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元春之死背後有什麼秘密?畫中的那張弓有何玄機?虎兕又是什麼意思?
文/雪月溪
《紅樓夢》第五回「遊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書中提到賈寶玉隨警幻遊太虛幻境讀冊,見那元春判圖畫著是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並題有一首歌詞云: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兕)相逢大夢歸。
虎兔相逢大夢歸,也有版本作「虎兕相逢大夢歸」。究竟是虎兔相逢大夢歸還是虎兕相逢大夢歸,不必言矣!
自來,研究《紅樓夢》的讀者對它裡面這副判詞頗有爭儀。尤其關於這句「虎兕相逢大夢歸」說法俱不同。究竟誰是誰非莫與論。
最近查閱資料,有幸讀到唐人王踞《射經》總訣,裡面有一些涉及虎兕的文字,內文如下:
凡弓惡右傾,箭惡其襦,頤惡旁引,頸惡卻垂,胸惡前亞,備惡後偃,皆射之骨髓疾也。故身前辣為猛虎方騰,額前臨為封兕欲鬥,出弓弰為懷中吐月,平箭闊為弦上懸衡,此皆有威儀之稱也。
為便於眾人參詳,並附其譯文如左:
但凡射箭弓不能右傾,箭飛行不能如儒生那樣軟弱無力,面頰不能偏歪,脖子不能後縮,胸不能前凸,背不能後駝,這些都是射箭時容易犯的致命錯誤。所以身體要微微前傾雙腳端正站好,好似猛虎及將騰空躍起。額頭要微微下沉好像犀牛低頭準備進攻, 姿勢上做到開弓至滿,這叫「懷中吐月」,箭尾水平地鉤在弓弦上開弓,這叫「弦上縣衡」。這些都是威儀動作的稱謂。
顯然, 《紅樓夢》裡所言「虎兕相逢大夢歸」虎兕之說,即其所本來由。
那不免有人就說了,虎兕之說,前人所言實繁,說不甚說,舉不甚舉,何以知其來處即本於此說?你有何憑據?
說實在的,我的依據,只是《紅樓夢》裡所言和這節內容,此外再沒有其他什麼別的憑據。我只是推理,只是在作合理的分析。
凡事總要合理,一切才合乎邏輯,順理成章,於是也就理所應當。這絲毫沒有一點的疑問。匠作起高樓,一應繁要,盡須按步就班不能亂來;凡事總要合其卯榫,講究得是協調!
《紅樓夢》第四十二回「蘅蕪君蘭言解疑癖瀟湘子雅謔補餘香」寶釵就惜春繪大觀園圖畫一事曾有這麼一席話,道:「我有一句公道話,你們聽聽。藕丫頭雖會畫,不過是幾筆寫意。如今畫這園子,非離了肚子裡頭有幾幅丘壑的才能成畫。這園子卻是像畫兒一般,山石樹木,樓閣房屋,遠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的是這樣。你就照樣兒往紙上一畫,是必不能討好的。」
第一件,這要看紙的地步遠近,該多該少,分主分賓,該添的要添,該減的要減,該藏的要藏,該露的要露。這一起了稿子,再端詳斟酌,方成一幅圖樣。
第二件,這些樓臺房舍,是必要用界劃的。一點不留神,欄杆也歪了,柱子也塌了,門窗也倒豎過來,階磯也離了縫,甚至於桌子擠到牆裡去,花盆放在帘子上來,豈不倒成了一張笑『話』兒了。
第三,要插人物,也要有疏密,有高低。衣摺裙帶,手指足步,最是要緊,一筆不細,不是腫了手就是跏了腿,染臉撕發倒是小事。」
仔細想來,可不是咋的!確實這話,不光是論畫在理,就是在論及其他的事情上,也都合情合理。
元春判詞,本身是配的有解圖的。它原本是畫著有一張弓,並這弓上還掛的有一個香櫞。香櫞也就是佛手。佛手拉弓,想來是法力無限。取意佛法無邊,胸臆寬廣,應該不會錯的。
我們想,既是這圖上畫的有弓,自然也就是和箭射有關的了。那麼這虎兕所本,它是從何而來?這個是不是證據?是否算的上是合理?
如此我們再來釋這虎兕相逢之意,我想這應該是比較合理的一個解釋。
《射經》全文共分總訣、步射總法、步射病色、前後手法、馬射總法、持弓審固、舉把按弦、抹羽取箭、當心入筈、鋪膊牽弦、欽身開弓、極力遣箭、卷弦入鞘、弓有六善等14節。中心內容講射箭的程序、要領相注意事項。如引弓時,要做列「端身如幹,直臂如枝」,「引弓不得急」,「不得緩」,「矢量其弓,弓量其力,無動容,無作色,和其肢體,調其氣息,一其心志,謂之楷式」。
學射要循序漸進,先易後難,「始於一丈,百發百中」後,逐寸增加,至於百步,亦能百發百中,然後練射活動靶,「或升其的於高山,或致其的於深谷,或曳之,或擲之,使其的縱橫前卻」。發射時,要「目以注之,手以駐之,心以趣之」等。此書對射箭技巧做了較系統的總結,多為後世教射者所遵奉。
總之,它說的是箭射要講究個身法步,也就是一切步驟,俱應協調。只有各步配合到位,那麼你才有可能成為一個中規中矩的射手。否則,下再多的功夫,也全都是白費力。
那麼,技射如此,書猶如是!這樣我們結合《紅樓夢》全書的實際情況,再看這一句「虎兕相逢大夢歸」!
固然,眾人多有不同的理解。可作者配著有圖。人家是這個意思。也就是說,這一副判詞是和技射有關。
那麼,它有可能是說,元春之死,其結果,有可能是由此而起,是因為有刀兵所引發的,是因宮變而導致了她的死亡。那麼她的死是一種不幸,是非正常之死!
如此,因為元春的這樣死法,從而導致了整個賈府的崩塌——兩府被抄藉沒,賈珍賈赦,被充軍臺效力——覆巢之下無完卵。
至於它的這結果必然是即如書中收尾·飛鳥各投林所言: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裡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看破的,遁入空門;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不過,這也只是就元春的結果而言。若是就《紅樓夢》全書來講,這個它也應該是有所關聯的。照這麼說,我們看它是不是應該首尾相顧,前後照應,互相關照?實話實說,就整個《紅樓夢》本身來講,它也應該是這樣,即它的故事內容,情節發展變化,都要前後相顧,互相關照,要做到彼此相互都能合卯接榫銜接呼應,而不應該有失節脫線罣誤紕漏掉棹瑕疵等等情況!
這樣看來,問題確是不少。《紅樓夢》,它裡面各處多有破綻疑點,讀者甚覺其可疑。然作者所言已備:
此回中凡用「夢」用「幻」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本旨。
——實在的,這才是作者之意,也就是它的最要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