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春「吼孩子」的背後,藏著大部分家長都不知道的事情

2020-08-28 思考星球

在一檔親子節目中,請到了「山雞哥」陳小春和他的兒子小小春。


在之後播出的正片中,我們可以發現,陳小春經常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對著小小春很大聲的說話或者說直接點就是生氣了。他缺乏耐心,容易動怒,對兒子嚴格苛刻,不像其他父親對孩子那樣無微不至。



隨著節目的播出,尤其是在一期節目中小小春直接拿著喇叭問自己的爸爸可不可以停止生氣,也就是從這裡開始這對父子之間的相處變得越來越融洽了。



和陳小春一樣,面對調皮的孩子,有些性急的家長大概會發一通雷霆之怒,於是孩子前一刻還在調皮,後一刻已經嚇得淚珠連連不敢作聲了。


有句話叫,不當媽,你不知道自己的嗓門有多大!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兇惡!



但是吼孩子真的是教育嗎?

家長們要知道,在你控制不住脾氣的時候,孩子的學習也因此而大受影響……


一、親子關係影響孩子學習

有調查結果顯示,在「和睦」、「平常」和「緊張」三種不同的家庭氣氛條件下,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品德等都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在「和睦」的家庭氣氛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品德均優於「平常」的家庭氣氛;後者又優於「緊張」的家庭氣氛。


1)粗暴的教育方式有礙孩子學習



我國專家李錦韜等在「初中學習困難學生教育的研究」中,曾對1024名初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對「家長對你教育的主要方式」一題的回答中,答「耐心幫助、平等教育」的優等生是51.4%,而學習困難學生是6%。答「簡單粗暴、打罵訓斥」的優等生0%,而學習困難學生是10.8%。這說明家長對子女不民主、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是形成學習困難學生的原因之一


2)溫暖的教育方式有利孩子學習



一些調查也表明,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有顯著的影響。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使孩子感到輕鬆愉快,有利於孩子的學習;而專制、粗暴的家庭氛圍,使學生感到壓抑、焦慮,不利於孩子的學習。


二、為什麼良好的親子關係,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研究表明,溫馨、和諧的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真摯的愛和尊重,生活在這種家庭的孩子身心愉快、有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


這些孩子對前途充滿信心,樂觀積極,他們把父母的期望內化成自己學習的動力,遇到困難也不會退縮,這些都是有利於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的心理因素。


一位美國心理學家亨利•克萊•林格倫說:「如果孩子在家裡獲得安全感,這種感受將使他更順利地應付課堂的學習任務以及在學校碰到的其他問題。但是,如果家庭以懲罰、混亂、過分嚴厲為特徵的成分越多,在孩子身上造成行為問題的可能性特別大。」


三、如何促進親子關係?


1)回應孩子

孩子的感受和情緒要需要父母溫情的、及時的、恰到好處的關懷和回應。

比如孩子拿著他的畫給父母看,我畫的好看嗎?作為父母你會怎麼回應?有的父母說:哇,好棒。

其實,這時候很多都是無效的表揚,其實你用不用心孩子都能感受,孩子內心感到深深地被忽視。他感覺自己的努力在媽媽眼裡毫無價值,他就不再想積極努力。


有的孩子會失落、悲傷,甚至會因為沒有被關注、沒有被理解而產生憤怒,會出現一些所謂的孩子的不良行為,破壞性行為。


其實,孩子出現這些不良行為的背後大多是因為他的情緒沒有被覺察和恰當的回應。



2)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很多時候雖然是看起來是孩子的行為讓家長大為惱火,但其實認真思考,家長的憤怒情緒裡,是不是也包含了對自己「教育無效」的不滿和挫敗感。面對孩子,家長暫時沒有好辦法,這種感覺很糟糕。


回憶一下,當家長的憤怒就要爆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先是家長對孩子的指責,之後孩子據理力爭或者默默不語,……


這些對於解決問題,真的有用嗎?孩子可能會因為恐懼選擇服從,但他心裡未必會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甚至還會為自己的「屈服」懊惱不已。而如果親子衝突升級,帶來更糟糕的後果,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


家長不妨把處理問題,當做是一種學習,和孩子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也為孩子提供了榜樣。



3)注意溝通方式

孩子的情緒和行為有時候向家長傳達信息,但如何解讀還需要和孩子確認。

例如,孩子上課興致不高,有可能是因為內容不感興趣;也可能是已經學會了。

了解了他的情況、他的需要,我們才能和孩子在同一個頻道上開始對話,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

例如,家長可以說,今天早上看到你10點鐘才起床,導致了上網課遲到。這讓我很著急、也有點生氣。知道今天有網課,還這麼晚才起床,我覺得這是不應該的。我想知道你經歷了什麼事,你能和我說說嗎?或者我們來看看怎麼做合適。

