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是家庭幸福的象徵:從《紅樓夢》元春身上探讀滿族母系文化

2020-12-20 值得易讀

我在之前的文章裡跟大家一起探討了同一個觀點:《紅樓夢》實際上是一部「滿漢合一」的作品。它誕生的時代背景實際上是漢族「滿化」、滿族「學漢」、進而「滿漢合一」的一個大時代。四大名著各藏著一塊石頭,「靈石」也投射《紅樓夢》「滿漢合一」。

我個人認為,曹雪芹在創作《紅樓夢》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刻意地去突出滿族文化。只是因為在滿族「旗制」的實行以後,經過時間的不斷延伸,社會的方方面面被滲透進了滿族文化及其民族心理的特色。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滿族自入關開始統治以後,皇室成員就非常重視漢文化的學習。以康熙為例,他十分精通漢學,也非常重視對天文、地理、農耕等方面的研究;皇室的皇子們從年幼時就開始跟隨漢學大儒學習漢族傳統文化典籍。「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從生活中取得的創作材料,自然也會融合進多重民族元素。

成書於清代的《紅樓夢》之所以被稱為一部曠世巨著,不僅僅是因為它在情節發展和藝術水準上都非常精妙和高超;同時,它也向後世千千萬萬的讀者展示了民族文化融合的瑰麗色彩。

正因為如此,作為讀者的我們,也應該站在多角度、多方位來理解《紅樓夢》這部巨著,更加客觀地去看待其中民族文化元素融合為一體的事實。

1 元春判詞的「榴花」隱藏的寓意

我們上一篇文章的分析是從元春的判詞上開始的,元春的姻緣與一張「弓」有關?從《紅樓夢》的判詞看滿族婚俗。 從中探索到了滿族「弓箭」與滿族婚俗的緊密關聯性。今天我們依然要從元春的判詞入手,來挖掘出其中的文化元素。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金陵十二衩」基本都有跟自身對應的一種花。而跟元春有關的花,是石榴花。石榴花象徵的是女子富貴的儀態和清雅的舉止,同時也代表著家族人丁興旺、子孫滿堂、幸福安康、紅紅火火。而多子多福本身就帶有一種母親的溫暖在其中。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美男子潘安就曾經寫過一篇《河陽庭前安石榴賦》,其中就盛讚了石榴:

「丹葩結秀,朱實星懸,接翠萼於綠葉,冒紅芽於丹頂。千房同膜,千子如一。」

這一段文字,我在初次接觸時並沒有特別多的感受。後來因為很偶然的一個因素再三品讀時,突然發現潘安筆下描寫的石榴似乎跟亞當夏娃的蘋果有相似之處:吃了既能管飽,又能解渴;而且石榴果的果殼下面滿滿包裹著的全是「子孫」。再引申一下,這不就是由未嫁少女石榴花到生兒育女的「母親」石榴果的樣子嘛!那麼,以「榴花」比喻元春,實際上也是說明:元春本身負擔起了一名「母親」的責任。

2 長姐如母的情懷

既然要說元春的母親責任,我們從《紅樓夢》原著中就可以找到答案。第十八回有這樣一段描述:

「當日這賈妃未入宮時,自幼亦系賈母教養。後來添了寶玉,賈妃乃長姊,寶玉為弱弟,賈妃之心上念母年將邁,始得此弟,是以憐愛寶玉,與諸弟待之不同。且同隨祖母,刻未暫離。那寶玉未入學堂之先,三四歲時,已得賈妃手引口傳,教授了幾本書、數千字在腹內了。其名分雖系姊弟,其情狀有如母子。自入宮後,時時帶信出來與父母說:『千萬好生扶養,不嚴不能成器,過嚴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憂。』眷戀切愛之心,刻未能忘。」

這段話字數不多,但是字裡行間深刻地透射出元春對於寶玉那份長姐如母的情懷。寶玉出生後,也是一直在賈母身邊養育,跟長姐朝夕相處;到了三四歲的時候,元春就開始悉心教導,親自指導寶玉讀書識字。而在元春入宮以後,依然放心不下這個弟弟,時時託人帶信囑咐父母:一定要好好撫養寶玉。這份對幼弟的眷顧之心,堪比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

