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專稿】周大為:我想讓所有人知道Cc 知道這是周大為的品牌

2020-12-13 雅昌藝術網20201029

「社會情緒」第一章 展覽現場 Photo: Yeung Ho / Yagam

Mama, just killed a man.(媽媽,我剛殺了個人)

Put a gun against his head (把槍頂著他腦袋)

Pulled my trigger, now he's dead(扣下扳機,他就死了)

Mama, life had just begun(媽媽,生活才剛開始)

But now I've gone and thrown it all away(但是我卻把它全毀了)

Mama oooh(媽媽,)

Didn't mean to make you cry(我無意要讓你哭泣)

If I'm not back again this time tomorrow(如果明天此時我沒回到你身邊)

Carry on, carry on, as if nothing really matters(繼續生活,就好象是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

如果你是皇后樂隊的歌迷,肯定對這首《波西米亞狂想曲》如數家珍。主唱弗雷迪·莫庫裡的聲音,和他戛然而止的人生,都曾牽動每一位歌迷的心。Cc基金會創始人、收藏家周大為是其中之一。6月10日,他以這首歌為引子,在Cc藝術中心舉辦一場名叫「社會情緒」的展覽。展覽呈現了其部分當代藝術藏品,涉及影像、裝置、繪畫、劇場、舞蹈和聲音等不同媒介。其中,部分藏品首次對外展示。

伴隨皇后樂隊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展覽分為三個篇章,「主觀體驗」、「外部表現」和「生理喚醒」。其中,昨日開幕的「主觀體驗」部分,收錄了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黃然 、汪建偉 、楊健 、鄭煥 、朱昱(按姓名首字母排序)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獨立呈現的,它們傳達的是作為個體的獨特敘事。

據悉,第二篇章「社會情緒·外部表現」將以現場聲音和表演的形式呈現,而第三篇章則將外部的身體表現延伸至情緒內部的生理反應,以此刺激觀眾們的腦幹、杏仁核、內外分泌腺等廣泛的神經結構。

對於展覽命題,周大為做以回應:「每個人對『社會情緒』都有自己的感受。與其說這是一場藏品展,不如說讓作品本身說話。我並不是要用展覽告訴大家我的收藏脈絡,觀眾可以自己找到線索,並提出自己的觀點。」

過去幾年裡,周大為致力於打造屬於自己的當代藝術品牌:收藏作品、投資畫廊、創辦藝博會、設立Cc藝術基金會並開設實體空間,他的每一步都在訴說自己更廣闊的藝術遠景。

「我可能是國內最早收藏阿彼察邦的人。」

「影像作品一直不太好賣。但我收了很多藝術家影像作品,我要打造影響力。」

「我想讓大家都知道Cc藝術基金會,知道Cc藝術空間,知道Cc品牌,知道這是周大為做的品牌。」

周大為語速快,表達立場總是很堅定。他說,水瓶座的他,有自己的堅持,很難被他人左右。

Cc基金會創始人、收藏家周大為(攝影覃斯波)

對話周大為

雅昌藝術網:您收藏多年,為何決定舉辦個人收藏展?

周大為:與其說這是一場藏品展,不如說讓作品本身說話。我並不是要用展覽告訴大家我的收藏脈絡,觀眾可以自己找到線索,並提出自己的觀點。

雅昌藝術網:選擇參展作品的標準是什麼?如何看待「社會情緒」這個主題?

周大為:我很喜歡皇后樂隊的《波西米亞狂想曲》,我根據這首歌中情緒的變動,在藏品中找到相關的作品。整個(選擇)過程很快,很講感覺的。我不會在500多件藏品裡慢慢挑,而是看中就選。當然,我也會考慮展覽的可行性,所以排除了還在海外的藏品。

朱昱, 《茶漬 NO.5》, 2009, 布面油畫, 180 x 140 cm

致謝藝術家和長徵空間

楊健, 《我們比從前更愚蠢嗎?》, 2013, 電視、丙烯, 31 x 31 x 27 cm

致謝藝術家和空白空間

雅昌藝術網:如何看待「社會情緒」這個主題?

