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軍隊力量體系整體性革命性變革綜述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

轉首關河氣象新

——人民軍隊力量體系整體性革命性變革綜述

■萬東明 解放軍報記者 錢曉虎

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是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我軍組織形態現代化、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的關鍵一步,是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必須邁過的一道關口。

——習近平

這是一個風雷激蕩的年代。2015年11月24日,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在北京隆重召開,習主席發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動員令——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革弊鼎新,功在當代。中國軍隊新一輪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整體性革命性改革由此全面展開。3年多來,這場變革,像奔騰的巨浪,像浩蕩的東風,加快重塑人民軍隊,開啟了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新的徵程……

滄海橫流,奮楫時代勇者先

2012年11月29日,習主席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向世界莊嚴昭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不久後,習主席登上被譽為「中華神盾」的海軍「海口艦」,乘艦出航,舉起望遠鏡眺望南海,並在南海之濱作出重要論斷:「這個偉大的夢想,就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講,也是強軍夢。」

號角吹響,夢回連營。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世界正發生前所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軍事技術和戰爭形態出現革命性變化。無疑,這對我軍打贏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緊要關頭,一記重錘砸在全軍指戰員心頭。在「跨越-2014·朱日和」軍演中,當時的7大軍區各派出1支合成旅與「藍軍旅」實兵對抗,結果令人震動:「藍軍」6勝1負!

「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這支軍隊能不能始終堅持住黨的絕對領導,能不能拉得上去、打勝仗,各級指揮員能不能帶兵打仗、指揮打仗。」在軍隊一次重要會議上,習主席這番話振聾發聵。

「世易時移,變法宜矣。」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一支軍隊,如果始終固守傳統體制,在體制編制、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上落後於時代,落後於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發展,就可能喪失戰略和戰爭主動權。

放眼全球,這是一個革新圖強的時代。美軍正在推進「二次轉型」,俄軍也在推進「新面貌」軍事改革,英、法、日、德、印等國軍事改革同樣一刻不曾停歇。

習主席反覆強調,改革「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時代要求,是強軍興軍的必由之路,也是決定軍隊未來的關鍵一招」,「不改革,軍隊是打不了仗、打不了勝仗的」。

2015年11月,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召開,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審時度勢,領導我軍開啟強軍興軍新徵程。隨後,領導指揮體制改革先行展開,實現了軍隊組織架構歷史性變革。

一年後,中央軍委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習主席號召全軍,一鼓作氣,乘勢而上,深入實施改革強軍戰略,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推向前進,在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上邁出新的更大步伐。

2017年8月,習主席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上強調,前進道路上,人民軍隊必須勇於改革、善於創新,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滯。

改革之難,難在衝破傳統思維的禁錮,難在突破既得利益的羈絆。有些痛,必須忍;有些關,必須闖。3年多來,國防和軍隊改革大刀闊斧、蹄疾步穩,在主要領域邁出歷史性步伐、實現歷史性突破、取得歷史性成果。

這是一次劃時代的力量重塑!

成立陸軍領導機構和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成立東、南、西、北、中五大戰區;成立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撤銷陸軍18個集團軍番號,調整組建13個集團軍;調整武警部隊領導指揮體制……「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立起人民軍隊新體制的「四梁八柱」。

撤軍區、建戰區,授軍旗、立軍種,強聯合、嚴管理,調結構、優編成……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不僅改棋盤、動棋子,還改棋規。由此,我軍體制和結構煥然一新,發展格局煥然一新,部隊面貌煥然一新。改革強軍的生動局面強勢開啟,我軍昂首闊步邁進「新體制時間」。

革弊鼎新,鳳凰涅槃換新羽

改革,歸根到底是自我革命,是壯士斷腕,是換羽新生。

2015年12月2日,一紙命令傳來,原第27集團軍領導機關和直屬分隊移防山西,成為全軍第一個因改革進行部署調整的軍級單位。

2016年1月11日,軍委機關調整組建基本完成,由原來的4個總部改為7個部(廳)、3個委員會、5個直屬機構共15個職能部門,由原來的領導機關變為參謀機關、執行機關、服務機關。

2017年6月29日,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披露,全軍和武警部隊院校由77所壓減至43所,基本形成以聯合作戰院校為核心、以兵種專業院校為基礎、以軍民融合培養為補充的院校布局。

……

「陸軍佔全軍總員額比例下降到50%以下。這在人民軍隊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一位戰區領導感慨地說,這一輪改革,全軍團以上建制單位機關減少 1000多個,非戰鬥機構現役員額壓減近一半,軍官數量減少30%,「通過力量重塑,人民軍隊規模更加精幹,結構更加優化,編成更加科學」。

