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希商路:北歐人開闢的貿易新線路,卻成為東歐文明崛起的契機

2020-12-13 有魔氣歷史

公元8世紀到11世紀期間,北歐海盜日益猖獗,開始頻繁掠奪歐洲大陸各國財富,因此在古英語中被稱作「維京人」。巔峰之時,維京人的足跡遍及從歐洲大陸至北極的廣闊疆域,此時的歐洲也被稱作「維京時代」。

當然,造成北歐族群向外擴張以及傾向於搶掠的因素有很多,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競爭壓力劇增所致。為了獲取更多的生存資源,這些北歐人從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出發,展開了幾個世紀探尋之旅。最終,一條從波羅的海沿岸開始、縱觀東歐平原南北的一條新的貿易路線形成了。正是這條由北歐人開闢的新商路,卻成為東歐文明崛起的契機,這是為什麼呢?

01北歐地緣環境和社會結構

歐洲文明最早源於愛琴海地區的克裡特島上,後世稱其為米諾斯文明或克裡特文明。這是一種深受古埃及和小亞細亞影響的海島次生文明,從約公元前2850年一直持續到前1450年。自此以後愛琴海地區又相繼進入了邁錫尼文明、荷馬時代、古典希臘城邦時代,並與古埃及人、腓尼基人共同在整個地中海建立起一套成熟的海洋商業貿易網絡。此後亞平寧半島上的羅馬人崛起,並在肅清希臘人殖民勢力之後,與北非腓尼基人後裔建立的迦太基展開爭霸,從而成為地中海文明的掌控者。

從克裡特文明到古羅馬帝制時代的漫長歲月裡,北歐人長期位於苦寒之地,距離古典時代西方文明中心的地中海世界間隔了整個歐洲大陸,處於文明邊緣的蠻荒地帶。同時,由於氣候整體偏冷的關係,農耕作物缺乏充足的陽光、降水和土壤,漁獵、畜牧和商貿就成為包括北歐在內大歐洲大陸主要的經濟生存模式。更為重要的是,鑑於歐洲複雜的地緣結構,保持貿易的暢通亦是歐洲、尤其是北歐族群串聯各板塊關係的重要途徑。

當然,商貿交通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整合不同地緣板塊形成族群共同體,同時也會成為地緣擴張的動力來源。只是北歐地區物產相對匱乏,人們在許多時候更喜歡通過逞兇好鬥的方式進行「無本的買賣」。事實上從很早開始,北歐人就已經沿著原始商路不斷向南遷徙和擴張了,這群早前一步南下的族親通常被稱作「日耳曼人」。西羅馬崩潰之時,北歐人南遷歐洲腹地的道路早就被那些日耳曼國家阻擋,不得不尋求開闢新的商貿通道。

事實上,中世紀時的北歐人也是日耳曼族群的一支,只不過相較於法蘭克、薩克森、盎格魯和辛布裡等部落,北歐日耳曼人的祖先選擇了北上深入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道路,侵佔了土著薩米人的活動範圍。中世紀時,關於「北歐日耳曼人」的標籤有許多,所謂維京人、諾曼人、瓦良格人、羅斯人都是對其的代稱。這其中,維京人是西歐(法國、英格蘭、愛爾蘭)地區對在大西洋海岸劫掠的丹麥、挪威海盜的稱呼;一旦這些有組織的海盜合法定居下來,便又被轉稱為諾曼人了,這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法國諾曼第公爵一系了;至於羅斯人的稱呼,則源於瑞典人南下探尋新商路時,遭受侵襲的芬人-烏拉爾人的用法,原意為「北方人」;而瓦良格人便是斯拉夫族群對瑞典人的稱呼,皆以形容其「商人」的形象。

02羅馬崩潰促使新商路開闢

通過對北歐人(這裡特指佔據北歐統治地位的「北歐日耳曼人」)在不同地區、不同階段標籤的了解,我們會發現其內在的複雜性和強烈的擴張欲望。其實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地中海文明正處於埃及古王國時代和希臘邁錫尼文明時期,就已經有精明的地中海商人來到波羅的海沿岸收購琥珀等特產,運回地中海向貴族和富商換取同等重量的黃金了。這條自波羅的海沿岸向南貫穿歐洲大陸,並一直抵達地中海的商路也因此被稱為「琥珀之路」。

