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俄羅斯經典影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門姊陽[西安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 西安 710128]
摘 要:俄羅斯電影中的女性形象是研究俄羅斯文化一個不可忽視的元素。近年來,俄羅斯經典影視作品層出不窮,這些作品相繼刻畫了一系列俄羅斯典型的女性形象。這些飽滿而又富有感染力的女性形象對研究俄羅斯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俄羅斯經典影視作品 女性形象 葉卡捷琳娜二世 柳德米拉 阿莉亞
縱觀人類發展的歷史,女性是美麗的精靈,是勤勞的天使,是和平的使者,是智慧的化身,是創造新世紀的英傑。沒有偉大的女性,就沒有新生命的孕育和發展。不同的環境塑造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民族中,女性的形象有其共同之處,又有自己獨特的一面。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越來越發達,許多經典的俄羅斯影視作品傳入中國,其中不乏一些刻畫俄羅斯典型女性形象的作品。本文將解讀《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狙擊手》以及《飛蛾》這三部俄羅斯經典影視作品中所塑造的俄羅斯女帝形象、俄羅斯女勇士形象及俄羅斯女學生形象。
一、《葉卡捷琳娜二世》:帝國中的偉大女皇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俄羅斯電視臺拍攝的一部關於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傳記電視劇,講述了葉卡捷琳娜大帝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作為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稱為大帝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身上有著令人欽佩的特質與氣魄。從出生到被選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再到登基治理國家成為與彼得大帝齊名的沙皇,該劇均進行了詳細豐富的介紹。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德國安哈特-查爾布斯特親王之女,同時也是俄羅斯留裡克王朝-特維爾大公後裔。她出生於普魯士什切青市的一個敗落的貴族家庭,出生時名為索非亞·弗雷德裡卡·奧古斯塔·馮·安哈特-採爾布斯特-多恩堡。1744年,她被俄羅斯女皇伊莉莎白一世挑選為皇位繼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與母親一起前往俄羅斯,從此便開啟了自己偉大的一生。1762年,葉卡捷琳娜二世通過發動宮廷政變登上皇位,成為俄羅斯歷史上的第四位女皇。執政三十四年間,葉卡捷琳娜二世充分發揮自己的雄才大略,對內加強中央集權,鞏固自己的統治,對外大肆進行擴張,為俄羅斯爭奪歐洲霸權鋪設道路,為俄羅斯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葉卡捷琳娜二世不同於俄羅斯傳統女性的刻板形象。在很多人的眼中,俄羅斯女性是一種溫順的動物,她們甘願做男人的附屬,甘願替男人吃苦,甘願為男人獻身,甘願對男人俯首為奴。如果丈夫是土匪,她們便會去做土匪;如果丈夫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她們就跟到西伯利亞。葉卡捷琳娜二世恰巧相反,她有著過人的智慧、長遠的眼光及獨立的女性意識。她不甘願躲在男人的背後,讓自己的生活被男人左右。她有著明確的追求與強大的野心,並不懼困難努力達成自己心中所想。女性不比男性差,她對此深信不疑,並且也親身做到了這一點。執政期間她首次提出開明君主專制,這在俄羅斯的治國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雖然在政治上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彪悍」的女皇,是權力的巔峰,但是在愛情上她又同其他女人一樣,對美好的愛情、對溫暖的家庭充滿了嚮往。傳說她有十二位情人,極為風流,但電影還原了她作為女性的一面,她不只是為了滿足肉體的欲望,她也渴望得到真正的愛情。
二、《女狙擊手》:戰爭中的英勇女戰士
《女狙擊手》是烏克蘭和俄羅斯合拍的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主要講述了「二戰」時期蘇聯傳奇女槍手柳德米拉·帕夫柳琴科的故事。蘇聯女學生柳德米拉在一次射擊遊戲中無意間發現了自己的射擊天賦,1941年,她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參軍奔赴戰場。憑藉過人的天賦以及艱苦的訓練,柳德米拉迅速成長為全蘇聯最出色的狙擊手,因此她被德軍視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除掉的巨大威脅。在戰爭中柳德米拉曾喜歡過兩個男人,第一個男人因為已經有了妻子拒絕了柳德米拉,隨後在一次戰爭中為國捐軀。後來柳德米拉喜歡上了自己的新搭檔,兩人情投意合,迅速墜入愛網,然而好景不長,厄運再次降臨,新搭檔為了保護柳德米拉最終也戰死沙場。1942年戰爭勝利,柳德米拉作為蘇軍的英雄被邀請至白宮做客,除下戎裝,變回女嬌娃。回想以往歲月,柳德米拉與她死去的愛人們的一生都是在為了戰爭的勝利而奮鬥,在為蘇聯這個國家做貢獻。
