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歷史《第四單元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單元梳理

2021-02-13 歷史微課

  教學內容

  一.單元課程結構

  (一)單元地位

  本單元屬於世界古代史這一學習板塊。世界古代史是自人類誕生以來到文藝復興的一段時期,分為上古和中古兩個歷史時期,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在世界古代史時期,各地區各民族創造的古代文明為近代文明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本單元介紹了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介紹了亞洲的兩個主要國家在封建時代的特點:東亞的日本和西亞的阿拉伯國家。這是世界古代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世界歷史必不可少的內容。

  (二)單元主題

  本單元的主題為《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其中要抓住的關鍵詞有兩個:一是亞洲國家,二是封建時代。

  本單元介紹的亞洲國家有兩個:東亞的日本和西亞的阿拉伯國家。「日出之國」(日本)與「新月之鄉」(阿拉伯),這兩個國家與地區在當今的世界政治和經濟生活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日本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古代日本和中國關係密切,通過學習古代日本的歷史,不僅可以了解日本這個國家的歷史特點以及同時期的中國的情況,也便於理解日本在亞洲乃至世界格局中的變化。阿拉伯地區是當今世界多極化政治格局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教的源起和由來,對理解當代國際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日本在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封建時代的特點有: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由於武士和武士集團的形成,日本進入長達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國家大權基本掌握在武士階層手中;武士集團的長期統治,逐漸形成了一套武士道。

  阿拉伯在封建制度的確立和封建時代的特點有: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創立為阿拉伯國家的誕生奠定了基礎;伊斯蘭教的傳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島的統一;阿拉伯帝國的形成促進了伊斯蘭教向阿拉伯半島以外的地區傳播。

  (三)單元結構

  《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在課程安排上一共有兩課,這兩課分別是:第11課《古代日本》,第12課《阿拉伯帝國》。

  第11課講述了古代日本的歷史,從6世紀前奴隸制社會時期眾多小國並立到大和政權統一了日本、從全面向中國學習到大化改新進入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從武士和武士集團的形成到進入幕府統治時期、從武士集團的長期統治到形成一套武士道,向我們展現了古代日本的歷史及這個國家的特點。

  第12課講述了阿拉伯帝國的歷史,阿拉伯國家的形成、阿拉伯半島的統一與阿拉伯帝國的建立都和伊斯蘭教密不可分。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為阿拉伯國家雛形的誕生、阿拉伯半島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伊斯蘭教強大的號召力促使了阿拉伯帝國的形成;阿拉伯帝國的形成也促進了伊斯蘭教向阿拉伯半島以外的地區廣泛傳播;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在保存、傳播古典文明,溝通東西方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單元知識梳理

  (一)課標解析:

  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對本單元所涉及的主要史事概括歸納為:「公元7世紀,日本通過向中國學習和一系列改革,使社會政治經濟獲得發展。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在傳教和徵戰過程中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8世紀發展為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有自己的特色,並在保存、傳播古典文明,溝通東西方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具體內容標準是:

  (二)知識梳理:

  本單元的2課包括了以下知識內容:

  第11課的主要知識點:6世紀前的日本;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團;幕府統治;武士道的形成、內容、實質、影響。

  第12課的主要知識點是: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阿拉伯國家誕生;阿拉伯半島統一;阿拉伯帝國形成;阿拉伯文化影響。

  本單元的知識點對於學生來講比較陌生,部分知識點要正確掌握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我們在本單元的教學作緊扣課標要求,重點分析基本的、重要的史事,採取多元的、有效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實現課程目標。

  基於2011年版課標要求,對於本單元的教學,我有以下三點建議:

  (一)整合課文內容,優化教學設計。

  (二)抓住課文主線,突出重點難點。

  (三)歷史聯繫現實,培養學生能力。

  (一)整合課文內容,優化教學設計。

  第11課《古代日本》介紹了日本的奴隸制社會時期和封建社會時期,要使這課線索清晰、內容連貫、過渡自然,我們可以將本課知識點重新整合,通過設計小標題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整體的直觀的歷史認識。例如:第一篇章 蠻荒之地,大和民族初統一;第二篇章以中為師,強國富民漸安定;第三篇章 豪強橫行,爭權奪利武士出,通過這三個小標題的設置,將日本奴隸制社會時期的特點,封建制度的確立與封建社會的特點初步展示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更進一步的學習古代日本的歷史。

  第12課《阿拉伯帝國》介紹了阿拉伯帝國的形成過程以及阿拉伯文化的影響。本課內容要將伊斯蘭教與阿拉伯國家的形成、阿拉伯半島的統一以及阿拉伯帝國的建立緊緊聯繫在一起,整理出一條清晰的線索,這樣方便學生理解記憶。

