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改革開放以來海外業務拼搏奉獻交響曲

2020-12-17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2018年11月29日。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首屆中俄能源商務論壇在此舉行。

  初冬的微寒,沒有減少人們對中俄能源關注的熱情。中俄能源攜手是中國遵循經濟全球化國際合作的典範,也是中國石油海外油氣業務濃墨重彩的大手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石油敞開戶牗、跨出國門、擁抱世界。海外業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石油國際油氣合作更實現了騰飛……;到2018年上半年,海外中外方僱員11萬多人,中方員工近2萬人,當地和國際化僱員近10萬人……

  中國石油在全球能源舞臺上,奏響了一曲恢宏遼遠的交響曲。這是一首奮鬥之歌、一首奉獻之歌。正可謂:海闊浪湧千帆競,風雲激蕩唱五洲——

  第一樂章

  在雨林之中大洋之畔

  拉丁美洲油氣資源豐富,2017年石油探明儲量512億噸,佔全球的21.4%。其中委內瑞拉石油探明儲量為473億噸,佔全球的19.8%,位居全球第一;巴西石油探明儲量為19億噸,佔全球的0.8%,位居全球第十五、拉美第二。拉美是中國石油海外創業的起點。中國石油從秘魯塔拉拉油田開始,逐步拓展到委內瑞拉等多個國家,主要項目有秘魯10/57/58區項目,委內瑞拉的陸湖、MPE3、胡寧4、蘇馬諾項目,厄瓜多安第斯項目和巴西裡貝拉、佩羅巴項目等。

  亞馬孫流域,綿亙於神秘的南美大陸。河湖縱橫交錯,孕育著生機勃勃、綠意蔥蘢的熱帶雨林。安第斯山脈層巒疊嶂,加勒比海波濤洶湧,委內瑞拉馬拉開波湖波光粼粼,巴西大洋畔基督山聳立……

  中國石油海外業務開拓市場的腳步,始於這裡。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先行者,中國石油在拉美地區國際合作的地域和業務範圍,由點及面,不斷擴大,從最初的秘魯、委內瑞拉,再到厄瓜多、哥斯大黎加和巴西,憑藉著海外一體化優勢,中國石油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足以載入史冊的業績。

  先行者須當探索者。中拉能源合作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下,從解決投資、技術、機制體制等問題入手,不斷實踐創新項目管理模式,在以小股東管理、金融能源一體化等方面,逐漸形成了以委內瑞拉、秘魯和厄瓜多項目為主的非常規油氣合作區,以巴西項目為主的深海油氣合作示範區。

  探索無止境,開拓者是探路先鋒。1993年,漂洋過海來到南美大陸的中國石油人,撂下行囊,落腳秘魯。曾經在西方石油公司眼中「已經枯竭」的塔拉拉油田,因中國石油人的到來,百年邊際老油田重新煥發青春,噴湧的油流震驚了當地。

  即便到了今年年初,秘魯57區Sagari氣田全部生產平臺仍實現投產,Nuevo Mundo壓氣站機械竣工,為未來長期穩產上產提供了保障。秘魯10區連井工程有序推進,順利完成了61個鑽井平臺施工和47口新井連井投產,確保產量持續上升。

  厄瓜多對中國石油來說並不陌生,青藤闊葉中,留下過石油物探隊伍的足跡。之後的油氣合作中,「三聯機制」管理平臺的創新,促進了1000萬噸太平洋煉廠和上遊石油區塊開發一體化運行,深化了合作共贏發展模式。

  技術是中國石油的「開山之斧」。中油國際拉美公司應用特高含水油田中後期穩油控水綜合治理技術,使綜合含水在93%以上的安第斯項目和秘魯1AB/8區項目的特高含水油田持續保持穩產高產;在委內瑞拉超重油水平井高效冷採配套技術的應用,在MPE3重油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果。

  針對裡貝拉項目「超深海、規模大、投資大、非作業者」的特點及夥伴多、表決事項多、溝通協調多的實際,為保障項目高效運行和維護股東利益,項目成立之初便快速理順各方關係,建立合作管理機制。

  2018年,在波湧濤鳴的大西洋海面上,從巴西裡貝拉項目順利完成海上提油作業的Windsor Knutsen號油輪破浪前行。這是中國石油在該項目的首次深海提油作業,標誌著超深海項目正式進入投資回收階段。

  收穫總與汗水相伴。20多年間,雨林中的作業習以為常,並肩合作中凝結的情誼勝過財富。為了將油田開發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小,拉美公司在當地不斷加大環境保護投入。第一所油區希望小學、第一次農業合作開發扶持、第一次雨林修復作業,中國石油給資源國留下了那麼多的美好「第一」。

  卡伊科·塞科在西班牙語中是「乾涸的灘地」的意思,該村有200多名村民,是方圓數百公裡最貧困的社區。這裡的村民有種植木薯的傳統,但是常因缺少必要的交通工具將木薯運到鄰近城市銷售而受到損失。

  在中委陸湖合資公司出資20萬美元的資助下,2007年起當地開始建設木薯餅加工廠。木薯餅是印第安人村落的傳統食品,也是委內瑞拉人喜愛的一種主食。當地居民成立了「卡裡納生產合作社」來管理這家工廠。村民胡利奧·科雷亞逢人便說:「這個工廠創造了25個就業崗位,現在每天可以生產700張木薯餅,最大的生產能力可以達到每天1500張,規模在安索阿特吉州第一,在委內瑞拉第三。」

  23歲的羅莎琳達·阿拉伊,此前無業,到木薯廠上班讓她獲得了穩定的收入。她不斷用「漂亮」來形容木薯餅廠。「我們是『合作人』不是『工人』,因為廠子是社區的財產。」羅莎琳達·阿拉伊臉上湧起自豪的笑容。

