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裡「蓼汀花漵」什麼意思?元春省親時為何去掉「蓼汀」?

2021-01-17 少讀紅樓

《紅樓夢》第十八回,元妃歸省慶元宵,下輿登舟,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燈,明現著「蓼汀花漵」四字。元妃看了,笑道:「`花漵『二字便妥,何必`蓼汀『?」

蓼汀,水邊長滿蘆葦的沙地;花漵,水邊長滿鮮花的地方。如果只是單純描寫景物,兩者意思相近,沒有刪除其中任何一個的必要,作者似乎多此一舉。即使要刪,為何必須是蓼汀,而不是花漵?難道只是作者信筆寫來?但脂硯齋指出,作者「筆筆不空」,因此,元妃的這句話不可只作閒文泛泛讀過。

著名紅學家蔡義江先生認為,「花漵」一詞當從唐代崔國輔《採蓮》詩"玉漵花爭發,金塘水亂流"想來;「蓼汀」一詞當從唐代羅業《雁》詩「暮天新雁起汀洲,紅蓼花開水園愁"想來,但意境蕭索,與歸省慶元宵的熱鬧氣氛不符,所以元妃看了說:「`花漵『二字便好,便必`蓼汀』?」

這個解釋有合情合理之處,但綜合《紅樓夢》文本來看,又有值得商榷之處。如第十六回元春加封賢德妃,"潑天喜事",「眼前多少文字不寫,卻從萬人意外撰出一段悲傷」(脂批),即寶玉因秦鍾「更又添了許多症候」而"心中悵然如有所失」。

就是在歸省這樣「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時,元春哭了兩回,一回是見賈母和王夫人,一回是不得不忍痛含悲離府返宮,而且這兩回都說了極為沉痛的話。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花漵"隱薛寶釵,"蓼汀」反切林黛玉,是作者借元妃褒釵貶黛之表現。但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許多脂批可以證明通部書中不存在褒釵貶黛或貶釵褒黛的問題,脂硯齋更是明確指出「釵、玉名雖二個,人卻一身,此幻筆也。」 就在同一回,元妃明指瀟湘館和蘅蕪苑兩處是其所極愛,薛林二妹才能出於眾姐妹之上。

其實寶玉題曰「蓼汀花漵」,作者借賈政之口,批寶玉胡說,但元妃歸省下輿登舟,首先映入眼帘的還是「蓼汀花漵」四字,則猶如醒目之至的新聞頭條。元妃看了,笑道:「『花漵』二字便妥,何必『蓼汀』?」賈政聽了,趕緊移換。

但是,「蓼汀花漵」在後文中依然使用,如第六十一回中寫到,柳五兒「正走蓼漵一帶」。這樣一路下來,九曲十八彎,甚至自相矛盾,正是為了暗示「蓼汀花漵」大有深意,而深意就隱藏在其實是不可或缺的「蓼汀」,正應了脂批所云,此書「一字不可更,一語不可少」。

第十六回脂批指出:「《石頭記》中多作心傳神會之文,不必道明」,其實不是「不必道明」,而是不能道明,因為一旦道明,就將陷入萬劫不復的「文字獄」深淵。刪去「蓼汀」,在凡人眼中純屬畫蛇添足,但在「賈雨村、甄士隱」的文本中,其中很可能就蘊含著天才的「辛酸淚」,有著作者所處時代無法言說的深意。

作者借看起來是賈府中最顯赫的元妃之口,淡淡抹去不可或缺的「蓼汀」,實則是在重重提醒。抹去,是「欲蓋」之假動作,要讀者去思索作者的苦心,以達到「彌彰」之目的。

而不可或缺的「蓼汀」,我認為,與《水滸傳》密切相關,原因如下:

1、作者對《水滸傳》應該是瞭然於胸,這從脂批中可看出端倪。脂硯齋常信手拈來,引用《水滸傳》作對比評點,顯示出她對《水滸傳》極為熟稔。如第九回頑童鬧學堂,脂硯齋批道"燕青打擂臺,也不過如此。」第二十四回醉金剛路遇賈芸,脂硯齋的批語是「這一節對《水滸傳》`楊志賣刀遇沒毛大蟲』一回看,覺好看多矣。」

