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輯:柔山
審 核:許百萬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大部分自卑的人都與他(她)從小的家庭教育、生活環境是離不開的,孩子都是渴望在父母身上尋找到愛與關心的,希望自己是在家庭當中有存在意義的那一個。
如果孩子得不到源自家庭、父母的支持與肯定,孩子就很容易會認為自己比別人差,甚至是低人一等,這樣下去是會影響孩子以後走向社會、融入社會的。
如果爸媽想要改變孩子的這種自卑心理,首先就要從自身做起,反思一下是否是自己在教育方式上出現了問題。
那些感到自卑的小孩,他們的內心往往是充滿了痛苦與不自信,就算是遇到了好的機遇,他們也不敢去表現自己,自卑心理還會在心底埋得越來越深。
其實這樣的孩子內心深處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與肯定的,但卻不該如何去改善。
哈佛的一位心理學家就曾花費了5年時間,只為了找出能夠克服自卑的方法。
庫珀提醒父母,當發現你的孩子出現了這些跡象,說明父母應該立即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了。
1. 情緒長期低落
如果孩子總是悶悶不樂,很難感到開心、快樂,不愛與人交流、溝通,那很可能就是孩子的自卑心理在起作用。
2. 害羞表現過度
女孩子嘛,有一點害羞是正常,但如果害羞表現過度,包括與別人說話不敢看對方的眼睛。
從來不願接觸新的人等,則很有可能是內心深處藏著自卑的情緒。
3. 反感交朋友
小孩子都是比較喜歡和年齡差不多的人一起玩,但存在自卑心理的兒童絕大多數對交朋友這件事看得很可怕,把交朋友看成是渡劫一樣。
4. 敏感、多疑
對其他人的看法、意見很在意,可以說是過於在意了。尤其是來自於家長、老師、小夥伴的評論更會讓孩子十分敏感。
這裡尤其是別人對他們的批評,他們自己會難以消化,甚至耿耿於懷。長期下去,孩子會變得多疑、脆弱、承受力差等。
5. 過分追求別人的誇獎
其中一種的自卑兒童儘管覺得不自信比別人差,但往往又會反常地比一般兒童更注重家長、老師的表揚。
為了達到心中的目的,還可能會採用些不合理、不正確的方式,像在考試中不誠信、作弊等情況,這些都不是正確的做法。
6. 消極應對
很大一部分的自卑兒童往往往會有一些不求上進的表現,他們會認為自己做什麼都不行、都不對,就算努力了也不會有結果。
嚴重者還可能出現自虐行為,如生病了但拒絕求醫用藥等行為,仿佛刻意讓自己處在一個危險、弱勢的環境裡,這對孩子的成長發育都是很不利的。
7. 語言表達能力弱
據兒科專家統計,80%以上易感自卑的孩子其語言表達能力都相對較差,如表現為口吃、結巴,表達時無情感,或語言表達貧乏等。
專家們認為,這種自卑感在孩子心中與日俱增,極有可能會阻礙孩子語言系統的正常發展。
8. 難以承受挫折
存在自卑心理的孩子心裡是很脆弱、敏感的,面對挫折他們的承受力會很低,還會因挫折而更增加心理壓力。
每當孩子遇到失敗或是挫折就會感到十分難過、不安,如遇家人生病、搬遷等則會表現的十分明顯。
★ 改變形象法
易感自卑的孩子,通常在穿著上會相對保守,說話也是吞吞吐吐、聲音很小,走路不敢看前方總是低頭。
家長可以從改變孩子穿衣打扮、說話的音量、走路的姿勢、與別人眼神交流入手,進而慢慢地去改變孩子的這種心態、克服自卑心理。
★ 語言暗示法
語言是孩子內心想法最直接的表達,積極健康向上的語言更能使人產生正面的情緒,消除孩子的消極心態。
因而家長可以用一些像「你真棒」「你一定行」之類的積極的語言為你的寶寶打氣加油,或是讓寶寶根據自己的喜好擬定一句給自己打氣的話。
孩子可以在每天上學之前念上幾遍,這樣在一番語言暗示後,寶寶的信心也會提升很多。
★ 勝利預演法
在孩子遇到挫折不敢向前的時候,推薦家長食用這種方法,培養孩子在腦海中想像完成任務時充滿喜悅的場景。
這種勝利預演法,對於幫助孩子克服並戰勝恐懼心理,有著十分不錯的成效,也會讓孩子更願意直面困難,從而增進孩子的自信心。
【寫在最後】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對孩子肯定、鼓勵,詢問與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意見,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得到了尊重,這樣即使在以後遇到了困難也可以積極勇敢的去面對。
【留言板】
各位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嗎?你們都是如何解決的呢?歡迎大家給小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