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心理學解釋你會感到「尷尬」?

2020-12-22 贏得攝影

說到「尷尬」,相信很多人都能腦補出生活裡很多尷尬時刻:在路上摔跤、被當眾表白、手機鈴聲突然響起、跟人撞衫、叫錯別人的名字blabla......尷尬就像如影隨形又出其不意閃現的幽靈,常常給人帶來煩惱。

那麼,為什麼會產生「尷尬」呢?哪些人容易感到尷尬?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和對待它呢?

為什麼會產生「尷尬」?

1. 因感到被評估而尷尬

比如,在公開場合得到讚揚或批評,或者眾目睽睽之下突然號啕大哭……這些都是和「感到被評估」相關的尷尬感。在社會中,人們會根據一些社會準則、行為規範,以及社會文化對於每個角色身份的定位,對他人的言談舉止做出一些評價。更重要的是,我們會把這些準則和規範內化,形成一些想像中的觀眾。比如,當我們與他人擦身而過時,我們會把想像中的觀眾的眼光,投射到那些人身上,認為我們感受到的,就是這個人被他人的評價。

所以有時候我們總覺得他人在評價自己——「你這麼做,別人會認為你很笨。很多次,其實只是我們自己在評判自己。

我們也會因為感到「那些和我們有關係的人被評價了」而感到尷尬。例如,孩子為父母的行為感到尷尬,父母為孩子的行為感到尷尬,他們的愛人因為彼此的自我認同而感到尷尬。

值得一提的是,我總是忍不住評判自己,有時我們會因為別人的積極評價而感到尷尬。當別人讚美我們時,如果我們的心覺得我們不配得到這樣的讚揚,也會產生一種尷尬感。

2. 因自我暴露而感到尷尬

身體的暴露,如光的散步;情緒的暴露,如被要求在公共場合表達情感;私人物品的暴露,如果同事突然來找你麻煩。這些都屬於自我暴露的尷尬。

尷尬是人們壓抑內心自我暴露時的一種自我防衛。也就是說,當我們的內心渴望「秀」或「希望被理解」是不被超我(佛洛伊德認為每個人的自我有三個層次),當「超我」代表著道德感,原始的衝動和欲望將受到抑制,取而代之的就會是一種尷尬感。

我們的超我並非生來就有。一開始,我們不懂得對與錯,也不知道什麼是道德。超我,我們首先形成是一個內化的觀點我們的父母。因為父母首先肯定或否定了我們的行為,我們逐漸形成了一種道德感。

3. 因他人的尷尬而尷尬——共情尷尬

如果他人正處於一些在我們看來是「尷尬」的情境中,或者當我們知道別人的隱私時,隱私會讓我們感到尷尬,這時,我們會「感覺」對方的尷尬。因此,這種尷尬也被稱為「移情尷尬」,這是我們能感受到的尷尬。例如,,傾聽沉重的朗誦,看到別人在公共場合出現或表現出他們的愛,而感到尷尬,都屬於這一類。

4. 尷尬是一種有防禦性的超級情感

尷尬,還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具有自我防禦意義的超級情感。當我們經歷其他更害怕自己的情緒時(例如自卑、羞愧或內疚),尷尬似乎是防禦性的選擇(我們用尷尬來取代更可怕的情緒)。幫助我們偽裝自己和他人,壓抑恐懼的情緒。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尷尬是消極的,如焦慮、羞愧和內疚,導致人們尷尬的原因歸結如下:

1、生理原因。科學家已經證明,化學障礙被稱為「5 -羥色胺在體內引起的恐懼,這種物質負責向大腦神經細胞傳遞信息;

2、心理原因。一般的自尊心強,害怕被別人拒絕,或對自己的外表沒有信心,常常擔心別人看不起自己,擔心自己不能大方自然地和人交往;

3、家庭原因。從小壓抑下來的,或者父母不教他們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遷過於頻繁;

4、社會原因。社會環境本身是相當惡劣的,大多數人遇到挫折,思維方式有限,這是「自我,自我認識不足,自我和超我」,外加社會經驗不足缺乏危機處理能力。

有一女士曾談起,和爺爺、婆婆、丈夫、孩子和家人一起在客廳看電視,當我突然看到一些令人尷尬的場景,比如親密關係,大人物陷入這種情況是非常不自然的,她再也不會獨自一人看電視了,這麼尷尬的鏡頭我會回來的,如果你在擁擠的電梯裡放一個安靜的屁,不好意思也不好意思說:我放了它,還用一個自信的微笑來解決它

