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八寶山」,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不得了的地方!」,甚至有人把「死後葬入八寶山」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聽起來怪讓人感到不解的,這座原名為「黑山」的孤立殘丘,到底為何突然變成一塊「寶地」,讓人爭相探訪?
八寶山,原名黑山,位於北京西山前平原上。它大約有130米高,有一座低山。整座山東西長約1.2公裡,南北寬約0.6公裡。「八寶山」有一個傳說。
傳說黑山山腳下有一個山洞。洞裡藏著八寶。它們是:金牛、金馬、金雞、金娘子、金莫、金豆子、金寶雞、金螺羅。故事流傳得越來越廣,於是當地人把黑山的名字改成了「八寶山」。我不知道八寶山有沒有八寶,但這裡有八件「好東西」。它們是:馬牙石、大白、綠灰、紅土、坩堝土、姜、板巖和砂巖。它們都是非常有用的黏土礦物。
從風水學的角度看,八寶山還佔有沙、水等的「吉祥氣氛」,對於古人來說,這種風水學是最好的地方,是死後回歸靈魂的地方。為了紀念著名的太監剛兵將軍,明朝成祖朱棣將他葬在八寶山,並在這裡為他建了一座寺廟,稱為保中民族保護寺。寺內建有剛炳殿和剛炳墓。
從那時起,許多太監來到這裡供養老人,希望他們死後能葬在這裡。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清末,宦官們逐漸離開這裡。抗日戰爭勝利後,保中護國寺改為忠烈祠,以紀念國民黨官兵在抗日戰爭中的犧牲,其中包括張自忠、童霖等38名將領。
新中國成立後,總理視察了八寶山的環境,認為八寶山非常適合作為「革命公墓」,交通便利,環境優美,不佔用耕地。因此,1950年,中國在八寶山建立了「革命公墓」紀念烈士,這是八寶山「出名」的「特殊」地方。
就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建成幾個月後,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任弼時不幸病逝。直到臨死前一天,他還在研究戰局,思考對策。他一生都在為祖國的事業奮鬥。把任弼時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是國家的決定。
為了紀念和表彰任弼時同志的努力,國家為他修建了一座佔地300多平方米的公墓,是全國最大的公墓,因此也被稱為「八寶山第一墓」。
後來,張瀾、聞一多、瞿秋白等領導和民主學者都葬在這裡。1955年4月1日,中國著名建築師林徽因病逝。她死後,遺體被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墓碑上刻著「建築師林徽因墓」。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才女林徽因是八寶山墓地人的總設計師。
轉眼間,「八寶山革命公墓」建成使用已有70年。它已經成為人們緬懷烈士的地方,成為我們民族精神和民族榮譽的象徵。正是有了睡在這裡的人們的努力,我們今天才有了幸福和平的生活!我們會永遠想念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