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1月6日,盤小梅把今年的提案做了最後調整,「我把題目和內容微調了一下,集中在我省民族地區專業技術人才緊缺問題上。」這是她第4次調整提案,調整後,她終於滿意了。
盤小梅是一名少數民族界別委員,也是廣東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民族研究所所長。從事民族研究近30年,她覺得近些年工作越來越忙,「被地方邀請去做設計論證的多了,基礎研究轉化成應用研究的情況也多了」。
儘管忙,但在盤小梅看來是件好事。她感受到民族地區在鄉村振興、特色美麗村鎮建設、少數民族歷史文化挖掘、文旅和文創產業發展的積極性。而她也想通過今年的提案,呼籲更多專業技術人才,投身到民族地區建設中來。
民族地區發展面貌翻天覆地
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問題是盤小梅的重要關注點。她說,去年是她成為省政協委員後第一次提交提案,提案的內容是「關於加強我省少數民族文化元素挖掘開發力度,加快民族地區鄉村振興」。
讓盤小梅興奮的是,她的首次提案很快得到了各部門積極回復。同時,廣東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作為提案領辦單位,將該提案列為當年主要領導領辦件,成立了「一把手」領辦件工作小組,制定了工作方案有序推進提案辦理工作。
「各級黨委、政府對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工作都非常重視。」盤小梅切身感受到近年來民族地區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是瑤族,刺繡是瑤族婦女特有的一種傳統手藝。」盤小梅調研發現,在連南瑤族自治縣,當地聯合高校合作培訓瑤族繡娘,近年來培訓了500多位。
同時,當地還大力扶持瑤族刺繡工藝作坊、發展瑤繡產業,使繡娘可以在家創收。還通過開發瑤繡新產品,讓瑤繡錢包、掛包、杯墊等新產品走入千家萬戶。
盤小梅還欣喜地發現,省裡對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的挖掘和應用指導不斷增強。比如,《廣東瑤壯畲族文化特色元素集錦》充分挖掘省內瑤、壯、畲3個世居少數民族的文化元素並加以開發設計,「有了這份科學『指南』,民族地區發展開發,不愁沒特色!」盤小梅說。
關注民族地區人才緊缺問題
盤小梅透露,她今年重點關注我省民族地區專業技術人才緊缺問題。該份提案涵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對民族地區加快高質量發展的作用、廣東省民族地區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基本情況與存在問題、相關對策建議等三大方面內容。
為了讓提案更有針對性,盤小梅進行了長期跟蹤調研,今年還進行了專題調研,「省裡3個自治縣、7個民族鄉基本走遍了」。
盤小梅調研發現,民族地區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但由於經濟發達地區對人才往往有更大吸引力,使得民族地區引才難、留才難。「一方面,人才專業結構不均衡,工程建築、文化旅遊、企業經營管理、創新創業人才緊缺。另一方面,人才引進難度大,一些崗位經常出現無人報名的情況。」
她在提案中建議,嘗試用新的理念和方法破解民族地區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難題,比如探索運用人才數據化管理、遠程技術支持、有償技術服務、人才工作室等新模式。
「我國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民族和各民族地區一個也不能少!」盤小梅說,自己作為一名少數民族界別委員,更有責任為民族地區發展「鼓與呼」。
南方日報記者 李業珅 實習生 羅麗君
統籌 祁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