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考點(感知覺規律、記憶的過程與規律、想像的分類、注意的分類與品質)

2021-02-13 STAR幼教招聘考題經驗總結

生活中本就充滿了希望和失望不是所有的等待都能如願以償你且笑對,不必慌張

考點一:感知覺規律

一:感覺的規律

1. 感受性與感覺閾限的關係(感覺強度與刺激強度的依從性)

(1)感受性與感覺閾限

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叫感受性。感覺閾限是指剛剛能引起感覺或差別感覺的刺激量。

感受性的高低是用感覺閾限的大小來度量的。感受性與感覺閾限在數值上成反比關係,感受性高,則感覺閾限低;感受性低,則感覺閾限高。

每種感覺都有兩種感受性和感覺閥限:絕對感受性與絕對感覺閾限.差別感受性與差別閾限。

2. 感覺的相互作用的規律

①感覺適應

②感覺對比

③感覺後效

④聯覺

二:知覺的規律(知覺的特徵或基本特性)

1. 知覺的選擇性

知覺的選擇性是指當面對眾多的客體時,知覺系統會自動地將刺激分為對象和背景,並把知覺對象優先地從背景中區分出來。學生聽教師講課,教師的語言就成為學生知覺的對象,聽得很清楚;而其餘事物,如室外的聲音.室內同學的竊竊私語,就成為背景,聽不清楚。

2. 知覺的理解性

知覺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感知的事物加工處理,並用語詞加以概括賦予說明的加工過程。例如:一張新產品設計圖紙,專業人員既能知覺到圖紙的每一個細節,又能理解整張圖紙的內容和意義,而沒有這方面專業知識的人,則只能說出圖紙的構成部分,不能理解圖紙的內容和意義。

3. 知覺的整體性

知覺的整體性是指人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把直接作用於感官的客觀事物的多種屬性整合為統一整體的過程。

4. 知覺的恆常性

知覺的恆常性是指客觀事物本身不變,但知覺條件在一定範圍內發生變化時,人的知覺映像仍相對不變。知覺恆常性包括顏色常性.亮度恆常性.形狀恆常性.大小恆常性和聲音恆常性。

考點二:記憶的過程與規律

記憶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現(再認或回憶)三個環節。從信息加工的角度來看,記憶過程是對輸入信息的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信息的輸入編碼是識記過程,信息的儲存相當於保持過程,信息的提取是再認或回憶過程。

(一)識記★

1. 識記的概念

識記是記憶過程的第一個基本環節,是個體獲得知識經驗的過程。它具有選擇性的特點,即對信息的識記具有選擇性。

2. 識記的分類

(1)根據識記有無目的性,可分為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

(2)根據識記材料的性質和識記方法的不同,可分為機械識記和意義識記

(二)保持與遺忘

1. 保持的概念

保持是指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在人腦中鞏固的過程,是記憶過程的第二個環節。

2. 遺忘及其規律

(1)遺忘的概念

遺忘是與保持相反的心理過程,是指對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回憶或再認,或者表現為錯誤的回憶或再認。遺忘並不是所記憶的信息完全喪失,而是所保持的信息不能在使用時順利地提取出來。按照信息加工的觀點,遺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提取錯誤。

(2)艾賓浩斯遺忘規律★

最早對遺忘進行實驗研究的是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他於1879年至1884年對遺忘進行研究,以無意義音節為材料,依據保持效果,提出了著名的「遺忘曲線」。

這條曲線表明,遺忘是有規律的,即遺忘的進程是不均衡的,其趨勢是先快後慢.先多後少,呈負加速,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遺忘了。

(3)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

①學習材料的性質。學習材料的性質指材料的種類.長度.難度.系列位置以及意義性。

②系列位置效應。所謂系列位置,是指在系列學習中,學習材料處於系列記憶的不同位置。位置不同,記憶效果也不同。系列位置效應就是指接近開頭和末尾的記憶材料的記憶效果好於中間部分的記憶效果的趨勢。開頭部分和結尾部分的記憶效果較好,分別稱為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而效果較差的中間部分被稱為漸近部分。

