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俄羅斯經典影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2020-12-20 騰訊網

淺析俄羅斯經典影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門姊陽[西安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 西安 710128]

摘 要:俄羅斯電影中的女性形象是研究俄羅斯文化一個不可忽視的元素。近年來,俄羅斯經典影視作品層出不窮,這些作品相繼刻畫了一系列俄羅斯典型的女性形象。這些飽滿而又富有感染力的女性形象對研究俄羅斯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俄羅斯經典影視作品 女性形象 葉卡捷琳娜二世 柳德米拉 阿莉亞

縱觀人類發展的歷史,女性是美麗的精靈,是勤勞的天使,是和平的使者,是智慧的化身,是創造新世紀的英傑。沒有偉大的女性,就沒有新生命的孕育和發展。不同的環境塑造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民族中,女性的形象有其共同之處,又有自己獨特的一面。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越來越發達,許多經典的俄羅斯影視作品傳入中國,其中不乏一些刻畫俄羅斯典型女性形象的作品。本文將解讀《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狙擊手》以及《飛蛾》這三部俄羅斯經典影視作品中所塑造的俄羅斯女帝形象、俄羅斯女勇士形象及俄羅斯女學生形象。

一、《葉卡捷琳娜二世》:帝國中的偉大女皇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俄羅斯電視臺拍攝的一部關於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傳記電視劇,講述了葉卡捷琳娜大帝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作為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稱為大帝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身上有著令人欽佩的特質與氣魄。從出生到被選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再到登基治理國家成為與彼得大帝齊名的沙皇,該劇均進行了詳細豐富的介紹。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德國安哈特-查爾布斯特親王之女,同時也是俄羅斯留裡克王朝-特維爾大公後裔。她出生於普魯士什切青市的一個敗落的貴族家庭,出生時名為索非亞·弗雷德裡卡·奧古斯塔·馮·安哈特-採爾布斯特-多恩堡。1744年,她被俄羅斯女皇伊莉莎白一世挑選為皇位繼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與母親一起前往俄羅斯,從此便開啟了自己偉大的一生。1762年,葉卡捷琳娜二世通過發動宮廷政變登上皇位,成為俄羅斯歷史上的第四位女皇。執政三十四年間,葉卡捷琳娜二世充分發揮自己的雄才大略,對內加強中央集權,鞏固自己的統治,對外大肆進行擴張,為俄羅斯爭奪歐洲霸權鋪設道路,為俄羅斯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葉卡捷琳娜二世不同於俄羅斯傳統女性的刻板形象。在很多人的眼中,俄羅斯女性是一種溫順的動物,她們甘願做男人的附屬,甘願替男人吃苦,甘願為男人獻身,甘願對男人俯首為奴。如果丈夫是土匪,她們便會去做土匪;如果丈夫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她們就跟到西伯利亞。葉卡捷琳娜二世恰巧相反,她有著過人的智慧、長遠的眼光及獨立的女性意識。她不甘願躲在男人的背後,讓自己的生活被男人左右。她有著明確的追求與強大的野心,並不懼困難努力達成自己心中所想。女性不比男性差,她對此深信不疑,並且也親身做到了這一點。執政期間她首次提出開明君主專制,這在俄羅斯的治國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雖然在政治上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彪悍」的女皇,是權力的巔峰,但是在愛情上她又同其他女人一樣,對美好的愛情、對溫暖的家庭充滿了嚮往。傳說她有十二位情人,極為風流,但電影還原了她作為女性的一面,她不只是為了滿足肉體的欲望,她也渴望得到真正的愛情。