脂硯齋與作者青梅竹馬,是感情深厚的童年玩伴,具有共同的兒時經歷和記憶,這可以從許多脂批中得到印證,如"作者今尚記金魁星之事乎?撫今思昔,腸斷心摧。」(第八回)、"傷哉,作者猶記矮(艹加愛)舫前以合歡花釀酒乎?屈指二十年矣!」(第三十八回)等等,因此,推斷作者也十分熟悉《水滸傳》是合理的。

而脂硯齋更是直接指出文本中某些人物描寫運用《水滸》筆法,如第二十六回,賈芸應約到怡紅院,文本通過賈芸的眼睛描寫襲人:「細挑身材,容長臉面,穿著銀紅襖兒,青緞背心,百綾細褶裙。不是別個,卻是襲人。」脂硯齋的批語是:「《水滸》文法。用的恰當,是芸哥眼中也。」更可以坐實這個推斷。

2、天才的偉大成就,除了天賦、自身努力和人生閱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博採前輩眾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紅樓夢》的構思與《水滸傳》極為相似,絕非只是巧合。如《水滸傳》的開篇是洪太守在龍虎山放走眾妖魔,去演繹江湖恩怨情仇,而《紅樓夢》的開篇是一僧一道讓神瑛侍者攜帶通靈寶玉,於太虛幻境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下凡,與此前此後下凡的一幹風流冤孽會合,共歷風月波瀾;《水滸傳》中有一百單八將忠義英雄榜,宋江為首,而《紅樓夢》中有警幻情榜,絳洞花王賈寶玉統領;《水滸傳》是悲劇,《紅樓夢》也是悲劇;宋江嘗盡江湖風雨,最後與眾兄弟神聚蓼兒窪,而賈寶玉曆遍紅塵悲歡離合,最終重返天庭,石頭也回歸大荒山。

作者熟知《水滸傳》,《紅樓夢》的構思與《水滸傳》相似,兩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水滸傳》是一部關於忠義的書,而「甄士隱、賈雨村」的《紅樓夢》,全書看似意在「使閨閣昭傳」,滿紙流「情」,但「此書表裡皆有喻也」、「一部書全是老婆舌頭,全是諷刺世事,反面春秋也……」(第四十三回脂批),「滿紙荒唐言」之下「煙雲模糊」的作者「其中味」,其實也與忠義相關。

文本中有「虎兕相逢大夢歸」(元春判詞)、「白骨如山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第八回寶釵初次賞鑑通靈玉)、「雙懸日月照乾坤」(史湘雲的酒令)和「自執金矛又執戈,自相戕戮自張羅」(脂硯齋七律);開卷之第一個女子甄英蓮便被癩僧以"有命無運」、累及爹娘」二語定終身,「深知擬書底裡」的脂硯齋對此批道:「則知託言寓意之旨,誰謂獨寄興於一`情』字耶。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賢之恨及今不盡,況今之草芥乎!」

因此,文本中的「情」只是「棧道」,與家國相關的正統與非正統之爭才是"陳倉」;在風花雪月、脂濃粉香的表面繁華靜美之下,其實是正統與非正統、「忠義」與不忠不義激烈碰撞的洶湧暗流。可以說,《水滸傳》是怒書,怒中有哀,主題是忠義、替天行道;《紅樓夢》是哀書,哀中有怒,主題也與忠義有關。

作為通部書中最重要的舞臺一一大觀園的一部分,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在題「蓼汀花漵」處時,對於眾清客擬的「武陵源」,賈政笑道:「又落實了……」而對「秦人舊舍」四個字,寶玉道:「這越發過露了,`秦人舊舍『說避亂之意……」最終寶玉為該處擬了「蓼汀花漵」之名。脂批指出:「凡用寶玉收拾,俱是大關鍵。」

因此,「蓼汀花漵」正是「大關鍵」,其中大有深意一一包含著「蓼汀花漵」的大觀園是作者精心設置的避「秦」之亂的「玉兄與十二釵之太虛幻境」(第十六回脂批)。秦可卿隱指廢太子胤礽,是文本中正統之象徵,顯然「避秦之亂」之"秦",與秦可卿無關。

參照歷史和文本暗示,避秦之亂此「秦」是雍乾之清,是文本中非正統之象徵。因此,大觀園在文本中是正統的象徵,而「蓼汀花漵」正是確立大觀園是正統之象徵的關鍵,「蓼汀花漵」當然就具有忠義之意涵。

