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一種繼發疾病,近年來,隨著人們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改變,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直線上升趨勢,糖尿病腎病的發生也變得多見。
目前,糖尿病腎病已經逐漸成為引起終末期腎衰尿毒症的主要疾病,許多患者最終往往需要接受透析和腎移植治療,從而使患者家庭和社會承受巨大的經濟負擔。
濟南糖尿病醫院內分泌科張靜主任表示:要做到防治糖尿病腎病,就要當心以下6個危險信號。
糖尿病腎病早期六個信號
1、尿中泡沫增多———微量白蛋白尿,早期腎損傷的標誌
對於早期糖腎,推薦檢測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這是目前公認發現尿微量白蛋白最有效的篩查方法。患者需空腹採集清晨首次尿標本。避免在劇烈運動、感染、發熱、懷孕、心力衰竭、超高血糖或血壓、尿路感染等條件下行尿蛋白檢測。
2、視物模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糖網、糖腎均屬於糖尿病的小血管併發症,兩者高度相關,多數糖腎患者也患有糖網。
3、血肌酐升高———腎功能異常
部分糖腎患者無尿白蛋白異常,其腎臟危害表現為腎功能異常
4、夜尿增多———腎小管損傷
近年研究發現,腎小管損傷在糖腎早期即可出現,可表現為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等。通過檢查腎小管功能,也可早期發現糖腎。
5、貧血
有明顯氮質血症的病人,或會有輕度的貧血。
6、其他臟器併發症表現
心血管病變,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神經病變,如周圍神經病變;累及自主神經時可出現神經源性膀胱;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嚴重時幾乎100%合併視網膜病變,但有嚴重視網膜病變者不一定有明顯的腎臟病變。當糖尿病腎病進展時,視網膜病變常加速惡化。
糖尿病腎病的病情監測應包括以下幾項指標:
1、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ACR與黃金標準24小時尿白蛋白排洩率有很好的相關性,結果穩定、費用花費較少,特別有利於在門診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早期發現和治療隨訪。控制目標為男性<2.5mg/mmol,女性<3.5mg/mmol。
2、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測定:尿蛋白增加是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特徵之一,也是糖尿病腎病的主要診斷依據。早期主要監測尿微量白蛋白,若半年內連續兩次尿微量白蛋白排洩率在30~300mg/24h之間,在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尿微量白蛋白排洩增加的原因外,即可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若持續監測尿常規中的蛋白陽性,尿蛋白定量>0.5g/24h,尿白蛋白排出量>300μg/24h,排除其他可能的腎臟疾病外,可確定為臨床糖尿病腎病。
3、腎小球濾過率:腎功能改變是糖尿病腎病的重要表現,GFR是反映腎功能的主要指標,根據GFR和其他腎臟損傷證據可進行慢性腎病的分期。GFR的評估方法分為外源性標誌物的腎清除率測定法和內源性標誌物估算法,後者更適於臨床應用,估算GFR最常用的指標是血清肌酐。所有成人糖尿病患者,每年應至少檢查1次血清肌酐,並用血清肌酐估計GFR。
4、其他檢查:包括監測血、尿β2-微球蛋白,尿素氮,核素腎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