元春回到賈府省親時,也有一段文字表達了她這份「長姐如母」的情懷。還是在原著的第十八回中,元春跟父親賈政交談完以後就問:

「寶玉為何不進見?」賈母乃啟:「無諭,外男不敢擅入。」元妃命快引進來。小太監出去引寶玉進來,先行國禮畢,元妃命他進前,攜手攔攬於懷內,又撫其頭頸,笑道:「比先竟長了好些……」一語未終,淚如雨下。

就在這一段文字處,脂硯齋寫了一句批註:「作書人將批書人哭壞了。」脂硯齋是曹雪芹十分親近的人,看到這一段時,不禁揮淚。說明這長姐對幼弟的深切關愛在現實生活裡,也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元春自入宮後也非常惦念寶玉,此番一見,先因為高興而笑了。然而話音未落時,「淚如雨下」。好久不見,甚是想念——而這深埋心底的愛護之情就在這一笑一哭之間,淋漓盡致。作者無需多費一丁點兒筆墨,就讓讀者感同身受。這裡不僅是寫得好,情意也真誠深切。

除了對幼弟非常的關愛,元春對待娘家的情感也深深讓人動容。她認為大觀園太過奢靡了,不斷囑咐家人要注意節儉,同時把一些看著就奢華的題字都改了,比如「紅香綠玉」改為「怡紅快綠」;「天仙寶境」改為「省親別墅」等。對家族、對幼弟、對親人的惦念,時時處處都帶有一種母性的流露。

與此同時,元春在宮中對自己的整個家族也是常常照拂、時時保護。她不僅是使得自己家族成為皇親國戚的重要砝碼、是賈府眾人的明亮光環,同時她也給整個賈府充當著「保護傘」的角色。

元春在封妃和加封貴妃時,實際上賈府的情形已經不是太好了,百年的基業只剩下了一個空架子。在原著裡,賈珍對烏進孝說的一段話就明明白白道出了這一點:

「這二年,哪一年不多賠出幾千銀子來。頭一年省親連蓋花園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兩年再一回省親,只怕就淨窮了。」

元春在世時,儘管賈府的經濟狀況已經是入不敷出,而且沒有什麼掙錢的來路了,但架子還在。即便是個空架子,也沒有人敢伸手推一推、搖一搖。但是,在元春突然薨逝以後,賈府就徹底倒了,別人哪怕用一根手指頭也能輕易撼動整個賈府的根基。賈家被抄,百年的榮華瞬間崩塌,富貴頓時化為子虛烏有。

而在讀者眼裡,元春生前拼盡全力,張開翅膀護著自己的母族、護著自己的親人和幼弟;元春過世後,這把保護傘倒塌的那一刻,賈府上下就如同失去了「母雞」庇佑 的「小雞」,很難再有一條活路。

3 從元春身上的特質探究滿族「母系文化」遺風

滿族的發源地在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世世代代的滿族兒女都靠自己的勤勞和智慧,點亮了這片土地上獨有的一支文化支流。

從一般意義上來講,滿族女性地位普遍是高於漢族的。這跟滿族長期生活的寒冷環境有很大關係:為了能夠更好地供養自己的部落和家庭,滿族女性跟男性一樣都要外出勞作。長期的艱苦鍛鍊讓女性有了更加強壯的體魄,在戶外勞動時,女性的能力不亞於男性。所以,這樣的地位是滿族女性自己爭取到的。

上述這一點在史料當中也有跡可循。康熙四十六年,清代學者楊賓創作完成了著作:《柳邊記略》。為了能夠詳實地記述關東地區的風土民情,楊賓曾經兩次前往寧古塔一帶做調研。《柳邊紀略》到目前為止,依然是一部全面記述黑龍江地區以及全東北的歷史地理名著。著名學者梁啓超認為《柳邊紀略》是「開創邊疆地理研究風氣之名著」,對我們了解這一地區的歷史以及社會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部書中就有過記載:「凡臥,頭臨炕邊,腳抵窗,無論男女尊卑皆並頭;往來無內外,妻妾不相避。」

