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注意力飄到外太空總被老師請去喝茶,
小動作不斷常年享受講臺兩側VIP專座,
回家輔導作業到心肌梗塞,
喜歡欺負別的小朋友被家長們告狀,
不講道理想幹嘛就幹嘛
……
太多家長為「熊孩子」的這些表現感到焦慮不安,抑或困惑不解:明明很聰明的孩子,怎麼有這樣偏離正常的表現呢?這些孩子由於這些行為,經常被歸為「問題學生」。
實際上,孩子的這種表現,並不是他不聽話,而是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多動症。
ONE
三大核心症狀
注意力不集中;
多動;
情緒不穩定,易衝動。
注意力缺陷通常表現為:
1. 經常粗心大意;
2. 需要注意力集中時無法集中;
3. 跟人說話時經常看起來心不在焉;
4. 難以完成任務;
5. 做事沒有條理,物品亂;
6. 經常丟失日常學習或生活用品;
7. 不願意做注意力需要集中的事情,如上課、寫作業;
8. 經常容易因外界的刺激而分神;
9. 經常忘事。
多動、衝動通常表現為:
1. 經常手腳動個不停或在座位上扭動;
2. 不能按要求靜坐,上課時離開座位,或活動時離開隊伍;
3. 經常在不適當的場合跑來跑去或爬上爬下;
4. 無法安靜做事;
5. 精力過於充沛,經常忙個不停;
6. 經常講話過多;
7. 經常接話茬、搶答;
8. 排隊時不耐煩;
9. 經常打斷或打擾別人,比如打斷別人的對話,或不經詢問就用別人的東西。
很多家長又有疑惑了:孩子打遊戲、看動畫的時候,一玩一個下午,這注意力不是挺好的?
TWO
注意力缺陷並不是說
做任何事都無法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分為被動注意力和主動注意力。
被動注意力就是:被外界吸引,因為那樣東西他感興趣而投入關注。比如看動畫、打遊戲。
主動注意力,指的是主動地投入精力,有意識地保持專注。比如聽課、寫作業等等孩子需要完成自我調整,主動集中注意力去完成的任務。而當孩子難以有效地對自己下達指令,就會出現注意力缺陷。
另外,也並不是所有症狀都有才是多動症。有的孩子只有注意力缺陷,而有的孩子只有多動或者衝動。
THTEE
「家長管得更嚴一些,是不是就好了?」
很多家長會通過打、罵、懲罰,來矯正孩子學習時的注意力。但這不僅沒有效果,還會使孩子對學習的體驗更差,更排斥學習,另外也會覺得自卑、懷疑自己。
多動症是發育行為問題,一部分孩子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他的大腦發育還不完善,導致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而不是孩子故意為之。
FORE
「該怎麼治療?」
多動症具有一定的遺傳易感性,當孩子表現出多動症的症狀時,藥物幹預往往只是起到輔助作用。
最重要的還是家長要加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給孩子更多的行為輔助,如協助孩子制定活動清單、學習計劃,給與孩子鼓勵支持,以此來正向引導孩子。
很多孩子同時會有運動笨拙、肢體不協調的問題,需要進行感統訓練。有些孩子還可能有焦慮抑鬱情緒,需要心理疏導。
發育行為兒科醫生會有專門測試兒童多動症的一些量表,通過測試對孩子有一個相對客觀的一個測定,進而指導家長進行針對性的行為幹預。
值得注意的是,多動症不僅只表現為三大核心症狀,還會因三大核心症狀而帶來很多其他問題,影響健康人格的形成、學業水平、人際關係、甚至整個社會功能等,造成的心理、學習、生活上的負面影響較大。
雖然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常見於學齡前兒童。但有70%患兒症狀會持續到青春期,30%-50%患兒症狀會持續到成年,是影響終生的慢性疾病。
因此,多動症的症狀所以早期診斷、早期系統和規範的幹預治療至關重要。讓這些受疾病困擾的孩子平穩度過人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是家長、學校、醫生共同的責任。
發育行為兒科門診時間:每周二、周五下午
門診地點:黃山首康醫院新園東路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