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紀琬:關於會計理論發展的幾個問題

2021-03-05 財科院宏觀財務

在會計法制定過程中涉及的一些會計基本理論問題,也就是當前我國會計理論發展中的幾個問題。

會計是什麼?就是要回答會計的質的規定性,用科學的概念來表達會計的本質屬性。我們認為,最科學的概念就是「會計管理」。

「會計管理」的概念,明確肯定會計本身就是一種經濟管理活動。在宏觀經濟中,會計管理是國民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微觀經濟中,會計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認為這一概念是科學的,符合實際的,它是對會計工作長期實踐的理論抽象,是對會計本質的正確認識。

企業管理學裡面,有全面質量管理、全面計劃管理、全面人事管理,就是沒有全面會計管理。我看還是應該有「會計管理」。依靠會計人員,運用會計方法,對會計對象進行的管理活動,就叫做會計管理。

觀念總結和過程控制形成了完整的會計職能。觀念總結是基礎,是前提,但是要服務和服從於過程控制。二者統一於再生產的全過程,在實際工作中水乳交融、難分難捨,不應該、也不可能截然分開。

基於上述認識,《會計法》對會計的基本職能表述為「核算」與「監督」。這是既遵循了馬克思的教導,又繼承了我國的傳統說法。我國過去稱為「反映」與「監督」。現在把「反映」一詞改為「核算」,主要是考慮「核算」一詞含義更廣,可以是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過程核算,但反映只能是事後。另外,核算不僅包括了計算,還包括了分析、綜合、考慮等更廣泛的含義,但反映只能是事物的靜態攝像或複寫。

從重要性來說,從會計的本質屬性來說,控制或監督的職能是第一位的。會計監督是會計工作的核心,不搞監督,就是失職,就從根本上失去了會計存在的意義。但監督不能離開核算,在日常工作中,大量的監督職能活動寓於核算過程之中。兩者同樣是不可截然分開的。

馬克思講的會計控制的過程是什麼過程呢?我認為只能是價值運動的過程。商品生產的基本特點,是伴隨著勞動過程的同時,存在著價值運動的過程。價值運動過程是價值的取得、價值的實現、價值的分配等這樣一個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用貨幣來表現,在資本主義是資本運動過程,在社會主義則是資金運動過程。會計控制的過程,就是用貨幣表現的價值運動過程,也就是資金運動。
我們國家的會計工作,近年來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經濟體制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在進行預測、參與決策、實施控制等方面,有許多創造。問題是理論還落後於實踐, 這些零星的、分散的實際經驗,有待於我們去總結,加以系統化、條理化。我們需要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學。為什麼國外會計的內涵極其龐大呢?就是因為會計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經濟管理工作。技術問題,在資本家看來歸根到底是經濟問題。所以,他們把許多職能、許多權力交給了會計師。美國有不少會計師,既是工程碩士,又是會計專家。我們現在在這方面差距很大,會計人員一般不懂或不大懂生產技術和生產經營,只坐在那裡事後算死帳。你要監督,要控制,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你就沒有發言權。從長遠來看,會計人員必須懂生產技術,必須具備起碼的工程技術知識。

我們的會計應該具有宏觀經濟管理的作用。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方面是確實有宏觀範圍內的核算,財政部和各部門、各省市的匯總,就是一種宏觀核算。另一方面,我們的企業會計、基層會計,不僅要為微觀經濟服務,也要為宏觀經濟服務,企業會計本身具有宏觀性。

我們的會計制度是全國統一的,有一部分報表、數字對基層來說,也許意義不大,但作為整個國民經濟的管理來說,那是十分需要的。微觀服從宏觀、局部服從全局也是社會主義會計管理的一條重要原則。

早在五十年代,我們就有了責任會計,班組經濟核算就是一個出色的創造,以後的指標分解、歸口分級、內部價格、內部銀行、廠幣等等,都是企業內部責任核算的一些有效辦法和形式。八十年代以來,責任會計的形式發展更進了一步。從責任指標的分解,到經濟責任的落實、核算、控制、考核,縱橫連鎖的經濟責任的結算,都更加嚴密、更加制度化了。

七、關於會計和數學

會計對價值運動的控制和觀念總結,必須通過運用數學方法,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加工,從而形成一系列會計指標,才能完成。數學是會計的語言,帳、表、單是會計數據活動的空間,會計的重要特徵之一,是對經濟活動數據進行程序性的加工。無論是傳統的記帳、算帳,或是管理會計的預測、決策、控制,都需要建立在對數據的計算之上,從這個角度來說,沒有數據就沒有會計,沒有數學作支柱,會計工作也就無從進行。

隨著經濟的發達,管理要求的提高, 會計對數學的運用, 從簡單的算術計數向更精密、更高級的領城發展。這就產生了對經營結果的預測和經營方針的決策,使會計學進入到充分運用高等數學的管理會計的更高階段 。

目前,會計人員對數學的知識太貧乏。現在會計用到的只是算術中的加、減、乘、除、百分比。就是象現值、總值、年金等等概念,在我們的會計教科書上,也很少提到。恰恰在這個問題上,由於我們缺乏利息的概念,缺乏時間的概念, 使經濟決策失誤。

