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你見過的zui全的主流秸稈打捆包膜機合集

2020-12-18 樂陵市瑞祥麵粉機

隨著國家以及個人對環保的嚴格保護,禁燒秸稈的行動立竿見影,那邊秸稈都去向哪裡呢?作為曾經的農機小能手——秸稈打捆包膜機、秸稈揉絲機成為市場新寵。不少企業也是紛紛推出自己的產品,讓我們來看看市場上各家的拿手產品都是什麼,當然,排名不分先後。

1.瑞祥機械RX-DK5252A青貯飼料圓草捆打捆包膜機

手動打捆包膜機

亮點:手動開關倉,在沒有氣缸作用下,也可以正常作業,處理多種秸稈和作物粉碎或揉絲機後進行打捆包膜。

主要參數:青貯包規格Ф520mm×520mm;生產能力45-65捆/h;配套動力5.5kW。

2.瑞祥機械RX-DK5252半自動秸稈打捆包膜機

半自動秸稈打捆包膜機

亮點:自動開關倉,自動打捆自動包膜、手工斷膜,處理多種秸稈和作物粉碎或揉絲機後進行打捆包膜。

主要參數:青貯包規格Ф520mm×520mm;生產能力45-65捆/h;配套動力5.5kW。

3.瑞祥機械RX-DK5252C全自動秸稈打捆包膜機

全自動秸稈打捆包膜機

亮點:自動開關倉,自動打捆自動包膜、斷膜,處理多種秸稈和作物粉碎或揉絲機後進行打捆包膜。

主要參數:青貯包規格Ф520mm×520mm;生產能力45-65捆/h;配套動力5.5kW。

4.瑞祥機械RX-DK5252D柴油秸稈打捆包膜機

柴油動力秸稈打捆包膜機

亮點:與電動打捆機較大區別就是,不用耗電,可以直接作業於農田、沒有電力的農場或電壓不達標的飼養場等領域。

秸稈打捆包膜機對秸稈處理優勢被越來越多用戶看中,無論國內國外,也無所謂圓捆方捆,只要能打出合適您用的樣式就是最好的打捆機。繼續來吐槽你的打捆包膜機吧!