作為物以稀為貴的礦產,這些被深埋於地下長達2000萬年之久的石化樹脂雖然並不能滿足人類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卻也憑藉商業財富交換的方式讓波羅的海人和北歐日耳曼人能夠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生存。只是鑑於商貿活動對線路安全的極致需求,隨著戰爭和族群遷徙的影響,琥珀之路也曾多次發生過變化。不過溯河而上、順流而下卻始終是琥珀商人們最保險、快捷的線路選擇。

古羅馬帝國分裂後不久,西羅馬帝國土崩瓦解,整個中西歐因此淪為權力真空地帶。眾多中西歐日耳曼部落紛紛建立自己的王國,相互之間徵伐不休,破壞了琥珀之路的安寧。為此,北歐人內部也逐漸發生了分化,盤踞在日德蘭半島和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西側的丹麥、挪威人開始沿著大西洋海岸做生意,並詳細探查到了冰島、格陵蘭島以及北美大陸的存在。更多的時候,丹麥-挪威人還是以維京海盜的形象出現,愛爾蘭、蘇格蘭等歐洲文明偏遠地區的修道院成為船員們的最愛。畢竟一方面這裡的武備鬆弛、落後,方便得手;另一方面當時大不列顛群島上的財富幾乎都聚集於修道院中。

「中世紀暖期」是促使北歐人迅速擴張的另外一個因素,大約10世紀開始的歐洲氣候變暖進程,導致原本貧瘠的中北歐地區出現大量適合農耕的沃土,隨之而來的便是財富和人口的暴漲。結果在自身競爭激烈和外部財富誘惑的雙重作用下,北歐人探尋新商道的需求更加迫切了。相較於丹麥、挪威人選擇的大西洋航線,地理位置偏東的瑞典人更加傾向於構建一條從波羅的海開始、經過東歐河流網絡、最終抵達黑海的新商路,以期盼與富庶的希臘拜佔庭帝國建立聯繫。

03瓦希商路與留裡克王朝

在瑞典人南下開闢新的貿易線路之前,他們已經對波羅的海沿岸的芬蘭灣、波的尼亞灣等地經略多年。瑞典人南下所面臨的首個阻礙便是曾經的貿易夥伴——芬人-烏拉爾族群,這些盤踞於東歐平原北部、間于波羅的海與烏拉爾山脈之間的族群,原本是北歐人優質皮毛生意的貨源地。只是既然想要打通波羅的海到拜佔庭的商貿線路,那麼掃平芬人-烏拉爾族群的阻礙,建立一個從卡累利阿地峽、伊爾門平原、再經過第聶伯河抵達就將成為瑞典人的第一要務了。

事實也是如此,在面對北歐人開闢新的貿易線路時,處於原始部落狀態的芬人-烏拉爾族群並未造成太大的幹擾。這群由北往南的入侵者很快便佔據了伊爾門平原上的諸多航道,並建立起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沿河據點。這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據點城市名叫諾夫哥羅德。它始建於公元859年,據說是瓦良格人(即瑞典人)領袖留裡克受諾夫哥羅德城中的斯拉夫貴族之邀,率兵來此建立的第一個王公政權。不過關於這段歷史的表述眾說紛紜,俄史學家普遍認為留裡克是斯拉夫化的瓦良格人,西方史學中則認為留裡克王朝是建立在瓦良格人對諾夫哥羅德的徵服之上的。

無論如何,諾夫哥羅德都被認為是古羅斯國家的發祥地,亦是東斯拉夫文明崛起的開端。之所以會在芬人-烏拉爾族群盤踞的伊爾門平原出現斯拉夫人的蹤跡,是因為從中歐滲透過來的斯拉夫人已經於9世紀來到此地。這群被稱作東斯拉夫人的群體,當時主要分布在第聶伯河上遊的叢林地區,並在第聶伯河與支流傑斯納河交匯之處築起了他們自己第一座城池——基輔。相較於諾夫哥羅德,基輔在東斯拉夫民族歷史中的代表性更為純粹,只是公元882年諾夫哥羅德第二任君主奧列格率軍徵服了基輔,此處也隨之陷於瓦良格人留裡克王朝的統治。

