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溫州,蒼南,項東古村。
浙南平原地帶上的小橋流水人家,別樣靜美的所在。
村落位於蒼南縣城東南18.7公裡的江南平原上,一條河流環抱村落,青山蜿蜒,風光秀麗,景色宜人,素有「瀛橋西堡」之美譽。
項東村至今已經有1700多年的歷史,仍然保存著較為完好的「小橋、流水、人家」江南水鄉典型特色。
項東村有項、陳、楊、董、王、鄭、蔡、林等姓聚族而居,以項姓人口為多,有255人。項姓始遷祖項昭,福建省長溪縣(今霞浦縣)赤岸人,後晉時官至大理事評事。因閩王之亂,棄官攜家遷入,後各姓陸續遷入,合成一村。由此可見,項東村雖以項姓人氏主導,但也非常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與許多其他姓氏的人們聚族而居。
這裡還被叫為「狀元故裡」。在南宋四年,項東村出了一位武狀元項桂發,著有《皇華集》,其孫項伯文著有《雲林集》。到明洪武十七年項恆中武舉人。永樂二十一年項佑及其從兄弟項律同舉鄉試。此後,明宣德、成化、崇禎年間有貢生項亙、項英、項瑞登。村區原有古建築瀛橋,建於南宋年間,相傳為當地武狀元項桂發所建,故稱之為狀元橋。
項橋村裡還有文化客廳,也就是項東村的博物館,在這裡可以詳細的了解這個千年古村。項橋文化客廳還是蒼南縣首個建在村裡的文化客廳,為村民填補了文化活動平臺的空缺。
村落中一道綿延了百米長的圍牆,隔著村落和外界,據說是老平陽時期的木材市場,特色的門頭建築上醒目的「吾愛廬」三個大字,兩側提著「國有法治,民有公權」的題字,可以看出對於法治和民權的嚮往和希望,可見村裡的人都是守法的好公民,是個民風淳樸的村落。
古村裡的古建築還有柴房別院人家。一處經歷百年滄桑的老宅,老宅主人叫項芬,於民國32年從同濟大學醫學院畢業後,就職於南京國防部,是南京國民政府宋美齡等官太太的御醫。抗戰期間,隨中國遠徵軍到了緬甸,任中校軍醫。1948年回鄉隱居老宅的東廂,為當地四鄰八鄉治病救人。
如今的項東古村落,在陸地了解完歷史和遊覽完古宅之後,別忘了坐遊船,在河面上欣賞這一片優美的景色。這一座具有1077年歷史的小村,流水人家風色別樣靜美。
古村記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