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秸稈去哪了?周口農民:打捆賣錢,再也不燒了

2020-12-17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於揚 李玉坤 通訊員 馬永梅 文圖

眼下,農業大市周口進入三夏生產高峰期。連日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周口市一些鄉鎮採訪時看到,秸稈禁燒已成為普遍共識。從過去的逼著「禁」,到現在的主動「禁」,群眾對秸稈焚燒的態度悄然發生了轉變。那麼,這些不能燒的秸稈去了哪裡?記者進行了一番探訪。

驕陽當空,麥子泛黃,6月2日上午,商水縣黃寨鎮趙寨村,幾臺收割機來回穿梭,大片大片的麥子被齒輪「吃」進機倉。記者注意到,緊隨收割機後面的,是一臺臺秸稈打捆機。「這些秸稈能打捆賣錢,現在我們都不燒了。」村民趙老漢說,焚燒秸稈不僅破壞土壤結構,還違反規定。現在鎮裡引導秸稈打捆賣錢、粉碎還田,不僅沒有了違規燒秸稈的風險,還解決了秸稈問題,再也沒有人冒險燒秸稈了。

而早在幾年前,有些村民對秸稈禁燒還不適應,認為秸稈影響秋莊稼耕種,除了一把火燒掉,再也沒有其他好辦法了。當時宣傳禁燒,一部分村民是不情願地「被逼」禁燒。但是幾年過去了,隨著年年宣傳深入人心,村民們都知道了焚燒秸稈的危害,而政府部門也已逐漸摸索出了秸稈的出路。現在,被綜合利用的秸稈再也不是燙手的山芋,過去難以禁止的焚燒問題終於迎刃而解。

6月2日午間,在黃寨鎮的一塊農田裡,該鎮黨委書記朱宏偉正徒步沿著地壟溝查看秸稈粉碎後的情況。他抓起一把混在土壤裡的碎秸稈向記者介紹說,像這樣的粉碎力度,完全可以留在地裡當肥料。有著豐富基層工作經驗的朱宏偉認為,秸稈禁燒,決不能一「禁」了之,幫助群眾想辦法、找出路才是上策。「不管是粉碎還田,還是打捆賣錢,只要幫老百姓找到秸稈出路,肯定沒有人再燒秸稈了。」朱宏偉說。

為秸稈找出路,不僅是群眾的期盼,也是上級黨委政府的要求。早在今年5月中旬,周口市在召開的「三夏」生產電視電話中就明確提到,秸稈禁燒要統籌好疏和堵的關係,既要堅決杜絕焚燒現象,又要抓好秸稈綜合利用。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王丹

