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曼陪娃
記得一次半夜,麥芽糖小朋友忽然醒來,用非常清醒又清脆的聲音說,「媽媽,我們房間裡有手!」她完全被這個她看到的手嚇清醒了。
半夜三更的,聽她說完我仿佛看到了血淋淋的恐怖片啊,有木有?!
我克制住自己內心的恐懼,溫和地安撫說,「寶寶,你是不是做噩夢啦?你夢到什麼了呀?」
「我看到了一隻手!」小朋友非常肯定。
孩子爸爸說,「不怕不怕,房間裡只有爸爸媽媽和寶寶的手,沒有什麼其他手了。」可是孩子還是不停地說,「媽媽,我害怕,房間裡有手……你保護我好不好?」
折騰了半個小時,大家都毫無睡意了,任憑她爸說房間裡真沒有手、打開燈給她看、抱著她到處找,都!沒!有!用!
這時,我忽然想起她看過的繪本《艾米莉做噩夢》:
當艾美莉說自己房間裡有噩夢的時候,她的爸爸媽媽並不以為然,只有她的哥哥說,「我知道怎麼抓噩夢」,於是他一本正經地找來盒子和繩子,爬到艾美莉的床底下把噩夢「捉住了」,然後用繩子捆了起來,並說第二天一起把噩夢去埋到樹下面。
其實大家都知道噩夢只是一個夢,它是虛的,可是小孩陷在噩夢的恐懼中,這種害怕其他人是無法感同身受的,就像我們永遠無法將豐富漫長的夢詳細地講述給他人聽一樣。
為了安撫小朋友繼續好好睡覺,光說沒有她所看見的那些東西是沒有用的,我們必須要相信她看見了且為此做出行動才能紓解她內心的恐懼。
於是,我站起來,就像找蚊子那樣,故意在房間裡四處找,且用雙手在空中撲騰亂打,似乎在一本正經地與她看到的「手」做鬥爭,然後雙手緊握,迅速打開窗戶往窗外一扔,告訴她,「我把這些手都抓住了,扔到屋外去了,它們再也不會到我們房間裡來了。」
經過我這一番表演,沒多久,小朋友果然安心地睡去了。
然而,沒過多久,這樣的橋段又發生了,我和孩子爸爸都特別奇怪為什麼她總是夢見房間裡有手,有時候我們自己想想竟然也感覺瘮得慌。雖百思不得其解,但覺得是夢,便每次在她面前表演一番「捉手」也就過去了。
直到一天,我陪她讀到繪本《five little monkeys play hide-and-seek》(五隻猴子玩捉迷藏)時,她忽然說,「媽媽,我看到了一隻手!」
我恍然大悟,原來「罪魁禍首」就是這本繪本呢!
裡面的圖畫與文字,諸如:
「I can see some toes」 (我看到了一些腳趾)
「I can see an eye」 (我看到了一隻眼睛)
「I can see some fingers」 (我看到了手指)
故事情節就是猴子藏起來後,負責找的猴子說我能看到露出來的手、眼睛,鼻子等等器官。本來覺得這本書再正常不過了,甚至飽含捉迷藏的童趣,誰知竟激起小朋友的想像力,接連幾次都夢見了手。
其實,孩子做噩夢,也是他們想像力豐富的表現,年齡小的孩子還分不清夢與現實,這時候家長要做的不是否定他們所「看見」的,而是理解他們,假裝自己也看見了,並為之「做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