二、《女狙擊手》:戰爭中的英勇女戰士

《女狙擊手》是烏克蘭和俄羅斯合拍的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主要講述了「二戰」時期蘇聯傳奇女槍手柳德米拉·帕夫柳琴科的故事。蘇聯女學生柳德米拉在一次射擊遊戲中無意間發現了自己的射擊天賦,1941年,她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參軍奔赴戰場。憑藉過人的天賦以及艱苦的訓練,柳德米拉迅速成長為全蘇聯最出色的狙擊手,因此她被德軍視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除掉的巨大威脅。在戰爭中柳德米拉曾喜歡過兩個男人,第一個男人因為已經有了妻子拒絕了柳德米拉,隨後在一次戰爭中為國捐軀。後來柳德米拉喜歡上了自己的新搭檔,兩人情投意合,迅速墜入愛網,然而好景不長,厄運再次降臨,新搭檔為了保護柳德米拉最終也戰死沙場。1942年戰爭勝利,柳德米拉作為蘇軍的英雄被邀請至白宮做客,除下戎裝,變回女嬌娃。回想以往歲月,柳德米拉與她死去的愛人們的一生都是在為了戰爭的勝利而奮鬥,在為蘇聯這個國家做貢獻。

人們一談到戰爭,都會覺得那是男人們的事情,與女人無關。但當戰爭來臨時,保衛祖國,人人有責。沒有人規定女人只能躲在後方,不可以上戰場,任何女人都可以上戰場,並且可以成為和男人一樣的大英雄。柳德米拉用自己的事跡證明了這個道理。柳德米拉有著驚人的射擊天賦,她勇敢,充滿了智慧,並且有著高尚的人生價值觀。她學習成績優異,但因為自己的射擊天賦可以為國家做貢獻,她毅然決然棄文從武。訓練的過程中,她從不叫苦叫累,始終努力堅持。她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自己喜歡做什麼以及自己能做什麼,她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國家,即使受到家人強烈的反對,她也依舊聽從自己的內心奔赴前線,儘自己所能發揮自己的長處保衛國家。柳德米拉不會因為自己是個姑娘就選擇適合姑娘做的事情,比如當戰地醫務人員,比如結婚生子安安穩穩過一輩子,她只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面對愛情,她很勇敢,會主動出擊,毫不吝嗇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愛意。她喜歡的男人都是堂堂正正的勇士,雖然相處的時光都很短暫,但是卻很幸福。

三、《飛蛾》:災難中的頑強女學生

《飛蛾》於2013年(車諾比事故二十七周年)上映,由真實事件改編。1986年4月,烏克蘭普裡皮亞季車諾比核電廠4號反應堆堆芯熔毀,三十餘人在爆炸中死亡。由於放射塵埃,死亡人數達到了四位數,這場事故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態災難。電影背景設定在大災難伊始,揭示了車諾比事件中的種種細節。核電站爆炸這一駭人聽聞的消息傳開後,整個世界都在恐懼與混亂中共睹了這場悲劇。在應對這場規模巨大的災難中,蘇聯人民表現出了無私的勇氣和品格。該劇重點講述了女學生阿莉亞和緊急事務部士兵巴沙在車諾比事故背景下的愛情故事。他們的愛情如同片名,好似飛蛾撲火,他們不顧危險,憑著自己的感覺飛向對方,但最終仍然無法避免悲慘的結局。

女主角阿莉亞年輕貌美,古靈精怪,學習成績優異,是家裡面最小的孩子,受盡寵愛。但阿莉亞絕不是個被家裡寵壞的小公主,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她也知道做什麼才是對的。她能吃苦,在災難面前能運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困難。當愛情到來的時候,她會牢牢抓住。她不在乎出身,不在乎家庭貧富的差距,她只跟隨自己的內心,選擇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當她遇到巴沙的時候,她把自己的熱情表現到了極致,第一次見面就確立了關係。對待愛情,阿莉亞雖然大膽,但同時又特別忠貞,認定了巴沙是她這輩子唯一的男人。他和巴沙在一起度過了非常浪漫幸福的時光,儘管隨後巴沙因輻射染病時日不多,但阿莉亞始終對巴沙不離不棄。巴沙走不動了,阿莉亞就背著他,背不動了,就找東西拖著他走,直到與醫療隊相遇。