相關焦點

  • 這是你見過的zui全的主流秸稈打捆包膜機合集
    隨著國家以及個人對環保的嚴格保護,禁燒秸稈的行動立竿見影,那邊秸稈都去向哪裡呢?作為曾經的農機小能手——秸稈打捆包膜機、秸稈揉絲機成為市場新寵。不少企業也是紛紛推出自己的產品,讓我們來看看市場上各家的拿手產品都是什麼,當然,排名不分先後。
  • 秸稈不要燒,「變廢為寶」有妙招!
    10月26日,在察素齊鎮毛腦亥村,記者看到田間地頭有幾臺大型機械正在作業,成捆的秸稈整齊地碼放在一旁。每年秋收之後總有大量秸稈散落田間,以往為了方便來年耕種,農民大多採取焚燒的方式處理秸稈,不僅汙染空氣還存在安全隱患。
  • 官方讓燒秸稈了,咋弄的?
    眾所周知,目前東北地區的秸稈焚燒政策主要有兩種,其中,吉林省允許當地農民燒秸稈!具體來說就是對當地玉米秸稈實施限燒政策!具體措施包括:(限燒區內秸稈由各村在指定時間統一組織焚燒,具體的禁燒區和限燒區範圍在各村屯公示。)
  • 秸稈禁燒25季,農民現在還想燒嗎
    那麼當時農民為什麼不怎麼執行這個禁燒決定呢?第一是打破了以往的習慣。以往的時候每到收穫季節,糧食收到家裡之後,農民就隨手一把火把秸稈燒光,按照農民的說法很多的害蟲也被燒死了,下一季的蟲害也就少多了,想起來好像有點道理,但是沒有禁燒之前也是病蟲害很厲害的。
  • 繼禁燒秸稈後,專家又新提出禁燒土灶,來看看農民怎麼說?
    前言:前幾年的時候,我們國家不少專家指出,在農村禁止燃燒秸稈,大力提倡秸稈還田,這是為了我們的生活環境所考慮的,燃燒秸稈會破壞環境,而且燃燒秸稈的煙會更加重我們國家的溫室效應。隨著一波平息,另一波又起,專家又說了各地禁止燃燒土灶。一,不讓燃燒的秸稈去往哪裡了呢?
  • 提高玉米秸稈回收率,是大力發展養牛業的重點之一
    焚燒秸稈還存在,大量玉米秸稈被浪費在北方很多農村都是家家戶戶種植玉米的,也正是大家都種植,所以玉米秸稈基本上是沒有人要的。玉米收穫之後,這些秸稈都是拿來焚燒掉,直接秸稈還田,也能夠省一些肥料。然後焚燒秸稈對於環境汙染很嚴重,已經被叫停了,誰焚燒就罰款。
  • 繼禁止焚燒秸稈後,專家又建議禁止農民燒煤,農民:不燒煤燒什麼
    南方的農村只要通過焚燒秸稈,就能基本解決取暖的問題。而北方則不同,焚燒秸稈由於燃燒時間短,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取暖的問題,而煤卻因為燃燒時間長,一直被農民當作冬天取暖的主要燃料。但是,有專家卻提出建議,禁止農民燒煤取暖,農民感到很詫異:這也不讓燒,那也不讓燒,冬天取暖不燒煤燒什麼?
  • 東北冬天燒掉大量煤炭,種地卻為秸稈發愁,農民為何不用秸稈取暖
    另外,東北多平原,作為主要的糧食產區,秸稈數量是非常可觀的,前幾年,農民還為數量龐大的秸稈發愁,為啥農民不用秸稈取暖呢?這就要從焚燒秸稈產生的熱能說起,秸稈的熱能要比煤炭差很多,只有煤炭熱能的30%,但是考慮到可再生的特性,秸稈要比煤炭有更強的持久性。雖然秸稈的熱量不如煤炭,卻能起到替代的作用,只是農民不用秸稈取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 農作物秸稈大有用途,蓋房子編草帽墊床墊,沒機會燒土裡汙染空氣
    其實在小編老家,這些農作物的秸稈幾乎從沒有機會被燒在土裡,農民都會將其搬回家處理掉的,偶爾堆在土裡沒來得及盤迴家的玉米垛,被村裡調皮的小孩燒在土裡,還會難過不已。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講述一下小編老家那些農作物秸稈的命運如何。
  • 繼「禁燒秸稈」後,專家又提出不要燒柴做飯!有考慮農民怎麼想嗎
    大家都知道,此前專家人士就建議農村的農村的農民朋友們,在進行稻穀小麥的農作物收割之後不要再耕地裡面焚燒秸稈,一方面是為了防止秸稈焚燒汙染空氣,另一方面是怕秸稈燃燒之後會引起火災,第3個方面就是焚燒秸稈之後會影響耕地的土質問題。
  • 禁止燒秸稈後,農民想出3個簡單粗暴處理方式,老農:我猛打農藥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禁止燒秸稈後,農民想出3個簡單粗暴處理方式,老農:我猛打農藥秋天了,這是個豐收的季節,眼下農村種植的玉米也到了收穫的季節,收購價依然的那麼低,據市場行情來看,價格為0.35每斤。最頭疼的事情就是秸稈問題,該怎麼處理?村裡的幹部也會隨時在地裡巡邏,防止農民偷偷燒秸稈。
  • 農業大國的秸稈魔術
    二十年前農民從未用過聯合收割機,收麥子都是自己拿著鐮刀、彎著腰將成熟的麥子放倒,捆成捆,然後用機動車或者牛車拉到打麥場上用石磙碾壓,等麥子脫落以後,將秸稈挑成一垛,之後就是揚場、裝袋、晾曬、運回家。      在那時,農民是捨不得燒秸稈的,統統運回家,碼在房前屋後。當時,秸稈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生火做飯,它是農村重要的能源來源。還可以充當牲口飼料。或者漚肥等。
