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不如喝牛奶?您又被忽悠了!

2020-12-23 正化學社

忽悠這個詞,來自東北方言,從趙本山在春節晚會上賣拐、賣輪椅開始,就被全國人民所熟知。

然後我們發現,在過往的這些年,我們被各路「磚家」「叫獸」忽悠地太多了。

比如說救米國就是救中國,比如說中國人的劣根性,比如說米國的月亮比較圓,比如說「穹頂之下」,等等,太多太多了!

這不,最近又有一夥「叫獸」被放了出來,開始忽悠大家了。

還別說,網紅的聲勢、院士的名頭,還是能嚇到許多人的。再加上事關自己或孩子的身體健康,有相當的一部分的人,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開始禁止自己的家人喝粥了。

就在昨天晚上,我自己妹妹就跟我說,不要喝粥,不要喝粥,粥沒有營養。弄得我是一臉的黑線。我早餐喝粥可是喝了幾十年了,白米粥、小米粥、八寶粥,各種粥,每次只要端起碗,聞著粥的香味,就渾身舒服。怎麼突然就不能喝了呢?

看來,這些傢伙,實在是不要臉到了極點,為了完成忽悠的任務,就連中國人幾千年來一直流傳的傳統早餐也不放過了。說什麼,喝粥不營養。

營養,他們懂營養嗎?

什麼是營養?

營養這個詞的來源,是中醫對人體攝取食物滋養自身的表達。

營,指營氣。養,營氣以為濡養之意。營氣是什麼呢,就是血。血在中醫裡的學名,就叫營血。

營氣的來源,在中醫裡說,「水谷精微之氣化汁取赤」而來。水谷精微之氣,經脾運化至五臟,在心腎相交的作用下,化生為氣血。

水谷精微之氣又是啥?就是五穀和水。

《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中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被精益氣!」

大致的意思是,五穀可以養人應該作為主食,其餘五果、五肉和蔬菜都只是起到輔助、補充和增益的作用。之所以選擇五穀、五果、五畜、五菜,是因為這些食物的氣和味能夠與人體相合,所以能補益人體所需的精氣!

五穀指的是稻、黍、稷、麥、菽,也就是也就是大米、黃米、小米、麥子、豆類。正是我們熬粥最常用的原料。

五穀是什麼?是種子!它以後都要生長的,蘊涵有旺盛的生機,所以最適合大病初癒、元氣不足的人補充身體精氣。

我們吃食物,本質上吃的是食物之氣。因為,只有氣能生氣。我們吃五穀,吸收五穀生機之氣,身體才能得氣,氣血才能充足。

老一輩的人都知道,一般飯量大的人,身體都好,有沒有肉吃,問題不大。只要能吃飽飯,人就會有體力。

有一個很常見的現象,大病初癒的人,一般都會熬點小米粥、稀飯之類的,使之恢復元氣。身體漸漸恢復後再逐漸添加一些肉食。我們都說小米粥、稀飯之類的容易消化、吸收,背後的原理就是水谷精微之氣最能養人。

張叫獸說,要多吃高營養,高蛋白的東西,比如牛奶、雞蛋。這是典型的西方思維。他們認為食物有沒有營養,要看它的物質成份。五穀的主要成份是澱粉,是碳水化合物,不含這個不含那個,所以沒有營養。

同樣的,他們以這種西方思維方式,研究中藥,分析各種成份,以低維的文明來理解高維文明,當然不會得到好的結果。

這種學問,簡直傻的掉渣,只能用來忽悠許多不明真相的人。

生命的奧秘,不是物質分析就能解釋的。西方醫學發展到現在,連個感冒都治不好,這次疫情就是最好的明證。基於西方醫學而研究的營養學,就更是謬誤不堪了。

可惜現代中國人,受西方文化的隱性殖民時間太長了,下意識的就認為西方的就是正確的。

有很多的女孩子,受了現代西方所謂的「營養學」的誤導,為了減肥,不吃主食。這對身體的傷害非常大,時間長了,氣血兩虧,體質全面下降,各種問題總是無法治癒。嚴重的更是導致不孕不育,即便懷上了,流產的概率也很大,產後更是奶水不足,甚至會導致孩子先天不足,比如不足月、不足重等等!