伴隨著對基輔徵服的完成,一個夾雜著北歐標籤和斯拉夫標籤的政權名詞誕生了,基輔羅斯成為開拓新商道的重要驅動力。隨著基輔羅斯的不斷擴張強大,南俄草原族群也被清掃殆盡,這條從北歐瓦良格人到希臘拜佔庭帝國的貿易線路終於被徹底打通,簡稱「瓦希商路」。作為貫穿東歐平原南北的重要交通要道,瓦希商路不僅是連接波羅的海到地中海的貿易線路,同時也是溝通基輔羅斯舊都諾夫哥羅德與新都基輔之間的重要交通線。後來,基輔羅斯的瓦良格人因為人數稀少,逐漸被東斯拉夫人所取代,「羅斯」這個民族標籤也因此被後者傳承下來。

綜上所述,貧瘠的土地和碎片化的地緣板塊導致北歐對貿易極具依賴,並很早就曾參與琥珀、皮毛等貨物的貿易。富庶的地中海地區長期作為歐洲的財富中心,成為日耳曼部落南遷主要方向。留在北歐的日耳曼人於「中世紀暖期」迅速進入對外掠奪和擴張高速發展期,將歐洲帶入「維京時代」。在西羅馬崩潰、中西歐原有商路不穩定的大背景下,北歐東側瓦良格人選擇開闢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的新商貿線路,即瓦希商路。伴隨著瓦希商路的建立和影響擴大,東斯拉夫文明逐漸崛起和擴張,瓦良格留裡克王朝以及「羅斯」標籤亦融合成為斯拉夫文明中的一個組成要素。