關於滿族女性的地位,還有一點我們在以前的文章裡分析過:滿族的神話和民間故事裡,主角多是偉大的女神和女性。在《天宮大戰》這部神話裡,三百位神仙清一色全是「女神」。而這些女神和女性身上最大的特質就是善良勇敢、勤勞質樸、勇於奉獻

比如《女真族源傳說》是這樣講述的: 一位仙女下凡以後去到長白山沐浴,途中遇到了一位男子,仙女跟他結識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就嫁給了這位男子。而後來他們繁衍的後代就是女真人的祖先。由此可見,滿族孕育先祖的神話也是以「女神」為主導的,女性在其中作出了相當重要的貢獻。這一點也充分說明了——滿族人民對於女性的尊重與推崇一直延續了很長時間,即便是後來進入了父權社會以後,「母系文化」也依然遺風猶存。

在滿族的傳統觀念裡,女性是家庭幸福的象徵。一個家庭由男性和女性組成,而女性在家庭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滿族人家為兒子挑選媳婦時,非常重視未來媳婦的智慧和主事能力,這樣媳婦過門以後接管一大家子的事情,就不容易出錯漏。

有一則滿族民間故事是這樣講的:有一個大戶人家老大老二結婚了,但是父親認為兩位兒媳婦都不太能夠接替管家之職。於是趁著她們回娘家,公公就拜託兩位兒媳婦順路去辦幾件事,而這些事情當中都隱含著數學題。而兩位兒媳回到婆家的日期,公公也交代了,只是兒媳們都還沒計算出來。路上,她們遇見了一個放羊的姑娘,幫助兩位媳婦解出了謎題。後來這家的公公得知以後,就專程請媒人去這位姑娘家提親,為自己的三兒子謀得了一門好姻緣,並且將管家的權力交到了三兒媳的手上。

滿族的女性不僅要有「持家之才」,在傳統觀念裡,還得有勇有謀。如今在吉林省內的烏拉古城裡,我們還能看到滿族最著名的民族女英雄留下的影子。

烏拉古城在公元八世紀時,就是渤海國的一座軍事重鎮。因為地理位置的重要以及當時烏拉部落首領的實力很強,努爾哈赤曾經將自己的一個女兒許配給烏拉部落首領為妻。這裡坐落著「百花點將臺」——百花公主是烏拉部落的公主,她的父親受到了外族的攻擊無法解困。在父親臨終前,他叮囑百花公主一定要率領將士們背著故鄉的土壤過江突圍,在江的對岸用鄉土築成臺子,並以臺子為根據地浴血抗敵。百花公主於是就帶領著大將巴裡鐵頭和姜海瑞,率領部落的男女老少築起了一座土臺。隨後烏拉部落在此地開荒進行農耕自給自足,並且築起了城牆每日練兵,立誓一定要收復被攻陷的故土。這座土臺就是後來人們所稱的「百花公主點將臺」。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在滿族文化裡,「巾幗不讓鬚眉」、女子身上也有著帶領民族復興的英雄氣概。同時,女性也可以挑起領兵作戰的重要任務。

而在現實生活中,滿族女性也是社會生產的主要勞動力,她們在捕獵、打漁、養蠶等經濟活動中都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而養蠶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在滿族人民的經濟活動當中佔據首要地位。女性的重要地位在實際生活裡毋庸置疑,而在《紅樓夢》裡,也折射了現實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滿族人特別敬重家族裡的祖母,而祖母通常是作為整個家族的實際掌權者而出現的。

史太君賈母正是這樣一位人物, 她在賈府的地位至高無上。首先她有官位,是一品國公夫人,僅次於皇后、皇妃和王妃;其次,她本人就是賈府的最高統治者,在家族的大事小情上都有不容置疑的決定權。同時,她還掌握著賈府裡最為重要的財富。這些情節,都是在父權社會裡不可想像的。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漢族文化中女性婚後基本只能作為丈夫的附屬品,這一點在滿族文化裡是不同的。

