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常見的帶娃方式,容易讓孩子長成小矮子,很多家庭都踩雷了

2020-10-30 好孕

文\好孕姐

常見普遍的帶娃方式,並非都是好的。作為家長,還是要有一定的分辨能力。

小侄女今年4歲多了,但卻比同齡孩子矮了一大截。這讓嫂子很鬱悶,因為她和大哥都不低,為啥女兒卻不高。而且,還比起他孩子矮,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身高這回事,7分靠父母遺傳,3成靠後天養成。先天因素無法改變,後天因素卻相當關鍵。就像小侄女,遺傳來自父母的基因確實很優秀,但因後天忽略一些因素,造成了「小矮子」。而小侄女之所以比同齡孩子矮,根本原因出現在父母身上。

嫂子會做飯,但這個做飯僅限於做的飯可以吃,而並非好吃。大哥在家的時候都是大哥做飯,大哥不在家,就嫂子做飯。大人能不挑食,但孩子容易吃不下。很多時候,侄女都吃不下媽媽做的飯。吃不飽就餓,因此就吃零食。時間長了,這孩子對零食毫無抵抗力,對媽媽的飯則更加抗拒了。

零食好吃,卻沒什麼營養。小孩子又處於補充營養,長個的關鍵階段。當營養不良時,自然就影響長個了。

因此,這些常見的帶娃方式,就容易讓孩子長成小矮子,很多家庭都踩雷了,希望沒有你。

常見卻錯誤的帶娃方式

▶不吃飯就讓吃零食

大多人都知道零食不好,偶爾吃可以,但若經常吃,很容易造成營養不良或是肥胖。但某些家長和老人卻絲毫認識不到零食的危害,就像我嫂子一樣。

有這些想法的家長,一定得及時糾正。零食可以吃,但不能經常吃。因為零食裡有很多化學添加劑,雖對身體無害。但時間長了,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容易長不高。因此,家長要合理控制孩子的飲食,零食可以吃,但要控制量。

▶動不動就大補

有些家長太過於注重孩子的營養,所以動不動就會大補。從食補到藥補,毫不吝嗇。孩子正在長個,確實要吃一些好的,多補充營養。但若天天大魚大肉,孩子無法消化,那就拔苗助長了。而且,還給娃吃補品。好幾千的補品,成箱成箱地往家裡搬。

心是好的,事卻是錯的。為什麼呢?首先,吃太多高營養的,不好消化,給腸胃造成負擔。其次,營養過剩,易肥胖。而肥胖,會引起xing早熟,反而長不高。這就告訴家長,凡事要適量。

▶過度保護,精細養

身邊一個朋友是醫生,並且有潔癖,外人去他們家,需要穿鞋套,沙發上需要墊布。就像我去她家,需要自備一套衣服,不能穿著在外面跑的衣服,進入他們家。因此,她對孩子要求也很嚴格,娃非常愛乾淨,玩具每天都要消毒。像是地板、沙發也是天天消毒。

可她家孩子卻經常生病,抵抗力極差。一出門,就容易生病。由此可見,過度保護並非好事。如此精細養,反而讓娃容易生病。經常生病的孩子,怎麼可能長得高?

如何養育,才是最好的帶娃方式?

▶飲食方面

關於飲食,家長們有一個誤區,那就是一定要吃得多。其實不然,兒科專家崔玉濤在他的書中曾寫過,吃得多不如吃得好。怎樣才算吃得好呢?其實很簡單,首先,綠色健康,講究食物的烹飪方式。孩子腸胃虛弱,所吃的食物儘量要好消化一些。因此,少吃油炸食物。炒菜的過程中,少放油。

此外,注意食物的種類,儘量豐富一些,這樣能夠保證營養攝入均衡。

▶睡眠

現在的孩子普遍的睡得較晚,就像有些孩子,晚上10點還在外面玩。家長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早睡,可以理解。但孩子若到點了還不睡,容易造成睡眠不足,影響第二天的學習和狀態。此外還容易長不高,抵抗力的下降,免疫力低下,容易生病等問題。

因此,一定要讓孩子保證充足的睡覺,要睡好睡香才可以。

▶運動

運動過程中,身體會分泌多巴胺,從而讓人覺得快樂。能增強抵抗力,讓他們少生病。因此,要督促孩子運動,讓他們體驗到運動的快樂。

帶娃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要注意很多問題。以上幾個「雷」,家長要儘量避開,如此才對娃最好,要不然孩子以後就長成小矮子了。