相關焦點

  • 你家的秸稈去哪了?周口農民:打捆賣錢,再也不燒了
    連日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周口市一些鄉鎮採訪時看到,秸稈禁燒已成為普遍共識。從過去的逼著「禁」,到現在的主動「禁」,群眾對秸稈焚燒的態度悄然發生了轉變。那麼,這些不能燒的秸稈去了哪裡?記者進行了一番探訪。 驕陽當空,麥子泛黃,6月2日上午,商水縣黃寨鎮趙寨村,幾臺收割機來回穿梭,大片大片的麥子被齒輪「吃」進機倉。
  • 秸稈用對了,是寶
    、秸稈餐具、秸稈打捆機……在2020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現場,一批批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新產品、新裝備紛紛亮相。秸稈撕掉「農業垃圾」的標籤,「百變」出種種驚喜。展會現場,一個裝著淡黃色液體的玻璃瓶吸引了不少目光。打開瓶塞,一股「大白兔奶糖」的香味撲鼻而來。「這是食品用香精。這瓶香精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是從玉米、秸稈等生物質資源中提取原料,再經過生物發酵和化學合成而來。」
  • 優先保障秸稈產業發展要素 全力推進秸稈全量化利用
    近年來,衢江區堅定踐行「兩山」理念,堅持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以「農業生態安全、資源循環利用、汙染減排治理」為引領,圍繞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全量、全程、全域、科學」目標,大力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快速提升。
  • 秸稈用對了,是寶!——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
    ——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見聞  新華社記者胡銳、王菲秸稈香精、秸稈餐具、秸稈打捆機……在2020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現場,一批批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新產品、新裝備紛紛亮相。秸稈撕掉「農業垃圾」的標籤,「百變」出種種驚喜。
  • 小小秸稈帶動環保大產業 探秘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
    中安在線訊 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秸稈不能做的。飼料、燃料、餐具、工藝品、家具,甚至房子……走進2017安徽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你將發現一個由秸稈構成的創意環保世界。本屆博覽會,我省農機龍頭企業中聯重科帶來30多款秸稈處理設備霸氣亮相,展示了從秸稈粉碎還田、秸稈離田、搬運、生物質制料、造粒等每個處理環節的機械。  生物質制料機組是中聯重科最新研發的「重頭產品」。這款產品運用智能化+機械化手段,將粉碎後的秸稈,通過加入相關菌種、輔料,進行高溫殺菌、恆溫發酵、常溫熟化處理,生產出農作物、經濟作物種植所需的有機肥料。
  • 秸稈不要燒,「變廢為寶」有妙招!
    為保障秸稈儘快離田,今年土左旗在加大秸稈回收設備投入的同時,積極探索秸稈綜合利用的有效途徑,多措並舉推進全旗秸稈禁燒工作有序開展。據了解,今年為及時解決秸稈處理難題,加快全旗各鄉鎮迅速開展秸稈離田工作,土左旗籌措資金1000萬元購進大型秸稈打捆設備25套,對全旗的秸稈進行打捆作業。目前25套設備已全部交付各鄉鎮,正在各村陸續開展打捆作業。
  • 鳳臺:秸稈變成「香餑餑」
    原標題:鳳臺:秸稈變成「香餑餑」   一臺拖拉機、一臺打捆機聯合作業,五、六分鐘的時間,便將一畝地裡的小麥秸稈打成數十個秸稈捆;收購商將運輸車輛開到田間地頭,爭相購買秸稈。這是這幾天在鳳臺縣楊村鎮店集村夏收現場真實的一幕。
  • 小秸稈有了大作用 靖遠縣秸稈資源化利用「邁大步」
    【專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原標題:小秸稈有了大作用  靖遠縣秸稈資源化利用「邁大步」  近年來,靖遠縣堅持「資源化、減量化、再利用」的綠色發展理念
  • 潛江市白鷺湖農場變廢為寶 秸稈禁燒不再是難題
    不一會兒,凌亂的秸稈穗就被打包成了一捆捆近人高的草捆。據了解,為解決秸稈禁燒以及綜合利用的難題,切實改善白鷺湖農場生態環境,該場在田陽分場組織召開了秸稈回收打捆田間現場觀摩會。「這下秸稈能有效處理,可為我們省了不少心!」田陽分場三隊農戶楊傳斌興致勃勃地告訴筆者,以前秸稈沒有合適的處理方法,長期堆積在農田,嚴重影響了秋冬播的進度和質量。
  • 小秸稈 大產業