由於前攝抑制及倒攝抑制的影響,材料的系列位置不同,保持效果也有差異。在學習中,前攝抑制和鋤振抑制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例如,學習一篇課文,一般總是開頭和結尾部分容易記住,而中間部分容易忘記,其原因是,課文的開始部分只受倒攝抑制的影響,不受前攝抑制的影響,中間部分則受兩種抑制的影響,因而最容易遺忘。

③識記材料的數量和學習程度。實驗證明:過度學習達到50%,即學習的熟練程度達到150%時,學習的效果最好;超過150%時,效果並不遞增,很可能引起厭倦.疲勞而成為無效勞動。過度學習是指學習達到恰能背誦之後再繼續學習。例如,讀一篇外語課文,學習30分鐘就剛好背誦並正確回憶,為了鞏固記憶,又增加了15分鐘的學習時間,這就是過度學習,其過度量為50%。

④記憶任務的長久性與重要性。

⑤識記的方法。以理解為基礎的意義識記比機械識記的效果好得多。

⑥時間因素。根據遺忘規律,記憶的最初階段遺忘速度快,隨後逐漸變慢。學習內容的保存量隨時間延長而減少。

⑦情緒和動機。學習者的情緒和動機等也影響遺忘進程。

(5)遺忘的原因

①消退說

消退說認為,遺忘是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衰弱,以致最後消退的結果。

②幹擾說

幹擾說認為,遺忘是因為在學習和回憶之間受到其他刺激的幹擾所致。一旦幹擾被排除,記憶就能恢復,而記憶痕跡並未消退。幹擾說可用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來說明。前攝抑制是先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後學習材料的幹擾作用。後學習的材料對保持和回憶先學習的材料的幹擾作用,稱為倒攝抑制。

③壓抑(動機)說

壓抑說認為,遺忘是由於情緒或動機的壓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壓抑被解除,記憶就能恢復。該理論是弗洛伊德在給病人催眠時發現的。他認為個體之所以無法回憶,是因為該記憶使病人感到痛苦而被人為地壓抑到潛意識中。由於情緒緊張而引起的遺忘(考試時常常發生)就屬於這種類型。

④提取失敗說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不能回憶起某件事,但又知道這件事是知道的。這種明明知道某件事,但就是不能回憶出來的現象稱為「舌尖現象」或「話到嘴邊現象」。從信息加工的觀點看,遺忘是一時難以提取出需要的信息,遺忘之所以發生是因為編碼不準確,失去了檢索線索或線索錯誤。一旦有了正確的線索,經過搜尋,所需要的信息就能提取出來,這就是遺忘的提取失敗理論。

⑤同化說(認知結構說)

奧蘇貝爾認為,遺忘是知識的組織和認知結構簡化的過程。當人們學到了更高級的概念與規律之後,就可以以此來代替低級的觀念,使低級觀念簡化,從而減輕記憶負擔。這是一種積極的遺忘。

(三)再認或回憶

考點三:想像的分類

(一)想像的種類

1.根據想像的目的和計劃性,可將想像分為無意想像和有意想像。

2.根據創造程度的不同,有意想像又可以分為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

再造想像是依據詞語或符號的描述.示意在頭腦中形成與之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

創造想像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務,使用自己以往積累的表象,在頭腦中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

幻想是創造想像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一種與生活願望相結合併指向於未來的想像。幻想可分為科學幻想.理想.空想三種形式。

想像的加工方式:黏合;誇張;擬人化;典型化

考點四:注意的分類與品質

(一)注意的分類

根據有無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為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後注意三種。

無意注意也稱不隨意注意,是沒有預定目的.無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對一定事物所發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稱隨意注意,是有預先目的.必要時需要意志努力.主動地對一定事物所發生的注意。

有意後注意也叫隨意後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礎上,經過學習.訓練或培養個人對事物的直接興趣達到的。

(二)注意的基本特徵(品質)★

1. 注意的穩定性

(1)注意的穩定性的概念

注意的穩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對象或某一活動上的時間長短特性。持續時間愈長,注意就愈穩定。這是注意的時間特徵。但衡量注意穩定性,不能只看時間的長短,還要看這段時間內的活動效率。注意的穩定性有狹義與廣義之分。

在注意的穩定性中可以區分出狹義的注意穩定性和廣義的注意穩定性。狹義的注意穩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對象上的時間。廣義的注意穩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動上的時間。(2)注意的起伏和注意的分散

