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意識》:做人要有界線感

2021-01-20 辛峰陪你讀書

在2020年騰訊視頻熱播的綜藝節目《幸福三重奏》中,三對夫妻在無幹擾的狀態中真實記錄了二人相處的自然真實生活。在這部親密關係實景觀察節目中,謝楠用自己恰到好處的生活態度,以百鍊鋼化為繞指柔的戰法將性格暴躁的「戰狼」吳京馴服成為體貼入微的暖男。其秘訣就是在兩個人的相處中,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和空間,讓兩個獨立的個體擁有自我的邊界感。

如果你注意觀察周圍的人,你就會發覺,擁有清晰的邊界感的人,都能將自己的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而且,他們也能自如地處理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矛盾與關係。

那麼,邊界感究竟是什麼呢?為什麼我們的生活中會存在忽略別人邊界感的人?我們應該如何去保衛自己的邊界不被侵犯?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為大家推薦的書:由美國加州大學學校心理諮詢碩士、中國華東師範大學特約心理諮詢師賴宇凡所寫的《邊界意識:擺脫情緒勒索,破解人際關係難題》。

01

我們首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邊界是什麼?因為在生活中我們往往分不清楚自己與他人的邊界在哪裡,也就是說我們無法確認當自己為一件事情感到憋屈、被動、難過的時候,究竟是不是自己錯了。

在這裡,作者告訴我們,邊界其實就是我們的情緒。這就好像我們在一張白紙上畫了一個人,在那個人的腳底下畫了一個圈,現在那個圈就是我們的界線。當有人越界踏進那個圈的時候,我們就會生氣、難過,身體會發出各種情緒來預警。

所以邊界就是我們的情緒,邊界只要被打破了,我們的身體就會發出警告信息,讓你知道你被越界了。比如朋友跟你借了錢好久不還,你生氣了。這個時候我們會問自己:「我為什麼會生氣?」其實「生氣」是在告訴你:這已經是這位朋友第四次借錢不還了,你應該叫他還錢,還要跟他說你不高興了。

在這裡這個警訊就是你的邊界。情緒帶給你的信息就是你腳下的那個圈圈。那個圈圈越清晰,你越知道該怎麼處理。你越清楚自己的邊界,就越知道該如何跟別人互動。

因此,我們的感覺和情緒就是我們的邊界,而這些情緒則包括我們的價值觀、偏好、思想、意見、夢想、用意。一般來說,只要是我們腦子裡的事,都屬於我們自己邊界內的事。我們不應該去懷疑自己的情緒,而是要接納它,面對它,積極地去處理我們的情緒帶給我們的警訊。

在此基礎上,我們也便懂得了在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跨越了別人的邊界。那就是一件事有沒有影響到自己界線內的事?它有沒有影響到我們的身體,我們的錢,或者我們的意見和價值觀。如果沒有,但我們依舊有情緒,那就說明我們跨越了別人的界線,這是不對的。

02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人講出來的話,往往是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實在很傷人。而這些話也經常是越界的話。

其實不經思考就講話是經常存在的事,這樣的人是在用小腦講話。

比如娜娜的父母去參加別人的婚禮,回家後問娜娜說,你去參加同學的婚禮的時候,看到同學那麼幸福,你會不會也很想結婚呀?這樣的拷問當然會引起娜娜的反感。因此,娜娜的父母的行為其實已經越界了。因為結不結婚是娜娜的事情,他們不能代替娜娜去思考,去做決定。

換句話說,娜娜家人講話時沒有經過大腦的思考,是在用小腦在講話。

因為我們的大腦掌管分析、思考,經過大腦分析思考講出來的話,比較像人話。我們的小腦掌管的是沒有經過思考的反射動作,像心跳、呼吸等。

進入小腦的信息並不繞進大腦,因為反射的目的就是要節省思考的能量,而且如果反射動作的目的是保護自己,繞進大腦後再決定要怎麼做就太慢了,那時候危險已經產生了。

用小腦思考的人之所以會產生越界行為,是因為在他的思維中他覺得你的排序比他低。用大腦與人相處的人覺得人人平等,他們與人溝通的目的是維持美好的關係;但用小腦與人相處的人覺得人與人之間有高低之分,溝通的目的是爭奪排序。因此他們往往是人群裡的狼。他們在與人相處中是為了控制你,壓服你,讓你處於臣服的地位。