  • 秸稈禁燒是合理的嗎?有啥利弊,為啥現在沒有燒秸稈的了
    2003年9至10月間,我在河南某山縣搞公路施工,那時候各地禁燒還不太堅決。雖說有些地方已經強制執行,但執行的不徹底。農民的環保意識都還不太濃烈。秋忙基本於九月中旬開始,八月十五最甚,十月中旬消失。對於農民來說,焚燒秸稈方便種地,不用對秸稈進行收集處理,提高了種地效率;秸稈焚燒的灰燼還可以充當土壤的有機肥料,增加土壤底肥,減少農作物的病蟲害,相應減少農藥的噴施量,從而提高糧食的質量,既健康又環保。但是,焚燒秸稈對環境的汙染危害要大於秸稈焚燒的好處,對於危害來說其優點真不值得一提!
  • 農村秸稈焚燒的困局,燒了汙染環境,不燒用不起清潔能源?
    可是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卻存在著諸多弊端,推行效果很差,而且很不理想,一方面,燃燒秸稈本身並不需要額外的花費,雖然會造成環境汙染,但是對於農民來說經濟負擔並不是很重,可是替換成液化石油氣和天然氣之後,則需要承擔起其它的額外成本,這對於本身收入並不多的農民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大了一定的經濟負擔,很多人本身就有點排斥。
  • 【行動】 燒秸稈引火災被拘留!該給你普普法了
    【行動】 燒秸稈引火災被拘留!同時,積極探索秸稈禁燒管控新辦法、新舉措,讓農民自覺支持和配合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共同保護大氣環境,打贏藍天保衛戰。【相關新聞】 燒秸稈引火災警方快速查處3月22日9時許,正在巡邏的市公安局合作區分局安民派出所民警接到群眾舉報,稱附近稻田地裡有人燒荒,已經引發火災。民警立即趕到現場組織滅火。
  • 國家禁止不讓燒秸稈,但為何那些農民,還是選擇鋌而走險!
    在農作物收穫之後,那些剩下來的秸稈就成為了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果運輸的話,可能不太方便,為了快速的解決這個問題,大家可能會選擇焚燒。但是隨著環保概念的提出,也為了減少大氣當中的汙染,所以國家會鼓勵農民們把秸稈還到田裡,這樣既可以增加土壤的養分,還保護了環境。
  • 【綠潔興農】《焦點訪談》20190130秸稈去哪兒了?聚焦秸稈利用
    每年秋收,濃煙滾滾的場景都在各地上演,秋收後,地裡剩下的秸稈就被農民一把火燒掉。曾經有燒秸稈的濃煙把機場籠罩,害得飛機看到不到跑道而沒法降落。為了來年春天好種地,就地焚燒秸稈是農民們認為最簡單容易操作的辦法。
  • 繼燒秸稈後,又說燒紅磚汙染大?農民指出4點,專家都沒考慮到
    相信不少農民現在面對豐收後的一大堆秸稈還是發愁的,畢竟現在農村不允許隨意焚燒秸稈,想要處理那麼多的秸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不少農民朋友沒有想到的是,繼禁燒秸稈後,專家又開始說燒紅磚的汙染大,紅磚的生產現在也被禁止了。過去不少農民朋友都是靠紅磚來蓋房子的,所以這次不少老農民指出了4點,專家都沒考慮到。
  • 小秸稈有了大作用 靖遠縣秸稈資源化利用「邁大步」
    ,構建政府、企業與農民三方聯結機制,通過飼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等利用模式,有效破解了秸稈焚燒汙染環境的頑疾。2020年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實現84%,其中飼料化率達到65%。  靖遠縣按照「屬地管理、標本兼治、疏堵並舉」的原則,通過宣傳倡議勸導和強化禁燒巡查、不斷擴容農業機械裝備、大力推廣機械化還田模式以及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等綜合措施,有效推動了綠色農業發展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初步形成了「農用為主,多元利用」的秸稈資源化利用格局。
  • 秸稈用對了,是寶
    、秸稈餐具、秸稈打捆機……在2020安徽秸稈暨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博覽會現場,一批批秸稈資源化利用的新產品、新裝備紛紛亮相。「這是一臺圓草捆打捆機,主要用於秸稈打捆,為秸稈深加工提供便利。」站在一臺綠色的高大農機旁,內蒙古北緯中墾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李先祿介紹,秸稈收集是秸稈資源化利用最初的一步。高度自動化的打捆設備一分鐘就能打一個捆,大大提高了秸稈收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