從這一點來說,讓我們不要喝粥,甚至不以五穀為主食等相關理論,是一個包藏了無數禍心的超級大忽悠!

也許有人會問,那為什麼外國人不以五穀為主食,總是吃肉喝牛奶,卻沒有這些問題呢?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我們中國人和西方人的體質本身就有很大的區別。

中國人的體質是平和中正的,不偏寒,也不偏熱,身體特徵也最為柔和中正。所以,我們的主食也應該是中正平和的。大家看,我們的米飯、麵粉這些,氣味中正平和,沒有什麼偏性,和我們中國人的體質最為相合,最能補益人體中氣。

西方人的體質大多偏熱偏燥,身體特徵表現為毛孔粗大,皮膚粗糙,體味濃重。所以他們的食物也與他們體質有關係,陰寒的、難消化的,對他們來說,都不會有多大的問題。

而且,外國人其實也不是不吃五穀的,比如麵包,他們就很喜歡。只是歷史上,西方的農業水平一直都很差,不足以生產足夠他們食用的糧食。沒有辦法,只能以喝牛奶、吃牛肉為主,畢竟,養牛需要的技術門檻,沒有農業生產那麼高。

聊到這,我們就

說說牛奶

其實,我對牛奶的態度,並不是覺得一無是處,要一棍子打死。

古人認為牛奶有「養血脈,潤五臟」的功效,能讓虛弱的人強健起來。早在唐代,孫思邈就指出了牛乳對老年人延壽祛疾的作用:「補血脈,益心長肌肉,令人身體康強潤澤,面目光悅,志氣不衰」。

歷代醫家對牛奶均有論述:《滇南本草》說牛奶:「補虛弱,止渴,養心血,治反胃而利大腸」。《本草綱目》說牛奶:「治反胃熱噦,補益勞損,潤大腸」。宋·唐慎微《證類本草》:「牛乳,性寒。補虛羸,止渴」。清·陳士鐸《本草新編》:「牛乳味亦甘,但性少寒,與薑汁同飲,最能潤肺滋腎」。

從歷代醫家的描述中我們知道,牛奶的功效主要是補陰,對於陽盛陰虛、陰液不足的人來說,牛奶有一定的補益作用,補五臟,潤臟腑。

但同時我們發現,古人並沒有像我們現在人一樣,天天把牛奶當成日常的食物,反而是只取它的藥用價值。

是古人窮,喝不起牛奶嗎?老百姓是窮,但王公貴族也不少啊,帝王將相也不少啊,他們也喝不起嗎?他們喝得起,只是他們不喝。是養牛、擠牛奶的技術含量很高嗎?完全不是,技術要求遠低於農耕。

最終還是那個原因,牛奶那東西不養人,真正養人的只有五穀,是我們每天必吃的米麵。事實也證明,幾千年來真正滋養中國人身體的也只有五穀。

事實上,現在的名老中醫也都反對喝牛奶。

比如倪海廈老師直言不諱說牛奶喝得越多生病也就越多,命也就越短。

比如徐文兵老師說牛奶這東西是給牛喝的,別人送給我我都不喝。

還比如曲黎敏老師、羅大倫老師、餘浩老師都不建議天天喝牛奶。

這麼說吧,但凡真正懂中醫的人都不會天天喝牛奶。

為什麼?因為牛奶屬於寒涼之物。

中醫說,陽化氣,陰成形。寒涼的食物吃多了,如果沒有足夠的陽氣去化解,就會長瘡,長各種腫塊,腫塊進一步發展就是腫瘤,腫瘤再進一步發展呢?

