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知識點
七上冊生物知識點
九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檢測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 中國有一本古書這樣記載日本: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第一次統一「百餘國」的是 ( )
A. 大和
B. 高麗
C. 琉球
D. 本州
2. 5世紀時期的日本,王室和貴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領地,領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組織生產。從事農業生產的稱為 ( )
A. 田部
B. 海部
C. 錦織部
D. 鍛冶部
3. 如圖文物倭王印反映了 ( )
A. 古代羅馬帝國的建立
B. 古代日本與漢朝的交往
C. 中世紀王權與教權之爭
D. 查理加冕稱帝
4. 日本大化改新規定,在地方設國、郡、裡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這樣做的目的是 ( )
A. 加強中央集權
B. 促進佛教傳播
C. 減輕農民負擔
D. 加強中日交往
5. 在日本大化改新詔書中,上面有可能記載的是 ( )
①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 ②承認土地私有和土地買賣 ③改革行政制度,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 ④強制普及初等教育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6. 「這次改革以後,日本人稱他們的刀為『唐刀』,空手道叫『唐手』。」「這次改革」是 ( )
A. 伯裡克利改革
B. 孝文帝改革
C. 大化改新
D. 1861年改革
7. 大化改新後,在日本出現一批大莊園,享有「不輸不入」的特權。下列屬於這一特權的是 ( )
A. 定期向中央交稅
B. 不準地方官員進入莊園,幹涉莊園事務
C. 組織部民進行生產
D. 響應朝廷號召去徵戰
8. 下列關於日本武士和武士集團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 國家大權基本掌握在武士階層手中
B. 武士集團的長期統治,逐漸形成了武士道
C. 武士效忠的對象是國家
D. 12世紀晚期,源氏武士集團擊敗平氏武士集團
9. 在日本幕府統治時期,天皇成為虛君,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是 ( )
A. 幕府將軍
B. 天皇
C. 大王
D. 首相
10. 穆斯林意為「順從真主者」「實現和平者」。「穆斯林」信仰的宗教是 ( )
A. 伊斯蘭教
B. 基督教
C. 猶太教
D. 佛教
11.阿拉伯人創造了輝煌的文化,下列有關阿拉伯文化的論述中,正確的是()
①阿拉伯人創造了輝煌的文化,這與他們重視知識有關 ②阿拉伯文化具有鮮明的特點,這與阿拉伯帝國當時地跨亞、歐、非三大洲有關 ③帝國時代的阿拉伯人在數學、天文學等方面取得了當時世界領先的科學成就 ④阿拉伯人發明了阿拉伯數字,並將其傳播到世界各地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2. 「阿拉伯人空前團結,士氣高漲,如潮水般湧出半島。通過對外擴張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國家」。阿拉伯人空前團結的原因是 ( )
A. 穆罕默德人格魅力
B. 伊斯蘭教的凝聚力
C. 阿拉伯人同仇敵愾
D. 基督教強大的號召力
13. 如圖是巴格達「智慧宮」遺址,該宮殿的設立表明哈裡發 ( )
A. 重視知識
B. 崇尚法制
C. 喜歡翻譯
D. 窮兵黷武
14. 西方有一句諺語:「中國人的頭,阿拉伯人的口,法蘭克人的手。」據此,你認為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橋梁和紐帶作用的是 ( )
A. 中國人
B. 阿拉伯人
C. 法蘭克人
D. 羅馬人
15. 包括《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阿拉丁神燈》等名篇的民間故事集,是研究某一國家的珍貴資料。這個國家是 ( )
A. 羅馬共和國
B. 亞歷山大帝國
C. 羅馬帝國
D. 阿拉伯帝國
二、辨析改錯(8分)
16. 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在題前【 】內,正確的打「√」,錯誤的打「×」,並加以改正。
【 】(1)從646年開始,明治天皇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改正:
【 】(2)日本幕府統治時期,幕府與天皇朝廷並存,掌握著國家實權的是武士階層。
改正:
【 】(3)630年後,半島各部落紛紛承認亞里斯多德的統治地位,阿拉伯半島基本統一。
改正:
【 】(4)《荷馬史詩》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7.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六七世紀之交,中國重新實現統一,隋、唐兩朝相繼崛起……唐朝……建立了法制完備的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國家。高度發達的中國封建文化對周邊國家和東亞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東亞政治形勢的變化給日本帶來巨大壓力……統治階級在國內的爭奪加劇起來,他們「各置己民,恣情驅使,又割國縣山海林野田池,以為己財,徵戰不已。或者兼併萬頃田,或者全無容針之地」。
———吳於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古代史》