【話題討論:你們「踩雷」了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好孕】,你想了解的科學備孕、孕產護理、寶寶健康、成長發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孩子有以下行為,會被老師煩同學棄,很多娃都不幸「踩雷」了
    文|秘籍君討人喜歡的孩子,均沒有以下幾點不良行為。關於幼兒園,時不時的都會曝出一些負面行為。有的是體罰孩子,有的直接上手打罵孩子,讓很多家長都很揪心。甚至一度產生,不想讓孩子去上學的想法。人有好壞,教師這個行業,也有一些敗類。
  • 骨骺線閉合:前有信號,後有預警,別讓孩子成為矮子後又長成胖子
    身高的高低意味著孩子將來氣質的好壞,很多父母之所以憂心孩子身高發育,就是怕孩子長出「五短身材」影響氣質。01骨骺線閉合:前有信號,後有預警,別讓孩子成為矮子後又長成胖子曾有調查數據顯示,我國80%幼齡兒童的身高發育屬於「慢發育」,也就是存在滯後現象
  • 這四種常見的嬰兒用品,家長別輕易踩雷,小心坑了娃
    很多家庭在寶寶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為寶寶開始準備寶寶用品了。有些家庭,給孩子買的無論是用品還是衣服都足夠2~3個娃用了。記得我老媽和我說,有一天他們兩個去結帳,零零散散的買了很多的東西,導購以為我們家有很多的孩子。其實我理解這種心理,老兩口是疼愛小糖果,他們不想別人家孩子有的東西自家孩子沒有。而商家們呢正是看準了消費者的這一心理,大肆宣傳一些看上去比較高大上,實則對小朋友們毫無用處的產品。不僅費錢還沒有什麼用。
  • 1個壞習慣,讓孩子成小矮子
    我身邊的同事,很多都是「新晉寶媽」,每天湊在一起聊的,都是帶娃那些事,我就作為「過來人」,經常跟大家分享育兒經驗。最近我意識到一件事,寶媽們都特別注重孩子的身高發育,都盼著自家寶寶「高人一等」,所以從小給孩子補這補那,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有孩子發育緩慢,長成「小矮子」,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誰家也不會「虧待」孩子,還有很多父母自己身材高挑,遺傳基因也沒有「掉鏈子」,怎麼孩子就長不高吶?
  • 孩子奶奶帶,回家發現奶奶認真帶娃是「裝的」,如何判斷真假帶娃
    長輩們「裝」著用心帶娃現象已經很多了,你家寶寶踩雷了嗎?孩子奶奶帶,回家發現奶奶認真帶娃是「裝的」現在把孩子放手給長輩帶娃的媽媽很多,孩子不在家長眼皮子底下生活,家長也不知道長輩是如何帶孩子的。有些長輩為了「省事」,面對孩子就不是很用心,「暗度陳倉」式帶娃正在慢慢普及到很多家庭。
  • 孩子姓氏=父姓+母姓,取名套路將遺留3大問題,家長別踩雷了
    名字伴隨著人的一生,一個好的名字甚至會提升好感度,取名字各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花錢請高人起、有的請長輩起、有的小兩口商量著起……在起名的過程中,有些問題稍不注意,很容易踩雷。 遛娃時,最常見的兩個問題:一個是孩子多大了?另一個是孩子叫什麼?
  • 孩子個頭長不高,家長的帶娃方式就錯了,小妙招教給你不要踩雷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有的孩子年齡一天天長大,個頭卻長不高,這其實是跟家長的帶娃方式有關係。我有個朋友,她家女兒今年四歲了,但身高卻不見長,在幼兒園裡總是最矮的一個。朋友感到特別疑惑,因為她跟老公個頭都很高,女兒個頭卻矮矮的。
  • 換紙尿褲的各種細節,9成爸媽都踩雷了!
    以下這4個常見的錯誤做法,你為寶寶更換紙尿褲時是否也做過呢......因為這樣做是非常容易傷害到寶寶的脊椎的!所以,不要小瞧這些不起眼的小細節,更何況這可是每天都要重複好幾遍的動作,小編光想想就覺得可怕了。
  • 這種「新型把尿」同樣對娃排便系統不利,很多年輕家長也經常踩雷
    寶媽們認為紙尿褲簡單方便,能減去不少帶娃的煩心事。家裡的老人又覺得紙尿褲太貴不說,還不利於孩子自理如廁習慣的養成。不過在年輕人的科普下,不少老年人也能接受紙尿褲,更防不勝防的是另一種「新型把尿」,很多年輕家長也經常踩雷。
  • 當媽3年我踩過的這些「雷」,如今有不少寶媽,還在繼續踩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人開始追求更好品質的生活,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寶媽們,他們會調整全家人的飲食,儘量做到營養均衡。其實寶媽們最容易出現衝動消費的並不是「雙十一」這種購物節,而是在自己孩子身上的花費,如果買來的東西物超所值那倒還好,就怕花了大價錢買的東西沒什麼用,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踩雷」。
