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情緒」第一章 展覽現場 Photo: Yeung Ho / Yagam
Mama, just killed a man.(媽媽,我剛殺了個人)
Put a gun against his head (把槍頂著他腦袋)
Pulled my trigger, now he's dead(扣下扳機,他就死了)
Mama, life had just begun(媽媽,生活才剛開始)
But now I've gone and thrown it all away(但是我卻把它全毀了)
Mama oooh(媽媽,)
Didn't mean to make you cry(我無意要讓你哭泣)
If I'm not back again this time tomorrow(如果明天此時我沒回到你身邊)
Carry on, carry on, as if nothing really matters(繼續生活,就好象是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
如果你是皇后樂隊的歌迷,肯定對這首《波西米亞狂想曲》如數家珍。主唱弗雷迪·莫庫裡的聲音,和他戛然而止的人生,都曾牽動每一位歌迷的心。Cc基金會創始人、收藏家周大為是其中之一。6月10日,他以這首歌為引子,在Cc藝術中心舉辦一場名叫「社會情緒」的展覽。展覽呈現了其部分當代藝術藏品,涉及影像、裝置、繪畫、劇場、舞蹈和聲音等不同媒介。其中,部分藏品首次對外展示。
伴隨皇后樂隊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展覽分為三個篇章,「主觀體驗」、「外部表現」和「生理喚醒」。其中,昨日開幕的「主觀體驗」部分,收錄了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黃然 、汪建偉 、楊健 、鄭煥 、朱昱(按姓名首字母排序)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獨立呈現的,它們傳達的是作為個體的獨特敘事。
據悉,第二篇章「社會情緒·外部表現」將以現場聲音和表演的形式呈現,而第三篇章則將外部的身體表現延伸至情緒內部的生理反應,以此刺激觀眾們的腦幹、杏仁核、內外分泌腺等廣泛的神經結構。
對於展覽命題,周大為做以回應:「每個人對『社會情緒』都有自己的感受。與其說這是一場藏品展,不如說讓作品本身說話。我並不是要用展覽告訴大家我的收藏脈絡,觀眾可以自己找到線索,並提出自己的觀點。」
過去幾年裡,周大為致力於打造屬於自己的當代藝術品牌:收藏作品、投資畫廊、創辦藝博會、設立Cc藝術基金會並開設實體空間,他的每一步都在訴說自己更廣闊的藝術遠景。
「我可能是國內最早收藏阿彼察邦的人。」
「影像作品一直不太好賣。但我收了很多藝術家影像作品,我要打造影響力。」
「我想讓大家都知道Cc藝術基金會,知道Cc藝術空間,知道Cc品牌,知道這是周大為做的品牌。」
周大為語速快,表達立場總是很堅定。他說,水瓶座的他,有自己的堅持,很難被他人左右。
Cc基金會創始人、收藏家周大為(攝影覃斯波)
對話周大為
雅昌藝術網:您收藏多年,為何決定舉辦個人收藏展?
周大為:與其說這是一場藏品展,不如說讓作品本身說話。我並不是要用展覽告訴大家我的收藏脈絡,觀眾可以自己找到線索,並提出自己的觀點。
雅昌藝術網:選擇參展作品的標準是什麼?如何看待「社會情緒」這個主題?
周大為:我很喜歡皇后樂隊的《波西米亞狂想曲》,我根據這首歌中情緒的變動,在藏品中找到相關的作品。整個(選擇)過程很快,很講感覺的。我不會在500多件藏品裡慢慢挑,而是看中就選。當然,我也會考慮展覽的可行性,所以排除了還在海外的藏品。
朱昱, 《茶漬 NO.5》, 2009, 布面油畫, 180 x 140 cm
致謝藝術家和長徵空間
楊健, 《我們比從前更愚蠢嗎?》, 2013, 電視、丙烯, 31 x 31 x 27 cm
致謝藝術家和空白空間
雅昌藝術網:如何看待「社會情緒」這個主題?
