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制裁,是帝國主義國家相互妥協的產物,反映了帝國主義國家的本質是對外侵略擴張,剝削和奴役弱小國家。
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都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會議;都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都侵犯了中國的主權,損害了中華民族的利益;
《凡爾賽條約》無視中國人民的正義要求,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轉給日本,這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引發了反帝愛國的
五四運動,最終中國代表拒絕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華盛頓會議籤署了關於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機會均等」原則,實際上
使中國重新回到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華盛頓會議的召開在根本目的上與巴黎和會是一致的,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和發展,它解決了巴黎和會沒有解決的一些問題,調整了列強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同巴黎和會一樣,都是一次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贓會議。
4,評價 一戰後的世界新格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它是戰後帝國主義國家瓜分世界的結果。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之間矛盾,使世界處於相對穩定時期(1924—1929)。但由於條約對戰敗國的掠奪性懲罰加深了戰敗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德國走上法西斯道路,引發了二戰);由於分贓不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戰勝國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任意宰割也引發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激化殖民地人民與殖民者之間矛盾;巴黎和會的反蘇性質,加劇了協約國與蘇俄(聯)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都是無法靠這個體系下的所謂新秩序加以解決的,所以這一體系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
5、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是什麼?這一體系為何不能長期持續下去?(2)體系中隱含著許多矛盾:對戰敗國的掠奪,加深了戰勝國與戰敗國的矛盾;分贓不均,加劇了戰勝國之間的矛盾;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與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這些矛盾的發展,必然導致「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瓦解。
5,通過對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的了解,你是如何認識「弱國無外交」這句話的?(1)中國是一戰的戰勝國之一,巴黎和會卻無視中國的合法權益,把原來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利交給日本。(2)中國是華盛頓會議的當事國,卻被迫在向各帝國主義國家開放門戶的《九國公約》上簽字,使中國再次陷入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境地。(3)因此,帝國主義列強強行的外交政策是實力外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在外交上沒有獨立權。
1.「和約在德國引起的深刻不滿,一開始便暴露了這個和約的脆弱性,這種不滿立即被法西斯分子所利用,對希特勒的崛起發揮了作用。」材料中的「和約」是指( )2.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提到:「1922年美國召集的華盛頓九國會議籤訂了個公約又使中國恢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中的「公約」指的是( )材料一:條約的主要內容包括:重劃德國疆界;禁止德國擁有空軍;德國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材料二: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及領土完整、建立並維護各國在中國的商務實業機會均等原則。(1)寫出材料一中「條約」的籤訂雙方。德國在中國的殖民地或勢力範圍在那一區域?(2)寫出材料二中條約籤訂的背景。為什麼說條約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只是做表面文章?(3)根據材料和問題,指出「條約」和「公約」的共同點。(2)華盛頓會議召開。因為列強對中國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權、關稅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義要求都予以拒絕。
往期精彩分享:
九下歷史第9課《列寧與十月革命》,常考點匯總
部編版:九下歷史第8課《第一次世界大戰》,常考點匯總
2018部編版:九下歷史《第8—15課思維導圖》
2018部編版:九下歷史《第8課 第一次世界大戰》導學案
部編版:九下歷史第7課《近代科學與文化》
2018部編版:九下歷史《第7課 近代科學與文化》導學案
2018部編版:九下歷史《全冊複習提綱(一)》
2018部編版:九下歷史《第一、二單元檢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