隨著世界範圍新技術革命的興起,電子計算機對各個領域的滲透,特別是在會計領域內的廣泛應用,必將引起會計工作的一次大改革。沒有電子計算機,在很大程度上必然要限制會計職能的充分發揮。電子計算機一是快,二是準,三是處理量大。設想面對一個瞬息萬變的市場信息,要求在立等之間作出各種方案的預測、決策,要依靠那種手工方式來進行核算,是無論如何適應不了的。

這樣,我們就需要研究會計電算化應選擇的機型、使用的語言、程序設計與方法,需要研究會計電算化與企業管理、經濟管理工作運用電算機的配合、協調,需要研究會計電算化給傳統會計工作方式、方法提出的問題及其引起的變革。

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構成現代管理理論的基礎。三者各有其相對的獨立性,但又互相滲透,互相交錯、密不可分。它對我們會計學有極大的影響。如果我們按照這個體系,對我們會計學的現存體系加以改造,我們的會計學將會有新的突破。

從人們易於接受的通常概念出發,可以用「多、快、好、省」來概括經濟效益的含義。一個企業的經濟效益不外是四個方面的綜合:一是同收入量的大小和產量的多少成正比,一般說來,產量越多,效益越好;二是同質量高低成 正比,一般說來,質量越好,效益就越高;三是同成本成反比,耗費大,效益就差,耗費省,效益就好;四是同時間成反比, 所花時間越長、效益越差,時間越快,效益越好。經濟效益基本上就是這四個方面的結合,不是單打一的。

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 , 我們的會計工作就要從記帳、算帳的圈子中跳 出來,在搞好記帳、算帳的同時,把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事前預測、參與決策、事中控制方面來。這樣,我們才能在提高經濟效益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的會計理論研究,也必須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這樣,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體系才能建立,並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本文摘自《河北財會》1985年第1期,發表於《財會通訊》1985年第5期)