相關焦點

  • 地圖看世界;為何北歐,西歐比東歐,南歐發達?
    眾所周知,西方文明的源頭是古希臘及羅馬,事實上在大航海時代之前,歐洲地中海地區遠比西歐和北歐發達。但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299-1922)崛起之後,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6個世紀之久後,情況發生了逆轉。為了尋找與東方的貿易通道,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率先開啟了大航海時代。
  • 為何西歐、北歐多發達國家,而東歐、南歐大部分是發展中國家?
    世界上發達國家最多的大洲就是歐洲,在世界上30個發達國家中,歐洲就佔了22個,而且歐洲的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西歐、中歐和北歐地區,而東歐和南歐地區多是發展中國家。那麼歐洲的發達國家為何會形成這樣的分布格局呢?
  • 地圖看世界;美女如雲的東歐、富庶而寒冷的北歐
    另外南斯拉夫六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士尼亞黑山、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有時也被視為東歐國家。(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後的東歐地圖)東歐諸國民族多屬於斯拉夫人體系,宗教以東正教為主。東歐經濟大幅落後歐洲其他地區。
  • 逞兇肆虐的「北歐海盜」,維京人的崛起與歐洲文明發展的聯繫
    從公元8世紀到開始,以維京人為主的海盜集團曾經風靡一時,他們曾大肆侵略法國的北部、英國等北歐各個國家,因此他們也就有了一個外號「北歐海盜」。由於他們偏離歐洲文明發展的軌跡,因此相對於歐洲各國文明的先進,維京人在同一時期似乎還處於相對比較原始的狀態,但維京人卻用自己無與倫比的勇氣,將遠比他強大的歐洲各國揍得呼爹喊娘。
  • 哥倫布發現美洲丨新航線的開闢為何讓人類文明進入全球性的交往?
    在大航海時代,西方資本主義開始萌芽,西歐國家希望直接與東方進行貿易往來促使哥倫布發現了美洲,也正是因為美洲被發現,才開闢了世界航線與全球人類的交往共同發展道路。一、西歐國家與基督教會強烈的東方探索思想促使哥倫布順利實行西航開闢新航線,發現美洲大陸成為歐美交往第一人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主要原因是西方資本主義希望開拓東方市場。
  • 日耳曼人歷史沿革:從北歐蠻族到歐洲文明主導者,延續千年的逆襲
    不過,雖然都被羅馬人蔑稱為「蠻族」,但此時的凱爾特人畢竟受到文明輻射數百年了,已經成為兼具農耕、畜牧的半定居族群,戰鬥力大為衰減,早已不復當年圍困羅馬城(即「白鵝救羅馬」時期)的強悍了。加之日耳曼三部的這次南遷,根本就是為了覓食保命而來的,士氣和勇猛程度是凱爾特人也難以比擬的。
  • 東歐、西歐、南歐、北歐間有什麼不同?
    要想加深對歐洲的認知,應該先分別了解東歐、 西歐、 北歐、南歐,這四部分所包含的國家、天氣、溫度以及它們的風土人情。東歐東歐的旅遊國家包括:保加利亞、捷克共和國、匈牙利、波蘭、俄羅斯和斯洛伐克。東歐的夏天很暖和,東歐夏季的平均最高氣溫為25℃,最低溫度為14℃。但是,像莫斯科這樣印象中寒冷的城市,在夏天有時會遭遇強烈的熱浪。這些熱浪會讓人很不舒服。所以當夏天去莫斯科時,一定要帶上防曬霜。
  • 相較以自然盛名的北歐,為何中國人更加喜歡東歐呢?原因很現實!
    北歐主要指的是瑞典,挪威,芬蘭,丹麥,冰島這五個國家,相信經常上網的旅遊都清楚,這幾個國家的自然風光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瑞典和挪威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冰島世界盛名的冰上溫泉,無一不是世人喜愛的,但卻很少中國人會去!
  • 2020特崗教師 《開闢新航路》試講教案【黔進達人教育】
    1、導入15世紀初世界航海史上有兩大壯舉,一次是中國的鄭和下西洋,另一次是歐洲航海家開闢的新航路。今天讓我們跟隨歐洲的航海家一起去探尋新航路。 2、新授何為新航路?兩位同學的答案綜合起來就是新航路開闢的原因。過渡:在各種條件都具備的條件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別進行了海上探險,探險的過程如何?下面來看新航路的開闢。最先進行海上探索的是葡萄牙的航海家迪亞士。結合地圖講解,多媒體展示。
  • 哪條是最名副其實的文明示範線路,您說了算
    在黨支部的組織帶領下,45路黨員、團員青年志願者多次走進理工大學校園開展西安公交APP和公眾號推廣活動,聯合交警曲江大隊開展「車讓人、人守規」,文明禮讓斑馬線活動,提倡文明禮讓,安全出行的理念,營造線路良好的營運秩序和工作環境,得到了廣大市民的一致好評。