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一個「尷尬」的時刻,什麼尷尬的群體和尷尬的癌症現在在網際網路上飄揚?,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我們必須正確地評價自己,不要考慮別人如何評價我們,相信我們自己,發掘自身的優勢,一定能自如應對尷尬的處境。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撞衫了,誰醜誰尷尬」的準確心理學解釋
    心理學家通過分析人的個性以及尷尬情緒的成因,用身份信號理論給出了準確地解釋。這一理論認為,在社會活動中,人們傾向於使用物質產品來構築自己的社會形象和身份,藉此完成個性的表達,滿足彰顯自身獨特性的需求。具體到實際,不同的物品可以給人的內心帶來完全不一樣的感受,主要可以分為身份表徵物和非身份表徵物。
  • 「因果報應」如何用心理學解釋?
    如果從心理學角度進行解釋呢?人類屬於群體性動物,一個人如果長時間被孤立,無法向身邊的人分享自己的真實想法,久而久之,會感到非常壓抑。社會心理學家調查發現,85%的有過犯罪經歷的人,他們的身體素質下降得更快。這就是所謂的因果。不過,這些品行惡劣的人,只是佔據社會的極小部分,畢竟我們受到許多法律和道德觀念的束縛。
  • 兒童心理分析:你的孩子會對你的擁抱感到尷尬並且排斥嗎?
    在10歲或11歲的時候你會看到另一個變化,然後在13歲的時候再次出現。」 青春期前的這種畏畏縮縮,遠離家庭成員的過程可能會讓父母感到最終的拒絕。但瑞克建議,不要太往心裡去。相反,要認識到這是成長和獨立的健康標誌。「作為父母,這真的很難。我們忘記了他們正在發展。
  • 心理學解釋:為什麼有些人犯錯了,吼得還更大聲
    心理學如何分辨出自戀者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給出了9條評判標準,以下如果超過5條,那就是患有自戀障礙:1.自我優越感過於強烈2.對於成功、金錢、權利愛情的幻想3.認為自己是唯一的
  • 心理學:如果第一次見男友媽媽,你會穿哪雙鞋子?測出你情商多高
    心理學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其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係、社會關係,人工智慧,IQ,性格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另外,它還與神經科學、醫學、哲學、生物學、宗教學等學科有關,因為這些學科所探討的生理或心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實際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學科都與心理學有關,人類心理活動其本身就與人類生存環境密不可分。
  • 因為不好意思說而感到尷尬?萬能句子幫到你
    在社會交往中,你有沒有什麼時候,因為不好意思說而感到尷尬?但有時候又不得不說,這就需要一句連接語言來打破這種尷尬。一、當你需要問對方問題時就用這句話「順便問一下……」作為連接語。「順便問一下,你什麼時候會在?」等等,前面加上一句「順便問一下」就顯得很自然,同時也提高了對方回答的意願,即使對方不方便回答,也減少了尷尬。
  • 當你正在想念喜歡的人,他也會產生心理感應?心理學上這樣解釋
    生活中有時候我們會發現與愛人之間存在一些不可思議的默契,例如你想說某一句話但還沒來得及說出口,下一秒就被對方搶先說了出來,頓時你驚愕不已,認為你們之間出現了心理感應。其實並非如此,心理學早已給出了解釋,並且這與另一個例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 心理學上如何解釋?你知道嗎?
    幾乎每個人晚上都會做夢,而夢裡夢見的事情有的時候跟生活有關係,有的時候卻跟生活絲毫不相關,甚至是有的時候絲毫沒有出現在腦海裡面的想法,卻會突然出現在夢裡,讓我們非常驚訝,有時候甚至還會倍感尷尬,比如說有的人經常做春夢,而且夢見的還是熟人,這個在心理學上應該怎樣解釋呢?
  • 進化心理學的解釋力
    從理論上說,如果你能夠弄清自然選擇如何塑造了大腦,你就能夠弄清大腦工作的原理。但我們為了弄明白一個器官,並不需要知道它的進化過程。心臟跟大腦一樣,都是進化的結果,但威廉·哈維在發現自然選擇兩個世紀前就搞清了心臟的運作。達爾文之後最紮實的兩種理論——喬姆斯基的語言學和戴維·瑪爾的視覺理論都沒有援引進化論。進化心理學的教材提出一個假說:人類害怕蜘蛛是適應自然的結果,因為蜘蛛能咬死人。
  • 小朋友指著媽媽的胸,問了一個很尷尬的問題,你會如何回答?
    於是,在這些懵懂的年紀時,就常常會產生一些讓人不知道如何回答的問題,事實上,爸爸媽媽並不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隱瞞或者尷尬,是需要大大方方地教育孩子,接下來的這個事例就是我們的一個榜樣。小可今天只是一位四歲的女孩子,在和媽媽玩耍的時候看來十分開心,但是卻發現了自己和媽媽的不一樣,於是產生了疑惑,指著媽媽的胸前問道「媽媽媽媽,我們都是女孩子,為什麼你的胸前有這麼多肉?我卻沒有?」按道理說,這樣的問題放在其他的母親身上,肯定早就尷尬死了,大多數也會使用一種迂迴婉轉的方式給孩子糊弄過去,可是小可的媽媽卻沒有這樣做。