周大為:這個題目是我們團隊想的。坦白說,我沒有特意和他們溝通它的概念或理念。我對它的認知是通過這首歌(《波西米亞狂想曲》)和這些作品,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和狀態。我希望觀眾來看展覽時,不用被展覽主題左右,你來聽這首歌,來看作品,自己感受就好。
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信念》(Video Still 錄像截屏), 2006, 通道數字錄像裝置, 11』05』』
致謝藝術家
雅昌藝術網:阿彼察邦最近在香格納舉辦個展,您是什麼時候收藏《信念》?這件作品哪裡打動您?
周大為:我可能是中國最早收藏阿彼察邦的人。這件作品是在Leo(許宇)舉辦的展覽上收的。一方面,我當時支持LEO XU PROJECTS,影像作品不好賣,我買下是一種支持。另一方面,我之前並不了解阿彼察邦,是Leo和我介紹藝術家和這件作品的重要性。了解過程中,我發現作品裡帶有音樂性和情感的東西很符合我的審美標準,於是就買了。
雅昌藝術網:這五年裡,您的收藏方向有哪些調整?對收藏的認知有了哪些新的感悟?
周大為:以前買作品會看是否喜歡,或者有沒有增值空間。這幾年會更多考慮對藝術的推動力和影響力,所以買了很多裝置和影像。比如楊福東《陌生天堂》《竹林七賢》,徐震《彩虹》《8848-1.86》等。當然,我收藏作品是不看媒介的,我也收藏楊福東的攝影作品,汪建偉的繪畫。要收藏,還是看作品本身。
雅昌藝術網:除了成熟藝術家的代表作之外,在青年、或新銳藝術家方面,您有哪些收藏?
周大為:這幾年非常「安全性」的作品已經買得不多了。比如我買了很多西方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國內很多人都沒有聽過他們的名字。
黃然,《與生俱來的敬畏和恐懼之中的愛》, 2012 Ed. Of 3, 有機玻璃缸、4臺千斤頂、食品油、全淨水, 120 x120 x 150 cm
致謝藝術家和長徵空間 Photo: Yeung Ho
汪建偉, 《表面的肖像 IV》, 2014,布面丙烯、油畫, 200 × 420 cm, composed of 3 pieces, 200 ×140 cm for each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Long March Space, Beijing. 致謝藝術家和長徵空間
雅昌藝術網:收藏渠道是什麼?
周大為:有很多。顧問介紹、畫廊推廣、國外畢業展等,有一些是成熟藝術家的助手。
雅昌藝術網:會在藝博會上「出手」嗎?
周大為:我幾乎不在藝博會現場買作品。藝博會時間短,我需要時間去了解作品、了解藝術家。藏家不會什麼都懂,需要有學習的空間。
雅昌藝術網:您身份多元,藝術佔您工作和生活比重有多大?
周大為:大概30%-40%。
雅昌藝術網:每一年在藝術上的投入有多少預算?
周大為:預算是有的,但往往也會超預算。不過每年預算都會有變化。
雅昌藝術網:這幾年藝術市場並不理想,不少人變得更謹慎了,甚至告別了藝術收藏。您的收藏頻次是否受到影響?
周大為:我每年(收藏量)比較平均,但這幾年收得還是很多。
雅昌藝術網:當您和藝術領域越來越緊密,面對收藏,如何保持個人判斷的獨立性?
周大為:我的性格是不被他人左右的,我有自己的看法,有時候和別人都不一樣。另外,我是學藝術出身的,我在收藏的過程中建立自己和作品的情感。
雅昌藝術網:您的Cc藝術基金會和藏品有什麼關聯?
周大為:目前兩者是完全獨立的。Cc藝術基金會還是致力於推動藝術家,打造影響力?
雅昌藝術網:在打造Cc藝術品牌時,您想把它打造成成功的幕後推手,還是「站在前面的人」?
周大為:肯定是後者。我想要讓大家都知道Cc藝術基金會,知道Cc藝術品牌,知道這是周大為創立的品牌。
雅昌藝術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