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景泰百寶,集結七位景泰藍頂級大師!

2020-12-19 騰訊網

為了保存和傳承最完整景泰藍工藝文化體系,推動和保護景泰藍非遺工藝的長久發展,獻禮故宮600年,故宮景泰百寶再造工程正式立項。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米振雄、劉永森、霍鐵輝等參加故宮景泰百寶研討會

項目以清宮舊藏的近萬件歷代景泰藍國寶為參考,臻選出60件最具文化和工藝價值的景泰藍國寶進行原樣再造,集聚「金氏宮廷景泰藍」衣缽傳人金玉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永森、米振雄、霍鐵輝、鍾連盛,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丁明鴻、李靜等國內頂級景泰藍工藝製作大師,是新中國成立後迄今為止景泰藍再造工作中涉及大師數量最多、品類最全,歷史範圍最廣的一次景泰藍造寶工程,對完整的傳承故宮館藏景泰藍將產生積極促進作用,也對人們全面認識景泰藍在各時代的工藝與審美特色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金玉田大師向陳麗華副院長匯報圖紙測繪情況

故宮景泰百寶再造工程由金玉田大師領銜製作。金玉田,1948 年生,「金氏宮廷景泰藍」衣缽傳人,新中國景泰藍工藝奠基人金世權之子,景泰藍工藝美術師,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當代景泰藍藝術名家。以其細膩、嚴謹的藝術風格和高超的景泰藍工藝而著稱。尤其擅長宮廷景泰藍技藝,被譽為「宮廷景泰藍第一人」。當代大型景泰藍壁畫創始人。

米振雄和金玉田大師等赴臺北故宮考察

金玉田自幼受藝術薰陶,1964 年在北京工藝美術廠學習景泰藍技藝,先後拜景泰藍世家傳人李國棟、老藝人喬德富為師,研習點藍技藝。後師從家父金世權學習設計及掐絲等技藝。從藝 50 多年來將「金氏宮廷景泰藍」不斷發揚光大,確立了「金氏宮廷景泰藍」業界標杆地位。成為當今工藝美術界屈指可數的景泰藍藝術大師。

金玉田大師進行創作

景泰藍工藝由於材料名貴、技藝繁雜、工藝難度大等原因,導致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員少之又少,能夠成為大師的佼佼者更是鳳毛麟角。故宮景泰百寶再造工程為了高質量、高標準的完成,為景泰藍藝術留下更多的可以留傳後世的精典作品,組建了空前強大的大師團隊,幾乎是景泰藍行業全員參與。

