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第二大城市,高樓很少,馬路上汽車罕見

2020-12-20 半島行者

遊客報團到朝鮮旅行,一般會去這三座城市,第一座城市是平壤,第二座城市是開城,第三座城市是南浦。平壤不用多說,是朝鮮最大的城市。南浦也是朝鮮的大城市,西海水閘在南浦。開城是朝鮮第二大城市,也是朝鮮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開城是朝鮮的樣板城市,用於對外國遊客展示。

開城離平壤不是很遠,從平壤出發,兩三個小時車程就能到達開城,開城離板門店很近,遊客遊覽開城的同時,一般也會去板門店參觀。作為朝鮮第二大城市,朝鮮給人的印象是什麼樣的呢?雖然是第二大城市,但開城高樓非常少。開城街頭,超過十層的高樓很少見。這方面和平壤完全不同,平壤的高樓大廈很多。

開城高樓雖少,但開城有很多古建築。走在開城古老的街道上,像走在國內某座古鎮。只是開城更加純粹,沒有濃厚的商業氛圍。開城泊油路不多,街上主幹道,修補痕跡明顯。開城馬路上汽車罕見,除了我們的旅遊大巴車,小轎車非常少。甚至連公交車都很少見到。開城街頭最常見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

開城街頭空曠,但能見到交警執勤。平壤街頭執勤的交警,多是貌美如花的姑娘。開城街頭執勤的交警,多是皮膚黝黑的大叔。開城街頭除了能見到自行車,我還見到過牛車和拖拉機。這讓人覺得非常有趣。開城街頭偶爾還能見到摩託車,朝鮮人騎摩託車,都會戴個安全頭盔。

開城街頭時常能見到騎著自行車的少男少女,他們穿著校服,踩著自行車,飛馳在林蔭道下。陽光灑落在街頭,他們笑容燦爛。這樣的畫面容易讓人想起八十年代。開城雖然不繁華,生活節奏很慢。時光在這座城市似乎慢了下來。