長期食用這種寒涼的食物必然會損傷我們的陽氣。養生就是養陽氣,比起牛奶所謂的營養,我們的陽氣更為珍貴,失去了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回來。

牛奶還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牛奶屬於膏粱之味。什麼是膏粱之味?就是特別滋膩的東西,比如紅燒肉。

特別滋膩的食物特別不容易消化,特別容易產生痰溼。消化不了的東西要麼成為垃圾留在體內,要麼直接拉出去。事實證明,很多人喝牛奶直接拉出去了。西醫把這這種情況稱之為乳糖不耐受。

從現實來看,每天喝奶的人身體也並不比從來不喝奶的人要健康!

以孩子為例,目前喝牛奶最多的一類人是中國的孩子。可是,擺在我們眼前的事實是,現在這些天天喝牛奶的孩子,比起二十年前不喝奶的孩子,哪個更健康?

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生病,動不動就感冒,動不動就流鼻涕,動不動就咳嗽。咳嗽有很多痰,這痰是什麼?就是沒有消化的牛奶啊。

小孩子的脾胃非常弱,而牛奶又偏寒偏膩,孩子很難消化。所以,現在的孩子,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積食,表現為不是便溏就是便秘。二十年前的孩子大便是啥樣的?都是金黃色的香蕉狀!

天天喝牛奶的孩子,尤其是經常食用冰鎮乳製品的孩子,舌苔往往又厚又白,一片陰寒之象。其中的原因,除了抗生素用多了之外,就與每天給孩子喝很多的牛奶分不開了。

網上還有一種說法,小孩子是純陽之體,陽氣很旺,所以喝牛奶剛好陰陽平衡,對身體有益。這也不對!

小孩子是純陽之體這不錯,這也是小孩子會一天到晚喜歡光著腳活蹦亂跳,身體還特別暖和的原因。也是小孩子喜歡喝冷水,喜歡喝牛奶的原因。

但說喝寒涼的牛奶能平衡陰陽,這可是大謬!要知道,小孩子這股純陽之氣是先天帶來的,主導著身體的生長、發育,更需要好好的呵護才對,怎麼能用寒涼的食物去傷害、去消耗它呢?還美其名曰陰陽平衡,真是誤人不淺。

所以說,牛奶不但沒有給中國孩子帶來健康,反而在慢慢損害孩子的陽氣。有不止一位寶媽反映,自從停止給孩子喝牛奶後,孩子的很多問題都自動消失了,而且特別容易長個,比他大一歲的天天喝牛奶的反而長不過他。

還有老年人,更是不要輕易的去喝牛奶。老年人就像將要落山的夕陽,身體陽氣本就已經不足了,怎麼還能拿陽氣不足的身體,去喝寒涼的牛奶呢?

牛奶這東西,只有得了陰虛實熱的人可以食用,普通人少喝,陽虛陰盛的人不能喝。放眼中國,現在寒溼的人少嗎?太多了。

所以,我對牛奶的態度,並不是說它有多麼的糟糕,有如洪水猛獸。而是要正確的認識其偏性,合理的食用,但不要做為日常的食物天天飲用。

中醫的飲食原則之一是,凡是有偏性的東西都不適合每天食用的。藥材的偏性很大,是用來治病的。偏性大的食物等於有了藥材的性質,天天吃藥靠譜嗎?

但是,現在有大量的媽媽、奶奶們已經是離不開牛奶了。一方面是因為不懂養生知識,另一方面就是因為牛奶企業僱傭一些網紅院士、叫獸進行誘導式、威脅式營銷。

磚家告訴你:

不喝牛奶你家孩子就會營養不良,

不喝牛奶你家孩子就會缺鈣,

不喝牛奶你家孩子不長個,

不喝牛奶你家孩子就會輸在起跑線上。

磚家告訴你,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

中國老百姓太善良了,太容易被忽悠了,於是一傳十,十傳百,羊群效應產生了,大家都喝,我不喝不行啊!