另外,滿族未出閣的姑娘,跟男子基本享有平等的權力:她們可以接受教育,同時也可以參加一定的社會活動,在家族內可以參與大事的討論。比如《紅樓夢》裡的李紈、探春和寶釵,就一同協理過大觀園。未嫁女性地位高還體現在另外的方面。比如《紅樓夢》裡也描寫過這樣的場景:賈府一家人在吃晚飯的時候,能跟賈母這個「老祖宗」同席而坐的是她那些未出閣的孫女們,而王熙鳳和李紈只能在一旁站著伺候,負責端茶上菜。等到這些人都吃完了,鳳姐和李紈才能去另外一桌用餐。雖然王熙鳳有著掌管賈府的實權,李紈在府裡負責帶著眾姐妹做女紅,可是跟未嫁的小姑子們比起來,地位要低不少。

這些描述也都透露出滿族的禮俗:未出閣的年輕姑娘地位要高於同輩的嫂子。同樣,這一點在史料當中也可以找到很清楚的記載。民國時期《東方雜誌》的編輯徐珂在自己整理編纂的著作《清稗類鈔》中就專門提到:「旗俗,家庭之間,禮節最繁重。而未字小姑,其尊亞於姑。宴居於食,翁姑上坐,小姑側坐,媳婦則侍立於旁,進盤匜,奉巾櫛為謹,如僕媼焉。」

總而言之,《紅樓夢》在寫作過程中,融合了滿漢兩種文化,同時不偏不倚,始終站在不褒不貶的角度上。儘管整個作品中並未提及故事發生的具體朝代,但這部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還是通過對點滴細節的描述,向讀者透露出整個大時代的背景。而當中融合進去的滿族習俗與文化,我們在將來還會繼續討論。感謝各位的關注和閱讀!