在巴沙接受治療時,阿莉亞生命力的頑強、對愛情的堅持令人感動。醫生不讓她看望巴沙,她就想盡辦法懇求醫生,甚至給醫生下跪。最終,醫生被她的真誠感動,給了她幾分鐘的探望時間。阿莉亞深知這幾分鐘來之不易,因此異常珍惜。在前去探望巴沙前,她用攢了很久的錢做了造型。巴沙最後仍然救治無效離開了人世,而阿莉亞已經懷上了巴沙的孩子。在核輻射如此嚴重的情況下,政府規定必須打掉孩子,阿莉亞為了守住和巴沙的愛情結晶,跳窗逃出了醫院,盡全力保住了他們的孩子。自始至終阿莉亞都是一個勇敢、有魄力、堅守自己內心的女性。

四、結語

眾所周知,俄羅斯民族在世界上享有「戰鬥民族」的稱號,他們擁有勇敢的品質及鋼鐵般的意志。總有人稱讚俄羅斯女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但她們絕對不是空有令世界驚豔的容貌。她們渴望真正的愛情,嚮往美好的家庭生活,為了愛情可以很勇敢,很堅強。同時,她們也有自己事業上的追求,不甘於落在男人之後,她們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拼搏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她們認真,勤奮,不懼艱難險阻。歷史上的葉卡捷琳娜大帝、「二戰」時期的蘇聯第一女槍手,車諾比核電事故中的女大學生,無一不展現了俄羅斯女性勇敢、聰明、堅守自己內心、追求美好愛情的優秀品質。

對於外語學習者來說,只學習語法是完全不夠的,還需要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及風土人情。人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承載者,這就說明在研究文化的過程中對人的研究不可或缺。俄羅斯的女性一直推動著俄羅斯歷史的發展,以及文化的繁榮,對她們的研究一直以來都是研究俄羅斯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隨著網絡信息的不斷發展,我們認識俄羅斯女性的渠道不斷增加,不再僅僅局限於苦讀文學作品。對俄羅斯影視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加深對俄羅斯這個民族的認識,全面地學習俄羅斯文化,並且有利於跨文化之間的交流。

參考文獻:

[1] 風喚雀翎.一本書看透俄羅斯[M].北京:臺海出版社,2013.

[2] 利哈喬夫.解讀俄羅斯[M].吳曉都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 張笑丹,姚景楠.淺談葉卡捷琳娜二世對俄羅斯的影響[J].品牌(下半月),2015(5).

