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中提升公眾媒介素養

2020-12-27 央廣網

20世紀90年代,人類社會進入資訊時代尤其是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傳播媒介快速發展時期,信息成為深刻影響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和解決的重要因素。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信息傳播的強大力量同樣隨處可見。在這樣一個信息洪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衝擊著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時代,媒介素養成為現代社會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素質。

媒介素養是指人們對信息的獲取、解讀、評判、傳播的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為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所用的能力。在重大突發事件尤其是公共衛生事件中,具有良好媒介素養的公眾能夠正確、及時地獲取真實信息,全面、系統地解讀信息,理性、科學地判斷信息,積極、有效地傳播信息,這將為突發事件最大程度上積極解決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形成強大的社會動員和建構暢通的溝通過程。

堅定對主流媒體的信任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涉及面廣、影響程度深,為公眾所密切關注,與其相關的所有碎片式的信息都被公眾迫切地收集,作為「拼接」「還原」事件的素材,因此信息源作為信息傳播的「引發者」對傳播效果有著重要影響。在網際網路時代,「人人都是麥克風」的信息生產模式弱化了「把關人」的作用,其隱匿性特徵使散落在現實世界的個體極易以相對匿名的方式集聚在網絡世界形成群體極化傾向,從而導致片面化、娛樂化、虛假化的信息瀰漫在網絡空間。

網際網路時代,信息不對稱的技術壁壘基本上已被打破,信息內容的權威性和客觀性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中便成為關鍵,這正與主流媒體的自身特點相契合。我國的主流媒體主要是指中央、各省市區黨委直接領導的各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這個角色決定了主流媒體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過程中具有獲取信息渠道的全面性和便捷性,也決定了其所發布的信息真實性和權威性。

堅定對主流媒體的信任,就要深刻理解和全面貫徹黨的領導。主流媒體是黨的聲音的反映,是黨和政府政策與精神的傳遞,其對社會的責任擔當最本質的體現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就決定了主流媒體生產傳播信息的出發點與公眾對健康、安全的訴求在本質上具有一致性,這也正是主流媒體被公眾信任的最深層次原因。

增強公眾的信息免疫力

網際網路時代的傳播方式使信息數量呈現出裂變式增長,良莠不齊的信息洪流客觀上已成為公眾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直接影響著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也深刻影響著公眾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價值信仰。特別是一些商業媒介和自媒體,希望通過噱頭、獵奇和扭曲的信息吸引關注、獲得流量、產生效益,增加了信息的不確定性和識別困難性。法國學者勒龐在《烏合之眾》中指出,當個體不了解自己所面對的事物時,就會從外部世界尋找證據,傾向於盲從群體行為和群體心理。虛假信息、極端信息、低俗信息的傳播形成了巨大的負面能量,遮蔽了事實真相,形成瀰漫著焦慮、多疑、恐懼的網絡環境和社會氛圍,成為幹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解決的因素之一。

提升公眾的信息免疫力,首先,要引導公眾樹立科學的信息意識。信息意識是指人對信息敏銳的感受力、判斷力和洞察力,即人主動尋求信息、敏銳獲得信息、客觀判斷信息、充分利用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在信息化時代,整個社會的運轉和人的生存都依賴於信息發出與接收的動態關係,人無法脫離信息而存在,因此公眾需主動學習和掌握處理現代社會信息價值的能力,形成自覺、自如地搜集、發出和轉換信息的意識,才能在突發事件發生時以有效的方法、正確的渠道、積極的意識主動尋找答案。其次,要提升對網際網路的運用能力。人們總是傾向於從海量信息中接收符合自己喜好的信息,尤其是對社交媒體信息的高度依賴,以致所吸收的內容越來越狹隘。網際網路的開放性使資源共享成為可能,這為公眾學習創新提供了條件,但前提是公眾要形成良好的用網習慣,主動建立全媒體的信息渠道,接收不同網絡主體尤其是主流媒體的立場觀點,提高自身獲得、解讀、分析、評價與傳播各類信息的能力。

提升公眾的信息傳播力

網際網路時代的去中心化在自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也必然帶來人人都是中心的多中心現象,公眾在自媒體等網絡平臺可以對信息點讚、評論和轉發,並在互動過程中完成從傳統的受眾角色到傳播者角色的便捷轉換。信息在這種無數次的轉換中形成指數級爆發,成為影響突發事件裂變速度、程度和深度的重要因素。公共衛生事件事關每個人的生命安全,觸及所有人的生命底線,因此所有公眾都是相關信息的易感人群,形成對信息的巨大需求。此時,傳遞給受眾的那些信息,將密切影響事件處置進程和社會輿論形成。