相關焦點

  • 一茶一飯總關情——《紅樓夢》中滿族飲食禮儀
    作為曹雪芹所熟知的清代上層社會的縮影·,《紅樓夢》中不僅有漢族文化的影子,而且還有滿族文化的印跡,可以說它是滿漢文化的結晶,為我們研究清朝滿族文化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史料。在《紅樓夢》中,最引人入勝的一個描寫角度是什麼呢?
  • 紅樓夢:編述歷歷,其實就是,母系社會的崛起
    中國可以沒有萬裡長城,但是不能沒有紅樓夢。紅樓夢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思想的寶塔之巔。紅樓夢全書有400多個人物,情節故事複雜。看起來更像是人生百態,是塵世人身的浮世繪。但是書中主要以情為主,以女性的悲歡離合為主線。編述歷歷種種跡象,其實就是為母系社會的崛起而呼籲。
  • 看不懂《紅樓夢》中的紅男綠女,何以明白所謂的「性政治」?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富貴公子賈寶玉的視角,描繪了一批舉止見識出於鬚眉之上的閨閣人生,卻也展現了人性和悲劇的美。紅樓夢的社會背景是典型的父權制社會。賈府的權勢主要源於祖先的軍功。而家族權力的建構卻依據性別、父系和母系三大原則進行。
  • 《源氏物語》和《紅樓夢》:山川異域,不同世界,同一種女性束縛
    而當時日本的文化受到了中國的影響。許多大臣的女子,都要被送進宮裡,如藤壺妃子、葵姬,甚至作者紫式部都是如此。她們是為了家族在政治上的地位,被家人送進皇宮當妃子。而在《紅樓夢》中,這種情況就更明顯了。當時,元春因為皇帝選拔被選進宮當女史。而隨著元春封妃,走下坡路的賈家才慢慢的重新有了希望。對賈府來說,元春的進宮是他們鞏固自己世家地位的一個策略和方法。
  • 中國版「荷馬史詩」早於西方一個歷史時代,《紅樓夢》裡也藏著它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裡探討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紅樓夢》的寫作受到了漢族文化與滿族文化的共同影響。《紅樓夢》不僅受到了《金瓶梅》的影響,當中還有滿族文化的氣息。曹雪芹在童年時就回到北京的老宅生活,再加上在曹雪芹出生以前,曹家入旗的時間已經有了一個世紀之久。
  • 瀘沽湖畔終將逝去的摩梭母系文化,你還能感受多久?
    瀘沽湖的山光景色總是讓太多的人為之震撼他們依山傍水而居那錯落有致的木楞房,無不透漏著家的溫暖同時也有太多的人往往對其文化透著好奇那神秘的色彩似乎是還處在文明開化之外的一種風俗呈現當你真正走進摩梭人家再同摩梭人面對面地聊聊天,說說話你一定會丟掉那些幻想被其中飽含的深意所打動 如今,摩梭人保持著傳統建築結構和風格並且沿襲著包括走婚在內的各種母系家庭習俗來到摩梭村落
  • 紅樓夢:元春省親點的4出戲裡有什麼密碼?這個解釋滿意否?
    《紅樓夢》與其他小說最大的不同是,其他書最後揭示人物和故事的結局,《紅樓夢》早早就暗示了人物和故事的結局,然而我們就是找不到人物和故事的結局。因為《紅樓夢》沒有結局,其結局原稿遺失了。《紅樓夢》裡埋藏著許多秘密,草蛇灰線,伏脈千裡。
  •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從這裡走向世界
    研究認為,這樣形象的剪紙,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遼西紅山文化遺址中出土的孕婦小雕像。研究人員這樣對比,並不是指二者之間有年代上的關聯,而是在女性生殖崇拜意義上找到了二者的相通之處。孕婦形象《大肚嬤嬤》剪紙深層內涵應該是原始的女性生殖崇拜。
  • 細品紅樓:透過《紅樓夢》探究傳統端午節的習俗與文化
    元妃端午送賈府眾人禮物紅樓夢當中第2次提到端午節是在第28回。這一次就和宮中的元春有很大的關係,在遇到端午節的時候,他給了大觀園當中所有的兄弟姐妹一些端午節的禮物。但是在贈送禮物的時候也有一定的不同之處。
  • 紅樓夢裡「蓼汀花漵」什麼意思?元春省親時為何去掉「蓼汀」?
    這個解釋有合情合理之處,但綜合《紅樓夢》文本來看,又有值得商榷之處。如第十六回元春加封賢德妃,"潑天喜事",「眼前多少文字不寫,卻從萬人意外撰出一段悲傷」(脂批),即寶玉因秦鍾「更又添了許多症候」而"心中悵然如有所失」。就是在歸省這樣「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時,元春哭了兩回,一回是見賈母和王夫人,一回是不得不忍痛含悲離府返宮,而且這兩回都說了極為沉痛的話。
  • 《紅樓夢》:看「元春省親」這一回,不能只看熱鬧,要看「門道」
