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GBD)研究數據,人們的視力包括未矯正的屈光不正、白內障、青光眼、黃斑變性、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沙眼等其他導致視力損害的原因,如維生素A缺乏、視網膜病變、腦膜炎、腦炎、盤尾絲蟲病等,都不能被忽視。
劃重點
01
視力問題困擾著許多人
數據顯示,2019年,中度視力障礙、重度視力障礙和失明的總患病率分別為3.23%、0.33%和0.61%,患者人數分別為4592萬人、467萬人和869萬人。婦女視力喪失的總體發病率高於男子,70歲以上婦女中患有中度視力損害、嚴重視力損害和白內障相關失明的人數約為70歲以上男子的兩倍。
造成視力障礙的主要原因是未矯正的屈光不正、白內障和黃斑變性。導致失明的主要原因是未矯正的屈光不正、白內障和青光眼。
具體而言,對於中度和重度視力障礙,由黃斑變性(3.39%—4.56%;3.36%—4.14%)及白內障(17.67—30.15%;19.04%—28.93%)引起顯著上升。各種疾病致盲率無顯著變化,只有由於沙眼而導致視力下降的人數急劇下降。
從視力疾病患者的年齡分布來看,失明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其主要原因在各個年齡段之間也有所不同:
視力疾病患者的增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人口增長、人口老齡化和各年齡層患病率的變化。人口老齡化是最重要的因素,人口增長僅解釋了20.16%的增長。
從導致視力喪失的疾病本身來看,在導致中度視力障礙或視力損害的疾病中,白內障和青光眼均是十分嚴重的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未矯正的屈光不正和沙眼都有更高程度的患病風險;
在導致失明的疾病中,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流行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甚至於超過了人口老齡化的影響。
劃重點
02
警惕損害視力的病因
除了相關的眼病外,近視是屈光不正的最大負擔。在造成視力喪失的原因中,未矯正的屈光不正受人口老齡化的影響較小,而且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屈光不正而失明。過度使用眼睛(如高強度工作或長時間注視屏幕)、錯誤的閱讀姿勢以及在黑暗中長時間使用眼睛,都可能導致屈光不正。電子產品的普及和戶外時間的減少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近視的發病率升高。2019年,中國10歲兒童的平均近視率達到53.6%。目前,大多數家長不重視兒童視力保護;在學校,各類視力保護工作執行不力,比如眼保健操、用眼衛生坐姿矯正。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一種可以預防和控制的致盲性眼病。雖然這不是人們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但自1990年以來,患病率顯著性升高。特別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導致的失明病例數量顯著增加。近30年來,中國的國民收入水平穩定增長,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成為了前所未有的大問題。截止2019年12月,中國有1.22億糖尿病患者。這些患者也要注意自身的視力保護。
青光眼是我國第三大失明原因,而且大多數青光眼導致的失明是不可逆的。因此,應重視對高危人群的定期眼科檢查,早期的發現和診斷對延緩青光眼惡化、減少眼睛損傷至關重要。
黃斑變性是中國人群中度至重度視力障礙的第三大常見原因,也是失明的第四大常見原因。它也是高收入國家視力障礙和失明的常見原因。研究表明,老年人群中黃斑變性的患病率更高。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由年齡相關的黃斑變性引起的視力喪失預計將在未來增加。
黃斑變性是人們視力損害的第三大常見原因,也是的第四大失明原因。有研究表明,老年人黃斑變性的發病率較高。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應當重視預防黃斑變性。
劃重點
03
四個小辦法保護視力
一、轉眼法
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或坐或站,放鬆全身,睜開眼睛,頭和脖子靜止,只睜開一隻眼。直接向下看,然後慢慢地向左看,再向正上方看,再向右看,然後看正下方,這樣先順時針旋轉9次。把你的眼睛從下看轉向右看,從上看轉向左,然後再轉回來,這樣逆時針轉9圈。重複4次。在每次旋轉時,眼睛應該儘可能用力。
二、眼呼吸凝神法
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或坐或站,放鬆全身,兩眼直視前方,慢慢吸氣至最大,然後睜大雙眼,停頓片刻,再慢慢呼氣,眼睛也慢慢閉上,重複做9次。
三、熨眼法
坐在一個舒適的地方,全身放鬆,閉上雙眼,兩手掌摩擦,直至手心發熱,然後用雙手蓋住兩隻眼睛,等待溫度降低後將雙手快速移開,兩隻眼睛睜開,重複5次。
四、洗眼法
先將洗臉盆消毒,倒入溫水,調節至微熱,將臉浸入水中,在水中睜開眼睛,順時針轉動眼睛9次,再逆時針旋轉9次。起初,水進入眼睛,會感到極其不舒服,但隨著眼球的移動,眼睛會慢慢感到舒適。在做這個動作時,如果覺得呼吸困難,不妨從臉盆上抬起臉,到外面深吸一口氣。
內容來源:環球科學
原標題:《視力健康,你應該小心一些》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