所以,越界行為的人是那種屬於用小腦思考的反射性行為的人。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學會區分誰是人,誰是狼。同時我們還要知道狼慣用的伎倆是什麼,這樣才能一一破解。不會受到狼的控制與霸凌。

03

在知道了邊界是什麼和邊界產生的原因之後,我們便要學會如何去保衛自己的界線不被侵犯。同時也能做到不去跨越別人的界線。

站在不跨越別人界線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去保衛自己的界線。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做到兩點。

第一,在與人溝通的時候一定要用別人聽得到、聽得懂的方法去說。

(1)不說,越界只會越來越深。

當我們的界線被跨越時會有情緒預警,但我們通常會想,忍一忍,就過去了。隱忍不講,是因為我們覺得這樣能夠保障關係的平和。

事實上,如果忍著不講,我們等於是在用別人聽不懂或者根本聽不到的方法在說話。其實那並不能解除壓力,只會讓壓力繼續增加。這是因為我們根本沒有擺明自己的界線在哪裡,他們也不知道下次要怎麼做才不會踩入我們的界線,所以他們就一直會踩進我們的界線。這樣我們反而充當了被人任意踩踏的「鞋墊」。

(2)隱忍,常常導致關係破裂。

在這一點上,作者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小蘭的丈夫因為小蘭的體重和屁股大而最終選擇了和小蘭離婚。但在這個事情之前,小蘭只是一味地聽從老公的要求去減肥、去節食,甚至去抽脂。在整個事件的過程中小蘭從來沒有講述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小蘭選擇的是一味隱忍的方式,但最後的結果還是離婚了,自己所有的感受和想法已經沒有表達的機會了。

而且正是小蘭的這種隱忍讓老公感到在交流過程中的無趣、沒有回應,最後只能選擇徹底放棄這段關係。因為有情緒不說,便是「被動式溝通」;如果有情緒不說,還給別人擺臭臉、摔門、告狀,便是「被動攻擊式溝通」,而這兩種溝通的結果只能是關係破裂。

所以,用別人聽得懂的方式去溝通便要求我們必須修正溝通觀念,在溝通的時候一定要選擇主動溝通的觀念。再次要改變溝通習慣。因為一種習慣一般堅持21次練習便會形成條件反射,不經過大腦分析而直接進入小腦。最後利用以「我」為主語的表達方式,多表達自己的想法、觀點、意見,讓對方清楚你的界線在哪裡,這樣人家才不會冒犯你。

第二,把別人錯在哪兒講清楚。

該怎麼才能把別人錯在哪兒講清楚呢?首先,我們的感覺不等於別人做的事情。我們常常以為,只要說清楚自己的感覺,別人就明白自己錯在哪兒了。其實這只是一個假設。因為我們的感覺是我們的,別人做的事是別人做的事,它們其實根本不一樣。如果你不把它們之間的關聯講清楚,別人就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讓你有這個感覺。

比如前文的娜娜在過年的時候說自己很煩,但沒有對父母說出自己煩其實是因為父母幹涉自己對婚姻的想法。因此,雖然是父母跨界了,但他們並不清楚自己跨界了。所以,雖然那件事是他們做的,你還是要對他們說清楚。

其次,能演就不要說,能說就不要寫。比如一個母親在教育小孩的時候,小孩子做錯了一件事,但他無法理解自己究竟錯在哪兒。這個時候如果你帶著孩子將他的行為演示一遍。那效果肯定比描述要容易得多。

04

好了,這就是我今天推薦的書《邊界意識:擺脫情緒勒索,破解人際關係難題》的主要內容,相信你在讀完我的內容介紹之後,會懂得了邊界意識的含義,還有邊界意識的心理學根源是因為小腦思維,以及我們在溝通中應該如何保衛自己的邊界,同時也學會不去跨越別人的邊界。尤其是能夠選擇主動溝通的觀念、敢於改變自己的溝通習慣,主動表達自己的界線在哪裡。