  中國石油在拉美地區公益類投入累計達5000萬美元,上繳社會公益資金超過3億美元,累計納稅260億美元,創造7萬多個就業機會,受益群眾和扶貧對象達26萬多人。

  中國石油天然氣產量與海外天然氣權益產量

  第二樂章

  在「被太陽灼熱的地方」

  2015年,非洲地區剩餘原油儲量為1291億桶,佔世界原油儲量的7.6%。石油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為奈及利亞和利比亞,天然氣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為奈及利亞和阿爾及利亞。其中,利比亞原油儲量為484億桶,奈及利亞原油儲量為371億桶,安哥拉原油儲量為127億桶,阿爾及利亞原油儲量為122億桶。非洲已成為中國原油進口的第二大來源地。中國石油陸續在非洲開展油氣投資和油氣田工程技術服務等業務,在蘇丹等國曾經及正在運作20餘個項目。

  尼羅河、撒哈拉沙漠、大草原。

  這裡是一片蘊含無限生機的土地,它因豐富多樣的物種資源而聞名,因古老絢爛的部落文化而著稱,也因盛產黃金、石油而備受矚目。非洲,是「被太陽灼熱的地方」, 也是國際石油公司投資最為關注的重點地區之一,更是中國石油闊步走向國際市場的「橋頭堡」。

  2018年9月,北京。中非友好大家庭的新老朋友再次相聚,共襄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盛舉。據可公開的數據來看,中國石油企業過去20多年在非洲的累計權益投資達800億美元以上,形成了北非、西非(含中非)和東非石油項目集群,建成了年產1.1億噸左右的原油生產能力。

  蘇丹,油氣資源豐富,與石油富國沙烏地阿拉伯隔海相望。但和那些陷入「資源詛咒」的國家一樣,石油在發現之初並沒有為蘇丹人民帶來財富,反而為後來持續了20多年的內戰點燃了導火索。蘇丹人一直捧著「金飯碗」討飯吃。

  1995年9月,中國石油獲得蘇丹穆格萊德盆地6區塊的勘探開發權;1996年11月,又獲得1/2/4區塊石油開發權。蘇丹1/2/4項目地面設施工程如期竣工。中國石油第一個海外大型油田正式投產。1999年6月,中國人僅用11個月時間就建成了1506公裡的輸油管道,創造了世界管道建設史上的奇蹟。有了這條「生命線」,蘇丹就可以通過石油出口獲得巨額的收益。1999年8月30日,滿載第一批石油的油輪駛出紅海,蘇丹實現首次原油出口。作為民族經濟獨立的象徵,蘇丹人將這一天定為「石油節」,年年歡慶。

  蘇丹總統巴希爾高興地說:「蘇丹石油開發,貢獻最大的是中國,幹得最出色的是CNPC(中國石油)!」2000年5月16日,喀土穆煉油廠建成投產。這是蘇丹第一個現代化煉油廠,也正是這顆「沙漠明珠」,點亮了中國石油在非洲油氣合作的品牌。

  在查德,中乍石油合作使查德贏得了「能源獨立戰役的勝利」。2007年1月12日,中國石油正式接管查德H區塊,成為獨資作業者。目前,查德H區塊產量已經接近400萬噸。在尼日,中尼石油合作成為「尼日人民的希望之光」。撒哈拉沙漠腹地建成年產百萬噸原油的生產基地、462公裡輸油管道和一座現代化煉油廠,阿賈德姆上下遊一體化項目竣工……

  這些合作不僅直接帶動了中國同非洲國家乃至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務實合作,也為中國石油工業「走出去」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石油努力幫助資源國建立起完整的現代石油工業體系,讓當地的能源開發最大限度地造福當地人民。

  2017年6月,中國石油決定組建西非公司。目前,西非公司在查德、尼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莫三比克5個國家經營著10個石油合作項目,包括3個勘探項目、2個開發項目和2個煉油項目,形成了500萬噸以上原油生產能力、200萬噸煉油能力,已獲得的石油資源具備未來建成1500萬噸/年原油產能、3500萬噸/年液化天然氣產能的基礎。

  「中國夢」助圓「非洲夢」。據不完全統計,僅在蘇丹,就有200多萬人直接從中國石油受益。尼日公司從2011年正式投產以來,在津德爾地區累計植樹10多萬棵。「這裡的環境變綠了、樹木長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煉廠懂技術的當地人越來越多了……」尼日石油部部長Foumakoye Gado在視察尼日煉廠時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曾有一封從蘇丹1/2/4作業區發來的郵件,讓長城鑽探錄井公司員工為之振奮。那是蘇丹停產7個月後長城鑽探承錄的Bamboo W-56井二開進展順利的消息,而且是中國員工的「洋徒弟」完成的。經營形勢嚴峻的當前,長城鑽探派出培養多年的「洋徒弟」,關鍵時刻不掉鏈子。「只有『洋徒弟』們撐起半邊天,中方員工的路才會越走越寬。不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而是只有教會『洋徒弟』,才能養活中方師傅!」

  在油氣合作項目中,「隨便找一個人出來,都有傳奇的故事」。「石油神探」蘇永地9口探井定乾坤,被授予「中國石油科技楷模」。他卻很靦腆:「我只做了我應該做的,祖國給我的榮譽太多了。」

  2013年南蘇丹「12·15」武裝衝突爆發以後,時任南蘇丹3/7區項目採油廠廠長的王傑在集團公司安保可控的指導下,帶領23名員工堅守現場,保住千萬噸大油田,千方百計恢復生產,保持油田穩產高產,有力支持南蘇丹經濟和社會發展。2014 年1 月10 日,南蘇丹總統基爾召見中國駐南蘇丹大使,對大使說:「大使先生,我現在才深刻地理解了什麼叫患難見真情,中國政府是我們的朋友。」