「強大腦」——我軍組建戰區,突破了長期實行的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大陸軍體制,建立了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實現了軍隊組織架構的一次歷史性變革。為慶祝建軍90周年舉行的朱日和沙場大閱兵,三軍如一、雷霆萬鈞,充分彰顯了新的指揮體制優勢。

「壯筋骨」——我軍從根本上改變了長期以來陸戰型的力量結構,改變國土防禦型的兵力布勢,改變重兵集團、以量取勝的制勝模式,邁出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的一大步,以精銳作戰力量為主體的聯合作戰力量體系正在形成。

「強素質」——通過轉職能、轉作風、轉工作方式,實戰、創新、體系、集約、融合的新理念深入人心;通過轉隸、合編、移防,摒棄「和平積弊」、培塑「戰鬥化養成」。通過學習提高、能力擴容、本領升級,一大批懂聯合、精裝備、善指揮的新型軍事人才不斷湧現。

守不忘戰,將之任也;訓練有備,兵之事也。

戰車轟鳴、戰機呼嘯。不久前,一場全要素紅藍實兵對抗演練在南海某海域拉開戰幕。紅方參演部隊陸軍某兩棲重型合成旅靈活調用空軍、陸航、遠火等多種聯合火力對目標實施精確打擊。這是陸軍兩棲力量歷經調整改革首次進行的實兵對抗,也標誌著我陸軍兩棲重型合成旅實戰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檢驗和提升。

一場奪島演習,在暴風雨中打響。硝煙深處,新調整組建的海軍陸戰隊全新亮相。脫下「陸軍綠」換上「海軍藍」,官兵身後的大山越來越遠,眼前的大海越來越近。指揮層級更扁平,作戰編組更靈活,合成化、模塊化程度更高。

去年,空降軍某旅在改編調整後的首場空降演練中,根據演練任務特點,將新組建成立的引導打擊、指揮通信等作戰力量融入到整體行動中,在近似實戰的條件下全面檢驗深化改革後「旅-營」體制下部隊組織指揮和遂行任務能力……

變革圖強,中國夢越來越近。轉型重塑,強軍夢就在前方。此輪改革,為我們描畫了人民軍隊力量結構全景圖,是對我軍力量體系的重塑再造、全面升級。如今,我軍正日益成為一支能夠引領時代發展,具備精幹化、一體化、小型化、模塊化、多能化特徵,具有聯合作戰力量體系的威武之師。

整裝前行,擊水中流浪千重

改革是探索未知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勞永逸。對規律的認識和把握,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

2018年9月下旬,我軍3200名官兵,各型裝備車輛1000餘臺、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30架集結俄羅斯遠東楚戈爾靶場,參加俄軍組織的最大規模戰略性演習「東方-2018」。

這是我軍經過革命性重塑後,首次以軍委聯合參謀部為主、抽組軍委機關相關部門精幹人員組成中方導演部赴境外組織聯合戰役行動演練,也是我軍歷史上派兵出境參演規模最大的一次。

在這場規模空前的跨國軍演中,我軍新建成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經受檢驗——軍委、戰區兩級指揮機構首次開赴境外點兵,成功組織陸空聯合戰役行動演練。

回望演習場風雲,參演指揮員們清醒地認識到:隨著我軍領導指揮體制改革推進,「聯」的壁壘已被打破,「戰」的效能正在凸顯,但改革的腳步一刻也不能停止。負重前行,擊水中流,才能實現迎頭趕上甚至「彎道超車」。

3月中旬,海軍陸戰隊上萬名官兵機動2000餘公裡,這是海軍陸戰隊全建制、全系統、全要素組織遠程投送,進一步錘鍊官兵遠程機動和全域作戰能力的具體舉措,標誌著海軍陸戰隊跨區域實戰化訓練水平全面提升。

5月下旬,陸軍8支新質作戰力量沙場礪兵,一批大數據、雲平臺、資源池等陸軍信息化建設成果悉數亮相。與此同時,400名將校軍官圍繞陸軍轉型建設目標任務、備戰打仗重大問題、轉型建設標準規範、戰略管理手段運用、新質力量轉型探索等展開研討交流和集智攻關。

盛夏時節,空軍「藍盾」系列演習首次拓展為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多軍兵種地面聯合防空演習,首次由空防基地牽頭聯合所屬及配屬兵力參加作戰行動。近年來,空軍構建起以「四大品牌」為牽引的組訓格局,實戰化訓練向高原遠洋延伸。