  • 老人哪種帶娃方式一定要阻止?網友:給孩子把尿,這個危害真不小
    文|福林媽咪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兩代人一起帶娃,寶媽一個人帶娃太辛苦,或者是需要回到工作崗位,孩子只能交給老人帶。這樣的情況下,兩代人之間的育兒觀念就會出現分歧,在如何帶娃這件事上,總能出現新舊觀點的交鋒。
  • 爸爸帶娃踩水坑,倆人玩得不亦樂乎,帶你了解爸爸帶娃的3點好處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父親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重要,許多孩子終其一生都把父親視為他們的偶像或最大的對手。」然而,爸爸帶娃的畫風總是不可避免地有些清奇,近期論壇上就出現了一組這樣的貼子,爸爸帶著女兒在雨天裡一起踩水坑,一大一小的褲子都溼透了,但兩人還是樂此不疲,玩得是不亦樂乎。
  • 爸爸帶娃踩水坑,倆人玩得不亦樂乎,帶你了解爸爸帶娃的3點好處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父親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重要,許多孩子終其一生都把父親視為他們的偶像或最大的對手。」然而,爸爸帶娃的畫風總是不可避免地有些清奇,近期論壇上就出現了一組這樣的貼子,爸爸帶著女兒在雨天裡一起踩水坑,一大一小的褲子都溼透了,但兩人還是樂此不疲,玩得是不亦樂乎。有網友評價:等著回家跪搓衣板吧。
  • 老人帶娃容易有家庭矛盾?年輕父母學會3個解決方法,好處多
    文 | 小書蟲媽媽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現在身邊的很多年輕父母都不敢把孩子交給父母帶,心理負擔很重。生怕老人太寵孫子或孫女,容易使寶寶變成愛撒嬌的嬌氣包。有些年輕父母也擔心,給老人來家裡帶娃,在相處的過程當中產生分歧和矛盾,從而帶出了家庭矛盾。
  • 生娃報喜方式有講究,這3種報喜方式最容易挨揍,父母別不在意
    對於每對父母來說,孩子的到來都是值得分享的大喜事。孩子的降生不僅意味著媽媽不用再整天提心弔膽了,也意味著這個家庭又新添了一位成員。所以只要孩子沒有什麼意外情況,全家人都會十分開心的想要報喜炫耀。,最容易挨揍:1.
  • 老人帶娃的家庭和自己帶娃的家庭,有何不同?這些優缺點你要知道
    當今社會,很多人的生活壓力很大,所以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結婚有孩子之後依然還得工作賺錢,所以不能在家全職帶娃的人有很多。為了減輕家裡負擔,把帶娃這個重任交給家裡老人的也不少。很多老人看見孩子就很開心,心想孩子在自己身邊熱鬧,也可以緩解下一代的經濟壓力,所以便很爽快答應幫兒女帶娃。但是只有當雙方生活在一起的時候,才發現家庭矛盾有多麼的大。那麼,有老人幫忙帶娃的家庭和寶爸寶媽自己帶娃的家庭將會出現哪些不同呢?
  • 勸告:夏季這樣帶娃,相當於毀了娃,很多家長還在做,趕緊停手
    導讀:勸告:夏季這樣帶娃,相當於毀了娃,很多家長還在做,趕緊停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勸告:夏季這樣帶娃,相當於毀了娃,很多家長還在做,趕緊停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長帶娃「投機取巧」,給孩子看電視覺得帶娃輕鬆,其實害了孩子
    媽媽帶娃偷懶,讓孩子安安靜靜看電視朋友小可朋友圈發了一條視頻,自己悠悠閒閒的看手機吃水果,快一歲的寶寶自己坐在地毯上看電視。兩人明面上互不幹擾,我吃我的,你看你的,一片歲月靜好。娃也不用帶,讓她自己安安靜靜看電視,能看小半天。
  • 國慶出遊,帶娃裝備要齊全:以下用品最容易忘,記得檢查行李箱
    文\好孕姐十一長假在即,家長們都早早收拾好了行李,就等假期一到,立刻帶娃出門。畢竟2020年情況著實特殊,大人孩子都被迫在家憋了大半年,如今疫情緩解,國民好容易有個八天長假,自然要全家出門玩個暢快才好。
  • 老人帶娃容易出現的幾種錯誤方式
    有孩子以後最難的就是沒人幫你帶孩子。其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即使有老人幫忙,可如果老人的育兒理念和方法跟自己差異很大的話,也許會更難! 老人帶孩子有很多好處,但若你家老人屬於以下類型,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務必慎重,要多多與老人交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