    「元春省親」是《紅樓夢》開始階段的重要內容,因為前十八回,賈府其實只發生了兩件大事:寧府的「可卿之喪」和榮府的「元春省親」。《紅樓夢》通行本是將十七回、十八回放在一起的,因為關於這兩回的分隔線,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位置,通行本索性將兩回放在一起,我們讀「元春省親」這一段,在一般的十七、十八分回版本裡,是第十八回的內容。
  • 捲入二王之爭,睡夢中被勒死,元春的命運都藏在了這丫頭名字裡
    在《紅樓夢》裡,每一釵的貼身丫頭名字或多或少與主子的命運有關,如黛玉身邊的雪雁和紫鵑,雪雁象徵孤獨與忠貞,紫鵑啼血思歸,都隱喻黛玉的人格和愛哭的特質;又如寶釵身邊的金鶯兒,唐詩《閨怨》中有「打起金鶯兒,莫教枝上啼」詩句,此詩描繪獨守空閨怨婦的情景,暗示寶釵將來嫁入賈家,寶玉離家出走,其守活寡的情景
  • 女人身上這幾個位置有幸福痣,一輩子婚姻美滿,家庭幸福
    有些位置有痣的女人天生幸福,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在工作中,都能夠得到貴人相助,事業順心,家庭美滿和諧。今天我們一起來分析女人身上哪幾個位置有痣的人家庭幸福美滿。官祿宮有痣女人官祿宮有痣,這是一種福氣的象徵。在這個位置有痣的女人適合從政,往往事業比較順暢。
  • 元春封妃後,為什麼吩咐王熙鳳等人在大觀園的東北角多種松柏?
    那麼,元春為什麼還特意傳來旨意吩咐在大觀園的東北角種植松柏呢?元春這次省親對賈府來說是意外的恩典,但其實這真的是一件平常不過的事情,不能證明元春在宮裡就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了。元春省親不是額外的恩典,但是元春封妃卻是意外的恩賜,當然這對賈府以及元春個人來說是驚喜,對其他人來說元春就變成眼中釘肉中刺了。元春省親的時候曾說一句話。「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
  • 紅樓夢裡命運最傳奇的兩位女性,一個生於七夕一個死於七夕!
    如今我們提到七夕,很多人都會把它看成是中國的情人節,其實最開始,它並非是愛情的象徵,它起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婦女們這一天也會在院中向織女星乞求智巧,以賜予她們智慧和手藝。因為牛郎織女的傳說,到後來,才慢慢成為象徵愛情的節日。
  • 看這個地方就行,滿族女性與漢女不一樣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文化習慣和信仰。在清朝,滿族女人與漢族女人的區別,說大了是民族的不同,說小了連耳洞都各有特色。前幾年《甄嬛傳》大火了一把,口碑極佳,可卻忽視了一個細節,那就是古代滿族女子獨特的耳洞。在歷史上,真正的滿族女子都會在耳朵上紮上六個耳洞。
  • 紅樓夢——為什麼說經學家從紅樓夢裡能看到的易學
    魯迅先生曾經戲謔說: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足以說明紅樓夢一書涵蓋了很多方面的知識,這也是很多人喜歡紅樓夢的原因。為什麼說經學家看到的是易?
  • 紅樓夢元春省親隱喻:寶玉是曹,賈政是曹寅,賈母是康熙保姆
    民間紅學研究會有關研究人員提出,《紅樓夢》中省親之元春,實則即南巡之康熙皇帝。曹寅親自接駕四次,以其江寧織造署為行宮 。紅樓夢第十六回:如今還有江南的甄家,唉喲,好勢派!獨他們家接駕四次。賈府內修建大觀園,可比作將江寧織造署改修作行宮;元春一路上的儀仗、排場、氣派,到家後親人們的行大禮、謹慎恭肅地啟事等等,都與御駕親臨差不多;就連她命寶玉和眾姊妹賦詩,也頗似皇上有詩興,命臣僚們應制唱和。紅樓中江南甄家接駕四次,賈府在姑蘇揚州預備接駕一次,合在一起就是五次。 如果是這樣,那就是曹家。
  • 從母系氏族過渡到父系氏族的過程中,我們能看到人類文明的進步
    母系氏族社會二、仰韶文化考古學家發現仰韶文化遺址,是一個能清晰的反應母系氏族社會公社全貌的文化遺址。因為考古學家在這裡發現了以女性為主要地位的埋葬習俗。考古學家又在陝西省發現了很多遷移合葬幕。更一步證實了這一時期女性的崇高地位。遷移合葬墓的意思就是說,在母系氏族中有某個地位較高的婦女死亡後,會將他埋在葬坑中的主要位置中,而且會把和她同氏族的其他人的屍骨遷移過來,形成一個合葬墓。
  • 最熱情的的原始部落,喜歡把漢字紋在身上,女性穿貝殼「遮羞」
    這裡的文化還保留著原始社會的樣子。查莫羅人正處在母系社會像複習社會過渡的階段,母系社會的習慣還在。在這裡女性的地位要比男性高,他們的宗教信仰是死者崇拜和祖先崇拜,迷信巫術,巫師在部落的地位非常高,而巫師多為女性擔任。隨著和現代文明的聯繫越來越緊密,查莫羅文化也融合了一些西班牙,美國,菲律賓等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