相關焦點

  • 朝鮮第二大城市,市中心很冷清,期待遊客的到來
    開城是朝鮮第二大城市,從平壤到朝鮮不過兩三個小時的車程,但兩座城市差距非常明顯。平壤高樓大廈很多,街頭汽車也不少。開城高樓很少,街頭汽車同樣很少。開城市中心非常冷清,站在開城最繁華的路口,都見不到幾輛車。開城街頭時常能見到騎自行車的普通市民,偶爾能見到騎摩託車穿軍裝的男子。
  • 朝鮮見聞:加油站很冷清,馬路上汽車很少
    到朝鮮旅行,我發現朝鮮汽車不多,但平壤街頭不乏加油站。平壤的加油站和國內的造型差不多,雖然不懂朝鮮文字,但遠遠就能認出加油站。在朝鮮,你仔細觀察,會發現一個有趣現象,那就是平壤加油站很冷清。在朝鮮加油站屬於國營單位,加油站的員工多是女性,她們是國營單位的員工。在朝鮮,不少女孩想成為加油站的員工,因為加油站不但福利待遇好,工作也很清閒。
  • 走進朝鮮:朝鮮幾座大城市的發展現狀
    提到朝鮮大城市,很多人會想到平壤。毫無疑問,平壤是朝鮮最大的城市,是朝鮮人口最多的城市。據說人口在兩百五十萬左右。平壤擁有最好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平壤的交通網絡很發達,平壤火車站是朝鮮最大的火車站,平壤也有機場。此外,平壤是朝鮮唯一擁有地鐵的城市,平壤還有幾條有軌電車的線路。
  • 朝鮮街頭垃圾箱很少,為什麼能做到乾淨整潔?
    在朝鮮旅行時,我在平壤街頭發現一個現象,平壤似乎很少見到垃圾箱。雖然平壤街頭垃圾箱很少,但乾淨整潔得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曾經去過不少國家,在我印象中,一般經濟欠發達的國家,城市的衛生環境很糟。而一些發達國家,衛生環境非常好。朝鮮經濟不怎麼樣,環境卻非常棒。走在平壤街頭,目光所及,綠樹成蔭,藍天白雲下,平壤市民穿戴整潔,整個城市給人一種清爽的感覺。
  • 在朝鮮開摩託車有面子,什麼人會買摩託車?
    在朝鮮買小汽車的人很少,街頭汽車大多為公務車輛。很多人覺得朝鮮私家車少,是因為朝鮮人買不起汽車。這只是其中一方面原因,另一個原因是朝鮮人買汽車程序麻煩。朝鮮人買汽車,上牌照非常麻煩。雖然朝鮮部分有錢人買得起私家車,但他們也很少會購買。
  • 朝鮮,商場排長隊,馬路也堵車,加油站很忙
    當然,朝鮮還有太多的各種節慶活動,這時候也是街上人最多的時候。這兩天,朝鮮老百姓最扎堆的地方就是重新裝修後開張的大城百貨商店了。這是家老牌名店,在上世紀80年代,朝鮮黃金十年期間開業的,當時朝鮮經濟日新月異,作為配套的高檔商場,大城百貨商店應運而生。
  • 聽聽朝鮮導遊怎麼說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喜歡追劇的小夥伴,肯定看過韓劇吧,吃貨朋友肯定注意到了韓劇中的用餐都非常豐富,吸引了很多吃貨朋友,而且去朝鮮的旅遊團,團餐也是出了名的好,到朝鮮後你會發現餐廳也是富麗堂皇,但是餐廳都是外國遊客再吃飯,很少能見到當地人來吃飯,那朝鮮當地百姓每天都吃些什麼呢?
  • 德國大城市慕尼黑高樓盤點,數量稀少,品質上乘
    當然,在慕尼黑的新城區,也有現代化的風貌,但它還是跟我們印象中的大城市不太一樣,採用了平鋪式的發展,講究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高樓大廈非常稀有。不過,著迷於現代高層建築的小編,還是為大家找到了幾座很有設計感的大樓。一般情況下,150米以上的建築才會給我們產生「高」的感覺,但慕尼黑一座也沒有,超過百米的只有5座,其中有2座是上世紀的古老產物。
  • 巴黎,法國首都,歐洲第二大城市
    一進巴黎市區,先入眼的高樓頂上的巨大廣告牌是長虹、海爾、華為,中國元素這麼多地湧進視野,出乎意料。香榭麗舍大街在七十年代出版的大仲馬《基督山伯爵》有詳細的描寫,當得知我們的大巴行駛在香榭麗舍大街時,小說裡的貴族奢華與與現實中的世俗普通形成很大落差。
  • 朝鮮高速上為什麼沒有收費站?
    朝鮮高速上沒有收費站,大巴車從平壤出來後,只在上高速的路口看到一個指揮的交警,然後這一路就沒見過穿制服的。為什麼沒收費站呢?我們估計,這與朝鮮幾乎沒有私家車有關係。一切都是公家的,肉爛在鍋裡就可以了。不能開快車的原因還有一點,朝鮮的高速公裡不是封閉的,附近農民自由穿行,自行車、小拉車都可以上。高速行車,要隨時注意行人橫穿馬路。