  第三樂章

  在「兩洋三洲五海」之地

  中東地區是能源富集帶,許多重要的石油、天然氣出口國雲集於此。目前全世界石油儲量共計2400.7億噸,中東地區佔47.7%,儲量佔世界極大比例。當前中國已成為阿拉伯國家第二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達到2300億美元,2020年有望突破 5000億美元。中國石油油氣投資業務在伊拉克、阿聯等五國落子布局,西接地中海,南跨波斯灣,15個油氣合作項目如同一道亮麗的風景,成為中國石油與資源國及國際石油公司合作共贏的樣板。

  中東,這裡有著古老而神奇的國度,有著充滿生機活力的土地。但這裡並不是天造地設的富國,據說建國之初沙特整個國庫只用一個駱駝背囊就可以裝滿。

  如今,曾經以打魚、賣珍珠為生的地區,已成為中國石油在海外最大的油氣合作區。現在再提起中東,人們想起的是令人驚嘆的現代化城市與石油產區。

  中東地區的油氣當量佔到中國石油海外油氣的半壁江山。2018年,中東公司預計完成原油作業產量9500萬噸,產量及效益保持快速增長;新項目開發亮點頻現,有力助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圓滿履行合同義務,與一流國際大石油公司深度合作,在中東高端市場樹立了國際大公司的良好形象,成為資源國和國際油公司的優選合作夥伴。

  艾哈代布、哈法亞和魯邁拉三大項目,是中國石油在中東高端市場進行全面合作的重要項目,對中國石油海外業務的發展意義重大。

  早在1997年6月,中國石油就與伊拉克政府達成合作開發艾哈代布油田協議,但由於國際制裁和伊拉克戰爭,協議的執行一度擱淺。經過不懈努力,2008年11月10日,艾哈代布項目油田服務合同終於正式籤署。

  震源車一字排開,呼嘯著向茫茫荒漠進發,沉寂的土地有了活力和生機。2009年,中國石油成為伊戰後第一個進入伊拉克的外國石油公司。3月,沉睡於底格裡斯河畔的艾哈代布油田三維地震作業開工。

  伊拉克國土的形狀像一把手槍,在對著波斯灣的槍口處,有一座超級油田叫魯邁拉。2009年6月30日,中國石油在伊拉克戰後舉行的第一輪國際石油招標中,與英國石油公司聯手一舉中標,獲得了魯邁拉油田的作業權。

  半年後,伊拉克第二輪國際石油招標如期舉行,中國石油牽頭獲得了哈法亞油田的作業權,拿到了中國石油進軍伊拉克的第3份油氣大單。在伊拉克,中國石油參建的哈法亞油田油氣產量超過預期,作為伊拉克南部油田的主要力量,每天有25萬桶原油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球各地。

  2016年,哈法亞股權收購項目,中國石油獲得海外權益產量485萬噸,2017年權益產量進一步增加到551.7萬噸,2018年全年海外權益產量有望突破600萬噸。

  中東是油氣高端市場,高端意味著油氣資源豐富、投資環境穩定,但也面臨著激烈競爭。除了嚴謹的各項合同條款,資源國在油田開發建設環保方面也提出了很高要求。中國石油一直嚴格執行資源國的環保法規,使得油區道路兩側水鳥飛翔,景色宜人,得到了資源國政府的肯定。

  2000年以來,中國石油與阿聯開展油氣合作,合作項目涉及管道建設、油氣田項目開發、工程技術服務和物資裝備等多個領域。

  作為全球航運貿易的樞紐、世界能源供給的重鎮,阿聯是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合作夥伴。經過近5年的快速發展,以阿布達比為主的阿聯油氣市場已經成為中國企業投資中東油氣市場的「新高地」。

  為助力中國石油海外最大合作區建設,2018年11月15日,中東公司與工程研究院共建了中東技術支持中心。

  在投資領域,2013年雙方開啟陸海項目合作,實現了中阿兩國石油上遊領域合作零的突破,今年3月該項目實現首次提油。2017年雙方籤約陸上合作項目。今年3月,再度牽手海上合作項目,中阿石油企業互惠合作向著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發展。

  在新能源領域,中國與阿聯攜手發展新能源技術。兩國已在杜拜合作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光伏發電站,目前正計劃在阿建設中東地區首個清潔燃煤電站。

  在工程建設領域,今年6月21日,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CPECC)承建的巴布油田綜合設施EPC總承包項目(BIFP)開工建設,又是一筆高達15.2億美元的大項目,中國石油獨樹一幟備受青睞。

  這裡是風光旖旎的阿曼。

  中國石油進入阿曼項目之初,堅持「油田內部找油田、油田上下找油田」的創新理念。2003年,中方技術人員力主在地塹斷塊部署DL-59井並一舉成功,獲得高產油流。2012年,阿曼項目原油產量邁上新臺階——年產原油181.37萬噸,是項目接手時的近9倍。2015年2月,阿曼國家煉化和石油工業公司牽頭實施的賴蘇特終端改造EPC項目啟動招標。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成功中標該項目。

  中國石油運營的阿曼項目,接手時是衰竭式開發10多年的老油田,現在產量增加了近10倍,員工本土化率達到90%以上,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提起阿曼,就必須說說東方物探人。

  時光荏苒,14年一晃而過,從2003年的初來者到如今的引領者,東方物探人在此落地生根,成長壯大。他們在沙漠上演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東方傳奇」。截至2017年年底,東方物探在阿曼地區總施工面積達3.8689萬平方公裡,佔阿曼30多萬平方公裡國土面積的12.5%,相當於把北京市勘探了2.36遍。

