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和應用廣泛性極高、極強的基礎學科。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部分「後進生」,嚴重影響了數學教育質量的提高。特別是在農村小學,情況更令人擔憂,影響了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下面就「後進生」教育粗淺談談幾點意見。
一、尊重「後進生」,走進「後進生」
熱愛學生,融洽的師生關係是轉化「後進生」的思想基礎和前提。「後進生」的心理是脆弱的,經受不住刺激,渴望得到老師的重視和關心。「後進生」都怕遭到老師、學生的冷落。只有對「後進生」抱有誠摯的愛,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老師心中裝有「後進生」,他們心中才會有老師,師生感情上的一致,才會引起雙方的共鳴,此時學生才是接受知識的最佳時機。
二、改進教學教法,培養學習數學興趣
「後進生」認識意識稍差、思維能力不強,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的不同特徵,教法上要不拘形式,靈活多樣。講課時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儘量降低學習難度,分散難點,給予模仿性練習的機會。還要加強變式訓練,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情況及時得到反饋。講授速度要適合後進生的接受情況,必要時應該放慢教學速度。講課語言應儘量通俗易懂,生動活潑。除此之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善於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具體事物去說明數學知識,用數學知識去解答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用學生常見又感興趣的事物中提出他們沒有想到或解答不了的問題,能有效地激發數學的求知慾望。
三、激發學習動勢加強思想教育
「後進生」經常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也缺乏刻苦鑽研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意志,更缺乏學習的信心,他們的學習動力不足,他們往往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認為「用功也學不會」,有自暴自棄的思想。因此,對於「後進生」學習動力的培養和激發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應結合所學內容向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多給他們介紹頑強學習、逆境成才的故事,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激發「後進生」學好數學的熱情。
四、減少作業量,降低要求,讓「後進生」掌握學習、思維方法
數學作業,應以課本為主,不搞偏題、怪題,不搞題海戰術。題量要適中,可以結合學生能力,分清輕重,不搞「一鍋端」。注意引導掌握學習、思維方法,發現解題規律。數學題目要變化多樣,讓學生在不同的題型中提高解題技巧。引導學生抓住解題規律,這是提高作業質量,減輕作業負擔的根本途徑。
五、與家長共同教育
農村的孩子家務負擔較重、懂事早,這是我們農村教師在教學中的劣勢,也是我們的優勢。小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他們需要老師的引導,更需要家長的配合教育,我們應該與家長保持聯繫,積極與家長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爭取共同教育。
總之,對數學中後進生,要在學習上多給予關心,在生活上也要給予更多的幫助,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他們知道,老師沒有放棄他們,只要努力,什麼事情都能夠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