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這「三會」,教出好孩子

2020-09-24 開飯啦小雞仔

每天分享教育心得,讓家庭溝通更有效!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在三國時期的魏國,有一個叫劉劭的文人寫了一本非常有名的書籍——《人物誌》。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關於人才資源的書籍。在書中,劉劭作了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


領導的藝術,就如同一個大廚做烹飪時,那些主要的佐料——酸甜苦辣鹹——永遠都不能成為一道菜的靈魂,真正能引領一道菜的,是那一瓢無色無味的水!

鹹了,加一點水,辣了,也加一點水……

領導的藝術就是這瓢無味之水!

那麼,如何才能變成這瓢無色無味的水呢?

一個頂級的領導者必須掌握「三會」:

會聽,會用,會賞罰!


1.

真正的會聽,不是簡單學會學傾聽就能真正領悟領導的藝術。一個合格的領導,必須學會如何讓一個不主動說話的下屬,敞開心扉地把話說出來。這才是傾聽的最高形式!

會用的含義是什麼?

會用,就是能夠把對的人安排到正確的崗位上。一個領導者不是一個全能選手,他可以不會招聘,也可以不用銷售,還可以不用培訓。但是他必須擁有伯樂的慧眼,能識別各種千裡馬,並安排到能讓他們發揮最大潛能的崗位置上!

最後,會賞和罰,才能服眾,才能得民心!

一個領導者只要能掌握以上「三會」,就能統領一個團隊,甚至一個國家!

那麼,在家庭教育中,這三會是否能通用呢?


2.

很顯然,《人物誌》針對的是成人世界,而家庭教育,針對的是兒童,從更大的範圍上看,針對的是未成年人。成人的世界和兒童世界是有根本性的不同的。所以我們不會一味地把這三會照搬到家庭教育中

但是家庭教育的精髓也存在「三會」:

會看!會用!會賞罰!

一字之差,就是老鼠到老虎的距離!因為這兩個三會針對的對象和目標是不同的,所以,其包含的要求也不盡相同!


在家庭教育中。會看比會聽更重要,因為兒童還不善於表達,如果父母希望找到孩子真正的興趣點或者潛在的天賦,就必須學會看,通過仔細的觀察,才能真正地了解孩子一舉一動背後隱藏的動機和想法。這對於日後的培養,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會用,必須建立在會看的基礎上,通過看,掌握孩子的個性,從而做有針對性的培養教育方法,激發孩子最大的動力和潛力。

而會賞罰,在如今因快節奏而導致更多焦慮的社會中,顯得尤其重要。這其實是最重要的家庭溝通方式。前段時間,武漢14歲少年因媽媽當眾扇倆耳光就跳樓輕生的悲劇,就足夠證明會賞罰的重要性了。

所以,父母只要能讀懂以上「三會」,就能讓家庭教育變成件一件遊刃有餘的事情!