而在《水滸傳》中,蓼兒窪具有重要的地位,眾英雄好漢風生水起,設聚義廳、忠義堂,是在擁有蓼兒窪的梁山泊;首領宋江看中的歸葬之處,也叫蓼兒窪。蓼兒窪,在《水滸傳》中幾乎就是忠義的象徵,但是,這兩個蓼兒窪,一個在濟州,一個在楚州,相隔遙遠,按宋江的話說,楚州的蓼兒窪「風景盡與梁山泊無異」,因此,可以說《水滸傳》中的蓼兒窪並不是具體地名,而是特點相近的地方,應當就是淺水蘆葦溼地。

因此,《紅樓夢》中的「蓼汀」與《水滸傳》中的"蓼兒窪」,不僅意思相近,而且意涵相同。《水滸傳》從民間評書開始流傳到施耐庵加工編撰成書,再到《紅樓夢》成書年代,己歷數百年光陰,其影響之深之廣,已成為流淌在中國人心靈深處的精神血液,與《水滸傳》中極為重要的「蓼兒窪」同義的「蓼汀」因而就具有作者將蘊藏忠義意涵的真事隱去之功效。

「蓼汀」就是《紅樓夢》中重要的文學暗號之一,聯通《水滸傳》中極為重要的「蓼兒窪」。刪,卻是為了不刪之暗示。作者正是通過刪去與「蓼兒窪」同義的、在文本中不可或缺的「蓼汀」,這種看似畫蛇添足之舉,意在引導讀者聯想《水滸傳》,從而意會到《紅樓夢》也與「忠義」大有干係,這樣既可以避開「文字獄」,又可以讓讀者心領神會「其中味」。

天才在不屬於他的時代裡,是寂寞的,也是無奈的。他有滿腔悲憤、滿心痛苦,卻難以言說、無處傾訴。於是他用天才獨有的方式,即「甄士隱"和「賈雨村」,將滿腔悲憤、滿心痛苦化作「辛酸淚」,灑落成「滿紙荒唐言」,而這種獨特的方式讓作者的「其中味",像隱藏在濃霧深處的千山萬壑,美麗而又神秘,讓人遐思遙想,卻難以一睹芳容。

隱,是天才偉大中的無奈,但天才也是凡身肉胎,也有凡人的一面,他也渴望知音,渴望被傾聽、被理解,渴望人們能夠理解"其中味」,能夠感受到他的「辛酸淚」,於是他似乎有意無意地欲掩又露、欲露還掩,其實都是"字字看來皆是血」的「十年辛苦不尋常」的苦心孤詣。看似畫蛇添足式的刪除,就是天才欲掩又露、欲露還掩地暗示方式之一。

就在"歸省」的同一回,元妃將寶玉題的「紅香綠玉」改成"怡紅快綠」。其實這兩個名字從字義上看並無區別。元妃的這個改動,只是刪去了"香玉"兩字,這其中的深意與刪去"蓼汀」同出一轍,不過這涉及到林黛玉的真面目,後文再說。

