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微血管併發症之一。對於糖尿病腎病需要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糖尿病腎病通常被分為5期:
1期:是功能代償性改變,腎小球濾過率增加和腎臟體積的增大,沒有病歷組織學的改變。
2期:有早期的腎小球病理性改變,僅表現基底膜增厚和基質層增多;腎小球濾過率增加;尿白蛋白情況:運動後增加,休息後正常。
3期:又稱早期糖尿病腎病期,又稱「持續微量白蛋白尿期」,可出現腎小球結節樣病變和小動脈玻璃樣變性;此期腎小球濾過率仍是高的,但是已經較2期下降,尿蛋白持續升高於20--200ug/min(相當於尿白蛋白30--300mg/24h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在30--300mg/g)。此期患者,經過積極的血糖強化控制和血壓管理,尿蛋白排洩量可以明顯減少甚至逆轉。
4期:臨床糖尿病腎病期,又稱大量白蛋白尿期。此期的病理特點是典型的結節性病變。腎小球濾過率持續下降,持續性大量白蛋白尿,還可以有血尿和管型。患者一旦進入此期,常常進行性發展,如果不積極控制,腎小球濾過率將平均每月下降1ml/min。尿白蛋白越多,發展越快。
5期:終末期腎功能衰竭:腎小球濾過率<10ml/min。普遍的腎小球毛細血管閉塞,腎小球玻璃樣變性。尿蛋白因不能濾過而減少。血中氮質瀦留,水、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失調,高血壓、貧血等等。
對於人們經常提到的「5期」分期,是傳統「糖尿病腎病(DN)」的認識,而分「微量白蛋白尿期」、「大量白蛋白尿期」則是更加接近於臨床實踐的「新概念」---「DKD蛋白尿分期」。
對「DN5期」分期和臨床上「DKD」的蛋白尿分期進行匹配,希望大家認識更清楚。
(可不要質疑2007年的指南還是新概念)
監測和評估「尿白蛋白」的量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內容。
監測尿蛋白的幾種方法:
1、24h尿微量白蛋白測定:比較麻煩,但準確性高,並且不受活動量和尿次的影響;
2、段尿微量白蛋白測定:一般是採集夜間8h或12h尿液,換算出每分鐘排出量進行評估。相對24h尿要方便;
3、隨機尿微量白蛋白尿測定:最方便,也是指南推薦的方法。為縮小誤差,多同時測定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計算尿微量白蛋白和肌酐的比值,即ACR。尿肌酐排洩多少與腎的單位時間清除率有關,可以校正尿量不足的影響。
隨機尿首選晨尿。
2005年IDF全球指南提出男女ACR存在差異,以一個標準(>30mg/g)來診斷糖尿病腎病微量白蛋白尿並不合理,並提出:男性>22mg/g,女性>31mg/g更準確。各國也制定了自己的診斷標準。
美國仍採用男女統一的診斷切點:30mg/g。
我國指南規定了ACR的中國標準:
正常人:男<2.5mg/mmol(25mg/g);女<3.5mg/mmol(35mg/g)
微量白蛋白尿期:男2.5--30mg/mmol(25--300mg/g);女3.5--30mg/mmol(35--300mg/g)
大量白蛋白尿:男女一樣,>30mg/mmol(300mg/g)
同時指南中還指出診斷「微量白蛋白尿」,應該3個月內重複檢測,三次ACR中有兩次升高,並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24h內運動、感染、心衰、顯著高血糖、顯著高血壓都會使尿白蛋白排洩增加。
3次檢查都升高,就更接近「持續性微量白蛋白尿」。2次升高,也是升高了,這就囊括了「DN5期」分期的2、3期了。
尿白蛋白>30mg/mmol(300mg/g),就是理論上的「大量白蛋白尿期」,而這一期,理論上是「不可逆轉的」。
糖尿病腎病的預防,貴在早期篩查。如果不是大量蛋白尿導致血漿蛋白的減少而表現浮腫以外,尿中有少量蛋白,是極少有症候的。無症候就很難去看病,所以,要有這個觀念:定期檢查。
一般建議:1型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要篩查尿微量白蛋白;2型糖尿病病情隱蔽,且多合併高血壓、高血脂和肥胖等因素,診斷時就要篩查尿微量白蛋白。當發現異常,監測頻率就要增加,1--4次/年,並要進行腎功能的評估(見後面)。
上圖有一個時間年限,這是針對1型糖尿病而言的。
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的。
用尿微量白蛋白評估糖尿病腎病也是一樣,它只是在這個特定階段意義更大一些。當進入腎功能不全的時候,尿蛋白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減少。腎單位全都破壞了,漏出來的機會也就沒有了,取而代之的則是血肌酐的升高、腎小球濾過率的降低。
所以,臨床上還有評估慢性腎臟疾病的腎功能分期:CKD分期。
這是慢性腎臟疾病(CKD)的腎功能分期,不同於糖尿病腎病(DN)的5期分期。
傳統糖尿病腎病5期分期中的1、2、3期,腎小球濾過率都是升高的,只是CKD腎功能分期中的1期。臨床為了診療,提出了新的糖尿病腎臟疾病(DKD)蛋白尿分期,以期早期幹預,延緩進展。
傳統糖腎4期中腎小球濾過率才開始降低,5期就是腎衰竭了。所以,傳統糖腎4期分布在CKD腎功能分期中的2、3、4期中,此時分期的目的主要是用於治療藥物的選擇。
如二甲雙胍的使用,2017版格華止中國說明書指出,二甲雙胍可用於中度腎功能不全(3a級)的患者(CrCl為45~59 ml/min或eGFR為45~59 ml/min/1.73 m2),需要調整劑量。而eGFR低於45 ml/min/1.73 m2),就不再是適應症了。
補充一點:蛋白尿分期和腎功能分期是「兩套系統」,沒有絕對的匹配性。可以互補,都需要動態監測。
關於糖腎的發病機制和診斷及其意義基本上就講完了。重點就是希望大家關注早期病變的篩查和治療,因為積極的幹預是可以逆轉。
但是,還有一條要提醒大家: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異常≠糖尿病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