  走進去,攻堅克難不退縮。今年7月19日,中國石油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與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在阿布達比籤署海上和陸上三維採集合同。16億美元的高額合同金,在全球油氣領域產生了極大震動。

  時光飛逝、滄海桑田,石油精神始終是海外員工永不改變的強大動力。

  「大慶新鐵人」李新民,眼睛不大,卻透露出堅毅。作為大慶鑽探工程公司魯邁拉項目部副經理兼哈法亞項目指揮,早在2005年就帶領大慶鑽探公司鑽井二公司1205鑽井隊投入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李新民是這支「鐵軍」的第18任隊長,他帶領1205鑽井隊先後在蘇丹、伊拉克海外市場創造出鑽井新紀錄。

  中國石油1997-2017年資產總計

  第四樂章

  在「歐亞大陸交會處」

  中亞—俄羅斯地區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中亞及裏海地區石油儲量一般估計為1500億至2000億桶,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18%至25%,探明天然氣儲量達7.9萬億立方米,被譽為「第二個中東」。土庫曼斯坦素有「中亞科威特」的美譽,已探明天然氣儲量為6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俄羅斯的原油探明儲量800億桶,佔世界已探明儲量的5%,排名世界第八。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儲量,達1688 萬億立方英尺,約佔世界已探明儲量的1/4。中國石油在中亞—俄羅斯地區7個國家經營著24個項目,主要項目有阿克糾賓、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等。

  古絲綢之路的要衝,兩千年前的駝鈴猶在耳畔。豐富油氣從大地深處滾滾湧出,遼闊的中亞地區成為「一帶一路」上璀璨的明珠。

  1997年6月,中國石油成功中標哈薩克斯坦阿克糾賓油田開發項目,拉開了在中亞油氣合作的序幕。也是從那一刻起,石油人鮮紅的工衣與中亞大地的顏色融為一體。

  「譬如行遠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石油人仰望星空,心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理想,他們每走一步都是踏實的。歷經20年的櫛風沐雨,寶石花開遍中亞7個國家,登上24個油氣投資項目的大舞臺。

  阿克糾賓,夢開始的地方。從年產原油只有200多萬噸,逐步成為哈薩克斯坦大草原上年油氣產量超千萬噸的大型油氣公司。2017年,阿克糾賓生產油氣當量1068萬噸,已連續8年油氣當量超千萬噸。

  2005年10月26日,中國石油以41.8億美元成功收購哈薩克斯坦PK石油公司,是當時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最大的單筆投資項目和第一個大型上市公司整體併購交易,也是當年全球能源業第二大企業併購案。

  在新主人的呵護下,PK項目原油生產得到重生,原油產量迅速上升到1000萬噸並保持油氣當量連續穩產6年,5年回收投資,同時實現了平穩交接和多元管理文化融合,成為中國石油海外收購的成功典範。

  哈薩克斯坦滾滾原油經奇姆肯特煉油廠提煉成產品,煉廠於今年9月28日迎來華麗轉身,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親自出席煉廠現代化升級改造項目二期工程投產儀式。

  奇姆肯特煉廠是「一帶一路」重點建設項目,由中國石油與哈油共同管理運營,設計加工能力600萬噸/年,累計加工原油超過5000萬噸。所生產的汽油、柴油、航煤在哈國市場佔有率均超過1/3。

  正在進行的現代化改造項目計劃投資18億美元,一期改造工程已於6月底投產運行,成品油提升至哈5標準,有效推動了哈薩克斯坦能源清潔化進程。二期工程成功投產,使煉廠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環保達標的現代化工廠。

  中哈原油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就像沉睡在地下的幾條巨龍,「黑金」和「藍金」從中亞開始穿越它們長遠的身體源源不斷流入國內。

  中哈原油管道是中國的第一條戰略跨國原油進口管道,西起裏海的阿特勞,途經阿克糾賓,終點為中哈邊界阿拉山口,全長2833公裡,設計輸油能力2000萬噸/年,已累計輸油超過1億噸。

  中哈天然氣管道A/B/C線單線全長1304公裡,輸氣能力550億立方米,已累計輸氣超過1800億立方米;別依涅烏—巴佐伊—奇姆肯特天然氣管道全長1454公裡,設計年輸氣能力100億立方米,目前已建成60億立方米,實現了哈國「西氣南送」的民生工程。

  管道D線全長1000公裡,氣源為土庫曼斯坦南約洛坦氣田和雅什拉爾氣田,全線建成後年輸氣量將達到300億立方米。截至2017年年底,中亞天然氣管道已累計向中國輸氣2000億立方米,惠及國內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3億多人。

  中亞天然氣管道A/B/C三條線的起點均位於阿姆河盆地土烏邊境。古老的阿姆河畔,浩瀚的卡拉庫姆沙漠,絲路古道上飄蕩著石油人追逐「藍金」的夢想。

  「你搞啥子嘛!」沙漠深處項目現場,土庫曼斯坦員工尤素普一口流利的四川話逗得中方同事捧腹大笑。原來,他曾師從多位四川籍師父學習生產技能。晴天一嘴沙,雨天一身泥。石油建設者從一個佔地幾平方公裡的工地開始,建起一座座油氣設施,成為阿姆河畔旖旎生動的風景,760多億立方米天然氣是他們對祖國的獻禮。

  俄羅斯和中亞緊密相連,中俄油氣管道(東線)是我國又一條能源大動脈。中俄原油管道(東線)2011年1月1日實現全線投入運營。東線複線2018年1月1日正式投入運營。按照協議,中俄雙方將通過該管道實現合同期20年、每年3000萬噸的原油長期貿易。