①注意的起伏

在感知同一事物時,注意很難長時間地保持固定不變。短時間內注意周期性地不隨意跳躍現象稱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動搖),它是由於人的感受性不能長時間地保持固定的狀態,而是間歇性地加強和減弱造成的。

②注意的分散

注意不穩定表現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離開了當前應當完成的任務而被無關的事物所吸引。

2. 注意的廣度

注意的廣度也稱注意的範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人們能夠清楚地知覺出的對象的數目。

3.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進行兩種或多種活動時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對象的現象。生活中大量的「一心二用」現象,如學生在課堂上邊聽課邊記筆記,都屬於注意的分配。

4. 注意的轉移

注意的轉移是根據新的任務,主動地把注意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或由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的現象。

相關焦點

  • 認知及注意過程——心理學練習題
    認知及注意過程——心理學練習題1、( )不屬於認知過程。A、感知覺 B、注意 C、想像 D、思維【答案】B【難度】☆【解析】常見的認知過程包括感知覺,記憶,思維,想像,注意不是一個獨立的心理過程,它依附在其他的心理現象當中。
  • 打卡教師招聘:心理學的知覺和記憶2個高頻考點
    昨天講到了心理學的感覺內容和知覺的一點入門部分,今天需要完善知覺的重點內容和記憶部分,下面跟隨攸攸一起學習哦。心理學一、知覺的基本特徵1.1 選擇性】;邏輯記憶【公式、規律】;動作記憶【學習開車,騎自行車】;根據保持時間長短分:瞬時記憶【1秒鐘】;短時記憶【1分鐘以內,一般20-40s】;長時記憶【1分鐘-永久】;
  • 醫學心理學:記憶的分類和過程
    醫學心理學:記憶的分類和過程 2018-11-29 10:44:48|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 什麼是心理學?心理學分類及介紹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心理學的分類:1、認知心理學所謂認知,指在獲取知識過程中進行的各種心理活動,主要包括知覺,記憶,言語,思維等,即通常所謂的認識過程。2、比較心理學比較心理學是研究動物行為進化的基本理論,和不同進化水平的動物的各種行為特點的心理學分支。
  • 什麼是心理學? ——心理學分類及介紹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心理學的分類: 認知心理學  所謂認知,指在獲取知識過程中進行的各種心理活動,主要包括知覺,記憶,言語,思維等,即通常所謂的認識過程。  比較心理學  比較心理學是研究動物行為進化的基本理論,和不同進化水平的動物的各種行為特點的心理學分支。
  • 瀋陽成人高考專升本《教育理論》複習攻略以及考點解析
    2.理解心理學基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理解並掌握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感覺和知覺、注意、記憶、思維和想像、情緒與意志、需要與動機、技能、能力、人格、社會態度與行為、心理健康和心理諮詢等心理活動及心理特徵的分類和基本規律。3.運用心理學的概念、原理、理論與方法,對教育教學工作及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辨別、解釋和說明。
  • 心理學——記憶及其分類
    說到記憶,那麼記憶是什麼呢?心理學上把記憶定義為在頭腦中積累和保存個體經驗的心理過程。更準確地說,記憶是信息加工的過程,包括編碼、存儲和提取。存儲是記憶過程的中間環節,有著重要的作用。(3)提取是指從記憶中查找已有信息的過程,是記憶的最後一個階段,是「憶」的階段。記憶的好壞就是通過提取表現出來的。
  • 教師招聘考試必考的心理學和感知覺
    ,意味著心理學誕生。快速記憶1879年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創建了實驗室,他的著作《生理心理學原理》。2.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的《靈魂論》是第一部論述各種心理現象的著作。、情緒過程、意志過程】1.感覺的分類感覺分為:外部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膚覺】和內部感覺【機體覺、運動覺、平衡覺】。
  • 兒童認知發展規律特點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心理學的知識比較零散,需要反覆理解。今天就帶領大家一起來總結學習一下兒童認知的發展規律。這一部分的知識點大家要做好主客觀題備考,主觀題常見的以簡答題為主,客觀題的形式一般為單多選判斷題型。
