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碧育兒心得(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1663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隨著年齡的成長,調皮搗蛋也變成了孩子的代名詞,每天忙於應對孩子的錯誤,脾氣再好的家長難免也會有些情緒失控,對孩子吼叫幾句。有些家長認為吼就吼了,自己是孩子的親生父母,吼幾句有什麼大不了的,很多明星也在親子節目當中被孩子氣得火冒三丈,大聲嚷嚷。
明星陳小春是很多家長在為自己辯解時舉出的例子:「你看看人家陳小春也吼孩子了,Jasper不還是那麼懂事可愛嗎?」
然而這部分家長其實只看到了陳小春在節目裡對孩子的吼叫和責備,卻並沒有仔細觀察到陳小春背後的行為。在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中,陳小春第1次單獨和兒子出來旅遊。面對這樣一個小小的孩子,父子雙方由於平時缺少溝通,出現了很多表達上的問題。所以陳小春經常會吼叫孩子,但是Jasper被媽媽教得很乖,面對爸爸的吼叫他並沒有出現對抗情緒,雖然覺得委屈,但還是奶聲奶氣地問爸爸:「你可以不要那麼生氣嗎?」
看到兒子的溫柔和包容,讓陳小春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控,他馬上和孩子進行了道歉,抱起了兒子,誠懇地說了「對不起」。很多觀眾只看到了陳小春的吼叫行為,但是卻並沒有注意到節目背後發生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一看,陳小春在吼完孩子之後是如何進行自我反省的吧。
吼完孩子後,陳小春馬上就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並且對兒子道歉,用親密的身體接觸去表達自己的內疚和後悔。他整天都一直處於深深的自責當中,從沒有停止過自省。
一直到了節目錄製的當天晚上,工作人員在進行採訪的時候,陳小春依然在反省自己白天的行為。覺得自己不應該對兒子發脾氣,而是應該用更加平穩和理智的言語去表達。
然而與陳小春不同的是,很多家長缺乏這種自省的覺悟,吼完孩子之後非常吝嗇於說出「對不起」。因為他們認為子女是自己的血脈,如果給孩子道歉會影響父母的權威性,會沒有面子。
有這種思想的家長並不是少數,尤其是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很多人覺得自父母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孩子的順從才是真正的孝順。即便心中後悔和內疚,也絕不會在言語上表示出來。其實這種行為很容易造成親子雙方的誤解,也會給孩子留下陰影,讓孩子認為父母不愛自己。
孩子的成長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糾正,在犯錯中變得更好的過程。所以家長應該理智的去看待孩子的錯誤,給予孩子足夠的包容,不要讓自己的脾氣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
1、鼓勵孩子自己思考。
孩子犯錯的時候,與其讓家長提醒孩子做錯了什麼,不如引導孩子自己進行思考。這樣可以讓孩子通過邏輯整合和因果關係,真正地從思想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才會發自內心地想要去糾正自己的行為。父母的強勢叮囑和理念的灌輸,反而會讓孩子感受到不認同和不服氣。
2、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有些孩子犯錯是出於無心,並不是有意為之;而有些孩子犯錯是想要博取父母的關注。家長應該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幫助孩子梳理出犯錯的真實動機,有針對性地給予引導。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明白自己行為的不當,自發地去糾正,而不是完全聽從父母的指揮。
3、理智、平靜的包容孩子的錯誤。
孩子犯錯之後,家長應該保持自己態度的理智和平靜。不要在情緒失控的狀態下對孩子進行教育,允許孩子在成長中犯錯,並且包容孩子的錯誤,給予正確的引導,才是家長應該盡到的責任。如果實在沒有控制住吼了孩子,那麼家長也應該及時的反省自己,誠懇地對孩子進行道歉。
雨果曾經說過:「錯誤猶如一種地心吸力,不犯錯誤,那是天使的夢想」。
所以面對孩子犯錯時,父母要給予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幫助孩子糾正不當行為才是最終目的。同時家長也要自省自查,檢討自己的態度,如有不當及時道歉請求孩子的原諒。
您會吼叫孩子嗎?面對孩子的犯錯您又是如何做的?歡迎各位家長分享自己的故事。
我是@小碧育兒心得 ,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