(1)根據材料一概括說明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外背景。(4分)
材料二 賴肖爾在《當今日本人》中說:「像日本人那樣自覺的、大規模的文化引進,在西方歷史中是找不出同樣的例子的。」
(2)賴肖爾的話說明了日本民族的什麼特點? (2分)結合大化改新的內容說明這一特點。(2分)
(3)綜上所述,你認為大化改新獲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分)
1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穆罕默德創立了嚴格信仰一神的伊斯蘭教,就是要通過消滅偶像崇拜的傳統習慣,引導阿拉伯各部落在信仰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礎上,突破氏族部落的藩籬,為建立統一國家掃清思想上的障礙。
———郭永勝《試論伊斯蘭教的產生與阿拉伯統一國家形成的關係》
材料二 阿拉伯帝國建立以後,其文明長期保持著很高的水平,其文學藝術、建築醫學、天文學等文化成就,即使在帝國之後很長時期內,都始終保持領先地位。帝國在科學文化上一貫的兼容並包、兼收並蓄,大大推動了那個時代的文學、藝術、建築和科學各方面的進步和發展。
(1)材料一說明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的目的是什麼? (2分)
(2)阿拉伯半島統—後,穆罕默德的繼承者不斷向外擴張,最終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建立時,中國正值哪個王朝? (2分)二者之間發生的衝突結果如何? (2分)
(3)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談談阿拉伯的文化成就。(兩點即可,4分)
四、活動與探究(12分)
19. 閱讀下列材料,進行相關問題的探究。
【促進統一的宗教】
材料一 號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說自己是「真主」的使者。
材料二 「救世主」叫人忍受苦難,死後可以進入天國。
材料三 宣揚因果報應,提倡禁慾修行,主張眾生平等。
(1)上述三則材料的觀點分別屬於哪種宗教? (3分)
(2)對統一阿拉伯半島起促進作用的是什麼宗教? (2分)你知道哪些與該宗教相關的節日?(1分)
【溝通東西的文化】
材料四 阿拉伯人善於學習各國有用的東西,他們吸收了希臘、波斯、印度和中國的文化,並發揚光大。
———《世界中世紀史》
(3)從材料四中可以看出,阿拉伯人有什麼特點? (1分)試舉一例加以說明。(2分)
材料五 喬治﹒薩頓說:「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國文化是東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卻兩者兼備。」
(4)你是否贊同喬治﹒薩頓的觀點? 並說明理由。(3分)
參 考 答 案
1. A 2. A 3. B 4. A 5. A 6. C 7. B 8. C 9. A 10. A 11. D 12. B 13. A 14. B 15. D
16. (1)× (1分)將「明治天皇」改為「孝德天皇」。(1分)
(2)√ (2分)
(3)× (1分)將「亞里斯多德」改為「穆罕默德」。(1分)
(4)× (1分)將「荷馬史詩」改為「天方夜譚」。(1分)
17. (1)外部:中國建立起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中國文化直接影響著日本,推動日本進行改革。(2分)內部:日本社會矛盾日益尖銳,統治階級內訌愈演愈烈,民不聊生。(2分)
(2)善於學習外國的先進文化,變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以促進自身發展。(2分)大化改新仿照唐朝典章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2分)
(3)改革適應了社會需要;積極引進中國先進文化;採取了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言之成理即可,2分)
18. (1)為建立統一國家掃清思想上的障礙。(2分)
(2)唐朝。(2分)751年,阿拉伯軍隊擊敗唐朝大將高仙芝的軍隊,控制了中亞大部分地區。(2分)
(3)①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形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阿拉伯數字」,並創造了完整的代數學。②《醫學集成》和《醫典》兩部書,長期被歐洲醫學界奉為經典。③《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文學的瑰寶。(任意2點即可,4分)
19. (1)材料一:伊斯蘭教;材料二:基督教;材料三:佛教。(3分)
(2)伊斯蘭教。(2分)開齋節、古爾邦節等。(1分)
(3)阿拉伯人善於學習先進民族文化,並把他們發揚光大。(1分)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從0到9的計數法,形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阿拉伯數字」。(2分)
(4)贊同。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阿拉伯人在吸收、借鑑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阿拉伯文化。(3分)
聲明:本文素材來源於網絡,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經因材初中課堂整理編輯,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使用不當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