作者:郭進行,本文為少讀紅樓原創作品。

相關焦點

  • 《紅樓夢》:看「元春省親」這一回,不能只看熱鬧,要看「門道」
    「元春省親」是《紅樓夢》開始階段的重要內容,因為前十八回,賈府其實只發生了兩件大事:寧府的「可卿之喪」和榮府的「元春省親」。《紅樓夢》通行本是將十七回、十八回放在一起的,因為關於這兩回的分隔線,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位置,通行本索性將兩回放在一起,我們讀「元春省親」這一段,在一般的十七、十八分回版本裡,是第十八回的內容。
  •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唯一住在樓上的小姐,站的最高跌得最重
    賈迎春也是《紅樓夢》唯一住「繡樓」的大小姐。紫菱洲算是賈迎春的象徵。她在海棠詩社的號就叫「菱洲」,而賈寶玉在迎春出嫁後,更有著名的《紫菱洲歌》,算是對賈迎春的祭奠。池塘一夜秋風冷,吹散芰荷紅玉影。蓼花菱葉不勝愁,重露繁霜壓纖梗。
  • 《紅樓夢》中那些可能不認識的字詞
    剛上初一的表弟被要求讀《紅樓夢》,奈何此書實在太深奧了。表弟書都讀不順暢,談何喜歡讀。   所以,熱心的小姐姐便踏上了這條《紅樓夢》助讀不歸路。   1 有什麼疑的!別討我把你頭上的榪子蓋似的幾根黃毛撏下來!   榪子 [mà zǐ]   舊時木製馬桶。
  • 紅樓夢:元春省親點的4出戲裡有什麼密碼?這個解釋滿意否?
    《紅樓夢》與其他小說最大的不同是,其他書最後揭示人物和故事的結局,《紅樓夢》早早就暗示了人物和故事的結局,然而我們就是找不到人物和故事的結局。因為《紅樓夢》沒有結局,其結局原稿遺失了。《紅樓夢》裡埋藏著許多秘密,草蛇灰線,伏脈千裡。
  • 元春省親時點的四出戲有什麼玄機?
    元春省親一回可算是通部紅樓中大喜的隆重場面,但前面冷子興已經說了此時的賈府「也都蕭疏了,不比先時的光景」,悲自然是要寫的,只是沒有寫在明處,是千裡伏線的悲。我們看得出來的悲是元妃自幼離開父母,不得享天倫之樂,所以她見到自己的祖母和母親之後,一手攙賈母,一手攙王夫人,三個人滿心裡皆有許多話,只是俱說不出,只管嗚咽對泣。
  • 元春是怎麼輸給另一個妃子的?她省親時這一個行為已經說明了一切
    元春自入宮到封妃,至少是經歷了七年八年,當宮裡來人傳賈政入宮時,他還是戰戰兢兢,如臨大敵。而後才知是元春才選鳳藻宮,封為賢德妃。合府無人不喜笑顏開,歡欣鼓舞。然而,如此花費一年時間才建成的省親別墅,元春不過遊了幾個時辰,便回宮了,直到第八十回,元春再沒有露過面。雖紅樓未完,但早在第五回作者便對各主要人物的結局做了劇透,關於元春,其判詞和紅樓夢曲《恨無常》都在暗示,元春最終是「故向爹娘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啊,須要退步抽身早」,可見元春死時,已經知道賈家處在危險境地,但是卻沒有機會向家人告知。那么元春到底遇到了什麼?
  • 高中名著《紅樓夢》問題導讀及答案(11-20回)
    說明什麼?3.賈母帶著哪三位女眷入朝謝恩?4.秦邦業為什麼死了?5.在元春被封為「賢德妃」時,賈府有一人視有如無,毫不介意,這個人是誰?6.為元春建造省親別墅的人是誰?這裡的「鯨兄」或者「秦鯨卿」有什麼含義?秦鍾臨死前留給寶玉的話語是什麼?9.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價《紅樓夢》「悲涼之霧,遍被華林」,這是什麼意思?在這一回中體現最明顯。答案: 1.王熙鳳從雲光老爺處得到回信「俱已妥協」!
  • 紅樓夢元春省親隱喻:寶玉是曹,賈政是曹寅,賈母是康熙保姆
    民間紅學研究會有關研究人員提出,《紅樓夢》中省親之元春,實則即南巡之康熙皇帝。曹寅親自接駕四次,以其江寧織造署為行宮 。紅樓夢第十六回:如今還有江南的甄家,唉喲,好勢派!獨他們家接駕四次。《康熙南巡對應太祖南巡》第十六回的脂批也寫道:「借省親事南巡,說出心中多少憶昔感今!」證實書中的四次接駕與元妃省親,就是暗指曹家的四次接駕。而紅樓夢中常提的「樹倒猢猻散」,更是曹寅生前常說的話。康熙曾經六次南巡,除第一次駐蹕江寧將軍衙門以外,其餘五次均以織造衙門為行在。
  • 女性是家庭幸福的象徵:從《紅樓夢》元春身上探讀滿族母系文化
    「金陵十二衩」基本都有跟自身對應的一種花。而跟元春有關的花,是石榴花。石榴花象徵的是女子富貴的儀態和清雅的舉止,同時也代表著家族人丁興旺、子孫滿堂、幸福安康、紅紅火火。而多子多福本身就帶有一種母親的溫暖在其中。