    小秸稈,多用途 秸稈可被加工成纖維原料、板材、聚乳酸等多種產品 打散、篩土、切段、分絲、軟化、磨解、裝袋,7道工序後,一捆捆秸稈就變身一袋袋秸稈纖維料包,依次自動下線。在河南商丘市夏邑縣金農秸板業公司,秸稈完成了原料化的第一步。
  • 山東茌平:小麥秸稈回收再利用
    麥收時節,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賈寨鎮盧吳村的村民盧春剛的兩臺小麥秸稈打捆機派上了大用場。他和他的工人正忙著回收農田裡的秸稈。近年來,山東省茌平縣大力推廣小麥秸稈回收技術,農民使用小麥秸稈打捆機回收小麥秸稈,送到造紙廠、養殖場、種植基地,將回收秸稈用於農業種植養殖、生物質發電等領域,有效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避免了焚燒麥秸造成的環境汙染,還給農民帶來了額外收入。↑6月11日,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賈寨鎮盧吳村的農民在田間將打捆的麥秸裝車運出。
  • 農業大國的秸稈魔術
    二十年前農民從未用過聯合收割機,收麥子都是自己拿著鐮刀、彎著腰將成熟的麥子放倒,捆成捆,然後用機動車或者牛車拉到打麥場上用石磙碾壓,等麥子脫落以後,將秸稈挑成一垛,之後就是揚場、裝袋、晾曬、運回家。      在那時,農民是捨不得燒秸稈的,統統運回家,碼在房前屋後。當時,秸稈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生火做飯,它是農村重要的能源來源。還可以充當牲口飼料。或者漚肥等。
  • 提高玉米秸稈回收率,是大力發展養牛業的重點之一
    北方養牛戶離不開玉米秸稈,因為玉米秸稈算是最便宜的一種粗飼料了,數量也比較多,購買也是比較方便。很多養牛戶直接在當地就可以買到手,餵牛營養也是挺不錯的,牛吃了也頂飽。只不過這兩年養牛的人多了,粗飼料也變得緊缺了,想發展養牛業,還是需要提高玉米秸稈的回收率。
  • 安徽泗縣:寫好秸稈全量利用大文章
    「聽說有能一邊收割一邊粉碎或打捆的機器,我怎麼也要來瞧瞧!」地頭十餘臺農機一字排開,在泗縣農機中心工作人員的一聲哨響之後,這些大型農機具開始轟隆隆地運作起來,隨著收割打捆一體機的快速開動,麥稈剛被吞進去,一個圓柱形的「草麵包卷」就被吐了出來。據泗縣農機中心負責人王濤介紹,在往年農作物收割以後,秸稈的處理就成了老百姓最頭疼的事情。
  • 秸稈發酵變廢為寶 江蘇首創秸稈全量利用體系
    新華網江蘇11月11日電(魏薇)秋季禁止焚燒秸稈,如何生態、科學地處理秸稈?日前,記者在江蘇省農科院科技自主創新項目成果展示會上了解到,通過技術集成示範與工程運行,江蘇首創了秸稈全量利用的長效運行機制與模式,創建了一條區域秸稈全量利用的技術體系,秸稈變廢為寶有妙招。
  • 作物秸稈變身可降解餐盒
    近日,鹽山長如秸稈科技有限公司秸稈生產線正在安裝調試。據了解,這一項目可從農作物秸稈中提取纖維原料,用於製作一次性可降解餐盒、託盤、包裝等。這個秸稈回收項目總投資2億元,將建設4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可生產3萬噸纖維原料。
  • 多舉措織密秸稈「禁燒網」
    今冬明春,秸稈(甘蔗葉)禁燒進入關鍵時期。興賓區現有甘蔗種植面積113多萬畝,年產甘蔗葉56萬噸左右,為全力實現「不著一把火,不冒一股煙」的目標,該區結合區情實際,對今年秸稈禁燒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綜合施策,多點發力,從嚴從實推進秸稈(甘蔗葉)露天禁燒管控工作。
  • 年產值23億元的產業,竟由一根秸稈撬動——綠色家居之都「點草成金」
    該公司年產無醛秸稈生態環保型綠色板材25萬立方米,每年可消化秸稈近30萬噸,形成秸稈綜合利用、循環發展產業鏈。(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鴻 通訊員 劉洋 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甘勇 戴輝 通訊員 劉洋田間廢棄的稻草麥稈,收集、運輸、加工,搖身一變,成為環保板材,隨後繼續加工成為各種板式家具。
  • 麥收拉開大幕 秸稈難題交給安荃宅配
    一邊是喜迎麥子熟了開鐮豐收的喜慶場面,一邊是麥收之後屢禁不止的焚燒秸稈難題。這一每到豐收就會讓當地政府揪心的狀況,今年在駐馬店平輿卻不存在。  機械化的普及完成了收、犁、播一次性耕種的同時,也將一捆捆的秸稈「收穫」在地頭。往昔令監管部門頭痛的秸稈,如今在平輿已經變成了寶貝:從農村地頭的秸稈到城市屋簷下無甲醛健康家居,這一秸稈魔術已經在平輿完成。
  • 東北冬天燒掉大量煤炭,種地卻為秸稈發愁,農民為何不用秸稈取暖
    當然,這樣的溫度對北方人來說,並不是很冷,況且北方地區早就開始了供暖工作,北方人在家裡就能享受到夏天的溫度,這是很多南方的朋友非常羨慕的。不過我們也發現,北方取暖的燃料主要是煤炭,據統計,每年東北取暖用掉的煤炭就需要1.5億噸左右,這些煤炭的價值非常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