  • 朝鮮平壤的高樓大廈很多,朝鮮姑娘不懂按揭
    到達朝鮮平壤之後,呈現的市容市貌和我想的不一樣。平壤高樓大廈很多,在大同江沿岸一帶,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天上飄著白雲,街道乾淨整潔,馬路寬闊筆直,很少見到喧鬧的人群,也很少聽到汽車的喇叭聲。平壤房子造型各異,各種宏偉的建築隨處可見。
  • 實拍蘇州市區,作為人口超千萬、GDP近2萬億的大城市,竟沒有高樓
    另外,蘇州人口破千萬,同樣遠遠超過江蘇省的省會南京,是江蘇省唯一一座人口超千萬的大城市,可以說,蘇州的城市綜合實力非常雄厚。照理說,蘇州作為一座人口超千萬、GDP近2萬億的大城市,在大家的想像中,蘇州市區應該是高樓林立、繁華喧囂的樣子。
  • 走在朝鮮:在朝鮮國營餐廳吃飯是什麼體驗?
    到朝鮮旅行我發現餐廳不多,像平壤這樣的大城市,馬路兩旁也很少見到餐廳。我們跟團到朝鮮旅行,需要到指定的涉外餐廳就餐。涉外餐廳主要接待外國人,可以使用外匯消費。涉外餐廳屬於國營,服務員年輕貌美,態度非常好。外國遊客到朝鮮涉外餐廳吃飯,體驗非常好。
  • 八十年代朝鮮的這座城市,比我國很多城市還發達
    現在很多人去朝鮮旅遊,都覺得朝鮮的城市不夠發達。除了朝鮮平壤,朝鮮其他城市都像縣城。朝鮮的經濟現在發展不快,但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時候,朝鮮經濟發展還是很不錯的。那時候,朝鮮百姓的生活水平並不比我們低。
  • 朝鮮的形象工程
    朝鮮旅遊,我們羨慕街頭的美女很樸實,沒有整容。但是在導遊的口中,朝鮮的高樓大廈太偉大,似乎中國的什麼也趕不上,因為這些摩天建築是居民樓,朝鮮市民「別無羨慕」。舉個簡單例子,我們在沿街看到的朝鮮住宅,都是鮮亮的塗層,但偶爾去社區裡面看一看,竟然發現背向街道的一面,沒有任何牆面處理,光禿禿的。
  • 行走朝鮮,看看朝鮮農村百姓的生活
    當我們乘坐的國際列車開始啟動,窗外的風景緩緩流動,呈現在眼前的朝鮮農村,像極了我們七十年代。農舍整齊,白牆灰瓦仿佛複製粘貼的一樣,每一棟農舍都一樣。黃牛拉著牛車,走在黃土地上,遠處的農田剛剛翻過土。偶爾能見到一兩臺農用機械,或是拖拉機。
  • 老照片:30年代上海馬路上奔馳汽車馳騁,40年代香港美麗街景
    1950年代,英國殖民時期的香港,高樓林立,商業區繁華,街道兩邊多為銀行。這是一組數碼修復上色的老照片。1940-1950年代,英國殖民時期的香港,商業街非常整潔,路邊停著各種品牌的進口汽車,馬路兩旁的商店招牌可以看得出當時香港的繁榮。
  • 在朝鮮,男人擁有哪些交通工具有面子?
    我國很多男人都對汽車感興趣,隨著汽車品牌增多,男人買車選擇餘地也大了。經濟條件好的,會買寶馬奔馳等豪車,普通家庭會買一輛代步車。當然,也有土豪會買數百萬一輛的高端豪車。開高端豪車出行,會覺得非常有面子。
  • 朝鮮對美國大選罕見沉默,他們在等什麼?
    原標題:朝鮮對美國大選罕見沉默,他們在等什麼?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單珊以往的美國大選,朝鮮媒體基本上在獲悉結果後幾日內進行報導,而此次美國大選已過去三周,朝媒卻一概沒有提及。日本共同社分析稱,朝鮮可能是想觀察下屆總統拜登的施政作風。
  • 中國「最小氣」的城市,是廣州的接班人,當地卻不見高樓
    一個地方不發達,很多時候從「市容」可以看到一斑, 如果城市發達,當地的高樓也會很多, 比如上海、深圳、北京這些城市,幾乎隨處可見的CBD中心、高樓林立, 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 巴黎,東京的高樓很少。去杭州的話,你會發現杭州不是沒有高樓,而是杭州的高樓特別少, 也許只有錢江新城好, 周邊的寧波,高樓的排名也幾乎是倒數, 遠不如崑山、蘇州這些城市, 為什麼杭州的高樓那麼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