作 者:門姊陽,西安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

相關焦點

  • 淺析影視作品中場景的語義符號作用
    所以一個優秀的影視作品中場景是十分重要的元素,場景有著塑造人物形象,交代故事背景,推動情節發展,體現文化等十分重要的作用。了解影視場景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艾柯(Umberto Eco)認為:「符號是在社會約定俗成的基礎上可以代表其他事物的任何事物」 [1] 。所以符號學是可以用以分析影視場景的重要方法,本文將結合案例運用符號分析影視場景的作用。
  • 經典重溫,金庸影視作品裡有哪些角色正符合你心目中的形象?
    小編經常聽舅舅說起金庸的武俠小說都津津樂道,因為他的小說裡面的人物,是現有生活中不存在的。金庸老前輩是四大才金庸的多部武俠小說被改編成影視作品,這些影視作品被多次翻拍。娛樂圈中很多明星都參演過他的影視作品,小編覺得有四位女主與他筆下的角色最符合,演得活靈活現。
  • 母性的放逐與重構——淺析蕭紅作品與生命中的母親形象
    蕭紅影視形象本文通過蕭紅小說作品描寫多樣貌的母親形象,歸納出「罪惡母親」群像,再回溯蕭紅散文作品及其他著作中描寫真實母親與後母的文字書寫,開展母愛的殞落對於蕭紅生命歷程的影響二、蕭紅作品中的母親形象——以小說角色為例蕭紅筆下的母親大多是缺乏母愛的,呈現出母愛是與仇恨、痛苦、厭倦、悔恨和失望交織在一起的,揭去母親形象神聖面紗後的真實本相──失去人性的惡母群像。蕭紅作品中母親形象,大抵可以從三大面向談起:「非人化」、「失職化」、「否定生育」。
  • 父愛如山 經典作品中那些打動我們的「父親」形象
    細數文學、影視、音樂、美術領域以父愛為題材的作品,數不勝數。今天,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那些經典作品中的父愛,供大家在父親節細細體味。今日是父親節,小編整理了文學作品、影視劇、畫作、音樂中的父親形象,在這些畫面、歌詞、故事中,相信你能看到自己父親的影子。
  • 「你好,俄羅斯!」中外經典歌劇作品音樂會在莫斯科舉行
    人民網莫斯科9月15日電(記者 屈海齊 李明琪)9月14日晚,在俄羅斯軍隊中央模範劇院,中國國家大劇院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和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攜手為觀眾獻上了一臺名為「你好,俄羅斯!」的中外經典歌劇作品音樂盛宴。
  • 從五部歐美熱播劇中看影視作品如何成功改編經典文學
    擺渡在文字和影像間    從五部歐美熱播劇中看影視作品如何成功改編經典文學  改編經典文學一直是歐美電視劇重要的製作選擇。在最近出現的一批口碑不俗的劇集中,有多部是改編自文學著作。一來由於行業中的技術進步和生態變化,讓很多擁有宏大格局和複雜內容的作品有了能被改編出來的條件;二來因為優秀的文學天然有著被影視化的良好基因和廣大的市場受眾,這使影視在製作中減少了很多風險;三是文學和影視的結合可以使文學在當下得到最快速地傳播,觀眾在享受審美娛樂的時候能重燃對文學的興趣,對出版行業也有積極正面的影響。
  • 不在沉默中爆發,便在沉默中滅亡-淺析魯迅作品中的知識分子形象
    然而這些人物形象哪怕時至今日,仍然可以「對號入座」,看似有幾分沉重和壓抑,但是這卻意味著深刻地反思和自我的精神剖析。基於此,本文嘗試探討魯迅筆下作品中的知識分子形象,希望有助於魯迅文學研究並具有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 這部電影讓她一改之前韓國影視作品中女性的形象,影響深遠
    提起韓國影視,許多國人特別是中青年的朋友一定會記得一部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我的野蠻女友》導演郭在容,主演車太賢和全智賢,是一部韓國愛情電影。影片根據韓國一部頗為流行的網絡小說改編。從此,牽牛就在心甘情願挨打受罵的日子中享受戀愛的甜蜜。你是否相信「緣分」這個東西,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即使一開始是分開的,最後還會相聚在一起。《我的野蠻女友》影片一改過去韓片中女主角溫柔賢淑的形象,美麗的女主角被定義為比男人還要粗魯霸道的女性,這對民風保守的韓國來說是對社會文化的一次極大突破,並掀起一股「野蠻風」。
  • 影視中的金庸:經典角色,第二驚豔時光,第一無可非議!
    武俠翻拍成影視作品最多的,恐怕得數金庸了,金庸的小說故事結構緊湊,劇情發展環環相扣,可讀性非常高,小編現在甚至羨慕那些沒有讀過金庸作品的人。雖然在電視劇和電影中難免修改劇情,但金庸的作品也讓大家記住了許許多多的超經典角色,話不多說,往下看:七、鞏俐版天山童姥天山童姥在金庸原著中原本是一幼女形象
  • 影視IP運營中的加減乘除策略淺析
    關鍵詞:影視IP;產業鏈;運營策略 中圖分類號:G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5-0092-02 IP是英文單詞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即「智慧財產權」,指「權利人對其所創作的智力勞動成果所享有的專有權利」。