  (二)抓住課文主線,突破重點難點。

  第11課《古代日本》的重點為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一場古代日本以學習和模仿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正是由於這場改革,日本才從野蠻落後的原始狀態步入文明,它標誌著日本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的過渡。因此,在講授大化改新這一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將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與日本改革採取的政治、經濟措施相比較,從而突破大化改新這一重點。

  本課的難點是幕府統治的確立。在講授這一知識點的時候,可以抓住大化改新後日本的社會情況,通過列舉史料佐證,讓學生有個具體的認識和了解。知道大化改新百餘年後,土地私有與土地兼併盛行,出現莊園,繼而出現了保護莊園的武士和武士集團,這為幕府統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通過羅列史料,創設教學情境,不僅突破了幕府統治的確立這一難點,也培養了學生史料實證、歷史認識與歷史理解等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

  第12課《阿拉伯帝國》中抓住「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國家形成和擴張的過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幟的作用」這一主線,確定本課重點為:伊斯蘭教的創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歸納穆罕默德的活動來突破這一重點。本課難點為:正確認識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國家建立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學生歸納穆罕默德的活動,認識到伊斯蘭教的形成過程,同時也是阿拉伯統一國家形成的歷史過程,從而突破本課難點。

  (三)歷史聯繫現實,培養學生能力。

  生活在現實中的人往往有一種誤解,認為歷史僅僅是關於過去的事情,同現實沒有什麼關係,這是人們在對待歷史的態度與認識上的悲哀。其實,歷史與現實有密切的聯繫,歷史對現實也有重要的意義。歷史對於現實的最廣泛的意義是對人的啟示和教育,而這種其實和教育要通過了解歷史、自我反省來實現。因此,歷史教師在歷史課堂上,除了講授課本上的歷史知識點之外,還應注意培養學生歷史聯繫現實的能力。

  例如第11課《古代日本》,在學習完古代日本的歷史之後,還可以讓學生探討一些問題:你如何看待中日關係的變化?分析一下中日關係發展的前景?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充分體現了歷史學科的價值,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為了讓各位教師獲取更多的教學素材,更好地落實教學活動,在此推薦一批優秀的教學資源,如下:

  (1)教育部組織編寫: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2)吳廷璆著:《日本史》南開大學出版社1994年

  (3)王新生著:《日本簡史》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4)孫秀玲著:《一口氣讀完日本史》京華出版社2006年

