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發氣候指數系列 未來三個月氣候風險低

2020-12-22 中國日報網

某日北京朝霞。新華社李建波攝

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何凡)財新智庫和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今日在京聯合發布中國氣候指數系列。該指數系列為國內首發,開創了氣候大數據服務實體經濟之先河。本次發布的指數顯示,未來三個月(即今年3-5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平均水平或略偏高;中國氣候風險指數低於2.5,處於「低」至「偏低」等級。

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造成的經濟損失,呈明顯增加之勢。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表示,我國是典型的季風氣候國家,氣候覆雜多樣、時空變化大、氣候承載能力有限。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近年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繁發生,帶來的氣候風險日益凸顯。研製發布中國氣候指數系列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不僅有助於減輕氣象災害風險,且為生產經營活動提供有益參考。

本次發布的中國氣候指數,基於1961-2016年全國2288個氣象觀測站的海量歷史氣候資料,研發形成了乾旱指數、雨澇指數、颱風指數、高溫指數、低溫冰凍指數和中國氣候風險指數。指數結果顯示,1981-2016年期間,中國氣候風險指數平均值為4.19(0為風險等級最低,10為風險等級最高)。

未來三個月,全國總體氣候風險將稍低於往年同期,乾旱指數、雨澇指數、高溫指數、低溫冰凍指數都較低,基本處於「弱」至「偏弱」等級,颱風指數處於「無影響」等級。

中國氣候指數系列將於每月5日發布。

相關焦點

  • 《氣候變化綠皮書》提醒:要特別防範「黑天鵝」「灰犀牛」氣候風險...
    世界主要國家1998-2017年全球氣候風險指數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柳青封面新聞記者11月25日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第十一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19:防範氣候風險》日前發布。
  • 松下全球首發「6恆氣候站」智造健康氣候生態
    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上,松下全球首發「6恆氣候站」系統,為中國消費者帶來全新理念的健康氣候生態。著眼於舒適健康的家居生活環境,松下在調節溫度、空氣清潔度的基礎上,通過融合溼度調節功能,實現業界新突破,恆定40%-60%的溼度設置,有效降低特定空間內病毒傳播的風險。該產品將於2021年3月在中國市場發售。
  • 氣候變化影響與風險 | 「善治」沙漠化
    本文摘編自《氣候變化影響與風險:氣候變化對沙漠化影響與風險研究》(丁文廣,許端陽著. 責任編輯:萬峰 朱海燕.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4)一書「第7章  政策建議」,有刪減,標題為編者所加。 (重點領域氣候變化影響與風險叢書)ISBN 978-7-03-049296-8 《氣候變化影響與風險:氣候變化對沙漠化影響與風險研究》以中國北方為研究區,在3S技術的支持下,針對氣候變化對沙漠化演變影響評估的關鍵問題
  • 美聯儲Daly說氣候變化對經濟的風險不容忽視
    來源:新浪美股新浪美股11月9日訊 在美聯儲的首場氣候會議上,兩位決策者警告說氣候變化在當下和未來都對美國經濟構成風險。「氣候變化是我們不能忽視的經濟問題,」舊金山聯儲行長Mary Daly周五說。從加利福尼亞的山火肆虐到東部沿海城市的暴風雨,災害災難讓氣候變化在美國議事日程上的位置越來越高,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已正式開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美聯儲理事Lael Brainard贊同Daly的看法,表示氣候變化可能造成不確定性,從而抑制投資和經濟活動,美聯儲對此不能忽視。
  • 臺達榮獲CDP雙「A」領導級企業 應對氣候變遷與水安全風險受國際肯定
    為本年度CDP評鑑的全球9,600家企業中,臺灣業界首度獲得雙「A」的領導級企業之一,充分肯定臺達以具體行動應對氣候變遷與水安全風險的努力,呼應全球可持續發展趨勢。臺達在2015年籤署《We Mean Business》,承諾「企業自主減碳」、「揭露氣候變遷信息」、「參與氣候政策」,除了2017年通過並執行SBT科學化減碳目標外,亦積極導入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評估氣候變遷對臺達造成的風險及機會。
  • 海南康養氣候條件評估報告
    ,康養氣候條件優於國內絕大部分城市。11月到第二年4月,幾乎全省各市縣的氣候康養指數都排在全國41個城市的前20位,康養氣候優勢顯著;5~10月海南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市縣的氣候康養指數排在全國41個城市的前20位,康養氣候條件優於全國大部分城市。(2)從四季康養氣候條件看,海南四季的康養氣候條件均優於國內絕大部分城市。尤其是冬季和春季,全省各市縣的氣候康養指數幾乎都排在全國41個城市的前20位,康養氣候優勢顯著。
  • 安永唐嘉欣:ESG指引新增議題「A4氣候變化」如何應對?
    有別於其他環境類信息的披露邏輯,「A4氣候變化」範疇的信息披露要求並不是針對公司運營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和減緩措施,而是反過來希望企業檢視和披露氣候變化對自身業務可能產生的風險和造成的影響。對此,投資者的期望是,企業將氣候風險納入企業管治、戰略制定和風險管理,並對相關信息進行披露,以使投資者在投資決策過程中能夠對標的企業的氣候風險作出正確的預估。
  • 中英兩國氣候變化專家的一封公開信
    作者簡介德本勳爵 Lord Deben 英國氣候變化委員主席周大地 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回顧中英兩國這一年來各自在氣候領域取得的進展,有理由讓我們對於中英的氣候合作抱有信心。這一年裡,中英兩國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碳排放目標,在未來幾個月的重要氣候談判之前,我們相信中英可以在氣候領域開展獨特的合作。
