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的高原反應讓人感到了生命危險。每次一想到要去基地,心裡就害怕,在基地常常要吃七八粒安眠藥才能入睡。」回憶起那幾年在西藏那曲地區比如縣恰則鄉海拔4600米冬蟲夏草培育基地,研究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的經歷,重慶市南岸區政協委員、九三學社重慶市南岸區主委、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冬蟲夏草研究所所長陳仕江仍心有餘悸。
「冬蟲夏草產區都是國家級貧困地區,當地老百姓的收入80%來源於蟲草。開挖蟲草嚴重破壞了脆弱的高原生態環境。」談起研究了30年的蟲草,陳仕江興致勃勃,「我們『種』蟲草,能幫助『蟲農』精準脫貧,也可以避免對生態造成破壞,可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多方共贏。」
1996年至2001年,陳仕江在那曲地區恰則鄉開展冬蟲夏草半野生培育及開發研究。熬過艱難的5年,課題組最終探索出寄主昆蟲人工餵養方法,為冬蟲夏草的半野生撫育創造了條件。為推進冬蟲夏草野生撫育的量產,陳仕江持續主研、主持了國家「十五」「十一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順利完成了「冬蟲夏草人工培植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在康定貢嘎山建立的2000多畝基地上,規模性地培植出了冬蟲夏草,並且達到每平方米達2株以上。
如今,陳仕江正帶領團隊加快推進冬蟲夏草菌與寄主昆蟲規模化繁殖工作,同時還把感染了蟲草菌的蝙蝠蛾幼蟲無償提供給康定市老榆林村、新榆林村、貢嘎山鄉、小金縣崇德鄉的30來戶「蟲農」做示範推廣,戶均增收約3000元。他和他的團隊還通過土地流轉打造了一個蟲草村,幫助了100戶「蟲農」。
陳仕江撰寫的「關於保護和發展道地藥材生產的建議」「關於加快重慶三峽庫區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基地建設的建議」等數十件提案、社情民意被市區領導閱批並落實在了政府部門的工作中。不僅提建議,陳仕江還親帶團隊實踐建議可行性。他主研建成了石柱黃連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基地,該基地成為重慶市第一個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中藥材規範化種植基地,推動「石柱黃連」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當地黃連銷量大漲,農戶收入大幅提升。
陳仕江說:「當看到一些意見建議落實後有效改善了群眾的生活,作為基層委員特別欣慰。」
記者:黃典
編輯:魏芯蕊
審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