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哥導讀:酸奶酸甜可口,營養豐富,對乳糖不耐受人群也比較友好,部分酸奶還含有豐富的益生菌,是很多家庭的寵兒。但「好食品」也不是人人適合,最近筆者發現有一些言論宣稱6個月的寶寶就可以喝酸奶甚至可以代替配方奶,這些觀點可能會誤導一些寶媽,那麼酸奶到底適合多大的寶寶喝呢?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觀點植入要謹慎
科學依據要權威
隨著90、95後成為新晉寶爸寶媽,育兒觀點也更加理性、科學,傳統和現代的觀念碰撞體現在寶媽和「寶奶」的育兒方式上,在年初的電視劇《安家》中就有類似橋段,女博士宮蓓蓓和自己的婆婆在給寶寶添加輔食方面產生了分歧,而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場景也屢見不鮮,寶媽們在吐槽這些「陳舊」的觀點和育兒「陋習」時,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我們獲得的信息一定對嗎?
尤其是在一些文章的內容和互動留言中會發現有些人在輸出並不科學的觀點,並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寶媽的判斷。
那麼6個月以後寶寶可以喝酸奶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出:普通鮮奶、酸奶、奶酪等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遠高於母乳,增加嬰幼兒腎臟負擔,故不宜餵給7~12月齡嬰兒,13~24月齡幼兒可以將其作為食物多樣化的一部分而逐漸嘗試,但建議少量進食為宜,不能以此完全代替母乳和/或配方奶粉。
對此,筆者想提醒各位寶媽們,在寶寶飲食方面,一定要慎重,要多參考權威渠道的信息,不要盲信~
6~12月的寶寶不宜喝酸奶
有以下4大原因
① 營養方面
100ml成熟母乳中蛋白質的含量約為1.5g,鈉含量約為10mg。我們選取了2款比較知名的酸奶,將它們的營養成分與母乳對比發現:酸奶的蛋白質含量和鈉含量遠高於母乳。這與《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意見一致——酸奶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遠高於母乳。
② 標準不完善
為了保障嬰幼兒群體的食品安全,國家發布了《GB10765-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GB10767-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並且為了規範奶粉行業,還進一步實施嬰配粉註冊制。對於酸奶而言,目前《GB19302-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發酵乳》中沒有規定適用人群範圍,也就是說,目前並沒有針對嬰幼兒階段的酸奶生產標準。
③ 溫度過低
為了保證酸奶有益菌的數量符合標準,在體內發揮積極作用,酸奶需要在2~6℃進行保存並食用,這對於不滿一歲的寶寶來說腸胃刺激較大,可能會引起腹瀉、感冒。
④ 添加劑
酸奶中的添加劑,如增稠劑(乙醯化二澱粉磷酸酯)、乳化劑(果膠)、白砂糖、食用香精、果料等,對於嬰幼兒的味覺刺激大,可能影響寶寶對味道的判斷,從而產生偏好,並且對腸胃消化道也是一種負擔,果料中一些高敏性水果還可能導致寶寶出現過敏反應。
1歲後寶寶的輔食可適當添加酸奶我國衛健委發布的《嬰幼兒輔食添加指南》中,對嬰幼兒輔食添加做了更詳細的指導:寶寶在1~2歲時,輔食種類基本同成人。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增加輔食種類,最終達到每天攝入七類常見食物中的四類及以上。其中,奶類輔食包括「牛奶、酸奶、奶酪等」。酸奶中的活性菌可以分解乳糖而產生乳酸,使腸道酸性增加,有抑制腐敗菌生長和減弱腐敗菌在腸道中產生毒素的作用。所以在寶寶一歲以後腸胃功能逐漸健全時,可以適當在輔食中添加酸奶,其中的嗜熱鏈球菌、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鼠李糖乳桿菌等菌種有助於寶寶腸道健康,加強免疫屏障。
每一樣食物在安全健康的前提下,都有一定的適用範圍,包括年齡階段、特殊人群等,所以不是安全又健康、美味又營養的食品就適合所有人。在寶寶6個月到1歲這個階段,很多有條件的寶媽還是堅持給寶寶餵母乳,繼續完善其免疫、消化、大腦系統,酸奶主要由於其自身的營養與母乳的差異較大,所以並不適合在這個階段添加。還請寶爸寶媽們樹立正確的育兒觀,了解不同食品適合在寶寶哪一生長階段添加。
溫馨提示:乳酸飲料≠酸奶
現在我國市場上存在一批類似於酸奶的乳飲料,口味上近似於酸奶,但卻有本質區別:酸奶是以生牛乳/乳粉為原料,經殺菌、發酵,添加或不添加食品添加劑、營養強化劑、果蔬、穀物等製成的乳製品;而現在市場中的乳酸菌飲料絕大多數是在牛奶中加入水、糖或甜味劑及其他食品添加劑,經過人工調酸製成的飲料。酸奶保持了牛乳中原有的蛋白質、鈣等多項營養物質,而乳酸飲料由於添加大量的水,營養成分大大降低,一般只有酸奶營養成分的三分之一。[1]所以寶媽在選購酸奶時一定要注意不要選錯,給1歲以上的寶寶儘量選擇成分簡單,添加劑較少的酸奶!
參考文獻:[1].酸奶飲用指南[J].世界標準信息,2005(05):160-161.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如果大家對選奶粉還有疑問,歡迎在文末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