  • 「傷心乳頭症候群」的心理學解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傷心乳頭症候群當你觸碰乳頭時,內心會產生一種莫名的傷心、失落與罪惡感。具體而言,就是人在自己的乳頭被刺激時,身體和內心會感到一陣突如其來的奇怪感受,這其中包括有孤獨、寂寥,甚至悔恨,並同時伴隨性慾降低,和想落淚的生理衝動——這就是「傷心乳頭症候群」。在哺乳期的女性群體中,這種情況則會更強烈。
  • 心理學:面色「暴露」你的內心!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尷尬和麻煩!心理學家則認為,人在受到驚嚇的時候,血液會從身體的各個部分回流到心臟裡,以此來保護心臟,因此臉色會變得煞白,面無血色。比如你正在專注的看一部電影,別人突然在身後大聲叫你,你就會被嚇一大跳,然後臉色煞白;當你正在聚精會神地解答一道數學題,突然發現數學老師悄無聲息地站在你的身後,你就會被嚇一跳,整個臉「唰」的一下變得慘白。
  • 心理學:這6個心理學方法,可以讓別人信任你、喜歡你、幫助你
    這個世界上能夠在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在社交中都會遇到尷尬局面,有的人在與異性交談時會感到侷促,陷入沉默局面,有的人見到領導會緊張,說話不利落。然而,你需要知道的是,有很多人和你一樣,讓你感到尷尬的事件也會在別人身上發生,並且周圍人很少注意到別人的尷尬,他們即使發現也不會往心裡去。
  • 心理學:如何擺脫喪,得到幸福?這2個人生階段最容易感到喪
    文 / 心理學知識星球我想大家對「喪」不陌生吧。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經歷「喪」的階段,或許有人會說,我之所以會喪、會焦慮,還不是因為掙得錢太少、房子太小,或者根本買不起房子?這裡我想說,這只能說明你太膚淺了,換句話說,我們掙錢是為了什麼?買房子又是為了什麼?今天我想用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這背後深層次的原因。
  • 你為什麼會感到孤獨?
    可能99%或100%的人會說是的,」戴琦解釋道,「認為孤獨應該是一個神經科學概念的論點似乎很合理。只不過,還沒有人找到一種方法來檢測孤獨,並將它定位到特定的細胞上。這就是我們正在努力做的事情。」  近年來,大量的科學文獻將孤獨與抑鬱、焦慮、酗酒和藥物濫用聯繫起來。
  • 從心理學角度解釋為什麼會有人相信星座?他們想得到什麼?
    以白羊座為例,星座文化會告訴他們:「你熱情、衝動、孩子氣(性格);有活力,有冒險精神,開朗樂觀,但也比較自私,衝動,缺乏耐心(優缺點);適合做運動員,企業家和軍人(職業);你的女神是開朗,樂觀,充滿吸引力的
  • 抑鬱症:心理學解釋患者為什麼會出現比平時更愛吃東西的現象?
    比如:「有些抑鬱症患者跟大多數患者不同的是,他們不會失眠,而是出現嗜睡的現象;還有一些抑鬱症患者,會出現愛吃東西的現象;再比如,有些抑鬱症患者也會出現愛購物,甚至瘋狂購物的行為,以此滿足自己欲望或者是打發自己無聊的時光。」等等之一些異常的現象和行為。
  • 為什麼會無緣無故感到焦慮?
    你焦慮麼?當生活不如意時會感到焦慮?當工作壓力大時會感到焦慮?當家庭矛盾重重,孩子時常闖禍時會感到焦慮?大家可曾想過:&34;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本書《焦慮心理學》,這本書可以解答內心的疑惑。《焦慮心理學》這本書是由心理學作家董心潔寫的,她多年來一直專注於研究思維、心態、情緒、性格、行為等與心理的關係,在實踐中頗有建樹。本書通過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寫作方式,深入淺出地幫讀者理解焦慮,給讀者帶來了更好的閱讀體驗。
  • 心理學解釋名字對你的影響
    對於英文名字來說,研究發現更傳統的名字會讓人覺得你更加聰明和成功,比如Thomas。而很少見的名字,或者奇怪的名字則收到非常低的評價。對於中文名字,不太可能出現「傳統」名字,因為中文名字的組合很自由。但是對於奇怪少見的中文名字,一樣也會產生負面的聯想,比如之前網上很火的小朋友名字「王者榮耀」。奇怪的名字不僅僅讓別人對你產生壞印象,社會對你的期待還會反過來影響你的智力和表現。
  • 9個實用又有趣的心理學技巧 避免迷之尷尬
    同時研究還發現,在積極的肢體動作下,人體內的皮質醇(cortisol)激素會下降25%,消極的肢體動作則會讓皮質醇激素上升15%.而皮質醇激素含量的增加會使人變得緊張,焦慮。一系列的研究結果表明,積極的肢體動作能讓我們變得更自信,感覺更強有力。所以下次當你感到萎靡不振的時候,不妨調整一下你的肢體動作。2.Watch the sho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