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時間以來我們身邊就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小孩子的眼睛「乾淨」,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很多家長對此都深信不疑。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今天我們就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為什麼人們總認為孩子能看到一些「不乾淨的」、「大人看不到的東西」。
很多家長都覺得,小孩子的視力要比成年人更敏銳,實際上這種說法是不符合孩子的發育規律的。因為大範圍的數據調查結果顯示,3歲以前的兒童,其視覺能力是遠遠不及成年人的,在某種程度上,他們都是「近視眼」。在3歲之後,隨著孩子的視覺器官逐漸發育成熟,孩子的視力水平才有了真正的提高。
這就給我們之前提到的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解釋:之所以孩子會說自己看到了某些「大人看不到的東西」,不是因為他們真的看到了,而是因為他們「看錯了」。尤其是在幽暗、雜亂的環境中,孩子很容易對周圍的事物做出錯誤的判斷。可能在他面前的,本來只是一隻小鳥,但在孩子眼中,就變成了可怕的怪物。
如果屏幕前的你,有著一定程度的近視問題,那麼對此你肯定會感同身受。很多近視的人,只要一離開眼鏡,就會鬧出各種各樣的笑話,生活和工作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比如認錯了某人、拿錯了某樣東西、看錯了某些文字和數字,如此種種,十分常見。那麼對於有這些現象的人,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說他們是天賦異稟,能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東西」呢?顯然不能。
所以,當孩子說自己看到了「某些不該看到的東西」時,家長不必過於恐慌:這可能只是孩子看錯了而已。要知道,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什麼妖魔鬼怪,對於孩子偶爾出現的一些讓我們感到詫異的表現,我們一定要理性、正確地看待。
孩子的想像力極其豐富,讓我們這些成年人望塵莫及。想像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要想理解孩子身上表現出的一些古怪的行為,那就必須要對孩子的想像力有足夠多的了解和認識。
當年齡較小的孩子開始試圖了解周圍的世界時,想像總是會影響到孩子的判斷,甚至有很多孩子會下意識地把「想像」當做真實存在的東西。比如孩子們經常會玩「過家家」的遊戲。在這種遊戲中,一塊石頭就可以代表「食物」,手裡拿著一本書,就可以代表自己是「老師」,而孩子們對此表現的非常入迷,這就是想像力影響孩子對外部世界判斷的絕好示例。
而當孩子不理解身邊某些事物的時候,想像力也會及時出現,給孩子一個他們自認為合理的解釋。比如孩子看到太陽在天上時,會想到「太陽為什麼不會掉下來呢?」,由於孩子並不知道天體運行方面的知識,而他們又急需一個答案,可能他們就會想像有個人,或者什麼東西,託住了太陽,所以太陽才不會掉下來。這在成年人看來,是種非常幼稚的表現,但每個人在小時候,幾乎都會度過這種「幼稚」的時光。
所以,當孩子們說自己看到了某些「東西」,讓家長感到驚奇和意外時,我們要提前意識到,這可能是孩子自己想像出來的,或者是現實和想像結合的產物,並非實際存在。也許孩子這樣說,只是自己的無心之舉,甚至只是自己的惡作劇而已,而這些「無心之舉」卻被別有用心的大人們拿來做了封建迷信的事情,真讓人感到悲哀。
儘管通過上面的解釋,我們已經知道,類似「孩子可以看到髒東西」、「孩子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的一些結論,其實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我們也要注意,如果孩子經常出現這種現象,會減少孩子的安全感,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如果孩子經常對家長說,自己能看到什麼東西,那麼家長對此還是有必要重視起來的。為了讓孩子少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在平時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好有針對性地做一些預防措施,比如:
1、少去嘈雜、幽暗、對孩子可能產生精神刺激的地方
這些地方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視覺上的錯覺,進而讓孩子產生害怕、恐懼、激動等負面情緒。晚上的時候,就儘量不要帶孩子外出遊玩了。因為在夜晚很多東西我們是看不清了,這很容易引起孩子產生各種各樣的聯想,有時候甚至是「自己嚇唬自己」。
類似於「鬼屋」、「寺廟」等地方,最好也不要帶孩子去。因為這些地方一般都有看上去令人感到敬畏或恐懼的雕像、畫作等,會對孩子的感官造成刺激,孩子會為此胡思亂想,進而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如果因此患上了短期的心理疾病,那就更得不償失了。
2、少看包含暴力情節的圖書和影視作品
有些家長嫌棄現在孩子看的動畫片過於幼稚,於是會有意識地提前給孩子看一些優秀的影視和動畫作品。儘管對於成年人而言,這些作品內涵豐富,實為佳作,但這些作品對孩子來說可能並不是那麼合適。其中有些血腥暴力的鏡頭,很可能會嚇到孩子,給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再加上孩子發達的想像力對其進行渲染,孩子很有可能對這些鏡頭產生心理陰影,進而出現各種消極情緒。
因此,對於孩子平時看的動畫片和影視劇,家長還是有必要對其進行一定的篩選和甄別的。我們要選擇那些畫面明亮、情節簡單、不容易讓孩子產生誤會的動畫和影視作品,減少孩子不必要的聯想,讓孩子能夠保持一份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