相關焦點

  • 曲靖市與紅河州行政區域界線2020年度聯合檢查暨平安邊界建設工作...
    掌上曲靖訊4月21日,曲靖市與紅河州行政區域界線2020年度聯合檢查暨平安邊界建設工作會議在師宗召開。會議宣讀了《曲靖市與紅河州行政區域界線2020年度聯合檢查實施方案》,並對「曲紅線」界線聯檢及平安邊界建設工作作安排部署。
  • 戀人相處,最好的方式是保持「界線感」
    感情都是需要保鮮的,而最好的保鮮方式,就是保持「界線感」。可能很多人都會問,「界線感」到底是什麼?又該如何來實現呢?界線感其實很好理解,因為人與人之間都是有界線的,只有守住這條界線,感情才不會失衡。可是有太多人忽略了這條界線,才導致了很多感情悲劇。
  • 開封市召開全市平安邊界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推進會
    1月5日上午,開封市召開全市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推進會,對2020年工作進行總結並對2021年的工作進行部署。  會上,一是對2020年開封市平安邊界工作及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進行了總結,充分肯定了全市各縣區在過去的一年裡所取得的成績,全市各縣區上下聯動,聯合鄭州市、新鄉市共同完成了鄭開線、開新線第四輪行政區域界線聯檢工作。
  • 合肥市四措並舉確保高質量完成行政區域界線聯檢
    合肥市高度重視平安邊界建設工作,將提升界線管理水平作為現代民政建設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了界線管理工作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的重要作用。4月24日召開了合肥滁州線聯合檢查工作聯席會議,專題部署聯合檢查工作,並籤訂了《平安邊界建設協議書》。同時,毗鄰各縣(市)區政府成立聯檢工作領導小組,制定聯檢工作方案,將聯檢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真正做到有人管事、有人辦事、有錢幹事。二是嚴格開展界線聯檢。
  • 不求成「牛娃」,但求不「熊化」讓孩子確立邊界意識
    因此這篇文章以研究的角度,提出兒童邊界意識的確立對兒童成長的重要作用。為什麼要研究兒童邊界意識的確立?當一個孩子有自己的邊界意識時,他們在社交過程中就更容易獲得成功,因為邊界意識更多的是讓孩子懂得尊重和理解各種各樣的遊戲規則、能夠更多的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 理想的教育生態需要人人有「邊界」意識(轉載)
    比如教師工作的邊界是教師正常應有的專業性和一個職業人可能負擔的正常責任,這個邊界是必須得到尊重的。良好教育生態需要人人都有邊界意識,做好自己的角色,尊重他人的角色,我們共同努力!近日,在新聞中看到一些家校矛盾的報導,在處理的時候都明顯偏向了家長一方,而對教師進行了比較嚴肅的處理。
  • 幫助孩子建立心理邊界,你做對了嗎?
    這兩個時期孩子的「逆反」表現,就是將「自我」與「他人」進行區分、建立界限、形成自我意識的過程。如果這時孩子彰顯自我的行為能夠被寬容對待,他就會建立起良好的自尊體系和界線意識,反之則會導致人格的不完善和心理邊界的模糊,這就需要父母了解這個時期孩子心理發展的知識,具備愛和尊重等能力,讓自身擁有足夠安全感,不焦慮、不過度控制孩子。
  • 12歲男孩在家只穿內褲:界線感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作為父母,給孩子樹立邊界意識,他們才會有分寸感,反之亦然。 羅志祥的媽媽向兒子撒嬌、和兒子接吻,讓羅志祥迷失了愛情觀,對女性不尊重,私生活被女友曝光。,孩子才會有邊界曾有一檔測試節目請來幾個孩子,一位叔叔拿出新衣服,謊稱是媽媽買的,但要他們脫下舊衣服,才能得到。
  • 慢養良育(總序113):邊界意識和自我意識
    出生第440天(一)(總序113):邊界意識和自我意識。最近發現她表達需求的方式有了點變化。晚上她有點餓了想喝奶,她衝著我嗯嗯了兩聲,引起了我的注意,然後用手指著自己的嘴巴,再嗯嗯兩聲,意思是她想喝奶了。如果是半個月以前,她會讓我抱著她到放奶粉的柜子前,然後用手指著奶粉嗯嗯兩聲。
  • 可能是你的心理邊界有缺陷
    首先,你會失去生活的掌控感,變得不快樂。在兩性關係中,我們經常會看到有女生提問,我的另一半一點也不上進,我該怎麼做?提出問題的人內心肯定希望有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即按照自己的意願改變對方,解決這種矛盾衝突。但困難的地方在於,一個人往往不能被他人改變,除非他自己想要改變。