每天分享教育心得,讓家庭溝通更有效!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相關焦點

  • 專業醫生教你如何讀懂自己的孩子
    現在有很多父母會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自己看了那麼多育兒類書籍,孩子還是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乖巧、聽話?為什麼自己用盡辦法鼓勵、陪伴孩子,孩子仍然孤僻、不合群?為什麼自己用盡辦法給孩子補充各種營養,孩子還是跑步不穩、身上沒勁、總摔跟頭?
  • 讀《全新教養:這樣讀懂孩子心理》,讀懂孩子心理,解決育兒難題
    周末帶孩子去公園玩,碰到了很久不見的以前一起帶娃的媽媽,跟他聊了一會。他問我疫情期間在家教孩子什麼了?把我整懵了,孩子這麼小,不至於教東西吧。那位媽媽卻說現在正是彎道超車的時候,還說我一點也不著急,孩子被落了十萬八千裡了都不知道。
  • 讀懂孩子這本書
    孩子就是一本書,但要真正讀懂它卻十分不容易。我們姑且以孩子愛「說謊」為例來探討一下孩子這本書。孩子為什麼說謊?其實更多的時候是因為孩子們不敢說真話:說真話的結果往往是懲罰,而有時說了謊話,反而受到了表揚。
  • 《讀懂孩子的心》  讀書筆記三
    雲朵號原創可以說為人父母是世界上最容易的職業,因為孩子一生下來我們就自動成為父母了;為人父母又是最難的職業,估計很少有父母認為自己完全勝任該工作,是很優秀的員工。如果需要持證上崗,又有多少父母能拿到合格證呢?我養著兩個孩子,深感養娃不易,想做好媽媽很難,想養出健康陽光可愛的孩子就更難了。
  • 重複又重複的方法教出好孩子
    朋友小月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做了十年的主婦帶孩子,孩子上學後,又出來工作了,還做到了總監級別。她的三個孩子個個品學兼優,許多媽媽問他,培育孩子的秘訣,她的回答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為了閱讀方便,以下以第一人稱書寫)教育孩子,真的沒有什麼靈丹妙藥。方法倒是有一個,那就是在對待孩子時「重複,重複,再重複,不斷的重複」。
  • 王玉新老師說|讀懂青春期孩子,做青春期孩子的好家長
    2020年12月9日下午,由揚州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市婦聯指導,益智教育基金會、邗江區教育局、立智微教育主辦,廣陵區教育局、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社會事業局協辦的「2020年家庭教育年度公益講座的活動」聚焦孩子的青春期教育話題,主講嘉賓王玉新在會議中心階梯教室為200多位家長做了《讓青春之花美麗綻放——讀懂青春期孩子,做好青春期孩子的家長》的專題講座
  • 「會教」的父母,才能教出成功的孩子
    教育家陶行知說: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讓孩子自己主動成長;壞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讓孩子被動成長。家長「不教」到「會教」之間,差別真的很大。家長「不教」的藉口,無非都是:孩子還小,他不懂這麼多。孩子還小,你不能讓讓他嗎。你是誰?憑什麼管我的孩子?…….
  • 記住這3點教出樂觀的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關心的更多的是孩子身體上的健康,而很少關注到孩子心理上的健康。雖然強壯的身體是孩子今後良好生活的保障,但是強大的內心也是我們在這個社會屹立不倒的重要支柱。所以只有孩子學會了堅強樂觀的生活,才能使生活變得更加快樂。
  • 愛孩子,請先讀懂孩子的心
    樊登的《讀懂孩子的心》分享了一些育兒書籍中重要的教養規律,以及作者自己在親子教育中的心得體會。我們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不是控制孩子,也不是毫無邊際地放縱孩子,而是讀懂孩子的心,並與孩子一同成長。蒙氏教育體系認為,孩子在6歲以前擁有四個很重要的特徵:一是敏感期,他們會用手、嘴來感知和探索世界,這時候大人不應阻止他們;二是孩子會特別重視外部的秩序,比如某件東西原來在左邊的位置,突然移到右邊了,孩子一定要讓它恢復原樣才會停止哭鬧;三是內部定向,孩子會要求自己的身體也要符合一定的規律;四是孩子的智力發展是通過自己來完成的。
  • 家長必讀:德國媽媽教你如何教出自律的好孩子!
    規矩大於寵愛,身教重於言教!看看德國媽媽崗位說明書上的62條德式教養規則,教出自律好孩子吧,同時也反思一下,我們做到了多少!一、德國媽媽崗位關鍵問題與對策Q1:孩子丟三落四怎麼辦?德國媽媽三「不」曲:不提醒、不幫忙、不管他!