  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俄羅斯段2014年9月在雅庫茨克開工;中國段起自黑龍江黑河市,終點上海市,至2018年8月底,一期工程已完成過半,預計2019年12月投產運營。

  液化天然氣和管道氣是「姐妹」,是進口天然氣兩大來源。幾年來我國液化天然氣項目發展迅猛。中國石油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被譽為「鑲嵌在北極圈上的一顆能源明珠」,2018年11月21日已竣工投產。

  亞馬爾項目計劃年產250億立方米天然氣和100萬噸凝析油,建設3條生產線年產LNG1650萬噸,其中第一條生產線已於2017年12月投產。該項目是中俄兩國目前最大的經濟合作項目,被兩國領導人譽為「壓艙石」和「風向標」。

  亞馬爾位於北極圈內,中國石油亞馬爾項目的李林成為了當代「北極人」。在亞馬爾,冬季零下40多攝氏度是家常便飯,最低氣溫可達零下52攝氏度。現場配備有一些臨時取暖設施,每隔半個小時就要輪換取暖。在戶外,即使防護再嚴密,也會把面部凍透,掛上厚厚的一層霜。

  「對於每個現場人員,惡劣的條件都是挑戰。工服工鞋等全套加起來有三四十斤重,如此厚重才能防寒。可工作時很不方便,就像人負重15公斤走路,肯定很不適應。但我們就像軍人一樣每天負重訓練,時間久了也就習慣了。」李林說。

  中國石油海外原油權益產量

  第五樂章

  在兩洋兩洲的「十字路口」

  2017年亞太地區石油探明儲量64億噸,佔全球的2.7%,其中中國為35億噸,佔全球的1.5%,位列亞太地區第一;石油探明儲量位列第二、第三的是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分別為5億噸和4億噸。石油和天然氣是印尼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油氣收入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27%,產量分別位居亞洲第二位和首位。馬來西亞是亞洲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氣淨出口國、東南亞第二大石油生產國,天然氣儲量居亞太地區第三。中國石油在亞太地區的主要項目有印尼項目和中緬油氣管道,建成了以新加坡為中心的亞洲油氣運營中心。

  大海環抱,島嶼星羅棋布。在鄭和浩蕩船隊留下印記的亞太地區,中國石油人踏上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徵程。哪裡有油氣,哪裡就有石油人的身影。

  「我的情不移,我的愛不變,月亮代表我的心。」5月,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首倡地——印度尼西亞,數百名中國石油印尼公司員工一同唱起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伴隨著傳統樂器二胡、揚琴和琵琶合奏的樂曲。

  2002年,中國石油併購美國戴文能源公司在印尼的16個區塊全部油氣資產,進入印尼市場。10年後,印尼總統梅加瓦蒂評價說:「中國石油進入印尼,為沉悶的市場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至今石油人已在這裡躬耕了16度春秋。

  油田產量低、遞減速度快、增產難度大是前進路上的絆腳石。印尼公司憑藉在國內多年摸爬滾打練就的本領,實施精細油藏描述與老油田後期開發綜合調整治理等技術攻關,減緩老油田遞減,提高油田採收率。

  經過持續的努力,印尼公司逐漸掃除障礙,交上了滿意的答卷。探井成功率達68%,儲量替換率大於1,年產量由2002年的221萬噸增長到2013年的517噸,年遞增率15.7%。2017年,面對油氣產量不斷遞減和油價持續低迷的嚴峻形勢,印尼公司全面強化生產經營精細管理,穩步推進勘探開發,力爭優質高效,全年實現油氣當量387萬噸。2002年至2017年這15年間,印尼公司累計投資超52億美元,生產油氣超6959萬噸當量,給印尼政府上繳稅費超30億美元。

  亞太地區不僅是中國石油開採油氣的戰場,也是展開油氣貿易的重要陣地。以商會友,互通有無,融合發展。兩千年前,西漢張騫通西域,六百年前,明朝鄭和下西洋。國際貿易活動自古承載的厚重,堪比一部人類文明的史詩。中國石油繼承了貿易往來、友好交流的傳統。

  1993年1月,中國聯合石油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拉響了中國石油開始自主經營油氣國際貿易業務的起航汽笛。2002年,改革後新成立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在中國石油國際貿易史上樹立新的裡程碑。

  從剛到新加坡時的一個人、一間90平方米的辦公室開始,國際事業公司歷經十載油市搏擊、風雨兼程、厚積薄發,迎來連連佳績和讚嘆。

  2009年5月24日,在世界石油企業併購史上註定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一個有40年歷史、政府持股的上市石油公司——新加坡石油公司(SPC)被中國石油全資收購,震動獅城。

  創業的艱辛讓新加坡公司總經理夏紅衛刻骨銘心。夏紅衛和公司僅有的4名員工一起頻繁往返於越南、印尼、菲律賓等市場之間,深入調研,收集大量第一手材料,分析研判,一家一家拜訪當地的進口商,最終使得公司成為越南、印尼市場最大的汽油供應商,打破了西方貿易公司的長期壟斷。

  6年前,在兩個公司合併整合的基礎上,一座集「貿易、加工、倉儲、運輸」四位一體的中國石油亞洲油氣運營中心初具規模,輻射全球。

  如今,關於國際事業公司的一系列數字震撼國際油氣市場。貿易範圍遍及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基本覆蓋全球主要油氣資源和市場地。2017年實現貿易量47億噸,貿易額1726億美元,比上年分別增長4.5%和30.1%。

  緊鄰新加坡的馬六甲海峽,多年來一直是我國最主要的能源運輸通道。如今,中緬油氣管道工程的投運緩解了中國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程度,降低了海上進口原油的風險。