  • 五分鐘讀懂北歐史,告訴你為什麼北歐那麼富裕
    由於氣候較為寒冷,人口也不多,所以北歐的歷史比較簡單,至於富裕,也不過是近代的事。在古代,北歐處於歐洲文明圈的邊緣,用荒僻落後來形容一點不為過。當地散布著很多野蠻落後的日耳曼部落,他們長期以來以放牧、農耕和捕魚為生。由於當地自然環境惡劣,百姓非常貧困,在公元6世紀很多北歐人尤其是丹麥人跑去當了海盜。
  • 初探北歐維京人——維京人的民族性格和宗教信仰是怎樣形成的?
    在世界歷史的長河裡,有這麼一批人,其穿梭於大洋之中,遊走於海岸之上。他們是魔獸中矮人的原型,他們也是如今流行文化中的翹楚。在歷史上,他們曾是最早「發現」美洲大陸的人(比哥倫布早了500年左右),他們也曾給東歐帶來了文明(羅斯的留裡克王朝),而現實中,他們後代族裔成為了如今福利制度的代表。他們就是生活在北歐斯堪迪納維亞半島的北歐人。
  • 佘山將開闢新型步行及自行車遊覽線路串起景點
    度假區工作人員建議了兩條騎行賞玩路線,一是從佘山地鐵站出發,騎上林蔭新路,經過月湖雕塑公園,從林蔭新路轉至林湖路,途經歡樂谷—景觀大道—沈磚公路—外青松公路—佘山國家森林公園—佘天昆公路—天馬山公園。據介紹,這條線上,道路兩旁野趣橫生,樹木蔥蘢茂密,偶有各色野花點綴其間,路旁還有小河細流,隱在樹叢後靜靜流淌。
  • 印度洋和大西洋,誰是海洋文明的發端?拋開西方中心論客觀評價?
    全球史的歷史其實並不算悠久,在上個世紀才真正形成各國對於新航路的開闢以來,文明史的研究以及理論著作當中都明確指出了,大西洋是全球貿易的中心,但是從歷史的深入了解來看,大西洋人類貿易中心地位的確立並不是第一個,而一直沒有什麼存在感的印度洋才是真正的最早的連接東西方文明的海上通道。
  • 【中考攻略】歷史複習專題三——大國崛起(下)
    ④外國的扶持或利用有利的國際環境,如二戰後日本和西歐的崛起。2.從大國興衰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吸取哪些經驗教訓來加快建設社會主義強國?①要抓住當今高科技發展的潮流,重視科技創新,發展教育,培養人才。②要學習和借鑑國外優秀的文明成果,結合本國國情,推動社會主義法治進步。
  • 北歐海盜如何變身《維京:王者之戰》中的忠誠傭兵
    基督教修士們憤恨地叱責他們為北歐海盜,「海上流浪者、入侵者、徵服者、狡詐,勇敢和殘忍的人」。西歐則常把他們稱為「北方人」或者「丹人」,東歐芬蘭人稱其為「瓦良格人」。斯拉夫人則把那些斯堪地那維亞強盜叫做「羅斯人(Rus)」。這個詞彙可能來自芬蘭語的「劃手」或「划槳能手」。中世紀的阿拉伯和拜佔庭的史籍中也採用了「羅斯」這個稱呼,並最終用該詞將羅斯人定居的土地命名為「俄羅斯」。
  • 中歐班列(長安號)再添新線路
    經濟日報訊 記者張毅報導:日前,西安隆基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DB Schenker、陸港集團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中歐班列(長安號)中東歐線路產品發布會在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舉行。這是陸港集團繼「公共班列、德國快線、南北歐分撥班列」等線路產品面世後,又一中歐班列(長安號)明星線路產品。「中東歐線路產品」包含三部分內容——中東歐快線、泛東歐線路、基輔(敖德薩)專列,通過幹支線結合開行模式實現區域全覆蓋。
  • 承德7路巾幗文明線路:倡導扶老攜幼安全出行
    長城網承德4月26日電(孫佔軍 田伯興)隨著承德市區的氣溫不斷回升,外出通過乘坐公交購物出行的老人和孩子也不斷增加,對此承德公交7路巾幗文明線路的工作人員積極做好老年人和中小學生的乘車宣傳工作。  據了解,承德7路巾幗文明線路工作人員利用輪班時間,在公交站點、十字路口為老年人和中小學生發放乘坐公交注意事項宣傳單,讓他們對乘車前的防護、乘車中的注意事項和下車後的注意事項進行全面了解,並在沒有紅燈的路口扶老攜幼安全中國斑馬線。4月26日,7路公交人員還組織了社會監督傾聽乘客聲音的徵求活動,讓乘客說出自己的想法,提升服務質量。
  • 海權與近代英國崛起的雙向互動
    海權與大國崛起 自1500年新航路開闢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美國等,都以不同方式,在世界歷史舞臺上演繹著大國崛起的奇蹟。進入近代社會之前,英倫三島屢遭外族入侵:羅馬人在公元1世紀入侵不列顛,並建立統治達四個世紀之久;公元5-11世紀的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北歐的維京人(丹麥人與挪威人)也曾入侵英國並建立自己王朝;1066年,法國諾曼第公爵入侵不列顛並開創了諾曼王朝。抗擊外族入侵,保衛國土安全,成為不列顛民族建立海軍、發展海權的首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