  • 運動知覺的分類
    運動知覺是人腦對物體空間位移的知覺。運動知覺就分為真動知覺和似動知覺。一、真動知覺:指物體發生實際的空間位移所產生的運動知覺,即物體在按一定的速度或加速度從一處向另一處連續位移時,人所產生的物體在運動的知覺。也就是說,此時物體真的在動而我們也知覺到它的運動。如花開花落,在橋上看來往的車輛和人群等等。
  • 教招考點之布魯姆的目標分類
    教招考點之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布魯姆的目標分類備考難度大,涉及到多水平多維度,題目類型多以單選和多選呈現。布魯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中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領域。其中,他的認知目標分類影響深遠。
  • 小學生心理發展的七條規律
    小學生有自己的身心發展規律,家長們不要用成年的思想去考慮孩子,比如他們寫作慢,那是他們思維沒有跟上,神經和肌肉沒有發育完善,你要是用的速度來衡量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是不正確的。所以家長們要學習下小學生心裡發展的規律,做到知己知彼。
  • 心理學知識:記憶的分類
    心理學認知過程中,記憶部分再考查中所佔比重較大,而在記憶的分類部分又經常會出現各種客觀題,所以下面就此部分進行說明,幫助大家更好的掌握該內容。1.根據記憶過程中意識的參與程度劃分:內隱記憶、外顯記憶(1)內隱記憶:也叫自動記憶,指在無意識狀態下,個體已有經驗對當前任務產生的自動的記憶。
  • 心理學案例分類集錦
    本篇,飛魚把心理學類案例分析分為以下幾類,分類舉例談談答題方法:注意規律感知規律記憶規律思維規律個性心理學習動機學習理論學習策略創造性後進生心理及教育1.注意規律請運用心理學中注意的規律談談林老師的做法是否合理點撥林老師的做法違背了運用無意注意組織教學的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利用有關刺激物的特點組織學生的注意。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學生注意教學內容的無意注意因素。
  • 記憶的分類
    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關於記憶的一些分類,幫助大家區分。話不多說,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一、記憶的分類1.根據記憶內容和經驗對象分類a.形象記憶:對感知過的事物具體形象的記憶。如自己關於故宮的記憶、關於糖果的記憶等。b.邏輯記憶:以對概念、公式、規律等邏輯思維過程為內容的記憶。
  • 醫學心理學備考資料:認知過程——記憶
    以下是【2020江西醫療統考-醫學心理學備考資料】有關內容: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開始回憶……從小到大,我們的大腦中儲存了很多記憶,開心的、難過的、感動的、興奮的……總有一部分記憶深刻的印在我們的腦海裡。那麼,關於記憶,我們又了解多少呢?現在請大家跟著小編,進入到神秘的記憶探索之中。記憶是指在頭腦中積累和保持個體經驗的心理過程。
  • 醫學心理學每日一練:認知過程
    醫學心理學是我們事業單位考試的常考內容,但很多同學對於醫學心理學知識比較陌生,醫學心理學學習起來比較簡單,容易理解,但卻一看就會,一做就錯。為方便大家學習,中公吉林衛生人才網研究院講師對知識點進行總結。本章內容我們來一起學習有關認知過程的相關考點。
  • 按我這麼分類找規律記憶!
    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都會產生背誦化學方程式的時候,出現記憶混亂,甚至顛三倒四的情況。這就要用到我上篇文章講的對,應該對不同的化學物質進行好分類,例如酸,鹼,鹽,金屬,非金屬氣體等等,然後按照不同的物質之間的反應,找到規律進行分類,記憶就能更快更好地記住它們。
  • 普通心理學—認知過程
    在普通心理學中,認知過程主要以下五部分:感覺知覺記憶想像思維 今天,筆者將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感覺、知覺和記憶,這三部分的思維導圖。二、各部分詳細的思維導圖2.1 感覺2.6 記憶過程2.10 記憶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在成師的路上,這條路走的是否艱辛,是否付出與收穫不成比例等等,這些在於自己付出的努力、前行的方向、學習方法是否科學,不在於投入了無用的精力有多少。
  • 教育心理學——記憶的分類
    《普通心理學》的認知過程這一章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頻頻出現,其中「記憶的分類」的相關知識點也總會以例子反選、判斷等客觀題形式對大家進行考查。所以,今天就一起走進「記憶的分類」這一部分知識,從而去更好的應對這部分的考題吧!記憶是過去的經驗在人腦中反映的心理過程。也可以說是人腦對經驗的識記、保持和再現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