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 2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打開閱芽包是什麼體驗?
閱芽包裡有哪些給寶寶的適齡圖畫書?
收穫了哪些驚喜?
……
關於這些問題的答案
只有領到閱芽包的
寶爸寶媽和寶貝們才知道吧!
讓我們一起聽聽
他們和「閱芽包」的故事
「閱芽計劃」由深圳市婦女聯合會、深圳市愛閱公益基金會等聯合發起,是全國首個群團和社會組織合作推動的兒童早期閱讀項目,為深圳0-6歲兒童和家庭提供專業、科學、全面的早期閱讀指導與服務。該項目先後獲得2017年「關愛行動十佳創意項目獎項」、2019年深圳市全民終身學習周「終身學習品牌項目」等榮譽稱號。
「閱芽計劃」不僅為在深圳生活的0-6歲兒童發放免費閱芽包,還同時建立兒童早期閱讀志願服務體系,開設「愛閱學院·兒童早期閱讀推廣人培訓課」,培養專業早期兒童閱讀推廣人,為更多的社區和家庭提供專業、科學的閱讀指導;打造兒童早期閱讀推廣服務信息平臺,提供科學的早期閱讀內容和服務。
「9個月大的寶寶也愛閱讀。」
大寶6歲&二寶9個月
2017年領取閱芽包
距離第一次與「閱芽計劃」偶遇已經3年了,閱芽包的兩本家長讀物讓我對兒童閱讀有了新的認識,裡面的繪本推薦生動有趣,讓我陸續種草了不少繪本,裡面的兩本童書,寶寶看得非常歡喜。
小寶現在9個月,聽到我用誇張的聲音讀書,總會用表情和聲音回應。「閱芽計劃」引領我們進入溫馨的親子時光,找到書本裡的樂趣。
←2本書給家長
2本書給寶寶
認真看書的
大寶和二寶
→
「給娃養成閱讀的習慣後,帶娃就輕鬆了。」
寶寶4歲
2017年領取閱芽包
第一次了解愛閱公益是在2017年的親子共讀日變裝晚會上,那個時候孩子剛滿2歲。第二天,我們就去領了閱芽包。包裡有2本給家長的閱讀指導書,還有2本給小朋友的繪本,孩子最喜歡的是《神奇的小石頭》,讀到「小石頭一轉身,變成了什麼呢」,他就迫不及待地想去翻下一頁,說「車車」。
如果說閱讀給我帶來了什麼,那就是給娃養成閱讀的習慣後,帶娃就輕鬆了。
爸爸陪寶貝閱讀
「因為《抱抱》,女兒給了我愛的抱抱。」
寶寶5歲
2016年領取閱芽包
孩子1歲多的時候了解並領取了閱芽包,領到的書包裡有一本圖畫書《抱抱》。在給她讀繪本的時候,她做出抱抱的動作,讓我知道她對圖畫書的內容是理解的。這堅定了我給孩子進行閱讀的信心,讀書也成了每天的「必修課」,我也從閱芽包家長指導書和愛閱公益的課程中學到不少關於兒童早期閱讀的知識。
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體驗書中的內容,是每天最美好的時光。感恩遇見閱芽計劃,感恩閱芽包開啟了我們家庭親子閱讀的旅程。
←領到的閱芽包
陪寶貝讀書
成了每天的日常
→
「希望閱讀能成為他的樂趣,陪伴他終生。」
寶寶1歲
2020年領取閱芽包
意識到閱讀習慣從零歲培養的重要性,來自閱芽計劃。
娃出生後就有給他聽愛閱公益公眾號上推送的0-2歲的繪本故事,當娃8個月時我們領取了閱芽包。他特別喜歡那一套洞洞書,一開始娃兒拿到書就咬,我摟著他一頁一頁翻開給他看,用肢體觸碰和擬聲詞來激發他的閱讀興趣。這本繪本反覆講,孩子每次都能專注地聽,後來他也學會了自己翻書,用手指摳書裡的洞洞。
如果沒有我們引導,書對於寶寶來說可能還只是一件「能放進嘴巴咬咬」的物品吧。所以說閱讀習慣還是需要從小培養,希望他能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閱讀一直陪伴他。
↑愛閱讀的寶寶
「閱讀也像空氣一樣不可或缺!」
寶寶5歲
2018年領取閱芽包
在開啟親子閱讀初期,我遇見了閱芽計劃的閱芽包。讓我和孩子走進了書海、養成了親子閱讀的習慣,同時也明白了閱讀也像空氣一樣不可或缺!
↑閱讀這件事,全家總動員
「當初並不理解的爸爸
也加入到了親子共讀的行列。」
寶寶4歲
2015年領取閱芽包
在孩子還沒到半歲時,我們就領了閱芽包,還記得包裡送了2本圖畫書:《你好,點點》《蹦》,我家孩子就是從閱讀《蹦》開始堅持每天讀書的。
關於親子閱讀,孩子爸爸一開始並不支持也不能理解,但我還是堅持下來了。到了孩子1歲左右的時候,孩子已經很愛看書了。孩子爸爸看到寶寶的成長和對閱讀的喜愛,慢慢地接受並開始陪伴孩子看書。
閱讀這件事不僅影響了我們家也影響了我們的領居,領居的小朋友經常到我家裡和女兒一起看書。真心希望更多家庭參與到親子共讀中來,一同享受閱讀帶來的美好。
←爸爸給女兒和鄰居小朋友講故事
爸爸陪伴女兒閱讀→
自2016年以來,由深圳市婦女聯合會、深圳市愛閱公益基金會等聯合發起的「閱芽計劃」,已在深圳免費發放12萬餘個閱芽包,影響了數萬家庭。關於「閱芽包」的故事一定還有很多很多,正是這一個個故事,讓我們看到了親子共讀給一個家庭帶來的影響,看到了「閱芽計劃」的意義所在。
「閱芽計劃」正在進行中,你的寶寶加入了嗎?如果還沒有,不妨現在就加入吧!因為和孩子共讀的最好時機就是現在。
長按識別小程序碼
加入閱芽計劃
快把閱芽包帶回家!
·END·
原標題:《讓娃愛上閱讀,這6位家長都做對了一件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