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臺灣省過大年,臘月二十九在臺中,今天趕往高雄。真是有點低估了臺灣省的「春運」,買一張臺中到高雄的臺鐵,有些困難。原來,在臺北工作的人,很多老家是臺灣省中部或南部的,都要回家過年。
臺中市為臺灣省人口排名第二的城市,特別是臺中的氣候不錯,現在的氣溫是13度到25度,非常舒適。冬季裡既沒有臺北的陰雨,也沒有南臺灣的落山風,甚至在來颱風時,影響也不大。由於人口基數較大,街上熙熙攘攘,經濟活動很活躍。
臺中的夜市有一中街夜市、中華夜市、忠孝夜市、逢甲國際觀光夜市、太原觀光夜市、廣東夜市等等,就去評分較高距離最近的忠孝夜市吧。忠孝夜市距離我的住處步行15分鐘,按照導航出發,街邊瀰漫著濃濃的喜慶氣氛,轉眼已是在臺灣的第10天了,已是臘月二十九。
潤餅,是中國閩南地區,潮汕地區,及臺灣省的一種傳統風味小吃,主要原料有春筍絲、胡蘿蔔絲、高麗菜絲、韭黃、綠豆芽、香菇、酥海苔、豬肉腿、蝦仁、蛋皮絲等,食用時,用薄如蟬翼的熟麵皮把各種菜餚製成的餡料包捲成枕頭狀,然後根據個人嗜好,蘸各種醬料。本次旅行的第一站廈門時,就在老街上的「佳味再添」老字號裡,吃到了潤餅。
滷味,是指將初步加工和焯水處理後的原料,放在配好的滷汁中煮製而成的菜餚。一般可分為紅滷、黃滷、白滷三大類滷味。作為北方人的我,很少會吃到正宗的滷味。曾在高雄嘗試過一次,滋味很足,絕對的佐酒佳餚。別問我為啥不去嘗嘗,在臺中一天的「瘋玩」,亂七八糟地吃了一路,現在的肚皮快掉地上了。
黑輪在臺灣省很常見,它是用幹制鰹魚和海帶等熬成底湯、加入醬油調味再放入蘿蔔和魔芋、煮雞蛋、油炸豆腐等各種各樣的材料煮成的料理,可以嘗試一下。
忠孝夜市的自在素食,吸引我的是招牌上最左端的那個字,研究了一下,似乎是「唯吾知足」,四個字共用一個「口」,妙不可言,不知這個組合字是否有出處?請各位大神告知。
正老牌面線糊價格親民,臭豆腐、魷魚嘴面線、肉羹麵線、蚵仔面線、肉庚蚵仔面線。面線糊的美味,不可言傳,一定要親自嘗試一下。當然,福建的朋友對面線糊太熟悉了,是不是裡面一定要加上油條,才更美味?
「茗陽甘蔗牛奶大王」據說已有50多年歷史,許多老臺中人可是從小喝到大。其中最受歡迎的「甘蔗牛奶」、「甘蔗檸檬」,特選南投埔裡生產的黑皮甘蔗,每天新鮮現榨甘蔗汁,再加上濃醇牛奶或酸甜檸檬,清新爽口。
50年的老店,這是我在也是裡看到的最長的隊伍。推薦筒仔米糕,嗜辣的一定要加上一點辣油,香濃又夠勁。
標語是重點,原來臺灣省人民也在糾結轉基因啊!
臺中的忠孝夜市並沒有像其他夜市進行交通管制,變成步行街。這裡交通繁忙,真沒有封閉的條件。人車混行,數量最多的當屬電瓶車和摩託車,車流人流混雜在一起,但奇怪的是,竟聽不到一聲鳴笛,可見交通參與者的素質。臺灣省無處不在的秩序與謙讓有禮,讓我印象深刻。
在夜市裡,我總在想這裡與我們北方的差別。我們更加注重的一日三餐的飽食,是為了吃飯而吃飯。這裡似乎把吃變成了真正的享受,夜市裡可以是家庭聚會聚餐的場所,也可以是朋友暢談聊天的所在,一瓶啤酒兩個人慢慢小酌,不像我們那裡,盛產酒魔子。
很多攤子前都在排隊,也有比較落寞的攤子,老闆閒坐著,看著隔壁的繁華,陷入了沉思。
夜越深,人就越多,五顏六色的霓虹燈,讓食客們感受到了溫情,是不是比我們的整齊劃一的統一牌匾強多了?
逛完忠孝夜市往回走了,喧鬧繁華有餘,可年味不足啊!少許失望,轉過街角,就被那熟悉的「中國紅」所吸引,這才是春節的正確打開方式。照完這組圖片以後,也有些許茫然,會不會有人認為,這就是春節前的大陸的某個小集市,都是這樣的。查看了下照片,我放心了,這幾個繁體字,救了我。
情緒也被這裡點燃了,臺灣省人民跟我們一樣一樣的,精心挑選著心儀的春聯、福字和紅燈籠,還有琳琅滿目的小飾品,導購小姐溫柔地臺灣腔,讓你進入溫柔鄉。
每幅春聯都會夾著這樣一個標籤,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不賣關子,就是這款春聯住在「7J」的位置,你明白了吧?
隔壁這家賣春聯的與眾不同,這可是全部手寫的。
看看這一排,瀟灑字體與形態各異、萌萌的小豬,太有喜感了。這裡的售價比別處高出一截,每幅售價300元臺幣。
這裡的兩位老師,一位負責揮毫,一位負責作畫。導購小姐溫柔地說,寫春聯的老師已經在後面累癱了。
隔壁的小攤就顯得落寞了,大哥,長點心吧,咱能不能別跟人家手寫的春聯一起混?
夜已深,穿著短體恤,又買了點臺灣水果,在冬季臺中的和煦溫潤的微風中走回住處,臘月二十九,年真的來了。
待續,今日趕往高雄,我在高雄過大年。臺中忠孝夜市的臘月二十九(上),有家連續2246天不休息的小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