  馬德島,中緬原油管道的起點,地處緬甸西海岸若開邦的皎漂縣,是一座遠離市區的孤島。海上進口原油將從這裡出發,沿著管道跋涉1420公裡,到達國內末站。

  2015年3月28日是一個平常的周末,但對於馬德島來說,卻是一個不平靜的日子。很多村民忙著擺弄手機,島上各種特色的手機鈴聲在沉寂的海島此伏彼起。一大早,東南亞管道公司緬籍員工杜威走進附近的村子,給早起的婦女和兒童演示手機上網。一周前,東南亞管道公司為島上捐贈的通信塔開始調試,這座印度洋海岸的小島正式具備無線通信系統。

  在島上生活了32年的吳肯溫在家中拿著手機,逐個撥打聯絡簿裡朋友們的電話。他激動地告訴大家,島上建成了通信塔,以後能隨時用手機聯繫了。捐贈通信塔不過是中緬油氣管道工程帶給緬甸人民切實福利的冰山一角。

  項目建設的馬德島港,是緬甸首個現代化國際大型原油卸載港,已經成為緬甸吸引外資的標誌性工程。馬德島港設有工藝站場5座和1座規模為30萬噸級的原油碼頭,年接卸能力2200萬噸。

  中緬原油管道緬甸段771公裡,由中國石油與緬甸油氣公司共同出資建設,2015年1月30日試投產。中國段649公裡,2017年4月10日正式投運。

  2013年6月2日,緬甸曼德勒中緬油氣管道調控中心,調度員王洋龍、餘光波和樊林華忙碌了一天。「天然氣管道已具備投產條件,我們在持續完善SCADA(數據採集與監控)系統,隨時等待投產指令。」王洋龍說。58天後,投產通氣,標誌著上萬名建設者經過3年建設的中緬天然氣管道跨國項目結出碩果。

  中緬天然氣管道起自緬甸皎漂,在中國瑞麗進入國內。其中緬甸段長793公裡,緬甸下載點前設計輸量120億立方米/年(緬甸分輸20%輸量),設有6座工藝站場。

  不只在印尼,新加坡、緬甸,馬來西亞、泰國等國也活躍著中國石油人奮戰的身影。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他們在磨礪中成長。

  「文建不簡單啊!不到一年就籤了216份合同,年紀輕輕有前途!」說到管道五公司馬來西亞項目部的合同工程師張文建,大家讚不絕口。張文建1989年出生,2017年來到馬來西亞RAPID項目部。初到施工現場,張文建躊躇滿志,自以為英語不錯可以一展身手,但真正和外方進行業務溝通時「如墜霧裡」,才明白理論和現實的巨大差距。

  為了儘快進入角色,張文建不放過每一次「實戰」機會。每次和外方談判,籤約前他都把內容整理成英文草稿,會談時認真聽對方發音,私下裡模仿對方口語。幾經努力,張文建的英語水平逐步滿足了業務需求。

 

   第六樂章

  在「先鋒」的責任與榮光中

  從北極冰天雪地的酷寒之地,到塞外大漠、中東戈壁,從深海大洋,再到貝加爾湖畔的大興安嶺森林沿線,一群不畏艱辛的中國石油人,開創著屬於自己的奇蹟。上世紀90年代初,工程技術服務企業緊隨中國石油「走出去」的步伐,邁出國門,走向美洲,紮根非洲,踏過中東,徵戰中亞。目前,中國石油走出去的工程技術服務作業隊伍達1300 支,足跡遍布74個國家和地區。工程建設隊伍更是投入國際市場的海洋,參與各種類型工程建設項目。2018年,東方物探、管道局在中東高端市場接連籤訂兩個大單, 合同金額高達16億和8.4億美元,讓國際業界同行瞠目。

  歲月如梭。一晃,時間已經進入2018年11月。

  河北涿州,因擁有全球陸上最大「找油公司」的東方物探而名氣大增。施工隊伍出徵前,升騰的「呵氣」讓人感受到湧動的激情。在收穫世界物探行業「全球規模第一、陸上規模第一」的成績單後,物探人整裝備鞍再出發。

  把目光拉回到本世紀初,東方物探進入非洲市場不久,第一次中標殼牌公司在非洲奈及利亞一個項目時,對方的項目經理竟然毫不掩飾地發問:「中國人也能搞地震勘探?」這樣的疑問,讓物探人幹勁兒十足,心裡憋著那股氣,成了一種動力。從厄瓜多到巴基斯坦,從蘇丹到奈及利亞,從秘魯到墨西哥……

  追隨中國石油海外業務的匆匆步履,追蹤中小國際油公司少得可憐的投資,甚至「撿漏」西方物探大公司放棄的戰爭環境、高山密林、沼澤沙漠等「雞肋項目」,懷揣「捨我其誰」的必勝信念,東方物探用了近10年時間,一點點摸索,也一步步提高……

  2012年年初,全球最大的地震採集項目開標,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招標的S69、S70和S71三個合同期為5+1年的大型勘探項目均花落東方物探。時任東方物探國際勘探事業部總經理的曾慶平說:「我們當時的目標是『保一爭二看三』,沒想到甲方打包全給了我們。」

  2018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召開專門會議,研究海外油氣業務優質高效發展問題。一個布局、一個產業鏈、一個機制、一支隊伍、一種精神、一流業績成為人們的共識,而「保持了突出的安全環保業績」成為海外業務的一大亮點。

  東方物探是HSE管理的探索和實踐者。自1997年始,公司組織專業人員著手編寫《東方物探國際業務HSE管理體系》。體系的形成讓東方物探更加安全、更加合規生產、更加注重品牌效應和施工效率。2014年,企業百萬工時可記錄事件率為0.608,40支地震隊達到百萬人工時無損失工時事故。