提升公眾信息的傳播力要充分利用好每個人的傳播渠道。在自媒體極度發達的今天,每個人都是一個巨大的流量中心,能夠將客觀真實的信息迅速暢通傳達至與自己有關的圈層;要謹慎選擇傳播內容,使每一次轉發都是受眾悅納的有效傳播,傳遞正能量,弘揚主旋律,營造眾志成城、齊心協力的精神力量;要適當進行升級傳播,以個性化的表達方式、多樣化的闡釋方法對信息進行精加工,避免網絡信息同質化影響傳播的有效性。

(本文系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五四精神』在全媒體時代的傳播機制研究」(2019YBMK013)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西南政法大學)

相關焦點

  • 提升公眾媒介素養 正確應對危機信息
    趙智習近平總書記2月3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研究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控好整體輿論,努力營造良好輿論環境」;2月23日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強調「提高新聞輿論工作有效性」——為我們在疫情暴發等公共危機事件中構建社會輿論生態提供了指導思想
  • 「信息疫情」之下如何應對 需提升公眾媒介素養
    公眾媒介素養不是「口紅」這樣的裝飾品,而是社會發展的剛需解放周末:沒有人天生就具備較高的媒介素養。那麼,媒介素養究竟從何而來?張濤甫:媒介素養的獲得方式,一種是自得,也就是受眾在一次次的實踐中提升。舉個例子。
  • 疫情防控中領導幹部的倫理素養
    [摘要]準確認知疫情防控中的倫理問題,提升領導幹部倫理素養,加強危機應對中的倫理管理,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方面。疫情防控中領導幹部的倫理素養包括價值觀、倫理知識與道德情懷、倫理選擇與行動能力等三個層次,應加強領導幹部的價值觀和責任感培育,通過文化知識學習、自我修養和教育培訓等多種方式,提升領導幹部倫理素養,鍛造中國特色的疫情防控領導力。
  • 馬上評|提高科學素養媒介素養,莫讓謠言蝙蝠滿天飛
    形形色色的疫情信息湧動、起伏、對衝、反轉,時刻牽動公眾神經,攪動公眾情緒。在這過程中,公眾除了科學素養外,也要增強媒介素養,要有識別有害、有毒信息的意識和能力,明辨真偽、是非、良莠、善惡,避免有害有毒信息給當前抗疫帶來不利影響。信息是經過媒介管道輸出、傳播和觸達的。
  • 提升網民媒介素養 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2020-06-17 08:53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提升網民媒介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從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網民表現看,網民只有不斷地提升自我媒介素養,不信謠,不傳謠,才能共同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 「屏媒時代」更需提升媒介素養
    「屏媒時代」更需提升媒介素養 2020-11-10 2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工作案例丨融媒體語場建構與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提升
    (一)案例設計與實施1.緊扣一個目標——提升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網絡媒介素養是指正確地、建設性地享用大眾傳播資源的能力,能夠充分利用媒介資源完善自我,參與社會進步。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實踐存在網絡信息稂莠不齊、多為碎片式信息,學生缺乏對錯誤思潮信息免疫、質疑的能力。
  • 面對網絡風險 青少年媒介素養如何提升?
    在新媒體時代,媒介素養,即使用、解讀、評價各種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識、技巧和能力,尤為重要。當下青少年的媒介使用面臨哪些困擾?背後有哪些深層次問題值得關注?又該如何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養?針對上述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一名初中生的家長曾焦急地給我打電話求助,說孩子因為沉迷追星,與家長產生衝突,絕食抗議,還拒絕溝通。」
  • 面對網絡風險,青少年媒介素養如何提升
    在新媒體時代,媒介素養,即使用、解讀、評價各種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識、技巧和能力,尤為重要。當下青少年的媒介使用面臨哪些困擾?背後有哪些深層次問題值得關注?又該如何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養?針對上述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一名初中生的家長曾焦急地給我打電話求助,說孩子因為沉迷追星,與家長產生衝突,絕食抗議,還拒絕溝通。」
  • ...媒介素養高峰論壇:聚焦數字時代媒介素養教育的社會擔當與人本...
    中國青年網北京7月15日電(記者 楊月 張瑞玲 通訊員 莊瀟)面對數字智能科技的迭代發展,面對網絡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公眾日常生活以及思想行為的深遠影響,如何正確接觸使用媒介、辨析理解媒介信息、科學理性傳播與分享信息,成為數字時代社會公眾共同面對的問題