  • 紅樓夢:賈元春省親,皇恩浩蕩還是帝王陰謀?秦可卿臨死一針見血給出答案
    元妃省親的全過程不過三五個時辰,但為了這半天不到的省親,賈府大興土木、全家上下勞心費神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來準備。有觀點說,這是賈府的中興,也是賈府最鼎盛的巔峰。曹雪芹為這個盛大的場面寫了兩句詩:金門玉戶神仙府,桂殿蘭宮妃子家。
  • 從元春正月初一的生日,到賈寶玉銜玉而誕,賈家到底在籌謀什麼?
    縱觀整部《紅樓夢》,有許多隱晦之處,從賈春正月初一降世,到賈寶玉銜玉而誕,再到賈璉兩次去往平安州,賈家到底在籌謀什麼?大家都知道賈元春是正月初一生日,後來進了宮,做了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元春能夠封妃,除了賈家人的助力之外,自身的能力肯定也不容小覷。元妃省親時,省親別墅中的許多題詠都是用的寶玉當時所擬。「只因當日這賈妃未入宮時,自幼亦系賈母教養。後來添了寶玉,賈妃乃長姊,寶玉為幼弟,賈妃念母年將邁,始得此弟,是以獨愛憐之。且同侍賈母,刻不相離。那寶玉未入學之先,三四歲時,已得元妃口傳教授了幾本書,識了數千字在腹中。」
  • 紅樓夢中稱呼元春,一會兒是妃,一會兒是貴妃,作者究竟啥意思?
    凡是熟悉《紅樓夢》的讀者,都會發現作者在描寫元春時的一個破綻。第十六回,賈府傳來喜訊,自家的大小姐,被選入宮中做女史的賈元春,被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個更大的喜訊,太上皇、太后額外加恩,允許宮中妃嬪,娘家有重宇別院的,可以迎接自己的閨女回家省親。
  • 元春:「虎兕相逢大夢歸」中的「兕」該怎麼念,什麼意思?
    小編前幾天寫了一篇分析元春省親時皇家規矩的文章,在看新版《紅樓夢》電視劇的時候,發現裡面的插曲把元春的判詞,「虎兕相逢大夢歸」中的「兕」念作了「兔」。「這句話是孔子對自己的兩個弟子冉有和季路說的,意思是說,老虎和犀牛從籠子裡跑出來了,貴重的龜玉在匣子裡被毀掉了,是誰的錯?非常明顯,是看守人員和保管人員的錯,同時暗喻季氏要攻打顓臾的錯誤。所以,「虎兕」兩個字應該指老虎和犀牛,是兩種怪獸,也可以暗喻兩種勢力。
  • 元春出生於大年初一有何寓意,冷子興為何稱奇?
    在賈府,有兩位小姐的生日最為特殊,一位是出生於七月初七的巧姐,另一位是出生於大年初一的元春。巧姐的出生日子在賈府是不被看好的,王熙鳳跟賈母說到時還嘆氣,稱這日子不好。甚至在探春盤數眾人生日時,都不願提巧姐的生日。
  • 賈府祭宗祠,比貴妃省親還重要?此人為何只在祭宗祠時出現?
    《紅樓夢》中最大的盛事,是賈府中的女兒賈元春,以賢德妃的身份歸家省親。元春省親,賈府中上上下下足足忙了一年多,又是蓋園子,又是買戲子,又是打造金銀器皿,又是調教小尼姑道姑。如此盛事,賈家的人自然是要悉數到場的。
  • 賈元春省親,為什麼時間是正月十五日夜裡,太監又催她連夜回宮?
    賈元春省親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賈家花費了幾百萬財操辦的一次盛大皇家省親活動,元春總共就呆了三四個時辰。到了後半夜,太監就上前啟奏時辰已到,有請貴妃回宮。(第十八回)眾人謝恩已畢,執事太監啟道:「時已醜正三刻,請駕迴鑾。」賈妃聽了,不由的滿眼又滾下淚來。
  • 何為古代「省親」?
    紅樓夢第十八回雲春省親的全過程被描寫得淋漓盡致,對賈府最繁榮的光景與將要最終的敗落埋下了伏筆。賈政生日那天,正在熱鬧之際,忽然傳賈政入朝。全家老小不知出了什麼事,心情不定地等了好一陣子,才見管家報信說,賈政的大女兒賈元春被封為貴妃娘娘了,皇上恩準明年元宵節回家省親,這時全家人才放下心來。為迎接元妃省親,賈府上下開邕忙碌,還專修了一座大觀園。
  • 《紅樓夢》常識——人物篇之賈府四春
    元春擅長琴藝,她的丫鬟叫「抱琴」;迎春擅長棋藝,她的丫鬟叫「司棋」;探春擅長書法,她的丫鬟叫「侍書」;惜春擅長繪畫,她的丫鬟叫「入畫」。琴棋書畫俗稱「秀才四藝」。這是中國古代的文人所推崇和要掌握的四門藝術。而賈府的四春都掌握這些技藝,可見賈府四春的能力。她們還有文才。元春省親時,元春題了詩,賈府四春也都有題詠。都是文採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