的交界處,藏著一個長壽之鄉,被譽為「中國十大溫泉」
    江蘇和安徽兩省的交界處,有一處南山竹海,這裡不但風景秀麗,坐擁3.5萬畝翠竹,以竹文化、壽文化打造的健康養生、休閒娛樂的夢幻天堂,這裡不但風景秀麗,而且這裡有著華東地區稀缺的碳酸氫鈣,因地制宜,這裡有中國十大溫泉之一的御水溫泉,群山環繞、置身萬畝竹海,有天然泉水滋潤,良好的自然環境
  • 江蘇常州天目湖,中國十大溫泉之一,世界長壽之鄉
    天目湖山水園景區是天目湖的核心景區,擁有慈孝文化園、狀元文化區、奇石館、精靈國、彩蝶谷、中國茶島等景點。四面群山枕水、碧波蕩漾,湖中島嶼散落、湖岸曲折通幽,遊船是景區的經典項目,可以滿足千餘人同時暢遊天目湖。景區周圍保存著眾多歷史文化遺址,春秋時期伍子胥命名的伍員山(伍子胥名員)。
  • 飲食清淡長壽秘訣之首 推薦六種長壽食物
    長壽是每個人的夢想,誰都希望自己能夠延年益壽。那麼如何長壽呢?長壽秘訣的第一法寶是什麼呢?帶朋友們去了解一下。  飲食清淡十大長壽秘訣之首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人口老化,要延年益壽,港人應注意飲食健康。
  • 中國推介了「中國長壽之鄉」——山東單縣
    朋友們好,我是單縣縣委書記穆傑,今天我要向您推介「中國長壽之鄉」——山東單縣。 【文化古邑單氏宗親】 單縣地處魯蘇豫皖四省八縣交界處,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這裡古稱單父,因舜帝的老師單卷在此居住而得名,是千年古縣。
  • 探索南田長壽村 尋找長壽之秘訣
    通常在我們印象中,要想長命百歲就得要良好的環境和富裕的生活。可是在劉伯溫故裡文成南田鎮,有個出了名的長壽村叫九都村。雖然村裡經濟貧困,環境偏僻,但生活在這裡的老人卻很長壽,活到80歲是件很平常的事。一個在外人看來是個窮鄉僻壤的村子為何成了遠近聞名的長壽村?這裡的老人又有哪些養生秘訣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 中國最美的十大長壽村盤點 以後養老就去這些地方!
    中國最美的十大長壽村盤點 以後養老就去這些地方!隨著解決社會的逐步發展,人類生命健康和長壽現象越來越受到世人廣泛的關注,健康長壽被人們視為重要的財富。今天為大家盤點了中國最美的十大長壽村,趕快來看看你家鄉上榜了嗎?
  • 廣東梅州,著名華僑之鄉、長壽之鄉
    梅州,原稱敬州,北宋開寶四年(971年),因敬州的「敬」犯宋太祖趙匡胤的祖父趙敬之諱,改敬州為梅州。何以稱「梅州」?據《光緒嘉應州志 山川》載,「梅峰在城西門外,五峰錯落,似梅花五片,故名。」
  • 暢遊壽鄉 | 長壽之鄉歌如海,生態優越增福澤
    他們聽著這片淨土過往的神話傳說,將自己的故事寫在長壽之鄉的捲軸上……《長壽之鄉--夏邑》歌曲原創:劉承尚 MV剪 輯:夏邑廣播電視臺有一個地方它叫做夏邑這裡的田園肥沃這裡的人們善良美麗這裡的孝道弘揚這裡是遊子永遠眷戀的故鄉
  • 帶你走進世界客都長壽之鄉梅州
    在梅城,還可以出發去客天下,看客家風情:也可以去千佛塔,求個上上籤:去靈光寺,看那充滿傳奇與感人肺腑故事的生死樹:還可以去陰那山看日出:還可以去葉劍英紀念館、葉帥故居與雁南飛茶園:還可以去梅州豐順縣,那是廣東有名的溫泉之鄉
  • 我要去「長壽之鄉」巴馬住10天!在巴馬活泉山莊喝活泉水,和老朋友打牌下下棋,還玩百魔洞、水晶宮,賜福湖和長壽島,行程舒緩!
    巴馬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和「中國人瑞聖地」,這裡山丘遍布,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
  • 暢遊壽鄉 | 古城青州·長壽之鄉,不可錯過的優質文化和旅遊產品!
    龍興寺窖藏佛教造像數量多達400餘尊,被列為1996年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是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其特色鮮明的「青州風格」改寫了東方藝術史。博物館館藏東漢「宜子孫」玉璧,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出廓玉璧;趙秉忠狀元卷是唯一存世的明代及明代以前殿試狀元卷,填補了我國明代宮廷檔案的空白。
  • 「中國長壽之鄉」桂林永福舉行首屆沙糖桔推介活動
    中國經濟網桂林12月27日訊(記者 周驍駿 韋 玲 通訊員 夏馮斌)12月24至25日,首屆桂林永福沙糖桔推介活動在「中國長壽之鄉」桂林市永福縣堡裡鎮半田屯舉行。  據悉,本次沙糖桔推介活動為期2天,有來自全國各地300多位客商參與盛會。
  • 揭秘泉港百歲人瑞的「長壽密碼」
    12月1日,六代同堂、擁有百名兒孫的李送蚵老人向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透露了自己的長壽秘訣:保持好心情,不要有太多想法;生活要有規律,飲食定時定量,每天堅持適量運動。李送蚵居住的福建省泉港區,2013年被評為泉州市首個經濟發展型「中國長壽之鄉」,2013年全區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7.6歲,超過「中國長壽之鄉」評審指標2.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