這種焦慮感逼迫寶媽、寶奶們爭先恐後加入搶購牛奶、奶粉的浪潮中。你喝牛奶喝出問題的時候你去找奶企,他們可不承認你的病是喝牛奶導致的。

還有的寶媽以時間為藉口,以工作為藉口,沒有精力母乳餵養寶寶。如果你認為你的工作比孩子重要,即使有母乳也不用母乳餵養,那麼這樣的母親就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母親。

還有很多寶媽處於一種猶豫不決的狀態之中,她們很想擺脫牛奶,可就是下不了決心,她們擔憂,沒有牛奶,怎麼餵養孩子?

現在疫情來了,磚家告訴你,不喝牛奶你家孩子就會沒有抵抗力,就會增加感染美國肺炎的危險。這太可怕了!

所以,這些猶豫不決的寶媽就被嚇到了,趕緊的加入喝牛奶的大軍。

忽悠的目的就達到了

相關焦點

  • 孩子早晨上學,吃麵包喝牛奶真不如喝這粥,營養均衡個頭長得還快
    導讀:孩子早晨上學,吃麵包喝牛奶真不如喝這粥,營養均衡個頭長得還快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早晨上學,吃麵包喝牛奶真不如喝這粥,營養均衡個頭長得還快!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早餐喝豆漿牛奶不如喝它,不用開火熬煮,打成糊就能喝,方便省事
    早上喝點稀飯、粥之類的是大部分地區的一種飲食習慣,尤其是在北方地區,早餐除了包子油條外,必須搭配的還有各種粥以及湯類,像比較有名的胡辣湯,以及酸湯等,再簡單一點就是油條配豆漿。特別是在冬季,早上喝點熱氣騰騰的湯或者粥,不僅營養,整個人都是暖乎乎的。
  • 還在這樣「喝粥」?您離醫院不遠了!粥喝的不對,身體越來越差
    事後張醫生也很堅定自己的觀點,一直在提醒大家不要再喝粥。為什麼呢?從中醫角度來說,粥具有解暑生津、暖胃的功效,人體很容易把它吸收。當然這也是沒有什麼科學依據的。但是有大部分家長認為早餐給孩子吃粥對身體沒有什麼不好,而有一部分的家長卻認為喝牛奶對身體更好,倆種截然不同的選擇,讓許多人都不清楚,到底能不能喝粥?該怎么喝呢?
  • 早餐喝豆漿、牛奶都不如喝這個飲品,每天1杯,滋潤腸胃氣色好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最近說的這句話,引起大家對粥的熱議。很多國人都認為早餐喝粥有助於消化,是很好的選擇。但有的人喝牛奶會產生乳糖不耐受的狀況,所以早餐吃什麼是很多人糾結的問題。現如今廚房小家電很普及,比如豆漿機就是一個很好的廚房小幫手。早餐不想喝牛奶,又不想吃粥的人,可以用豆漿機來做米糊。
  • 喝粥?喝牛奶?這才是健康早餐正確的打開方式
    廊坊市疾控中心 早餐作為一天中非常重要的一頓飯 其作用絕不僅是「填飽肚子」 早餐要喝粥?還是喝牛奶?
  • 張文宏,早上不能喝粥,粥沒營養?這4種粥,營養不比牛奶雞蛋差
    張文宏教授在談到早上給孩子們搭配飲食的時候,強調早上要多吃牛奶和雞蛋,不能孩子們喝粥。一時之間在網上也引起了網友們的討論,中國人喜歡喝粥,喝粥也有著上千年的歷史。而自己喜歡的粥品被張文宏教授否定,有些網友表示難以接受。
  • 早餐不許喝粥,要喝牛奶?一頓健康的早餐,到底應該怎麼吃?
    而我們現在一部分人都喜歡在早上喝粥,而另外一部分人喜歡早上喝牛奶,到底喝粥和喝牛奶哪一個更好呢?上海華山醫院的張文宏醫生提出一個觀點:早餐不要喝粥,要喝牛奶,但是很多人對這個觀點抱著懷疑的態度,那今天就來講一講早上喝粥和喝牛奶的區別。很多人喜歡早上喝粥,這個粥就是單純的白粥,除了米飯和鹽,基本上沒有任何的添加,很多人都認為這樣喝粥可以促進消化,防止身體內腸胃出現疾病。