相關焦點

  • 文化強國:故宮《景泰百寶》讓中華文脈上的景泰藍活起來
    項目以清宮舊藏的近萬件歷代景泰藍國寶為參考,臻選出60件最具文化和工藝價值的景泰藍國寶進行原樣造寶,集聚「金氏宮廷景泰藍」衣缽傳人金玉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永森、張同祿、米振雄、霍鐵輝、鍾連盛等國內頂級景泰藍工藝製作大師,保證造寶的藝術價值和工藝價值。此次景泰藍造寶工程旨在讓深藏在故宮裡的文物復活,讓文明傳承。
  • 保護傳承國寶景泰藍故宮《景泰百寶》註定載入史冊
    北京故宮博物院「故宮景泰百寶」以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元、明、清景泰藍為藍本,以1:1的規格進行造寶。擬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千餘件景泰藍臻品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百餘件景泰藍臻品中精選有代表性的各品類仿品60件。「景泰藍造寶工程」由國家文旅部、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共同發起,得到了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國家文物局、首都博物館、中國文物學會、北京工美集團、北京工美聯合企業集團文化經濟集團、北京工美行業協會等單位的領導、專家、工藝美術大師們的大力支持,尤其得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熱忱襄助。
  • 景泰六福話吉祥:中國景泰藍與中國福文化的完美融合
    葫蘆歷來都是人們喜愛的經典器型,或瓷或玉或銅或木,均有葫蘆傳世,而以景泰藍所制葫蘆多為宮廷御用,奢華貴重,民間難得一見。此次亮相的《景泰六福》,由精選明清兩代經典掐絲琺瑯葫蘆瓶,採用當今純熟景泰藍製作技藝,歷經制胎、掐絲、點藍、燒藍、磨光、鍍金等大小108道工序精心打造而成。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米振雄從藝60周年之際,大師以宮廷絕技演繹盛世福祿,盡顯皇家奢華。
  • 開門傳授非遺技藝,40位京津冀學員拜師景泰藍技藝大師
    今天(12月2日)上午,「博物館文創與景泰藍技藝創新人才培養」研修班在北京市琺瑯廠開班,從3日到30日,來自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故宮博物院等的26位文創專家學者和國家級傳承人任教,為來自京津冀的40名學員傳授工藝美術技藝。
  • 名家說瓷:景泰藍成為國禮的頂級藝術品之路
    景泰藍是中國著名的特種金屬工藝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間這種工藝技術製作達到了巔峰,此技術製作出的工藝品最為精美而著名,故後人稱這種瓷器為「景泰藍」。景泰藍正名為「銅胎掐絲琺瑯」,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瑯」,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瓷器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 故宮以東致敬大師匠心 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開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北京市東城區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傳承中華非遺國寶京粹,致敬弘揚大國工匠精神,東城區文旅品牌「故宮以東」聯合轄區優質的非遺資源,於2020年11月16日在詠園舉辦「大師之師匠心大觀」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這也是東城區域內「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大展後的又一重量級匠心大觀
  • 北京景泰藍:紫銅琺瑯繪景泰
    1962年生於北京的鐘連盛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市特級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1978年,鍾連盛考進北京琺瑯廠技校,學習國畫的人物山水花鳥、素描速寫、圖案設計,為鍾連盛打下堅實的美術基礎。從技校畢業後,鍾連盛被分配到琺瑯廠掐絲車間的青年班工作。
  • 巨無霸「景泰藍」進駐北京地鐵14號線景泰站(圖)
    一群原本在忙著清潔地面牆面的保潔人員停下了手裡的活,湊上前細細端詳起景泰藍纏枝蓮紋飾,忍不住誇讚起來。  4組每個重達300斤的景泰藍環形裝飾是昨夜從河北運抵北京的,14號線景泰站最後的裝飾裝修也由此開始。到這個月底通車時,市民在地鐵景泰站內將能夠欣賞到景泰藍在古代是如何燒制的、從皇宮走向民間的纏枝蓮景泰藍紋飾等獨具區域文化的站內裝飾。說到景泰站的裝修裝飾,裡面還有不少故事呢。
  • 錢美華:挽救國寶景泰藍的大師之師
    沈從文是著名的考古學家,當時正於故宮博物院進行研究工作。他告訴錢美華,故宮的景泰藍很多,有幾個房間甚至都堆到了房頂,他建議錢美華可以去故宮臨摹圖案。「明清時期的景泰藍點藍技術差,點出的花瓣沒有過渡,深淺色像刀切一樣齊,缺乏藝術性,這有待於你們提高藝術修養,使做出的景泰藍超越歷史水平。」這是沈從文先生對錢美華的殷切期盼。
  • 乾隆和林徽因,景泰藍發展史上的關鍵人物
    如果有大型的國際會議在我國舉辦,參會的國家領導人在離別之時,都會收到中國精心準備的特色紀念品作為國禮,這些紀念品之中幾乎都有景泰藍工藝品的身影。景泰藍又稱作「銅胎掐絲琺瑯」,因為興盛於明朝景泰年間,而且琺瑯釉又是以藍色為主調,所以便有了「景泰藍」的雅稱。