  • 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分布圖
    英國風險分析公司Maplecroft近日發布的全球193個國家和地區氣候變化風險評估報告稱,氣候變化對孟加拉、印度、獅子山等南亞和非洲國家的威脅最大,而冰島、芬蘭、瑞典等北歐國家的風險最小。  發布報告的Maplecroft公司的傳播經理傑森•麥克格溫在接受採訪時介紹,中國面對氣候變化的風險等級為中等。
  • 2020年氣候大變!拉尼娜或讓印度現超級冷冬,我國也會冷得發抖?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2020年下半年,拉尼娜現象的發展已經成為定局,在形成之後強度還在持續地增加,這對全球的氣候來說都是具有極大的影響。同時印度在10月份的時候就破了一個幾十年的最低氣溫,那就是新德裡10月的最低氣溫已經創下58年來最冷的10月,這不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了,所以印度今年遭遇雪災的可能性較大,2020年氣候大變已經來了,氣候部分已經發出了警告。同時在未來三個月印度可能會頻繁遭遇寒流的侵擾。
  • Yuki Yasui:投資者必須正視日益嚴峻的氣候風險
    西班牙會議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說過的,氣候變化不僅是一個長期的問題,現在已經面臨全球氣候危機,已經沒有回頭之路,我們必須要正視現在社會中存在的氣候問題和氣候風險。這是從秘書長那裡聽到的言論,我們已經沒有回頭之路了,我們需要正視這種氣候風險。」Yuki Yasui說。
  • 「2/3素食主義者」氣候足跡更低
    與傳統的奶蛋素食相比,將動物性食品的消耗量減少2/3的飲食具有更低的氣候和水足跡。  肥胖、營養不良和氣候變化是影響世界人口的主要全球性挑戰。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宜居未來中心(CLF)的一項新研究認為,為應對饑荒和營養不良問題,一些國家可能不得不提高食物消費的碳足跡和水足跡。  新研究聚焦了糧食生產在氣候變化中所起的作用,並從個人和國家層面對應對飢餓和氣候危機所面臨的挑戰做了分析。
  • 1996年至2015年全球共計發生1.1萬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中國氣象報訊 近日,德國非政府組織「德國觀察」發布了全球氣候風險指數報告。報告分析了1996年至2015年各國受風暴、洪水、高溫的影響大小。結果表明,1996年至2015年全球共計發生1.1萬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52.8萬人喪生,經濟損失達3.08萬億美元。報告指出,2015年受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為莫三比克、多米尼加和馬拉威,其次是印度、萬那杜和緬甸,中國排在第23位;而在1996年至2015年間,宏都拉斯、緬甸和海地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影響最大,其次是尼加拉瓜、菲律賓和孟加拉國,中國排在第34位。
  • 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加劇林火風險
    新華社倫敦1月14日電(記者張家偉)隨著澳大利亞近期林火肆虐,科學家也對這種自然災害的風險因素開展了緊急評估。英國帝國理工學院14日發布一項評估報告說,氣候變化讓許多地方形成了更易發生林火的天氣條件,增加了這種災害發生的可能性。
  • 美國「去氣候化」政策影響幾何
    而這兩項行動勢必要以更低的能源成本、更寬鬆的環境管制為「依託」,也勢必增加化石能源消費和溫室氣體排放。上述的總統行政命令是在20名煤炭工人的見證下簽署的,足見其釋放的「高碳信號」。而在競選期間或以往的關係網絡中,與其達成利益共識的也是這些高碳行業。這些產業產能投資大、一般成本低、見效快,確實是短期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
  • 回顧2009系列:環境氣候
    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會議期間,中國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協商、求同存異、務實合作的精神,與各方密切溝通協調,為推動會議取得成果發揮了重要的建設性作用,表現了最大誠意,盡了最大努力。國際輿論紛紛讚揚中國為促進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做出的積極努力,高度評價中國為推動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取得成果作出的重要貢獻。
  • 為什麼我國氣候特徵會呈現:氣候覆雜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中國的氣候特徵在不同的區域,由於形成氣候的因素不同,從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以及氣候特徵。中國國土面積遼闊,領土面積達到960萬平方公裡,緯度跨度大,熱量帶從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到寒溫帶;地處亞歐大陸東部,東臨太平洋,西靠亞歐大陸內部;下墊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山地高原眾多,這一系列因素形成了我國獨特的氣候分布。
  • 為什麼我國氣候特徵會呈現:氣候覆雜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氣候是一個區域大氣多年的平均狀況,具有極強的穩定性,一般來說氣候在短時間內很少出現改變。一個區域氣候的形成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環流等)因素、下墊面(地形、地勢、洋流等)因素、以及人類活動因素等。
  • 綠會國際部獲邀參與倫敦氣候行動周系列網絡研討會
    近日,綠會國際部獲線上邀請,參加一個重磅虛擬網絡研討會,其是2020年倫敦氣候行動周(London Climate Action Week)系列虛擬會議之一,主題是「為人類、經濟和氣候帶來積極的自然復甦」,討論投資於以自然為基礎的工作和倡議,以刺激後COVID-19時期的經濟。
  • 我國氣候預測模式邁向世界先進
    每年汛期,超標洪水、水庫風險、山洪災害最易造成損失,根據雨情水情超前調配資源、部署應對,事關生命安全。  農業乾旱、低溫冷害等威脅我國糧食安全,提前知悉雨溫趨勢針對性作業,關乎農民「錢袋子」。  ……  這些工作往往要提前半個月甚至一個季度部署,準確的氣候預測,是決策的重要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