與此同時,火箭軍傳來喜訊,新型飛彈武器再添新成員,新質作戰能力實現新突破,我軍體系作戰能力加速形成,戰略能力再上新臺階……

回顧世界軍事史,軍兵種由單一走向多樣、由獨立走向合成是必然趨勢,謀求整體合力是軍隊建設的永恆課題。

這是一個具有非凡意義的歷史時刻——2016年4月20日,身著迷彩服的習主席首次以「軍委聯指總指揮」的身份,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這也是該機構首次被披露。

「從我做起,從軍委做起,強化備戰打仗導向,提高打贏本領,抓實備戰工作,帶領我軍真正做到能打仗、打勝仗,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黨的十九大閉幕後的第10天,習主席帶領新一屆軍委班子成員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要求強化備戰打仗的鮮明導向,全面提高新時代打贏能力。

統帥千鈞授,三軍一念同。習主席高瞻遠矚的戰略擘畫,給部隊演兵場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相對獨立的不同軍種部隊,如今在戰區調度下常態化開展聯演聯訓;過去軍區抽組指揮機構時擬就的商請函,如今在戰區變成了指揮命令;過去難以共享的數據信息,如今源源不斷在戰區內諸軍種部隊間流轉。

徵途萬裡風正勁,轉首關河氣象新。在全軍各個方向演訓場上,偵察不再「各自為戰」,指揮不再「各唱各調」,火力不再「各打各的」,一個個聯合鐵拳在能力重塑中淬火而生。風捲殘雲,大浪淘沙,一種開新圖強的磅礴力量,正從這支軍隊的骨子裡由內而外地萌發、生長……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強軍興軍的一次整體性革命性變革
    強軍興軍的一次整體性革命性變革 原標題:   【將改革進行到底·大家談】  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第八集《強軍之路(下)》展示了習主席和中央軍委抓住機遇,一鼓作氣
  • 軍隊實現整體性革命性重塑
    「中國軍隊正在加速現代化」。振奮人心的朱日和沙場閱兵讓人們發現,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支擁有光榮傳統的隊伍,過去5年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這種變革是整體性、革命性的。不只是國產航母下水、隱形戰機上天、先進驅逐艦亮相,也不只是裁軍30萬的規模化調整、錘鍊軍事能力的實戰化演習,而是打破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和大陸軍體制,代之以「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領導指揮體制,樹立了新的「四梁八柱」,提振了「敢打仗」的威武士氣,邁出了構建中國特色軍事力量體系的歷史性步伐,使人民軍隊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實現了政治生態重塑、組織形態重塑、力量體系重塑、作風形象重塑
  • 【將改革進行到底·大家談】強軍興軍的革命性變革
    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構成了新形勢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恢宏篇章,奏響了強軍興軍的激昂號角。大型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第八集《強軍之路(下)》,全景式描述了人民軍隊歷史上這場整體性、革命性變革,展現了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領導推進改革強軍的雄圖大略。改革強軍是抓住世界新軍事革命「機會窗口」的戰略抉擇。
  • 偉大變革中的軍隊轉型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全面而不是局部、整體而不是部分的轉型,其實質是以社會制度綜合創新為背景,包含軍事技術、軍事制度、軍事文化等一系列變革的新軍事體系的構築過程。  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加快推進軍隊轉型,是偉大社會變革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內在要求。
  • 全面重塑 浴火重生:人民軍隊的改革之路
    首先,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得到極大優化。前景光明,人民軍隊朝著新目標砥礪前行改革創新,這是古今中外建設強大軍隊的歷史鐵律。歷史和現實都已經證明,一支軍隊,如果在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上落後於時代,落後於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發展,就可能喪失戰略和戰爭主動權。人民軍隊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創新史。
  • 「史上最牛」軍改啃下硬骨頭 實現整體性、革命性變革
    習近平向全體將士提出要求,「堅定不移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全面提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水平」。  90年人民軍隊的發展史,始終貫穿著改革強軍的主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成為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繼而一場深刻的國防和軍隊改革有步驟、有重點地全面鋪開。「脖子以上」,改革領導指揮體制;「脖子以下」,改革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  在傷筋動骨、壯士斷腕的變革中,解放軍面貌煥然一新。
  • 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堅持和完善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
    習主席帶領全軍深入推進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著力強化練兵備戰,匯聚了強軍興軍的堅定意志和強大力量,人民軍隊實現整體性、革命性重塑,中國特色強軍之路邁出歷史性步伐。實踐雄辯地證明,有習近平同志這個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我們黨就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黨和人民事業就有最根本的保障,人民軍隊向前進就有方向、有信心、有力量。
