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有關部門決定對聯邦快遞立案調查。根據華為向中國郵政監管機構提出的正式投訴,聯邦快遞在沒有徵得用戶同意的情況下,也沒有事先對用戶告知的前提下,擅自將快件轉寄他地,沒按約定的地址進行投遞。聯邦快遞的行為嚴重違反了我國快遞業的法律法規,也嚴重損害了用戶合法權益。雖然此前聯邦快遞聲稱誤寄華為包裹是「偶然的錯誤」並道歉,但是在當前美國正動用國家力量、開動整個國家機器來打壓華為的背景下,聯邦快遞的行為不能不令人心存疑慮——失誤十分離奇。
聯邦快遞官網首頁上有兩行字:「我們遍布全球各地的網絡每天都為眾人、社群、中小企以及跨國公司帶來各種可能。」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聯邦快遞這次還真是給客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各種可能」。據華為透露,聯邦快遞不僅「失誤地」將華為2個包裹私自轉運至美國,並對另外2個包裹以「交貨異常」的理由進行了扣留。聯邦快遞讓人難以置信地破壞既定商規,讓用戶的信任徹底變成不信任。
作為一個把「重信守諾」融進民族文化血液的國家,我們願以最大的善意去相信聯邦快遞的解釋。但是市場同時也會給出自己的答案,被立案調查後首日,聯邦快遞開盤蒸發12.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7億元),可謂教訓深刻。
行商者,必須恪守商規。自從美國挑起對華經貿摩擦以來,一些美國企業違背市場原則和契約精神,出於非商業目的對中國企業進行斷供或封鎖,給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樁樁件件,其行為不僅有損商業道德和市場規則,更嚴重傷害了中國企業和中國用戶的利益,讓人們失去了對美國企業的信任。
不守商規,必受懲罰。這種懲罰,來自於市場,也來自於法律。中國保護外資企業在中國的合法利益,與此同時,無論是哪一個國家的企業,不管企業規模有多大,他們在華運營合作期間,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也應該注意維護中國企業及中國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違反中國法律就得按照中國的法律進行調查,無可厚非。
在對聯邦快遞的正式調查結果公布之前,我們不打算僅僅根據事件與當前局勢之間的聯繫而妄下結論,或者讓主觀臆斷來影響今後對聯邦快遞的態度。這是我們的自信,也是我們對事件本身負責任的表現。相比之下,美國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僅憑懷疑猜測就斷言一些中國公司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不惜動用國家力量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打壓,這種做法不僅是對國際商業規則的踐踏,也是對法治的公然背棄。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中國秉持開放共贏的理念,與世界各國加強交流合作。中國具有吸收外資的長期優勢,也是對外商投資最具吸引力的經濟體。中國的大門一向敞開,我們歡迎外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開展合作。(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郭 言)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