  • 心理學:越早讀懂這三個「人生定律」,越早識破人心!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越早讀懂這三個定律,越早讀懂人心!還比如,許多人喜歡在發朋友圈炫耀,他們也是卻什麼表現什麼:一個人天天曬美食和旅遊,實則是他經濟條件一般,但又渴望過衣食無憂的生活;一個人天天曬自己取得的榮譽和成就,實則是他只小有成績,但內心渴望得到被人認可,好滿足自己虛榮心;一個人天天曬自己的孩子怎麼漂亮可愛,實則是對孩子不自信,渴望得到大眾對孩子的認可等等。
  • 讓孩子學習,家長要能讀懂孩子的語言
    孩子獨立學習是最好的方式,是國家倡導和家長期待的方式,但不是唾手可得的。對於中小學生而言,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多數還是有所欠缺的。讓孩子去學習,對於家長來說,還是一個少不了的事兒,也是一個需要費些心力的事兒。能讓孩子比較痛快的去學習,我覺得家長得能讀懂孩子的語言、得讓孩子對你服氣以及得與孩子建立起感情基礎。鑑於篇幅有限,本文先談談第一個問題。
  • 如何讀懂孩子的心
    2020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晴下午北三醫院生殖中心工會請著名心理諮詢專家韓三奇老師來給我們講了一節《讀懂孩子的心》的課,韓老師是心理諮詢師評審鑑定委員會委員,中國第一批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認證的心理諮詢師。清華大學心理諮詢中心認證心理諮詢師,並長期兼任清華大學心理諮詢中心、中央財經大學心理諮詢中心等首都多所著名高校臨床心理諮詢專家,深受學子歡迎。
  • 那是因為你沒有讀懂這三點
    就加班這件事來說,以工作為中心的70後們,會欣然接受,老闆是衣食父母不能不聽啊;80後們會秒變天秤,糾結起來:我還有我的安排啊,可是不加班會不會被炒啊;而90後們的則是簡單粗暴一句:不加。而這,讓那些曾經為了生存而工作的人70、80後們簡直無法理解。然而,這些似乎讓人無法理解和管束的傢伙,真的不好管理,一無是處嗎?答案並非如此。有這樣的認為,多半是你並沒有讀懂他們。如何讀懂90後,如何人盡其才,我們就從以下三點聊起。
  • 教出好孩子也不難,只需要記住這一點!值得深思
    若是孩子實在任性很叛逆,您沒本事教好,您可以移交給他的父母,誰給你資格這樣打孩子?」當老師沒有本事教出孩子的時候,都習慣性的把責任推給孩子。為什麼不好好想想是不是自己無能呢?教不出孩子也就罷了,現在還棍棒伺候,還能怪孩子不尊重你們嗎?當你們對孩子體罰以及惡語相加的時候,就應該想想,孩子的心靈會不會受到打擊?
  • 好父母教給孩子的三堂人生課
    對於這類父母來說,孩子是上天派來的天使,給你再一次的成長機會。(08)好的父母,會教給孩子三堂人生課。三是簡潔扼要,不拖泥帶水。四是直指行為,不論動機。五是給對方臺階下,不咄咄逼人。——人生於世,動手的機會少之又少,動用語言卻是無時不刻。如果你不敢說話,不會說話,這一生會有吃不盡的虧。
  • 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別只會哄,家長做好這4點教出好孩子
    2、壓抑型哭泣很多家長都喜歡拿小孩與小孩之間做一個比較,尤其是看到孩子的成績特別差的時候,就會跟孩子說&34;,&34;的話,來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其實家長不過是,本著為孩子好的說法,來傷害孩子的自尊罷了,只會讓孩子覺得壓抑然後默默地哭泣。
  • 孩子的哭只是一種無理取鬧嗎?讀懂孩子的哭聲,不阻止孩子哭泣
    一個人心裡壓抑的時候,哭上一場之後,心裡會暢快一些,就何況是個孩子了。孩子的哭泣,不應該只認為是一種無理取鬧,我認為孩子哭時不應阻止,也不要忽視不管,這是他發出的信號。01為什麼會越哭越嚴重?孩子這時接收到信號,是鼓勵我要堅強,是安慰我帶我去玩,不會越哭越嚴重。02父母讀懂孩子的哭是什麼了嗎?有的孩子是天生就愛哭,天生的多愁性格,遇煩惱事也要哭,別人不理他,也要哭,這種性格的孩子通常是以哭鬧、發脾氣來表達,這是一種性格使然。
  • 視頻號首播:如何讀懂孩子?
    龍春華老師一直致力於讀懂孩子。在小龍一歲多時,他的一個眨眼行為引起了龍老師的興趣,她因而創作了《嬰幼兒行為心理學》。我看到這一幕並不覺得有什麼,可是,那個小男孩卻跟著小龍去了廚房,當他們都出來時,每人手裡都拿著一節黃瓜。」這一幕深深地震憾了龍老師,也給了她創作《嬰幼兒行為心理學》的靈感。行為是讀懂一個人的窗口,龍老師從那一刻開始,就致力於通過行為讀懂孩子。
  • 讀懂孩子的心理,才是真正的關愛
    那麼,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麼呢?推薦閱讀《童年之謎》,讓你進入孩子們的童年內心世界;讓你讀懂孩子們在各個時期的行動與語言。教你如何根據孩子的心理思維而進行兒時教育,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童年之謎》是以色列心理學家羅尼.索蘭五十多年從事心理學治療的經驗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