  • 細數經典羅馬影視作品
    細數經典羅馬影視作品古羅馬指從公元前9世紀初在義大利半島(即亞平寧半島)中部興起的文明,它與秦漢時期的中國一樣,是古代世界強大的帝國之一。有很多的作品描述古羅馬的事跡,那麼有哪些影視作品呢?《賓虛》最經典的羅馬電影《賓虛》改編自盧·華萊士的同名長篇小說。是由導演威廉·惠勒執導, 查爾頓·海斯特、休·格裡夫斯、傑克·霍金斯主演的民族苦難歷史片。該片講述了猶太人賓虛同羅馬指揮官瑪瑟拉之間的愛恨情仇及其反抗羅馬帝國壓迫故事。該片獲1960年第3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獎項。
  • [學子論文]淺析影視中視覺符號的運用【2】
    2、視覺符號在影視中的具體運用 2.1作為一種修飾方式,突顯影視作品的藝術氣質 前文提到電影電視本身就是一種視覺符號,更是一種視覺藝術,它通過畫面來傳遞故事信息。而各種影像畫面的塑造就是靠視覺符號來完成。
  • 影視鮮有教師主題,呼喚更多教師螢屏形象
    以影視作品最為典型,近年的影視作品鮮有教師主題,更少有家喻戶曉的教師形象。電影電視的對人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很多人就因為一部電影、喜歡一個形象,就矢志選擇一個職業。當前,活躍於螢屏的有時代弄潮兒企業家,有鞠躬盡瘁一心為民的公務員,有敢於亮劍保家衛國的軍人,有與歹徒英勇搏鬥的警察,有救死扶傷的醫生,有守護正義的法官檢察官,等等,各行各業,卻鮮有教師主題的影視作品。
  • 青浦影視剪輯培訓班淺析影視製作傳統剪輯和數字剪輯有什麼不同
    影視後期製作就是對拍攝完的影片或者軟體製作的動畫,做後期的處理,使其形成完整的影片,包括加特效,加文字,並且為影片製作聲音等。後期軟體具體可以分為平面軟體、合成軟體、非線性編輯軟體、三維軟體。下面影視剪輯培訓老師就來分析下影視製作傳統剪輯和數字剪輯有什麼不同。
  • 「中國故事」走出國門 影視佳作海外熱播——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
    新華網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史競男)精心譯製的電視劇《木府風雲》在東南亞掀起「中國風」,譯製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用地道的中國美食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徵服了大批海外「粉絲」,動畫片《熊出沒》讓中國的卡通形象登上了全球知名的迪斯尼兒童頻道……  自2013年中宣部組織實施的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啟動以來,遴選資助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當代影視作品並進行多語種翻譯向世界推介
  • 當代影視音樂作品的民族氣質
    影視作品中若採用了契合本民族審美取向和民族心理的音樂元素,則會表現出獨特的民族氣韻和精神氣質,並使作品所要傳達的意蘊得到升華。縱覽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影視作品,可以看出有很多影視音樂成功地將中國的民族音樂元素創造性地運用,形成獨具中國氣韻的影視音樂經典。具體來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更好地用音樂傳達出了民族氣質。挪用——移花接木挪用是影視音樂創作的主要藝術手段之一。
  • 電影中形象與其聲音反差最大的經典人物,你還記得嗎
    電影中的人物形象與聲音,對於電影本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些大師級的導演往往會因為一個人物而大費周折,因此最終給大家呈現出來很多極具視覺衝擊力的人物。那麼很多時候,人物形象與其聲音的反差更能打動觀眾們的心理,讓這個人物更加能讓觀眾們記住。
  • 學者評影視作品中炫富現象:炫富是一種精神缺鈣
    有的影視作品藝術質量乏善可陳,宣傳稿件中卻充斥著「投資幾億」「搭建實景耗費幾千萬」「手工定製的演出服一件幾十萬」之類的內容,以製造話題、吸引眼球。  炫富現象也滲透到了很多影視作品的故事情節之中。尤其是一些反映都市生活的作品所傳遞的價值理念和審美趨向,透露著對金錢的各種嚮往和崇拜。
  • 女性題材影視創作能否真正貼近女性視角
    當這樣的邏輯建立,有個命題更值得思考:女性題材影視創作是否真正貼近了女性視角,抑或僅僅投市場所好,循著標籤激一激女性受眾的傾訴欲?焦點精準的發問,可以鑲正影視創作裡的女性世界觀「什麼是美?什麼是醜?美的標準是什麼?又是誰定義了這樣的標準?
  • 周星馳影視作品中最經典的幾句臺詞,尤其是自我介紹那句最為經典
    周星馳影視作品中最經典的幾句臺詞,尤其是自我介紹那句最為經典娛樂圈的經典電影有很多,但是最讓小編喜歡的還是周星馳的無釐頭搞笑的電影,星爺的每部電影小編都看過,現在星爺的年紀大了,也不再親自做主角了,但是他的電影還是讓人百看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