  如今,同樣是在奈及利亞,東方物探卻給石油公司留下了這樣的口碑:「只要東方物探做不了,全球就沒有公司能做了。」

  與物探人一樣,管道建設者在施工現場奮戰正酣。在黑龍江省黑河市五大連池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試驗段,管道人完成了全長32.26公裡試壓段試壓作業。

  這條承載了無數人心血的天然氣管道已經接近完工,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體系所確立的東部通道逐步趨於完善。30年前,在中國長輸管道歷程幾乎為零,如今在大江南北,縱橫跨越的油龍氣脈,已近20萬公裡。

  在冬季萬家燈火通明的時候,在溫暖、宜居的家中喝一杯熱茶的時候,或許這些環境的能源創造者們,正在千萬裡之外荒漠中、雨林中的項目建設現場、管道壓氣站上,他們的付出成就著華夏大地億萬百姓之福。

  2003年,剛剛結束春節假期,一批海外管道建設者趕往中亞前線建設現場,「照付不議」的國際通行慣例,讓施工進度必須加緊,解決一個又一個建設難題,保證工程安全高質量交付投產。2009年,當中亞天然氣閘開啟增壓輸氣的時刻,不知多少人在淚水中揚起了開懷的笑臉。

  未來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投產,將實現每年300億立方米的輸氣能力,使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的整體輸氣能力達到850億立方米。按照202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將達到4000億至4200億立方米來計算,可滿足國內超過20%的天然氣需求。

  2018年4月,管道局同Brentex公司組成的聯合體,與奈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NNPC)正式籤訂一項EPC合同。合同總額高達12.02億美元,其中管道局承擔合同額8.4億美元。「這就是國際市場對我們最好的認可。」一句簡單的話語卻代表著管道建設者們的心聲。

  有這樣一個場景,人們永遠不會忘記:2017年,南海藍鯨一號鑽井平臺上,中國南海可燃冰連續穩定產氣42天,累計產量超過23.5萬立方米,並創新20項技術,遠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個試開採成功的國家。這一技術突破成功在國內,但足以讓海內外石油人無比自豪。

  走過雨林,蹚過沙漠,開拓中東,並肩中亞—俄羅斯,擁抱亞太。中國石油「走出去」,走得虎虎生風;「走進去」,走得蹄疾步穩;「走上去」,走得大氣磅礴……

1980年前後,海洋石油率先對外開放,推動了海洋石油事業的發展。

艾哈代布項目沙漠建起綠洲營區。
東方物探國外海上施工作業。
2018年9月,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煉油廠二期改造工程上鍋筒內部爐管脹接施工。王治國 攝
卡沙幹項目裏海海上油田。
南海可燃冰開採。金添 攝
2011年7月,查德煉油廠夜景。

  

  供圖:集團公司(除署名外)

  數據來源:國土資源部及集團公司所編《中國石油改革開放40年》

  (統稿:陳金國 李小松)

  (採寫執筆:第一、第六樂章蘇子開;第二樂章劉寧潔; 第三樂章王馨悅; 第四、第五樂章李小松; 相關資料提供:中國石油報社海外記者站等)

