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健康出行,從「邁出第一步」開始
市民乘坐地鐵出行。張文魁攝
「疫情防控『新常態』下,我們不能放鬆警惕、放鬆防範,而是更應採取嚴格措施,用心把控細節。」瀋陽市衛生健康服務中心直屬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醫師曹丹稱,無論出遠門還是日常出行,健康要從「邁出第一步」開始。
出行前做好準備 隨身備足口罩數量
曹丹稱,疫情當下,就好比是與病毒的一場戰鬥,做好一些準備可以為防範病毒感染提供保障。
做好自我健康監測,確保自己健康無不適再出行。如有發熱、咳嗽等症狀建議先暫緩出行,並視情況及時規範就醫。
做好出行計劃,安排好行程。這個時期如果跨省出行,要留意各地政策差異,以免去了就被隔離,回來後還得隔離。另外,不建議前往疫情嚴重的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有慢性病、60歲以上的老年人要避免前往這些地區。
根據行程計劃,隨身備好足夠用的口罩,隨時攜帶速幹手消毒劑、消毒溼巾等用品。備用口罩建議存放在原包裝袋,如非獨立包裝可存放在一次性使用食品袋中,並確保口罩不變形。
做好出行防護
儘量選擇樓梯步行
曹丹稱,現階段,日常出行戴口罩、保持距離少聚集等仍然是目前防疫的主要手段。
只有正確佩戴口罩才能有效預防病毒感染,所以佩戴口罩要注意:戴口罩前要保持手部清潔;佩戴口罩要注意正反和上下,口罩完全遮蓋住口鼻,確保口罩與面部緊密貼合沒有縫隙;戴上口罩後不要用髒手觸摸口罩;一旦口罩髒汙、潮溼、變形、有異味應立即更換,不要重複使用一次性口罩,需重複使用的口罩應懸掛在清潔、乾燥的通風處;取口罩時要從後面取下,勿觸摸正面;取下口罩後立即將其棄置於封閉的垃圾桶內,並洗淨雙手。如佩戴口罩感覺胸悶、氣短等不適時,應立即前往戶外開放場所,摘除口罩。
距離會築起一道安全防線。呼吸道飛沫傳播範圍大約1米遠,人與人之間近距離接觸,就容易吸入飛沫而增加感染風險,所以疫情期間保持距離可以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出行時儘量選擇樓梯步行或扶梯,如乘坐廂式電梯,與同乘者儘量保持距離,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過多;儘量不要去人員密集、通風不良、密閉的場所,減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動。
乘坐公共運輸工具
這些防護細節不能忽視
曹丹建議,在車站、機場等場所提前準備好相關手續,主動配合體溫檢測,減少滯留時間。儘量不要在車上和候車室等人員密集場所吃東西。如長途必須吃東西時,也要和他人錯開就餐時間和座位,就餐時避免交談,儘量縮短就餐時間,減少暴露風險。
下車後,用流動水洗手,沒有條件洗手可以用隨身攜帶的消毒紙巾或速幹手消毒劑等用品擦拭雙手,確保手部衛生。如果是乘坐高鐵等,在旅途中做好健康監測;如果乘車過程中出現身體不適,應及時聯繫乘務員;如發現可疑症狀人員也要遠離並及時報告;應妥善保存旅行票據信息以備查詢。
如出現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噁心嘔吐、腹瀉等可疑症狀時建議不要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出行,及時規範就醫。
騎共享單車
一定要保持手部衛生
曹丹稱,騎共享單車出行,一定要做好手部清潔,保持手部衛生;接觸過車把手等部位後不要用手觸摸口、鼻、眼等身體黏膜部位。騎行時儘量與其他行人保持適當距離,避開人群,不往人多聚集的地方騎。騎行後及時洗手。騎行時戴手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護作用,到達目的地後還要進行手部清潔。
私家車出行
定期進行擦拭消毒
如果選擇私家車出行應注意這些防護細節:養成出行前在車裡置備一些口罩、手套和手消毒劑等防護物資的習慣;經常打掃車輛衛生,保持車輛衛生整潔,定期對門把手、車鑰匙、方向盤等手接觸頻繁的部位進行擦拭消毒;駕駛期間可以打開車窗通風換氣,如果進入人員聚集區域應該關上車窗。條件允許情況下最好是自然風,如果使用空調系統,則應保持空調系統的清潔;加強個人防護,注意個人衛生,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採用肘臂遮擋等;車上人員從公共場所返回車輛後,及時用手消毒劑進行手部消毒。記者樊華、宋宇/文 張文魁/攝
(責編:孝媛、湯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