  • 為何孩子早餐不能喝粥要吃雞蛋喝牛奶?張文宏回應了
    【環球網綜合報導】因一句孩子「早餐不能喝粥」引發熱議的張文宏,發聲回應為何不能喝粥。「絕不要給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營養、高蛋白的東西,每天早上準備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雞蛋,吃了再去上學,早上不許吃粥。」張文宏的話在網上引發熱議,有人認為他這是崇洋媚外。為什麼早餐不要喝粥而要吃雞蛋牛奶呢?張文宏對此做出回應。
  • 喝牛奶時千萬別吃它,當心中毒!天天這樣喝牛奶,不如不喝…
    牛奶這麼好,但您會喝嗎? 很多人可能要說,這有什麼難的!殊不知,有時一些搭配不當,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中毒反應! 此外,對於牛奶,大家存在很多誤區,比如迷信高鈣奶更加補鈣、以為價格更高的奶營養更高等等,今天,我們分別來看看。
  • 孩子不愛喝粥喝牛奶,試試這道營養米糊,易消化易吸收孩子體質好
    孩子不愛喝粥喝牛奶,試試這道營養米糊,易消化易吸收孩子體質好!很多家長甚至覺得超市的那些乳酸菌飲料酸酸甜甜,可以調節腸胃促消化,仔細看看配料表,那完全就是一瓶連白開水都不如的飲料!小米、蘋果、鐵棍山藥都是健脾養胃的食材,可是有些孩子不愛喝小米粥,覺得口感不如大米粥滑潤;有些孩子不愛吃鐵棍山藥,覺得咽下去太幹了。但是一定很少有孩子不愛吃蘋果吧,即使不愛吃蘋果,但是不排斥蘋果味的果汁飲品。
  • 這種「碳水炸彈」,喝它真不如喝粥!
    燕麥加水不就是燕麥粥嗎?鄭苑竹表示,「燕麥奶」更像是我們熟悉的「米湯」,在製作工藝中為了增加天然的甜味,一般可能會用到酶類物質,進一步分解燕麥中的碳水化合物。通俗來講,就是可以嚼的燕麥,分解後溶於水,它的口感就跟奶製品相似,所以大家習慣稱其為「燕麥奶」。
  • 小雪前後,要多給家人喝這粥!比牛奶,豆漿營養高,5塊錢煮一鍋
    導讀:小雪前後,要多給家人喝這粥!比牛奶,豆漿營養高,5塊錢煮一鍋再過幾天,就是小雪節氣了!這小雪一到,西北風就成了「常客」,氣溫隨著寒氣驟降,人也變得慵懶!這時大地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轉入寒冬!小雪節氣的到來,在提醒著我們,要注意保暖了,在食療方面,也要注意滋補身體了!
  • 夏季喝粥不如喝它,早餐喝一杯,健脾養胃,營養好消化,比豆漿強
    咱們中國的飲食文化深厚,美食品種繁多,包子、饅頭、餃子、油條、豆漿、米粉、麵條,各種粥數都數不過來。不過三伏天裡,時常喝冷飲吃雪糕來消暑,容易傷脾胃,早餐最好吃一些健脾養胃的食物,比如說山藥和芡實之類的食物。我家最近經常喝南瓜山藥米糊,香甜細膩,營養好消化,比白粥和豆漿強多了。南瓜和山藥都是極好的鹼性粗糧,營養豐富熱量低,做成早餐,每天喝一杯,對脾胃好,幫助家人輕鬆的度過夏天。
  • 「早餐要吃雞蛋牛奶,不能喝粥」?真正的早餐黑名單,附營養食譜