  • 景泰藍的歷史之謎與當代現狀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中期掐絲琺瑯花蝶紋香筒景泰藍與玉雕、牙雕、雕漆,合稱「燕京四絕」,它在中國的製作年代可以上溯至元朝。一位國內高校金屬工藝研究者以「苟延殘喘」四個字形容景泰藍的現狀。景泰藍與玉雕、牙雕、雕漆,合稱「燕京四絕」。不過,「景泰藍」既非誕生於明朝景泰年,也不說明其實際工藝,僅是歷史上延續的慣用稱法。最為準確的名字,應該是金屬胎琺瑯器,在中國的製作年代可以上溯至元朝。現在,景泰藍一方面受到如何在當代傳承和發展的拷問,一方面尚處於自身遠離公眾甚至學界視野的處境。
  • 《景泰六福》之《富貴連升》榮登國禮,獅子山駐華大使愛不釋手
    此次獅子山駐華大使收到禮物為《景泰六福》中的「富貴連升」掐絲琺瑯葫蘆瓶,原作現藏故宮博物院,曾為皇家田園豐澤園陳設器,豐澤園為康熙帝建的「田園」,帝王在此親事農業,以「勸課農桑」。乾隆曾有詩說:園開豐澤重農圃,蔬匏爾時種於此。由此表明,葫蘆不僅在民間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在皇宮大內亦是備受推崇,不僅宮廷收藏葫蘆型器,而且帝王還親自種植葫蘆,以求「福祿」。
  • 發揚中國傳統文化 展現景泰藍氣質
    原標題為大師力作驚豔亮相:國禮景泰藍 「長城英雄尊」  當你走進故宮太和殿,景泰藍製作的御前陳設一覽無餘,種類繁多,不勝枚舉。  「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不但說明了景泰藍價值高貴的同時,也說明了在收藏界,景泰藍的地位高於官窯器。
  • 當代景泰藍藝術大師及代表作品
    創作中的張同祿大師張同祿,著名景泰藍大師,中國特級工藝美術大師,也是當今世界上唯一健在的精通景泰藍設計製作全套工藝的藝術家。九龍獻瑞更多經典作品:大國雄風將軍尊、千裡江山圖、故宮景泰藍傳世六珍他創作設計的「祝壽轉龍瓶」在香港展出時被一位名人買去作為禮品送給當時美國亞特蘭大市長;他設計的「粗囘壯瓶」被選為贈送外國元首的禮品;他創作設計的景泰藍「巨雄瓶」現陳列在紫光閣;他與另一位大師合作為奧申委創作設計的70寸「奧運大瓶」,現陳列在中國體育博物館;由他主創與另外三位大師共同設計的「普天同慶」大瓶,是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定製的大型禮品。他創作的作品多次榮獲國家和市級金、銀獎。
  • 故宮雙點是什麼?來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看究竟!
    錢美華大師之子遲海講述母親與景泰藍的一生堅守展覽首次立體式、全方位展現錢美華大師從藝60年來取得的輝煌藝術成就,梳理、展出錢美華及三位如今已是國大師的親傳弟子米振雄、戴嘉林、鍾連盛聯袂作品近百件。故宮雙點之《和平頌寶鑑》、《八駿馬》瓶盛大揭幕時光荏苒,昔日的宮廷獨享藝術已經成為如今的大國邦交國禮,為獻禮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特於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錢美華諸多作品中臻選景泰藍《和平頌寶鑑》領銜展出,與兩位親傳弟子聯袂打造的《八駿馬》瓶組成「故宮雙點」,震撼亮相。
  • 巨型景泰藍進駐地鐵14號線景泰站 得名竟因百年琺瑯老廠
    琺瑯廠布置地鐵站4組每個重達300斤的景泰藍環形裝飾是昨夜從河北運抵北京的,14號線景泰站最後的裝飾裝修也由些開始。到這個月底通車時,市民在地鐵景泰站內將能夠欣賞到景泰藍在古代是如何燒制的、從皇宮走向民間的纏枝蓮景泰藍紋飾等獨具區域文化的站內裝飾。說到景泰站的裝修裝飾,裡面還有不少故事呢。景泰站的名字竟是這麼來的早在兩年前,琺瑯廠董事長衣福成無意間從電視新聞上得知,地鐵14號線打算緊挨著琺瑯廠設一個站點,正在公開徵求市民的意見。
  • 景泰藍六大殿堂級大師,個個身懷絕技,你不得不知
    而代表了當今景泰藍高水平的當然就是景泰藍國大師們了。但是,能夠獲得這一榮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也只有金世權(已逝)、張同祿、戴嘉林、米振雄、霍鐵輝、鍾連盛、劉永森七位大師獲此殊榮,真可謂是萬裡挑一。中國景泰藍第一人——張同祿張同祿生於1942年2月18日,祖籍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
  • 景泰藍大師擔心後繼無人:手工藝者不足2000名
    壹  談現狀:最擔心後繼無人  羊城晚報:景泰藍作為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間這種工藝技術製作達到了巔峰。傳承至今,景泰藍的發展狀況如何?  丁明鴻:現在景泰藍的發展態勢比較好。可見景泰藍已經成為國家頂級禮品,後來,北京工美集團也將「國禮」作為景泰藍的賣點,將其進一步推向市場,使大眾進一步了解這種傳統宮廷藝術的特點,景泰藍的市場認知達到了爆發性的高點。與此同時,景泰藍國際國內的影響力也在飆升。另一方面,國家層面非常重視工藝美術創作,給予景泰藍製作在政策、資金上的支持,這也激發了工藝大師源源不斷的創作活力。
  • 景泰藍的發展史
    掐絲琺瑯也不例外,也有個中國名字:景泰藍。明代很多工藝品都有自己獨特的名字,這些名字的共同特點是什麼呢?一般先強調年號,然後再強調東西本身。比如我講過的宣德爐、成化杯、萬曆櫃,這些都是當朝出現並流行的。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一朝出現,而是在元代就進入了中國。到了景泰年間,由於皇家的重視,使它發揚光大,聲名鵲起,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色彩的名字——景泰藍。
  • 景泰藍之美
    一種觀點認為景泰藍誕生於唐代;另一種說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徵時,從西亞、阿拉伯一帶傳進中國,先在雲南一帶流行,後得到京城人士喜愛,才傳入中原。但有一點是學術界公認:明朝宣德年間中國的景泰藍製作工藝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達到輝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