周大為:這個題目是我們團隊想的。坦白說,我沒有特意和他們溝通它的概念或理念。我對它的認知是通過這首歌(《波西米亞狂想曲》)和這些作品,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和狀態。我希望觀眾來看展覽時,不用被展覽主題左右,你來聽這首歌,來看作品,自己感受就好。

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信念》(Video Still 錄像截屏), 2006, 通道數字錄像裝置, 11』05』』

致謝藝術家

雅昌藝術網:阿彼察邦最近在香格納舉辦個展,您是什麼時候收藏《信念》?這件作品哪裡打動您?

周大為:我可能是中國最早收藏阿彼察邦的人。這件作品是在Leo(許宇)舉辦的展覽上收的。一方面,我當時支持LEO XU PROJECTS,影像作品不好賣,我買下是一種支持。另一方面,我之前並不了解阿彼察邦,是Leo和我介紹藝術家和這件作品的重要性。了解過程中,我發現作品裡帶有音樂性和情感的東西很符合我的審美標準,於是就買了。

雅昌藝術網:這五年裡,您的收藏方向有哪些調整?對收藏的認知有了哪些新的感悟?

周大為:以前買作品會看是否喜歡,或者有沒有增值空間。這幾年會更多考慮對藝術的推動力和影響力,所以買了很多裝置和影像。比如楊福東《陌生天堂》《竹林七賢》,徐震《彩虹》《8848-1.86》等。當然,我收藏作品是不看媒介的,我也收藏楊福東的攝影作品,汪建偉的繪畫。要收藏,還是看作品本身。

雅昌藝術網:除了成熟藝術家的代表作之外,在青年、或新銳藝術家方面,您有哪些收藏?

周大為:這幾年非常「安全性」的作品已經買得不多了。比如我買了很多西方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國內很多人都沒有聽過他們的名字。

黃然,《與生俱來的敬畏和恐懼之中的愛》, 2012 Ed. Of 3, 有機玻璃缸、4臺千斤頂、食品油、全淨水, 120 x120 x 150 cm

致謝藝術家和長徵空間 Photo: Yeung Ho

汪建偉, 《表面的肖像 IV》, 2014,布面丙烯、油畫, 200 × 420 cm, composed of 3 pieces, 200 ×140 cm for each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Long March Space, Beijing. 致謝藝術家和長徵空間

雅昌藝術網:收藏渠道是什麼?

周大為:有很多。顧問介紹、畫廊推廣、國外畢業展等,有一些是成熟藝術家的助手。

雅昌藝術網:會在藝博會上「出手」嗎?

周大為:我幾乎不在藝博會現場買作品。藝博會時間短,我需要時間去了解作品、了解藝術家。藏家不會什麼都懂,需要有學習的空間。

雅昌藝術網:您身份多元,藝術佔您工作和生活比重有多大?

周大為:大概30%-40%。

雅昌藝術網:每一年在藝術上的投入有多少預算?

周大為:預算是有的,但往往也會超預算。不過每年預算都會有變化。

雅昌藝術網:這幾年藝術市場並不理想,不少人變得更謹慎了,甚至告別了藝術收藏。您的收藏頻次是否受到影響?

周大為:我每年(收藏量)比較平均,但這幾年收得還是很多。

雅昌藝術網:當您和藝術領域越來越緊密,面對收藏,如何保持個人判斷的獨立性?

周大為:我的性格是不被他人左右的,我有自己的看法,有時候和別人都不一樣。另外,我是學藝術出身的,我在收藏的過程中建立自己和作品的情感。

雅昌藝術網:您的Cc藝術基金會和藏品有什麼關聯?

周大為:目前兩者是完全獨立的。Cc藝術基金會還是致力於推動藝術家,打造影響力?

雅昌藝術網:在打造Cc藝術品牌時,您想把它打造成成功的幕後推手,還是「站在前面的人」?