人們一談到戰爭,都會覺得那是男人們的事情,與女人無關。但當戰爭來臨時,保衛祖國,人人有責。沒有人規定女人只能躲在後方,不可以上戰場,任何女人都可以上戰場,並且可以成為和男人一樣的大英雄。柳德米拉用自己的事跡證明了這個道理。柳德米拉有著驚人的射擊天賦,她勇敢,充滿了智慧,並且有著高尚的人生價值觀。她學習成績優異,但因為自己的射擊天賦可以為國家做貢獻,她毅然決然棄文從武。訓練的過程中,她從不叫苦叫累,始終努力堅持。她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自己喜歡做什麼以及自己能做什麼,她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國家,即使受到家人強烈的反對,她也依舊聽從自己的內心奔赴前線,儘自己所能發揮自己的長處保衛國家。柳德米拉不會因為自己是個姑娘就選擇適合姑娘做的事情,比如當戰地醫務人員,比如結婚生子安安穩穩過一輩子,她只會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面對愛情,她很勇敢,會主動出擊,毫不吝嗇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愛意。她喜歡的男人都是堂堂正正的勇士,雖然相處的時光都很短暫,但是卻很幸福。
三、《飛蛾》:災難中的頑強女學生
《飛蛾》於2013年(車諾比事故二十七周年)上映,由真實事件改編。1986年4月,烏克蘭普裡皮亞季車諾比核電廠4號反應堆堆芯熔毀,三十餘人在爆炸中死亡。由於放射塵埃,死亡人數達到了四位數,這場事故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態災難。電影背景設定在大災難伊始,揭示了車諾比事件中的種種細節。核電站爆炸這一駭人聽聞的消息傳開後,整個世界都在恐懼與混亂中共睹了這場悲劇。在應對這場規模巨大的災難中,蘇聯人民表現出了無私的勇氣和品格。該劇重點講述了女學生阿莉亞和緊急事務部士兵巴沙在車諾比事故背景下的愛情故事。他們的愛情如同片名,好似飛蛾撲火,他們不顧危險,憑著自己的感覺飛向對方,但最終仍然無法避免悲慘的結局。
女主角阿莉亞年輕貌美,古靈精怪,學習成績優異,是家裡面最小的孩子,受盡寵愛。但阿莉亞絕不是個被家裡寵壞的小公主,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她也知道做什麼才是對的。她能吃苦,在災難面前能運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困難。當愛情到來的時候,她會牢牢抓住。她不在乎出身,不在乎家庭貧富的差距,她只跟隨自己的內心,選擇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當她遇到巴沙的時候,她把自己的熱情表現到了極致,第一次見面就確立了關係。對待愛情,阿莉亞雖然大膽,但同時又特別忠貞,認定了巴沙是她這輩子唯一的男人。他和巴沙在一起度過了非常浪漫幸福的時光,儘管隨後巴沙因輻射染病時日不多,但阿莉亞始終對巴沙不離不棄。巴沙走不動了,阿莉亞就背著他,背不動了,就找東西拖著他走,直到與醫療隊相遇。
在巴沙接受治療時,阿莉亞生命力的頑強、對愛情的堅持令人感動。醫生不讓她看望巴沙,她就想盡辦法懇求醫生,甚至給醫生下跪。最終,醫生被她的真誠感動,給了她幾分鐘的探望時間。阿莉亞深知這幾分鐘來之不易,因此異常珍惜。在前去探望巴沙前,她用攢了很久的錢做了造型。巴沙最後仍然救治無效離開了人世,而阿莉亞已經懷上了巴沙的孩子。在核輻射如此嚴重的情況下,政府規定必須打掉孩子,阿莉亞為了守住和巴沙的愛情結晶,跳窗逃出了醫院,盡全力保住了他們的孩子。自始至終阿莉亞都是一個勇敢、有魄力、堅守自己內心的女性。
四、結語
眾所周知,俄羅斯民族在世界上享有「戰鬥民族」的稱號,他們擁有勇敢的品質及鋼鐵般的意志。總有人稱讚俄羅斯女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但她們絕對不是空有令世界驚豔的容貌。她們渴望真正的愛情,嚮往美好的家庭生活,為了愛情可以很勇敢,很堅強。同時,她們也有自己事業上的追求,不甘於落在男人之後,她們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拼搏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她們認真,勤奮,不懼艱難險阻。歷史上的葉卡捷琳娜大帝、「二戰」時期的蘇聯第一女槍手,車諾比核電事故中的女大學生,無一不展現了俄羅斯女性勇敢、聰明、堅守自己內心、追求美好愛情的優秀品質。
對於外語學習者來說,只學習語法是完全不夠的,還需要了解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及風土人情。人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承載者,這就說明在研究文化的過程中對人的研究不可或缺。俄羅斯的女性一直推動著俄羅斯歷史的發展,以及文化的繁榮,對她們的研究一直以來都是研究俄羅斯文化不可或缺的元素。隨著網絡信息的不斷發展,我們認識俄羅斯女性的渠道不斷增加,不再僅僅局限於苦讀文學作品。對俄羅斯影視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加深對俄羅斯這個民族的認識,全面地學習俄羅斯文化,並且有利於跨文化之間的交流。
參考文獻:
[1] 風喚雀翎.一本書看透俄羅斯[M].北京:臺海出版社,2013.
[2] 利哈喬夫.解讀俄羅斯[M].吳曉都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 張笑丹,姚景楠.淺談葉卡捷琳娜二世對俄羅斯的影響[J].品牌(下半月),2015(5).
作 者:門姊陽,西安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