  • 努力開創新時代人民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習主席親切接見全體會議代表,並代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對會議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充分體現了黨的核心、軍隊統帥、人民領袖對強化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深入貫徹新時代政治建軍方略的高度重視,對構建新時代人民軍隊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為強軍事業提供堅強思想政治保證的殷切期望。  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始終注重從思想上政治上建設和掌握部隊,是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獨特優勢。
  • 堅持黨指揮槍,確保人民軍隊絕對忠誠於黨和人民
    堅決執行「黨指揮槍」,才使得人民軍隊能夠一直保持人民性、革命性,保持鐵的紀律、堅強的決心、統一的意志。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中國封建社會曾有過官方、私人編練軍隊。比如,曾國藩、李鴻章編練湘軍、淮軍等,這些軍隊的最大特點是屬於政治集團和私人武裝,最大問題在於不是革命政黨領導的代表人民利益的軍隊。黨組建人民軍隊之初即強調軍隊的革命性和人民性,將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放到至關重要的位置。原則是黨指揮槍,決不允許槍指揮黨。
  • 提高質量效益 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軍事科學院軍隊政治工作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杰說。「十三五」期間,我軍歷史上力度、深度、廣度空前的整體性、革命性變革拉開大幕,領導指揮體制改革、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軍事政策制度改革先後啟動,取得了豐碩的改革成果——人民軍隊領導指揮體制實現歷史性變革,按照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構建起「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
  • 要點問答:什麼是健全人民軍隊黨的建設制度體系的工作重點
    (一)這是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絕對領導的堅強保障。必須及時把新時代加強軍隊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的新探索新創造在制度層面固化下來,健全人民軍隊黨的建設制度體系,豐富和發展黨對人民軍隊絕對領導的實現形式,永葆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本色。 (二)這是軍隊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的實際舉措。
  • 【光明網專論】周良書:人民軍隊的輝煌九十年與十個大事件
    人民軍隊是人民自己的軍隊,這支軍隊從無到有,由小變大,一路走來,不僅見證了中國社會和人民生活的滄桑巨變,而且還在這個歷史巨變中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總結起來,人民軍隊在90年曆程中主要做了十件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大事情」。  一是1927年發動南昌起義,宣告新型人民軍隊的誕生,意味著中國革命的形勢將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力量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
  • 關於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論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國防和軍隊改革,軍委主席習近平召開了多次軍隊會議,多次深入解放軍、軍隊院校和武警部隊進行視察,系統總結了我們黨建軍治軍成功經驗,提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的強軍目標,考量國際戰略形勢和國家安全環境發展變化,積極開創軍事外交實踐,為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安全保障。
  • 牢固確立習近平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
    全面徹底肅清郭伯雄、徐才厚流毒影響,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深化清理、祛除霧霾,人民軍隊政治生態得到有效治理,我軍重整行裝再出發、踏上強軍新徵程。適應強國強軍時代要求深化改革,人民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黨的領袖、軍隊統帥的決心意志,是改革的決定性因素和堅強保證。習主席把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作為決定軍隊未來的關鍵一招,親自領導、設計和推動改革,開闢中國特色的改革強軍之路。
  • 在強軍目標引領下——軍隊代表眼中的國防和軍隊建設新成就新變化
    >新華社記者李宣良、王經國、孫彥新    2013年3月11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上鮮明提出: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
  • 國防和軍隊改革重點方向和基本原則
    但同時也要看到,我軍現行體制編制還存在機關龐大、不能高效合成,基層作戰單位建設較弱、新型作戰力量比例不高,非戰鬥機構人員偏多等問題,遠遠不能適應信息化戰爭的需要。歷史地看,我軍現行軍事力量體系是在機械化半機械化戰爭條件下和打大規模地面戰爭背景下形成的,整體上仍屬於陸戰型、近戰型、國土防禦型的軍事力量結構,體制機制上的深層次矛盾逐步顯露。
  • 軍隊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綜述
    新華社北京2月3日電題:踐行初心使命,匯聚強軍興軍磅礴力量——軍隊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綜述  新華社記者梅世雄、梅常偉  這是一次初心使命的錘鍊。  這是一次思想政治的洗禮。  這是一次強軍偉力的凝聚。
  • 人民軍隊的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圖)
    陳舟:  新白皮書講到,當今世界處在大變革大調整大變化之中。去年國際國內形勢都發生了大的變化,國防和軍隊建設這些年來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是白皮書發表的重要背景。白皮書還回顧了改革開放30年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光輝成就,所以我們用「變化、改革、開放」做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