  (5)電視紀錄片:《世界歷史》第20集歷史上的阿拉伯帝國第26集古代日本

  (6)尚勸餘著:《阿拉伯帝國》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4年

視頻資料請關注公眾號的視頻號↓↓↓

相關焦點

  • 九上歷史第四單元檢測: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
    中考生物知識點七上冊生物知識點 九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檢測卷材料一  六七世紀之交,中國重新實現統一,隋、唐兩朝相繼崛起……唐朝……建立了法制完備的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國家。高度發達的中國封建文化對周邊國家和東亞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影響……東亞政治形勢的變化給日本帶來巨大壓力……統治階級在國內的爭奪加劇起來,他們「各置己民,恣情驅使,又割國縣山海林野田池,以為己財,徵戰不已。或者兼併萬頃田,或者全無容針之地」。
  • 道法九下第三單元必背知識點梳理
    今後幾天小唯唯將為大家梳理道德與法治九下必背知識點。 第三單元走向未來的少年 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關係。 (1)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個人的未來與民族的未來緊密相連。 (2)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2. 我們這一代青少年的歷史責任及對我們的要求。
  • 中考歷史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以人教版七下第三單元前三課為例
    (二)教材內容分析「單元主題」常常是全單元內容的高度概括,體現了所學歷史內容的階段特徵和基本線索。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敘述的是中國古代明清時期的歷史。明清時期從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開始,至1840年鴉片戰爭之前為止(1840年後的晚清史屬於中國近代史範疇)。查看教材目錄,第三單元的主題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
  • 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第四單元測試卷
    九下第四單元測試卷1.1929年10月,美國股票價格暴跌導致了資本主義世界規模空前的經濟大危機,其爆發的根本原因是()A.美國瘋狂的股票投機活動B.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C.德意日法西斯的殖民擴張D.美國羅斯福新政幹預經濟2.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造成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部門的危機
  • 部編版:九下歷史第8課《第一次世界大戰》,常考點匯總
    6、戰場: 歐洲 、非洲、亞洲、太平洋地區7、首次使用的新式武器:飛機、坦克、毒氣、遠程大炮。8、轉折:凡爾登戰役(1916年),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是一戰中最殘酷的戰役。11、影響:(1)一戰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給各國人民帶來深重苦難;(2)改變了國際格局①大大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從根本上動搖了歐洲的世界優勢地位;②美國參戰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是這兩個大國開始崛起的重要標誌;③大戰還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力量,進一步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覺醒
  • 部編版:九下歷史第4課《日本明治維新》導學案
    內憂外患使日本的封建統治危機四伏。2.明治維新的積極作用和消極影響。(1)積極作用: 明治維新成為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通過明治維新,日本迅速走了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富國強兵」,開始躋身資本主義強國之列。
  • 部編版:九下歷史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知識梳理
    《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制裁,是帝國主義國家相互妥協的產物,反映了帝國主義國家的本質是對外侵略擴張,剝削和奴役弱小國家。
  • 重點:九下歷史《兩次世界大戰比較》
    (3)新式武器出現客觀上推進了科技的發展 (4)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帝國主義列強調整對世界的統治秩序,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蘇俄二戰:(1)二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給交戰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造成重大的物質損失和人力傷亡。
  • 九上歷史前兩單元知識梳理,月考總結複習,初三生人手一份
    需要【九上歷史前兩單元知識梳理】的完整資料,可以翻到文尾查看資料獲取方式!②經歷了古王國時代、中王國時代、新王國時代。③強大的軍事帝國時期:新王國時代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統治時期。二、古巴比倫王國①約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建立了統一、強大的奴隸制國家。
  • 八年級下冊英語第四單元重點知識梳理,趕緊收藏!
    八年級下冊英語第四單元重點知識梳理,趕緊收藏!八年級下學期英語第四單元的主題為人際交往(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人際交往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總會需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所以,我們今天便來梳理一下這一單元中有哪些與人際交往方面有關的英語知識是需要掌握的。
  • 人教版初中政治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政治知識點梳理測試卷
    人教版初中政治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政治知識點梳理測試卷人教版初中政治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政治知識點梳理檢測卷
  • 語文事/九下四單元備課札記(一)
    如何將它上成課堂,先梳理一遍。而培根,這位文藝復興晚期最後一位哲學家,他也用他的思索照亮時代的陰霾。前面兩個單元議論文單元,其實已經將議論文的基本點已經給出:論點(論點句式、論點位置)論證(論證方法、論證結構)論據(論據類型、論據作用)
  • 初中歷史全套複習資料(第一單元,第二單元)
    第一單元中華文明起源(中國是發現原始人群最多的國家)1.原始社會(北京人的出現到禹時期結束) ①元謀人,在雲南省元謀縣發現,距今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發現的最早人類 ②北京人,北京周口店,能夠製造工具
  • 九下歷史期中測試卷(1-3單元)
    「根據該法令的條款,所有農奴都被宣布為是自由的……這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甚至比美國歷史上1862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這一現象的出現與下列哪項措施直接有關(  )A.消除封建割據,加強中央集權 B.允許土地買賣,承認土地私有C.創辦近代企業,引進西方技術 D.提倡文明開化,大力發展教育6.美國作家查爾斯·穆雷曾經進行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在歷史上最知名的229位發明家中,瓦特與愛迪生並列第一。
  • 不斷迭代的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有教師在教這一單元時,除緊扣文章的文本特質和文體特質外,還進行了單元整理:通過對比、關聯梳理單元文章,引導學生明白「人和動物的關係」不僅是標籤式的「人要保護動物」「人與動物平等」,還要深化對「人與動物的關係」的理解與認識。
  • 初中歷史九上思維導圖
    第一單元 古代亞非文明第二單元 古代歐洲文明第三單元 封建時代的歐洲第四單元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第五單元 步入近代第六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第七單元 工業革命和工人運動的興起
  • 新蕾快樂英語第三冊第四單元
    第四單元視頻講解: 第四單元知識點梳理: 詞彙: 1. a blackboard 黑板 2. a door 門 3. a window窗戶
  • 第四單元――亞洲覺醒的先驅
    年在日本東京創建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將同盟會16字綱領在《民報發刊詞》上闡發為三民主義⒉認識:①從對清政府幻想,和平改革救中國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②革命指導思想形成第2階段孫中山大事記回顧(1911年武昌起義--1919年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開始)⒈大事記:①1912年1月1日成立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
  • 部編版:九上歷史第3單元《封建時代的歐洲》考點歸納
    第三單元 封建時代的歐洲思維導圖10.影響:11世紀時,這種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已經普遍存在。16.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條約,將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後德意志、法蘭西和義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
  • 初一英語上知識梳理,無需給娃兒再報高價英語班(U4/4單元知識點)
    期末考試臨近,為了讓孩子們系統掌握所學知識點,先後給大家分享了初一英語上冊第一單元,第二單元,第三單元及第五單元,第六單元知識點梳理。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第四單元知識點梳理,大家只要跟隨我的腳步,踏實掌握我所分享的知識點梳理,相信期末成績不會讓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