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
全國目前多點執業醫生數量到底增長了多少?10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官宣了這一數據:目前全國有26萬名醫師多機構執業。
26萬名醫師多機構執業!
全國目前多點執業醫生數量到底增長了多少?10月28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官宣了這一數據:目前全國有26萬名醫師多機構執業。
據了解,2019年10月,全國多點執業醫生數量為21.5萬名,一年過去,多機構執業醫生數量增長了4.5萬,這些大醫院的專家來到基層醫院或社會辦醫療機構,方便百姓就醫。
國家衛健委介紹,「十三五」期間,國家衛生健康委採取多種有力措施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
在醫師多點執業方面,通過推進註冊醫師多點執業,讓人才為基層服務。
在這期間修訂公布了《醫師執業註冊管理辦法》,建立醫師區域註冊制度,執業地點修改為「省級或者縣級行政區劃」,醫師「一次註冊、區域有效」,可以在多個機構執業。
除了主要的執業機構需要註冊外,醫師在其他機構執業,備案就可以了。
目前全國有26萬名醫師多機構執業,有效緩解了基層醫療機構和社會辦醫人才短缺的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社會辦醫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長期缺少優質醫生資源,而如今政策放開,私立醫療機構無論是醫生行醫環境還是給到醫生的報酬都更有吸引力,因此不少醫生到私立醫療機構執業很正常。
三級醫院成醫生多點執業阻力
雖然多點執業已成醫療界勢不可擋的趨勢,不過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醫生多點執業在現實層面還是面臨著重重阻力,其中阻力之一來自於醫院
據了解,在十一長假剛過,湖南長沙市一家三甲醫院則出臺了一個多點執業嚴管文件,將一系列多點執業緊箍咒套在了醫生身上。
根據該醫院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辦法(試行),醫生多點執業申請條件需要滿足幾大條件:必須要是中級及以上職稱,必須所在科室在上一年度科室年終KPI考核成績位列中等以上水平……
即使滿足了申請條件,在具體實施細則上,文件明確表示,非醫院指派擔任指令性任務的醫師受聘到外院醫療機構執業的,必須經科室主任同意,並報備醫務科、分管院領導,並經醫院辦公會批准後,方可辦理多點執業註冊,且不能擔任多點執業醫療機構的科室負責人、法人代表或主要負責人。
什麼概念呢?就是說一位滿足了一堆條件的醫生要想多點執業,還必須科主任同意,而且還要找醫務科和分管院領導報備。啥叫報備?自然不是簡單的通知,當然還是要相關領導同意。不僅如此,還要經過一堆院領導集體討論,通過醫院辦公會批准才能自己多點執業。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如此苛刻的條件,如果一位醫生還提出來想多點執業,除非是不想幹了。」
各種禁令出臺,院長恐慌了?
對於一些體制內醫生腳踏兩隻船,而且還不經醫院同意,出去多點執業、兼職,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難以認同,認為這樣的醫生缺乏契約精神,應該和本院籤訂協議,約定權利義務,不能拿著全職的工資,幹著兼職的活。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直言,這樣的協議目前還處於理想狀態,道理很簡單,如果是大牛,根本不受醫院的所謂禁令約束,院長也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是普通醫生,想和醫院談多點執業,往往門都沒有,試問有幾個公立醫院院長願意和本院醫生籤這樣的協議?普通醫生面臨的選擇更多是:要麼全職,要麼走人。
「很多醫院多點執業禁令的出臺,實際上是院長對於國家層面放開多點執業潮的恐慌性緊急舉措,看著嚇人,實際上是走走形式,不然就等於默認了,如果默認那醫生們就都敢出來了,對於公立醫院來說,短時間內將難以招架。」
醫生將面臨兩份合同的選擇
醫生、醫院之前這樣現實而又尖銳的矛盾該如何破解呢?知名神經外科專家、冬雷腦科醫生集團創始人宋冬雷教授表示,「多點執業無論對於公立醫院還是私立醫院,都需要兩份合同樣本:全職合同和兼職合同,兩份合同放在醫生面前,責、權、利清楚統一,一定會有人籤全職,也有人會籤兼職。」
而在上海出臺的健康服務業50條裡,也明確提出要推動醫療人才資源合理共享。要完善醫師執業管理制度,在公立醫院推行全職、兼職等不同的醫師執業方式,健全勞動人事管理制度,保障公立醫院和醫師的合法權益。公立醫院依據勞動人事合同對兼職醫師的執業行為進行管理。
也就是說,在籤訂勞動合同時,就要明確,是選擇全職還是兼職,如果是兼職合同,每月兼職多少天,承擔多少勞動工作量,享受怎麼樣的薪資待遇。
來源:院長微課堂
聲明: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眾號立場。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