說請求而不是命令,就意味著不是必須一定要這樣做,而是家長和孩子雙方要去協商。



家長們們不要因為自己的情緒、感受而去壓抑孩子們的真實感受和行為。這些被壓抑的孩子,必然會出現扭曲的個性,日後都會給他們的學習以及成長帶來很多阻礙。

相關焦點

  • 你只看到陳小春吼孩子?他背後的一些行為,卻值得每個家長借鑑
    有些家長認為吼就吼了,自己是孩子的親生父母,吼幾句有什麼大不了的,很多明星也在親子節目當中被孩子氣得火冒三丈,大聲嚷嚷。是很多家長在為自己辯解時舉出的例子:「你看看人家陳小春也吼孩子了,Jasper不還是那麼懂事可愛嗎?」
  • 孩子被吼後真的不記仇嗎?知道背後的真相,家長都後悔了
    小寶寶是父母的心頭肉,掌心寶,這點毋庸置疑,相信如果可能,大多數父母都願意寧可自己苦點但也想把能力範圍內最好的一切都給孩子。可是有那麼句話不是說麼,「你把最壞的脾氣給了最愛的人」,家長也是一樣,雖然愛孩子是真的,但是孩子上來調皮勁了,真的忍不住發火也是真的。
  • 你只看到陳小春吼兒子?他背後的教育理念,卻值得每一位家長學習
    Jasper有呆萌可愛的一面,但是也看到了他的獨立,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靠自己獨立完成的,對陳小春的依賴性也不是那麼的大,還會照顧別的小朋友的情緒。很多人都感到很疑惑,為什麼陳小春夫妻倆都是暴脾氣,但是卻教養出這麼溫柔的兒子。有教養的孩子都是從小培養的。寫作業拖拖拉拉,你怎麼催,孩子都沒有改觀,孩子學習生活也不讓人省心,厭學不想去學校,沉迷遊戲,愛玩,在家膽子很大,但是在外面就很膽小不自信。作為家長的你,都有這些困惑嗎?
  • Jasper撒謊惹怒陳小春:當孩子撒謊,家長這樣處理勝過所有打罵
    隨著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家長們發現孩子們越來越愛說謊。比如有的時候家長讓孩子們在飯前洗手,轉眼孩子就跑到飯桌上去了,媽媽就問孩子"洗手了嗎?"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回答"洗了",其實轉眼間孩子就從他們的玩具小天地跑到飯桌上根本沒有洗手。
  • 孩子遇到事情就愛大吼大叫,家長的情緒很重要,先調整好自己
    前言:每個父母,最大願望就是讓自家寶寶能夠更加優秀,我們在培養孩子時,每個大家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難免會遇到有些寶寶不懂得體恤大人的辛苦,往往會和家長反著幹,遇到這樣的孩子,你會發現這類型的孩子大部分都會喜歡大吼大叫,如果你的孩子也喜歡吼叫吵鬧,那可能你要考慮一下你自己了,有些孩子吼叫吵鬧是來自於家長的溺愛,而有些孩子吼叫吵鬧是來自於家長的憤怒。
  • 孩子被吼後越來越沉默了,知道真相後,還會吼孩子嗎?
    孩子的每種負面情緒背後都是一個未得到滿足的訴求孩子被吼之後可能出現應激反應,這時候往往將個人封閉起來,不再思考父母吼自己的一切內容,防止受到更多傷害。有的孩子被吼之後不說話,表現的非常平靜,其實這屬於孩子自我保護的一種反應,孩子並沒有想其他東西。
  • 大聲吼一句孩子就被嚇哭,背後有這幾個深層原因,家長要重視
    文|文兒在孩子的問題上,家長總是希望能夠保護他免受傷害,讓他健健康康的長大,卻又不希望孩子太過於懦弱膽小,沒有勇氣和能力去獨自面對外面的環境。正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並不會輕易如願。有些孩子太過於膽小怕事,在別人看來很正常的事他都怕的不行。怕黑也就算了,有時候大聲的吼他一句都能把他嚇哭,一哭起來就沒完沒了。要是這種狀態持續下去,長大以後又要怎麼辦?所以找到孩子為什麼會這樣的原因,然後著手解決,才是最有效的。
  • 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做不吼不叫不懲罰的家長
    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做不吼不叫不懲罰的家長家長的大吼大叫和嚴厲懲罰,會給孩子的內心帶來巨大的創傷因為他們真的認為懲罰會促使孩子做得更好,並成為更好的人;因為他們從來沒想過要造成使孩子產生自卑感或反叛的環境;他們和許多的家長一樣,只是缺乏方法,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此刻,正在閱讀文章的你,有沒有這樣的困惑呢?今天叮噹媽媽要給大家推薦一個有效的方法:當孩子犯錯誤或產生不良行為時,讓孩子自己承擔事情的自然後果!
  • 從陳小春的育兒理念中,家長可以學到什麼?
    無辜的看著爸爸,也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陳小春對孩子的嚴格要求,雖然是一種厚重的父愛,但確實有些太嚴厲了,不少網友紛紛吐槽,議論紛紛,為Jasper打抱不平。在節目組的採訪中,陳小春也表示想要讓Jasper更加獨立,成為男子漢,所以教育方式有些嚴格了。