周大為:肯定是後者。我想要讓大家都知道Cc藝術基金會,知道Cc藝術品牌,知道這是周大為創立的品牌。

雅昌藝術網:謝謝。

相關焦點

  • 《神經家族》將襲,周大為陳昊藍主演,王志文江珊再次「過把癮」
    如果有一部電視劇能夠結合醫療劇和懸疑劇,相信很多網友都難以置信,畢竟這兩種題材似乎完全不搭界,無論如何也難以聯繫在一起,而就在近日,電視劇《神經家族》就公布了首發劇照,作為一部醫療情感懸疑劇,電視劇《神經家族》不但題材新穎,演員陣容更是非常強大。
  • 【雅昌專稿】蜷川實花:攝影是我創作的原點
    蜷川在桌上擺弄三個紙版模型,介紹道:「展廳一樓主要展出色調明媚的作品,因為大多數觀眾是從這裡開始認識我的;二層展示著我拍攝的肖像作品;三樓展示了黑白的作品,和我在東京、上海、香港等地拍攝的新作,是我首次對外發表的。」說到這裡,她頓了頓,說道:「就是想要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蜷川實花的展覽』。」
  • 【雅昌專稿】國內藝術機構的非營利之路(下):非營利的理想與矛盾
    廣州時代美術館館長趙趄曾回憶美術館的初創時期:「第二屆廣州三年展的論壇,拿到『時代分館』去舉辦,這應該是第一次讓更多人看到了『廣東美術館時代分館』的機構雛形。之所以說是出於營銷的目的,是因為當時三年展的論壇,跟當時時代玫瑰園二期的售樓是同一天、同一個時間進行的。在現場看到兩撥人——三年展的藝術家、館長在搞研討會,另外一撥人在排隊買樓。
  • 【雅昌專稿】閆曉靜:以日常物構建對話中西的「第三空間」
    雅昌藝術網: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靈芝、牽牛花、蟬等一系列在東方文化中屬靈、同時又存在於西方自然環境中的的作品元素的?閆曉靜:我從三四年前開始關注靈芝,年輕的時候很少想過生死的問題,在成長過程中,有些親人和朋友不斷離世,我就會意識到生和死對於人的影響,便開始關注對這方面的命題。原來我認為古人修仙、追求長生不老是一件荒謬的事,後來就開始逐漸理解這種行為和心態。
  • 【雅昌專稿】周斌:一場持續365天的「自我改造」計劃
    我自己一個人開車下山,開的很慢,儘量情緒平靜,但很強烈的有想流淚的感覺,我知道自己完成了一件難度很大的創作項目,對自己來說意義重大。《365天創作計劃》緣起於2016年4月份我在成都當代美術館的個展,那個展覽梳理了自己近20年的行為藝術創作,我頭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那麼大規模的完整的呈現,一時頗多感慨。
  • 【雅昌專稿】凌菲菲:滬上雙館的運營之道
    我當時是想先收縮一下,把五樓及其餘空間改建後再開放,希望將明圓美術館改造成一個更加現代化的專業型美術館。但這是一項比較大的工程,各種審批環節,以及項目論證等方面也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所以,美術館現在的這種情況只是一個過渡狀態。希望能在未來兩年能夠實現這個改建計劃。
  • 【雅昌專稿】劉宇的大橋收藏:當我回頭看,它已經是一個時代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武漢人,1961年出生的劉宇通過自己的經歷隨時記錄自己關於大橋的見聞感受。也正是在這些藏品的基礎上,劉宇將這些文字的文字片段集結成冊,便有了這本《大橋》。在劉宇收藏的近2000件藏品中,從大橋設計工程師的會議記錄到日常生活中的票據、照片,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劉宇圍繞著自己的收藏思路所進行的一系列採訪。
  • 【雅昌專稿】並非水墨的十種可能之馮斌、蔡廣斌: 以自身經驗出發...
    馮斌:這次參展的作品有六幅,時間跨度從2012年到2017年,都是我「跳舞系列」的作品,分黑白和有色彩的兩類。這個系列的創作始於2006年,也是我對自己標籤性的「西藏系列」的突破和嘗試。最開始畫面是彩色的,後來也有黑白。在這一系列中,可以看到亞麻布上我的創作明顯借用了水墨的用筆和浸染效果。觀眾也可以從這個系列看到我這十來年的探索和實踐。