相關焦點

  • 中國石油集團特等勞模主要事跡(4)-中國石油新聞中心-中國石油新聞...
    他以崇高的職業理想、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紮根一線,取得了驕人業績。  2006年,康輝這名地道的農村娃從西安石油大學畢業來到大港油田。2009年,公司多口井先後出現套管頭試不住壓的問題。針對難題,康輝在公司率先嘗試先對套管頭進行試壓,再安裝防噴器組的方法,使當時平均每口井的生產時效節約了5個小時。
  •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的精神特質
    原標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的精神特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40年來,中國人民的精神世界發生了時代性變化,精神特質呈現出全新特徵。中國人民正在以嶄新的面貌、自信的步伐邁向未來。   文化心理更加從容自信。
  • 中國石油集團特等勞模主要事跡(4)
    他以崇高的職業理想、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紮根一線,取得了驕人業績。  2006年,康輝這名地道的農村娃從西安石油大學畢業來到大港油田。2009年,公司多口井先後出現套管頭試不住壓的問題。針對難題,康輝在公司率先嘗試先對套管頭進行試壓,再安裝防噴器組的方法,使當時平均每口井的生產時效節約了5個小時。
  • 盤點2019中國石油海外及國際能源新聞
    ——編者中國石油海外部分  中國石油與沙特阿美聯合舉辦第十一屆國際石油技術大會  3月26日,中國石油與沙特阿美聯合在京舉辦第十一屆國際石油技術大會,以「合作與創新——通往可持續能源未來的絲綢之路」為主題,旨在通過強化技術創新
  • 繼續發揚拼搏奉獻、嚴謹求實的科學家精神
    繼續發揚拼搏奉獻、嚴謹求實的科學家精神 2020-03-13 15: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改革開放以來價值觀變遷與核心價值建構
    作者: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廖小平  【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價值觀發生了深刻變遷,主要表現為從一元價值觀向多元價值觀、從整體價值觀向個體價值觀、從神聖價值觀向世俗價值觀、從精神價值觀向物質價值觀的轉變,以及社會核心價值的解構與建構的辯證運動。
  • 波蘭華沙大學舉行「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研討會
    新華網華沙5月18日電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研討會18日在華沙大學會議廳舉行,研討會由該校東方研究所主辦。  中國駐波蘭大使苑桂森、中國駐波蘭大使館教育處負責人李金濤、波蘭前駐中國大使布爾斯基、波蘭國際問題研究所羅文斯基博士以及華沙大學師生共100餘人參加了當天的研討會。
  •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教育 走過怎樣的歷程
    梳理和總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教育的發展變遷與歷史成就,凝練農村教育發展的中國經驗與中國道路,講述中國故事、提供中國方案,具有重要意義。鄔志輝教授帶領的農村教育研究團隊,依託「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著述《中國農村教育:政策與發展(1978—2018)》,系統揭示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教育的政策變遷及其產生的深刻變化,分析了當前中國農村教育在各領域面臨的時代挑戰與前沿議題,並對未來中國農村教育發展方向作出科學研判。
  • 改革開放以來十大理論名句
    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湧現了許多經典的理論名句,這些句子言簡意賅、通俗易懂,讀起來琅琅上口,讓人很快記住,入腦、入心。那麼,百姓最耳熟能詳的理論名句有哪些呢 人民論壇記者在徵求20餘位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系統篩選梳理出改革開放以來的理論名句,通過公眾調查,根據得票高低列出了關注度較高的十大理論名句,並配發了知名專家的精彩點評。
  • 評論丨繼續發揚拼搏奉獻、嚴謹求實的科學家精神
    評論丨繼續發揚拼搏奉獻、嚴謹求實的科學家精神 2020-03-13 0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文化我是如何寫《四季交響曲》的——楊林勃
    秋天是奉獻與奉獻的互換,給予與給予的回報,春天裡你丟失了多少汗珠兒,都能在秋天裡找到。  秋天拒絕犯紅眼病的,秋天不可憐患後悔症的,秋天是地地道道的市場經濟,每年都重複著一個自古不變的話題:「天上沒有掉下的餡兒餅。」  秋天離去的雁陣總排成個「人」字。秋天的草木逝去時總帶著一個「豔」字。
  • 卓新平在「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宗教學研究」上的講話
    「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宗教學研究」                                                 ——紀念中國宗教學會成立三十周年學術研討會致辭卓新平尊敬的各位領導這次會議由中國宗教學會和廈門大學人文學院聯合召開,因此,請允許我代表中國宗教學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在中國最美的大學之一廈門大學的校園裡,向我們的合作機構廈門大學,向蒞臨會議的各位來賓,表示衷心的感謝!今年的會議以「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宗教學研究——紀念中國宗教學會成立三十周年」為主題。
  • 「為海外員工保駕護航」中國石油全方位構建心理健康防護機制綜述
    自今年2月以來,海外員工心理諮詢工作持續攀升,1-8月的諮詢服務時長是去年同期的248%。」9月16日,在集團公司心理健康管理創新工作視頻專題交流會上,國際部副總經理張軍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海外項目員工心理健康防護所面臨的挑戰與應對部署。
  • 博物館照明之延長石油展示中心:埃克蘇追溯中國石油工業之母的誕生!
    113年前,中國大陸第一個石油企業——延長石油廠在陝北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悄然創立,從此拉開了中國近代石油工業的帷幕。 十月,陝西巡撫曹鴻勳會同陝甘總督升允向清朝政府上書《試辦延長石油籌修車路以興利源而資轉運》的奏摺。光緒皇帝硃批:「商部知道。欽此。」至此,中國陸上第一個石油廠——延長石油廠成立。
  • 中國石油測井業務重組整合觀察與思考
    這一切得益於中國石油測井業務重組後的「大手筆」。去年12月底,中國石油新一輪工程技術業務重組改革啟動,5家鑽探企業測井業務歸到中國石油測井公司。今年前10個月,中國石油測井公司產值同比增長18.48%,利潤同比增長37.87%,「一盤棋」成效初步顯現。  這次專業化重組為中國石油測井業務注入怎樣的新活力?重組後如何真正從做大到做強?為國有企業改革提供了哪些有益啟示?
  • 中國石油大王破產?坐擁161億身家,還不出3000萬?
    改革開放以後,許多人坐上了時代浪潮的快車,不僅擁有了巨額財富,也成就了許多傳奇故事。光匯石油創始人薛光林就是其中之一,但創業艱辛守業更難,誰曾料想,幾度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商人卻因為還不起3000萬的欠款而破產。
  • 中曼石油糾紛纏身啟動IPO 海外業務面臨ISIS威
    中曼石油成立於2003年,是一家主要從事鑽井工程服務和鑽機裝備製造業務的公司。中曼石油發起人是陳少雲和劉長文,二人分別持股60%和40%。  招股書稱,陳少雲系代朱逢學持股。2004年中曼石油增資時,又一次出現了股份代持,蘇玉巖替李玉池持有中曼石油的股份。
  •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_中國石油報
    企業業務層面風險評估模式創建與應用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公司企管法規處    張恩臣 範國權 戰 麗 袁廣平    許萬利 王曉南 邢亞庫 廖耀輝    李彬彬 孫東海 常寶新    11.
  •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石油工業十大成就」在京發布
    5.天然氣產業加快發展,助力美麗中國建設1986年以來,隨著石油工業「油氣並舉」工作方針的深入實施,天然氣勘探開發相繼在塔裡木、鄂爾多斯、柴達木和四川盆地獲得重大突破。2004年10月「西氣東輸」一線管道投入運行,成為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誌性工程,也是惠及沿線人民的幸福工程。
  • 世界郵展首次設立家書類展品,「中國石油師」家書反映石油工業70年...
    從家書寫作時間來看,包括清代家書、民國家書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各個時期的家書;從家書的傳遞地域來看,涉及內地各省市自治區及港澳臺,以及東南亞、歐美等華僑聚居區;從家書作者的身份來看,有晉商、華僑、軍人、學者、作家、教師、學生、科技工作者、設計師、集郵家、工人、知青等;從家書涉及的行業看,有石油、航天、電力、海運、教育、殘疾人等;從家書表達的情感來看,有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