  • 李玫瑾:沒有哪個孩子天生愛撒謊,大部分都和家長教育有關
    再想想自己小時候,不也如此,犯了錯,就算承認了錯誤,也免不了一頓打罵,於是就學會了給自己上一層保護色:說謊。面對孩子說謊,很多家長都視為洪水猛獸,擔心孩子是不是人品出現了問題。其實,我們回想一下,從小到大,我們是不是也曾說過慌,那我們就是一個壞人了嗎?
  • 孩子總頂嘴氣哭大人,靈活運用這3句話,比吼孩子多少句都管用
    靈活運用這3句話,比吼孩子多少句都管用,孩子將來也會感謝你。」,情緒上來的時候,大家也都知道,不會馬上平息。有情緒出現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以發洩,但不可以因為發洩自己的情緒,而去傷害別人,要明白惡語傷人六月寒,更何況面對的是最愛的人呢。
  • 家長吼孩子是一種病態,影響孩子心靈,寶媽需注意
    大家有沒有發現,天底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碰到孩子哭鬧,孩子不懂禮貌,孩子鬧事的時候,總是會吼孩子。吼完孩子以後,心裡後悔不已,覺得孩子特別的可憐,想跟孩子道歉卻拉不下臉來,心裡默默保證下次再也不朝孩子發火,不吼孩子。可看到孩子惹自己生氣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家長學會這3招正面管教,比大吼和打罵都有效
    孩子正處於叛逆期,他們必定會跟父母做出對抗,不喜歡父母幹擾自己的做法,經常對別人發脾氣,甚至還可能會忍不住打人。面對這樣的情況,相信不少家長都會用大吼和打罵來解決,畢竟&34;、&34;,是諸多家長遵循的教育方式。
  • 只藏腦袋不藏腳?孩子捉迷藏的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
    比如,他們會像鴕鳥一樣把頭藏起來,卻還大搖大擺地撅著個屁股;或者,家長問:「藏好了嗎?」孩子立刻大聲地暴露自己的位置:「藏好了」。有的娃甚至原地不動,用雙手捂住自己的眼睛,就說自己藏好了。>孩子2歲了,特喜歡捉迷藏,可他總是藏了頭不藏腳,大人也教過,但他還是不會把自己完整的藏起來,這孩子是不是有點「缺心眼」啊?
  • 陳小春催兒子快點走,催促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傷害?
    上面的對話中,這位家長說,自己催孩子時,反而被孩子質問,為什麼這麼兇?因為孩子不知道自己「慢」,他可能盡力在加快步伐了,但是在大人速度的襯託下,孩子的一舉一動顯得「很慢」。但Jasper怕摔跤,所以並沒有加快步伐,以至於後面陳小春忍無可忍,吼了一句:hurry up!(快點!)Jasper被爸爸嚇到了,也有點生氣,他回答:I know.what's wrong with you?(我知道,但是你是怎麼了?)他不明白爸爸為什麼這麼生氣。
  • 經常被大吼和從沒被大吼的孩子,20年後差異明顯,家長別不在意
    導讀:經常被大吼和從沒被大吼的孩子,20年後差異明顯,家長別不在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經常被大吼和從沒被大吼的孩子,20年後差異明顯,家長別不在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一周吼娃7天,每次吼完孩子就後悔,這7招「戒吼法」很有效
    文丨洛芸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每個家庭中都有一個不聽話的孩子,簡稱熊孩子。這些熊孩子把父母的耐心都一點點的磨盡。當孩子犯錯時多數父母會吼罵他們,但很多父母在罵完孩子後,內心是非常後悔的。雖然一時吼孩子能得到極大的快樂,但時常吼卻只有滿心的後悔。
  • 戒不掉吼孩子,堵不如疏
    每次鄧超不是叫她去說一下,而是叫她去吼一聲。孫儷在微博總結自己的育兒經驗:"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曾經有機構專門發起過為期30天的打卡「戒吼」實驗。在一天中只要有一次吼過孩子,就扣取30元現金,用此來提醒和督促家長們「戒吼」。
  • 你越大聲吼,孩子越差勁!家長學會這麼做,比你吼100句都有用
    前一段時間,不少的家長向我訴苦「現在的孩子真的是太難帶了,你跟他講道理,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多說幾遍,他又不耐煩,每次都需要我大聲吼他才會聽話,每天教育的孩子的方法基本全靠吼,真的擔心這樣下去可怎麼辦啊!」
  • 專家都說吼孩子會損傷大腦,但是不吼,我們的傷害誰來負責?
    我們當然知道吼孩子不對,每次吼完孩子後,我們的心裡也不好受,會自責,會內疚。但有時,我們心底也會另一個聲音:那我們呢?誰又考慮過我們的感受?其實我們都知道,我們口中孩子所謂的很多問題,如果在平靜的狀態下,只是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