  • 「媒介素養」教育的價值
    1991年加拿大成立了「加拿大媒介協會」(CAME),積極開展課程改革和教育培訓。同一時期美國也成立了「媒介素養中心」(CML),2005年的一份報告中提出了媒介素養教育的五個核心問題,並將五類問題和子問題與基礎教育階段的語言、數學、衛生、社會學習相關聯,受到廣泛關注。
  • 布局啟蒙教育,瓜瓜龍英語還要幫學生提升媒介與信息素養
    根據他的理解,媒介與信息素養包括對媒介生產過程中方法、技術、機構的審查,批判性分析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受眾在這些有意義的信息之中的角色認定。簡言之,媒介與信息素養核心為對媒介信息的判斷以及分析能力。隨著大眾傳媒的發展進化,微博、微信等多種新媒體平臺的興起,媒介與信息素養教育也已成為現代公民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
  • 全面提升公民衛生應急素養
    從衛生應急、長遠預防、健康基礎等方面看,全面提升公民衛生應急素養具有重大意義和現實迫切性。所謂衛生應急素養,一般指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公民能夠迅速獲取、理解和應用衛生信息、知識、規律和技能,並自覺遵守和從容做好與應急衛生相關的防護、消除、避險等衛生行為及能力,在此基礎上,甚至能夠有效參與有限的應急醫學救援與防控。
  • 沉迷與輕信、網絡暴力低齡化 媒體聚焦青少年媒介素養如何提升
    在新媒體時代,媒介素養,即使用、解讀、評價各種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識、技巧和能力,尤為重要。當下青少年的媒介使用面臨哪些困擾?背後有哪些深層次問題值得關注?又該如何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養?針對上述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一名初中生的家長曾焦急地給我打電話求助,說孩子因為沉迷追星,與家長產生衝突,絕食抗議,還拒絕溝通。」
  • 聚焦信息「爆炸」時代:提升兒童媒介與信息素養
    活動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瓜瓜龍英語籤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展開深度合作,促進中國兒童、家長以及教師的媒介與信息素養。 本次籤約聚焦信息爆炸時代,兒童面臨的網絡信息安全挑戰,致力於幫助孩子們提升正確看待和使用媒介的能力,正確、適度地使用網絡。
  • 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與倫理道德提升-光明日報-光明網
    對於青少年而言,培育他們的媒介素養,提升其倫理道德,理應成為當前學校教育的重要議題與追求。協商主要是指在媒介素養教育及其倫理自覺的過程中引導並促進教師與教師、教師與青少年學生、青少年學生之間進行積極的交流與互動,共同討論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道德規範問題,以確定共同的價值目標與倫理自覺行為規範。尊重與協商是形成青少年媒介倫理意識與道德責任感的首要條件,是媒介素養教育內在倫理價值的現實表徵。
  • 【權威發布】媒介素養:新媒體時代的「必修課」
    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信息傳播媒介成為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品。網課、網絡會議、網上辦公、網絡購物,各種App和新軟體,密集地出現在社會生活中。傳媒不僅為抗擊疫情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人們封閉的家庭防疫生活打開了一扇窗。今年的高考作文,普遍關注傳播相關話題。
  • 全國高校首個少年傳媒學院成立 助力青少年媒介素養提升
    此外,據劉利介紹,少年傳播學院的另一項重要任務是助力青少年媒介素養全面提升。他鼓勵少年傳媒學院大力發展創新模式,「引導青少年從小立志做黨的政策主張者和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和公平正義的守望者」,讓廣大青少年學會理性利用現代媒介參與社會公共生活,在全社會形成健康和諧的媒介文化,進一步提升國民素質和國家文化軟實力。
  • [金山]蒙山中學:專家講座助力教師媒介素養提升
    [金山]蒙山中學:專家講座助力教師媒介素養提升時間:2020/1/6 10:32:54 來源:上海市蒙山中學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徐甦敏 網際網路時代的持續進步、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進,對教師的媒介素養提出了新的挑戰
  • 媒介素養教育,青少年教育未來的「必修課」
    原標題:提升媒介素養教育水平受疫情影響,全國大中小學師生及教職員工度過了一段難忘的特殊時間。在此期間,教學秩序被打亂,線上教育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廣大師生與網際網路的接觸和使用愈加頻繁。這對媒介素養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從發展趨勢看,未來的教育將越來越依託網際網路資源,互聯互通的網絡及多媒體教育資源必將促進教育極大發展。但也要看到,儘管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理論體系和實踐機制在逐步完善,但青少年網絡素養整體不高,青少年網絡技能、網絡安全、網絡規範等方面認知及能力存在諸多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