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我國歷史上意義重大的重慶號輕巡洋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政府為賠償在香港被日軍擊沉的4艘民國海軍炮艇,而贈送的軍艦。是林仙級輕巡洋艦的4號艦,原名Aurora號,又名「曙光女神」。
重慶號「林仙」級輕巡洋艦,是「安菲翁」級輕巡洋艦的後繼型號軍艦。林仙」級建成時前後桅杆採用單較腳桅,1941年進行改造時,為了在桅上加裝雷達等電子設備,故將前後桅下端改為桁架式三角桅,增加了整體強度。
「林仙」級輕巡洋艦是英國在1930年代中期的產物。1號艦下水時間為1934年3月6日,竣工時間為1935年5月23日。「歐若拉」落成最晚,1936年8月20日下水,1937年11月12日竣工。
「林仙」級輕巡洋艦長154.22米,寬15.54米,吃水5.03米,與「珀斯」級相比,艦體縮短17米。4臺帕森斯透平主機,分裝在兩個機艙內,每臺功率16000馬力,共64000馬力。滿負荷最高航速31節。
重慶號上擁有6英寸/50MkⅩⅩⅢ雙聯裝前主炮塔2座,後主炮塔1座有4英寸/45QF Mk ⅩⅥ HA雙聯裝高平兩用副炮塔4座,分布在後煙囪與後桅兩側,40.5mm /40四聯裝 Vickers MkI「桌球」炮2座,布置在兩煙囪之間的左右舷。
重慶號除了主副艦炮之外,還有著三聯裝533mm 魚雷發射管2組,也分布在舯後的左右舷。此外還有深水炸彈發射架和掃雷器各2套。1941年還加裝20mm雙聯裝厄利孔高射機關炮3座,20mm單裝厄利孔高射機關炮2座。
重慶號上裝備有 1具高角度指揮儀控制塔和284/286對空搜索雷達,273型和271型對海搜索雷達,285型和282型對空火控雷達。依靠這些雷達和火控射擊指揮儀,這艘軍艦擁有著當時還算先進的火控系統。
1949年2月25日時,重慶艦上的部分官兵形成的秘密組織發動起義,艦長鄧兆祥率領574名官兵在上海吳淞口易幟,加入人民解放軍海軍向北駛向解放軍控制的山東煙臺。
2月26日重慶艦到達煙臺,3月4日重慶號開往葫蘆島,在途中被國民政府調動由青島起飛的轟炸機多日連續轟炸,有多處被命中,軍艦艉部受損,3月20日1時,沉於葫蘆島港內。1950年5月16日,「重慶」艦被打撈出水,進行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