    7~11歲的兒童,每日鈣的需求量為1000mg,而早餐需要滿足一日所需的30%左右,牛奶和雞蛋的搭配,確實更加適合作為兒童早餐。想起每天早上媽媽最愛說的話:「喝點粥,養胃。」那麼,粥真的養胃嗎?營養密度很低的粥,並不適合作為正餐食用。可以進食正常的飯菜後,粥就可以從食譜裡除去了。▼ 慢性胃病老一輩眼裡,粥是最「養胃」的食物,恨不得給慢性胃病的人天天喝粥。即使不看營養成分,長期喝粥也會退化胃的消化功能,不但沒養胃,還把胃「慣壞」了。
  • 立冬後,喝牛奶喝豆漿,不如喝它,價格比牛奶便宜,5塊錢煮一鍋
    立冬後,喝牛奶喝豆漿,不如喝它,價格比牛奶便宜,5塊錢煮一鍋步入了冬天,天氣一下子就寒冷了好多,厚厚的外套都已經拿出來穿了。天氣一冷,早餐就喜歡吃熱乎的食物,孩子一起來,就可以喝到熱乎乎的食物,一碗下肚全身暖和,特舒服。
  • 早餐喝牛奶豆漿不如喝它,滋補潤肺,女人多喝氣色好,省了化妝品
    作為一名女性,我經常吃南瓜,所謂藥效不如食療,多吃點南瓜皮膚水嫩嫩,省掉化妝品。南瓜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含量高,可以保護視力,還可以促進鈣的吸收,老人多吃預防骨質疏鬆,孩子多吃強身健體,長得快。秋冬季,早餐吃一碗熱乎乎的營養粥,渾身暖和,這個南瓜玉米渣小米粥自然清甜,粘稠順滑,吃了能量滿滿。如果早餐牛奶和豆漿喝膩了,不妨試試南瓜玉米渣小米粥。
  • 孩子早餐應該吃牛奶雞蛋還是喝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主題思想是:現在中國的孩子早上只能吃雞蛋喝牛奶,不許吃粥。中國人對粥有很濃厚的情結,我也愛喝粥,關於粥的詩句,我信手拈來。粥,是中華民族傳統美食,美食,是中國文化重要部分。有的人看到張文宏說不能喝粥,氣得蹦了起來,如同自己祖墳上的草被人動了一樣。小孩急性腹瀉的時候,「有經驗的」老人們常常說,不能吃牛奶雞蛋,要喝白粥。孩子喝得越來越沒有胃口。
  • 「原創」早餐要喝牛奶吃雞蛋不要只喝粥?認知被顛覆了
    一直以來啊,小妹以及小妹一家人早餐都是喝粥的,從小呢小妹受到的教育就是只有早上喝一碗粥,這一天才能不渴.所以啊小妹也就一直遵守這個規則,不論在不在家,每天早上基本上都會喝上一碗粥。但是最近呢,有醫生說啊,早餐不能老喝粥要多吃雞蛋喝牛奶,小妹就決定啊,跟大家一起去探索一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天冷,早餐喝牛奶豆漿,不如喝它,價格比牛奶便宜,好喝易吸收
    天冷,早餐喝牛奶喝豆漿,不如喝它,價格比牛奶便宜,好喝易吸收。自從買了破壁機後,家裡的早餐就離不開它了,每天都變著花樣做豆漿和米糊,最近天氣冷了不少,比起豆漿,米糊更飽腹,更暖身。做米糊可以選擇的食材有很多,除了五穀雜糧,一些根莖類的蔬菜果實也非常適合。
  • 煮牛奶燕麥粥,直接用牛奶煮就錯了,多做1步,香濃軟綿更好喝!
    一到天冷的時候,我家孩子早餐就饞這碗粥,濃濃的奶香味讓孩子總是也喝不夠。大多數的小孩子都特別喜歡喝純牛奶,家長也常常會給孩子們喝牛奶,因為牛奶中含有大量的鈣,常喝牛奶可以促進孩子骨骼發育,讓孩子長得快,而且蛋白質的含量也比較高,可以增強體質,偏冷的時候給孩子們喝熱牛奶,暖暖的讓孩子的胃特別舒服,有暖胃養胃的功效。可是只喝純牛奶又擔心孩子們會吃不飽,所以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們做牛奶燕麥粥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