相關焦點

  • 楊紀琬 | 關於會計理論發展的幾個問題
    在會計法制定過程中涉及的一些會計基本理論問題,也就是當前我國會計理論發展中的幾個問題。會計是什麼?
  • 楊紀琬:關於「會計管理」概念的再認識
    有人說「會計管理」的概念是財政部和人民大學的人提出來的。我想說明的一點就是這個概念既不是財政部也不是人民大學哪一級組織提出來的,而是我和閻達五同志的個人看法。提出這個概念的目的,是為了使會計更好地服務於四化建設;是想為建立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體系,在某一個基本問題上提出我們自己的觀點,意圖在於突破傳統會計觀的束縛。但絕不是主觀體驗的產物,而是基於對會計工作經驗的總結。
  • 中國特色會計文化的基本精神
    創造中國特色的會計文化,無疑是「開創會計工作的新局面」的惟一出路。欲建立中國特色之會計文化,首先要提出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管理活動論」的提出,正是「為了建立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體系,在某一個基本問題上提出我們自己的觀點,意圖在於突破傳統會計觀的束縛」(楊紀琬,1984)[5]。一、「文化」核心問題是人  「文化」到底是什麼?
  • 2017年11月會計行業最熱關鍵詞
    NO2、正高級會計職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在部分系列設置正高級職稱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目前未設置正高級的職稱系列均設置到正高級,共涉及工程》(財稅〔2015〕119號)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97號,以下簡稱「97號公告」)等文件的規定,國稅總局發布關於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歸集範圍有關問題的公告並做解讀。
  • 【理論文章】關於歷史學與方志學的幾個問題
    ★ 關於歷史學與方志學的幾個問題 李紅巖 為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包括史學界在內,全國各行各業都在總結40年來的發展變化。 藉此機會,我就改革開放以來史學理論研究中帶有趨勢性的一些問題和大家作一個交流。
  • 論規範會計理論和實證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
    關鍵詞:哲學基礎 規範會計理論 實證會計理論 實證主義 證偽主義  一、有關的幾個概念  1.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研究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實質是要研究會計方法論的基礎,即會計領域認識論的基礎。規範會計理論是一套關於會計「應該是什麼」的系統知識體系,旨在通過一系列基本會計原則、會計準則的規範要求,從邏輯高度上概括或指明最優會計實務是什麼,進而指導會計實務,實現會計實務的規範化。它一般包括採用歸納法形成的描述性理論和採用演繹法形成的指導性理論。
  • 財政部關於印發《會計改革與發展
    ,會計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職能作用進一步發揮;全面貫徹《關於加快發展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09〕56號),註冊會計師行業較快發展並不斷做強做大,註冊會計師執業質量和社會公信力穩步提升;會計學會、會計行業自律組織建設得到加強,會計理論研究、會計教育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會計對外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深化;會計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會計管理工作不斷加強。
  • 黃世忠:經濟轉型與會計變革
    當前我國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正在發生急劇變化,這對於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挑戰和新問題。2016年底財政部發布的《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出,目前我國會計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會計工作的轉型升級仍不能適應經濟管理要求。說明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落後於經濟發展變革,這就需要會計從業人員轉變觀念,主動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立足中國經濟本土的實踐與問題,在會計理論與實務中不斷開拓創新。
  • ...學生心中永遠的高山_中國會計視野網_為會計人所需-註冊會計師|...
    ,是新中國會計學科體系的主要創始人,為推動中國會計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國內外會計界享有崇高聲譽。在理論學習的同時,先生亦要求我結合當時中國經濟發展背景進行階段論文的寫作、並要求論文對經濟的發展有實際價值。
  • 黃世忠|會計研究「三維法」
    在研究方法的運用上, 要儘可能「頂天立地」, 既要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 又要立足中國的制度環境。對於學術研究來說, 應當摒棄照搬國外文獻中的理論框架和數學模型來研究中國的會計問題, 用國外的數學模型和中國的經驗數據來檢驗國外研究結論在中國的適用性。這種貌似高大上的研究模式既不具備學術原創性, 也不接地氣, 對中國會計實踐缺乏指導意義。
  • 關於若干會計問題
    在會計制度建設方面,1998年、2001年,財政部先後發布了《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和《企業會計制度》;為了促進外商投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執行《企業會計制度》,財政部先後於2001年、2002年印發了財會 [2001]62號《外商投資企業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有關問題規定》、財會[2002]5號《外商投資企業執行<企業會計制度 >有關問題解答》、財企[2002]310號《關於國有企業執行
  • 規範會計理論與實證會計理論的比較
    從哲學的角度出發比較方法論的差異,實證會計研究在方法論上與規範會計有一些差異。規範會計認為主觀目標與人的行為是有聯繫的。哲學中的實證理論是實證會計理論方法論的基礎。規範會計理論比較重視規律和理論的邏輯思維,注重價值判斷。實證會計理論提倡實用主義,提倡從經驗中創造理論。從辯證的角度看兩種理論強調的內容不同。   2.研究內容的差異。
  • 關於經濟倫理學的幾個理論問題
    在西方,經濟倫理學的發展史一如市場經濟的發展史一樣長久。如何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密切結合我國的經濟現象與經濟生活,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經濟倫理學,既具有理論意義,又有現實價值。經濟倫理學的前提批判 在理論定位上,經濟倫理學屬於應用倫理學範疇。經濟倫理學作為應用倫理學的重要領域,其產生與發展起自於人類活動領域的結構性變遷以及人類倫理致思範式的轉變。
  • 關於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的幾個理論問題
    學好是為了用好,將學到的經濟學理論自覺地運用於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事業,重在掌握和遵循經濟規律。經濟規律有多個層次的內容,遵循經濟發展規律應掌握和遵循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經濟規律,如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和生產力自身發展的規律;要掌握和遵循幾個社會形態中存在的經濟規律,如商品經濟規律、市場配置資源的規律;更要研究掌握和遵循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特有規律,這是掌握和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主要方面,也要對與社會主義並存的資本主義的經濟發展規律有一定了解。
  • 實證會計理論:十年回顧
    同時本文指出了會計選擇領域實證文章的改進途徑,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加強理論和經驗測試的聯繫。第二個重要改進途徑就是發展可以識別回歸分析中變量間內生性問題的模型。第三個途徑是減少對自變量和因變量的測量誤差。原文Ross L. Watts and Jerold L.
  • 試論會計信息化對會計理論與實務的影響
    【摘要】會計信息化促使會計核算工作更多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成果,推動了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促進了會計管理制度的改革,會計信息化對會計理論和實務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 關於我國中期財務報告會計準則的若干問題
    [摘要]2001年11月,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中期財務報告》。該項準則的發布,有助於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保護投資者利益。本文介紹了該項準則的制定背景、理論基礎,以及在編制中期財務報告時遇到的一些特殊會計問題的處理。
  • 西方會計理論演進:基本階段與主要成果
    【關鍵詞】會計理論;環境;發展;階段;成果  會計理論發展必然受到會計實踐發展的影響,這一點已為業界所共識,但學界對會計實踐的發展分期卻有著不同的認識 ① 。同會計實踐的發展階段相一致,西方會計理論也經過了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不同時期均取得了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成果。
  • 會計理論課程教學內容的結構分析與分層設計
    共性內容則可以劃分為會計理論及研究方法問題、會計理論及歷史發展問題、基礎性會計理論問題、會計要素的確認與計量理論問題、財務報告理論問題、會計準則及規範體系建設理論問題、特殊業務會計專門理論問題、會計領域其他專題理論問題、管理會計理論問題和審計理論問題等十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個別教材還設有附錄。
  • 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
    關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幾個問題  習近平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上升,國際上關於「北京共識」、「中國模式」、「中國道路」等議論和研究也多了起來,其中不乏讚揚者。一些外國學者認為,中國的快速發展,導致一些西方理論正在被質疑,一種新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正在顛覆西方的傳統理論。我們始終認為,各國的發展道路應由各國人民選擇。所謂的「中國模式」是中國人民在自己的奮鬥實踐中創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