  • 提早謀劃 力求創新 瑞安市提前啟動界線聯合檢查工作
    二、提前啟動 落實界線聯合檢查工作方案12月22日上午,組織召開2021年瑞安市行政區域界線聯合檢查工作會。文成、平陽縣,龍灣、甌海區民政局分管領導、地名辦主任及邊界工作人員共22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瑞安市民政局黨組成員木善鈄主持。
  • 【工作動態】嶗山區健全完善界樁管護機制,深入開展平安邊界創建活動
    加強對界線界樁管理維護工作是深入開展平安邊界創建活動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嶗山區民政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於行政區域界線管理的各項規定,結合全區實際,強化措施,建立健全了界管員界樁維護情況定期報告制度和日常性巡檢制度,有效避免和減少因界樁破損、移位等問題造成的邊界糾紛,有力維護了邊界地區和諧穩定。健全完善界樁管護機制組織開展相關文件的學習。
  • 6歲男孩脫光僅剩內褲,引數萬人圍觀:界線感,是家庭最好的風水
    從小就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和身體邊界意識,是能夠幫助孩子規避一些潛在的風險的!正如育兒大師崔玉濤所說:培養孩子的身體邊界意識,就應該越早越好。武志紅老師說過:太多的中國家庭,因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缺乏界限感,而導致幸福感不強。缺乏界限感的孩子,小時候或許相安無事,也沒有任何幸不幸福可言;可長大後,缺乏界限感的孩子,是有很大可能受到外界的侵害!
  • 潛江仙桃開展行政區域界線聯檢
    潛江仙桃開展行政區域界線聯檢
  • 12歲男孩在家只穿內褲,姐姐求助:界線感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心理邊界,也被稱為個人邊界。我們可以知道什麼是合理的,安全的和被允許的行為。作為父母,給孩子樹立邊界意識,他們才會有分寸感,反之亦然。父母有涇渭分明的界限感,孩子才會有邊界。弗洛伊德理論提出:從3歲開始,孩子性別意識就已經開始萌發。這個年齡段,也是構建身體界限感的關鍵年齡,千萬不要大意。孩子從3歲以後,就儘量不要跟異性一起洗澡,可以讓他們跟同性家長一起洗澡。
  • 陝西縣級行政區域界線劃定 107縣184條邊界線
    現實生活中經常會因行政區域邊界線模糊不清而引起林權、資源、土地等眾多糾紛,昨天,隨著《陝西省市、縣級行政區域界線詳圖集》的首次發布和交付使用,這類界限糾紛便有了明確界定。界線詳圖覆蓋全省西安、寶雞、鹹陽、銅川、商洛等10個設區市及107個縣(區、市)行政區域界線,界線左右五公裡的地理地形要素清晰可見。
  • 王恆晉老師談心理:好的關係,一定要有界限感
    界限就像是標示出一個極限、範圍或邊緣的一些界線或事物,在心理層面,界限是對於自己與他人為不同個體的認知,因為這種的不同感,所以每個人都具有獨特且獨立的身份。,與這樣的人相處也會很累,在不同的關係中,我們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要想擁有一段又舒適又能長久的關係,就要講究分寸,懂得保持界限感。
  •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域界線詳圖集編制完成
    我國共有省級陸地行政區域界線68條、62400多公裡。全面勘界結束後,民政部按照《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規定,組織進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域界線詳圖集》(以下簡稱《詳圖集》)編制工作。68條省界詳圖共計2402幅(其中1∶1萬比例尺的1127幅,1∶5萬比例尺的1097幅,1∶10萬比例尺的178幅)已經全部編制完成。
  • 孩子與界線—讀《為孩子立界線》(1)
    養育孩子是需要方法的,有時候父母需要提供幫助,有時候不必幹涉,有時候則要嚴格對待。那麼,在育兒的過程中,父母究竟應該怎麼做呢?在《為孩子立界線》這本書中,作者為父母提供了科學的教養方法,幫助父母發現教養上的盲點,讓父母學會如何給孩子設定適當的界線。本書作者是亨利·克勞德和約翰·湯森德,兩位作者都是博士,並且是美國知名的作家與職業心理醫師。
  • 邊界聯防聯治 共建平安慈利
    邊界聯防聯治 共建平安慈利 2020-11-30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