  • 雅昌專稿 | 書者盧俊舟:直覺和本能下的「空間再造」
    當時,腦海裡出現了「題壁」兩個字,我就想完全按照牆的原尺寸創作一件作品,文本選擇了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因為是在室外,剛寫完暴雨就來了,作品沒有辦法收起來,雨點很大,一直在衝刷宣紙上的墨,中間想要收起,但是雨下不停,我還拿手機記錄了一些片段。第二天,終於出太陽了,紙面已經曬乾,看到作品基本上還是完整的,我就小心的把紙揭起來,然後送去託裱裁剪成一個圓形,就是現在的這幅「夢」,我想這次的蘇博的展覽也是圓了我一個夢。這件作品就放置在題壁的另外一面。
  • 【雅昌專稿】空降成都,Art Chengdu還有哪些機會?
    而且,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加入這個行列,共同建構著這座城市的藝術生態,強化著這座城市的藝術影響力,讓成都的藝術土壤越來越豐沃,滋養著一個共同期待和努力著的藝術成都。但黃在說她常常感到有些遺憾,她和另一位創始人黃予,以及身邊的朋友們也都常常這麼覺得,成都好像還缺少一個定期開幕的藝術的「節日」。
  • 【雅昌專稿】從中國到日本 「金繕」中的匠人精神與陶瓷美學
    金繕不僅給人以完成後的美感,而且將修理後的痕跡作為景色加以珍重。這也與日本文化中獨特的侘寂美學相呼應,對侘寂所描繪的殘缺之美的崇拜。日本金繕藝術展開幕剪彩「你好釉花」金繕教室代表成員金繕其實是陶藝和漆藝的衍生藝術。八百年前,加藤四郎回瀨戶築窯,按中國陶法開始在日本燒制陶器。而日本漆工的興起是在佛教傳入日本之後。
  • 你們最想看哪一部?
    青簪行》張若昀/李庚希《雪中悍刀行》迪麗熱巴/吳磊/趙露思《長歌行》靳東/宋佳《縱有疾風起》肖戰/黃景瑜/鍾楚曦《王牌部隊》孫紅雷/張藝興/劉奕君《掃黑風暴》周迅/靳東/郭濤/佟大為/蔣欣《功勳》趙麗穎/羅晉/劉威《幸福到萬家》馬伊琍/許亞軍《在不安的世界安靜地活》劉濤/杜淳《我是真的愛你
  • 【雅昌專稿】張學孔:從臺北到高雄,藝博會的雙重責任
    「經過三年耕耘,福爾摩沙藝博迎來了品牌發展的全面升級。」等於是松山文創區的二號、三號倉庫加上誠品行旅的飯店單元,為什麼想在飯店裡去做藝博會?臺灣第一個飯店博覽會是我辦的,那時候是2009年。因為之前我到歐美都參加過類似的飯店博覽會,所以想把這種模式引進來。
  • 【雅昌專稿】鍾經新:希望臺北藝博會可以帶動臺灣私人美術館的發展
    談及年度主題的設定,鍾經新說道:「私人美術館其實是這五年來的一個時代現象,我希望可以透過一些學術性的探討,梳理這種現象,帶動私人美術館的議題在臺北藝博會的呈現。」臺灣畫廊協會理事長 鍾經新女士雅昌藝術網:今年很多初到臺北藝博會現場的人,第一個直觀感受是展區布局非常「大器」,展廳方面做了哪些變化?鍾經新:對,大器,這其實也是我的目標。
  • .cc域名齊交易:dm.cc售6位數 zp.cc值百萬
    易名科技(eName.cn)4月21日訊,近日,域名投資者 @不科學 以六位數價格出售了兩字母cc域名:dm.cc。另外,微山大佬也以百萬價格拿下了zp.cc。  兩字母域名:dm.cc有「動漫、大麥、大名、東明」等眾多含義,可以用來搭建與動漫、糧食相關網站或是地方門戶。
  • 【雅昌專稿】李一:東京藝博會用國際「逆輸入」破局日本藝術市場
    作為海外事務的負責人,東京藝術博覽會正在向國際化的方向努力,這種國際化的特點不單單是把人帶進來,而是更多的把人推出去,讓本土的聲音更好地進入國際社會。2017年東京藝術博覽會現場雅昌藝術網:今年東京藝博會在展商結構上有哪些新的變化?還採取了哪些拓展市場的措施?李一:貝浩登去年登陸東京後,今年便立刻確定參展,這是日本藝術市場的一個強心劑。今年將借力國際畫廊,讓日本本土的藝術更好地在全球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