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父母常說:「你看別人家的孩子,都會自己穿衣服了,你還不會」上學了,父母又常說:「你看別人家的孩子,成績這麼好,自覺,你呢?」長大了,要工作了,父母還常說:「你看別人家那個小孩,現在在哪裡哪裡,幹得很好」為人父母了,自己的父母幫著帶孩子,他們還在說:「你看別人家的小孩,也是這麼帶的。」
似乎,每個階段,你的父母心中,總有一個完美的標準——別人家的孩子。
在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我清楚地記得每當父母拿出別人的孩子時,自己內心的一種想法與感受。起初是「好討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又要搬他出來。」慢慢的,隨著父母說的次數變多,內心的想法是「隨便你們,就這樣了,我只能考這麼多分數,就是沒他好。」
到現在,自己從事教育行業,回想起當初的感覺。不得不說,父母總是把別人的孩子掛在嘴邊,對於孩子而言,是一種自信心的打擊。並且,父母不斷強調別人家的孩子之後,對孩子而言,第一次可能有些效果,慢慢的,效果越來越差。最後父母希望達到的目的,他們自己發現並沒有實現。
可是,今天,我們先不站在孩子的立場與角度去看待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從父母的角度來看看。父母為什麼總是要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
有些體會,也是一直到自己為人父母了,才感同身受。
我想說首先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
其實,父母經常這麼說,他的內心是不想的。絕大多數的父母,是在某一件事,孩子們一直無法完成他們期望的目標後,會搬出別人的孩子。例如,近期孩子們都在上網課,突然你的父母發現,你不在好好上課,在偷偷聊天。那麼這時,父母很可能會說:「你看你們班的那個誰誰誰,老師都表揚了,最近上網課很認真,哪像你?」
有一部分父母,其實一開始會對孩子們進行提醒。但是久而久之,孩子們總是不能改正。父母會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搬出救兵——別人家的孩子。父母的本意,是希望借這個別人家的孩子,能夠起到刺激孩子鬥志的作用,從而孩子們能改正一些行為。
上面說的是一種最常見的情況。還有當你考試考得很好時,一些父母還是會說:「不要驕傲,你看別人家的那個誰誰誰,考好了,不像你這樣嘚瑟,人家又在悶頭看書了」這種情況下,父母其實內心是喜悅的,哪個父母看見自己的孩子取得好成績不開心呢?但是,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持續保持下去。在父母的觀點裡,再去表揚孩子,可能會造成孩子得意忘形。所以大部分家長這時,只能搬出別人家的孩子,來起到給孩子提醒的作用。
最後,當孩子失落時,遇到挫折時,我們的父母也會搬出別人家的孩子。例如,某一天你和你最好的朋友吵架了,很多天沒有聯繫,你很傷心,卻不知道如何處理。那麼你的父母就會搬出別人家的孩子,借別人的實例來告訴你如何去做。很可能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就是父母自己,但是父母們怕孩子不能接受把自己作為例子。那麼有的家長就會借用別人家的孩子,希望拉近和孩子的距離,從而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時候,父母會搬出別人家的孩子。其實,你不難發現,父母搬出別人家的孩子,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是希望能夠幫助到自己的孩子。在孩子不好好學習時,給孩子找一個對手。在孩子得意時,給孩子一個提醒。在孩子失落時,告訴孩子,曾有人這麼做。
我們不去談論父母這樣做的對錯。因為,有太多的人,都是這樣一輩子被父母囉嗦著過來的。直到現在為人父母,孩子還是小孩的時候,自己有時都會情不自禁地說上一句——你看別人那個小孩。
我相信,很多時候,父母們在搬出別人家的孩子時候,還是愛要多一些的。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家庭,每個父母都是教育家。用一個科學的教育方法來教育指導孩子。在父母眼裡,自己的孩子永遠長不大。而他們總是希望孩子過得更好,那麼搬出別人家的孩子,其實對父母而言,也是愛孩子的一種方式。
我們的教育,有時是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的,這無可厚非。但是,我們也要考慮父母的立場。在引導父母正確育兒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引導我們的孩子,去體諒父母,理解父母。家庭教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