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探索 | 預見,為了更好的遇見

2021-02-19 楊家坪中學

為適應新高考改革的需要,切實提高我校教師隊伍培養學生生涯規劃能力的專業水平,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涯規劃理念,明確未來目標和發展方向,進一步落實「人皆能大成」的辦學理念,持續追求「辦有溫度的學校、成就更好的自己」的辦學目標,12月26日,第二屆「學科生涯規劃教育優質課大賽」在彩雲湖校區蹊成會議廳順利舉行。

女生一定學不好物理嗎?學歷史有用嗎?高考改革後,學生和家長如何避免盲目與慌亂?如何將「新高考」「選科」「未來專業選擇」「生涯規劃」等概念融入到孩子們的日常學習中?聽完這6堂別開生面的生涯規劃課,您一定會找到答案。

從製作趣味物理實驗,到打破「女生學不好物理」的定式思維,從「中國子彈交通——磁懸浮列車」到全息3D投影,通過結合物理學科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彭璐老師帶領學生們探究了別樣的物理世界。課上,彭老師還詳細分析了2021級重慶市《選考科目要求》和中國雙一流大學各專業對學科的選考要求,讓學生直接從數據中了解各高校在重慶的招生情況,也讓他們體會到物理學科的重要性。總之,物理的「趣」與「用」不僅存在於日常生活中,也作用於未來世界,最重要的是,對於面臨新高考的高一學子來說,物理能助力他們揚帆起航!

馮媛⽼師拋出「化學讓⽣活更美好」的觀點,成功引入課堂,她鼓勵學⽣結合⽣活經歷暢談⾃⼰對化學的認識。在和學⽣互動之後,她邀請學生加入實驗,模擬「煙花」效果。隨後,馮⽼師為同學們介紹了「身邊的化學家」——唐點平,以他的求學經歷和職業生涯為例,引導學生了解選擇與努力的重要性。藉由唐教授的例子,她從化學角度對學生進行生涯指導:化學不僅是中⼼學科,也是實⽤的學科;化學學科所選⾼校專業覆蓋⾯⼴,學科組合後,化學仍佔絕對優勢;名校招生對化學學科有具體要求。課後,同學們紛紛覺得自己對化學有了更深的認識,想要運⽤化學知識創造美好⽣活。

唐尉老師的這節政治課包含三個部分:第一, 思想政治學什麼?唐老師首先介紹了高中政治學科的4本教材對於個人成長成才的重要性、對於今後參與社會生活的必要性。第二,學習思想政治有什麼用?唐老師以改革先鋒厲以寧等為例,讓學生明白學習該學科的必要性和實用性。第三,為什麼要選考思想政治?唐老師從「學科學習難度低,對藝體生有利」「等級賦分優勢大,高分相對容易」「學科關聯度高」及「效用高」四個角度作了進一步闡釋。他還現場給出等級賦分的計算公式,讓學生動手計算本次月考不同科目的等級賦分結果,在對比中,同學們感受到了政治學科的優勢。

一場流星雨讓我們邂逅了地理,張丹老師授課的當天,也正好遇上了壯觀的日環食天象。張老師用學生感興趣的天文現象作為導入,開始闡述地理在新高考選科中的重要性。首先,她展示了地理學科的專業和就業前景,以及地理學科在高中的課程設置。隨後,張老師帶領大家開啟了一段「賞櫻之旅」——從日本到武漢,再到楊中,同學們在欣賞中思考,地理思維在旅途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張老師還通過分析實例,引導同學們了解重慶兩江四岸規劃,指出地理是一門實用性極強的學科。通過此堂課,大家發現地理是一門可以提高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的學科。

饒諾涵老師在課前拋出疑問:「一片孤島,30g 的玉米罐頭和一隻小雞,挑戰存活時長,你會選擇哪種生存策略呢?」課中,饒老師從「學會生存」「健康生活」「心懷天下,改變未來」三個版塊進行生涯規劃的教學。在「學會生活」版塊中,饒老師以「先吃小雞還是玉米」為話題,教大家學會生存;在「健康生活」版塊,饒老師通過教大家進行科學膳食搭配以提倡健康生活;在「心懷天下,改變未來」版塊,饒老師借用已經研發使用的「生物3D列印技術仿製人體器官解決器官移植」問題和正在研發的「腦機神經接口」,讓大家理解學習生物是能造福人類,改變未來的。

我校歷史教研組已逐漸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可供借鑑的生涯規劃教育體系:如果學生的智能優勢、興趣愛好和志向能夠很好地重疊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就是學生人生的生長點,我們要努力幫助學生尋找這個點並發展之。柯文容老師從「感歷史之美·明歷史之用·傳歷史之魂」三個角度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柯老師指出「歷史因人而鮮活」,因此我們應具備「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歷史思維」;結合歷史史實,她警示我們「可以不當歷史學家,但一定要像他們一樣思考」,因為歷史具有思辨性和人文性。

有人說,人生是一場負重的狂奔,除了努力奮鬥,還要有勇氣在每一個岔路口做出選擇,而每一個選擇都將通向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在同學們為此努力奮鬥的時候,身後還有強大的後盾為他們保駕護航,那就是楊中堅持「學生第一,學術至上」的各個教研組、備課組。

新高考,緣起2012,未雨綢繆七載有餘。我們的教學理念在改變,關注高考成績更關注取得成績的路徑,以不同視角廣泛地解讀新課標,教學思路由原有的總結知識、灌輸知識變為生成知識、聯繫知識及拓展知識,切實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我們的教學方式在改變,教師充當著學習過程中的引領者與促進者,學生則作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我們的班級管理在改變,「一生一方案」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的教師角色在改變,角色擔當不再是簡單的勝任學科教學工作,還要勝任學生成長導師工作。我們的課程開發能力在提高,老師們通過實際參與課程開發的過程,獲得了實現主體價值的體驗。我們的新高考年級在穩步推進,「彩成學科生涯規劃教育優質課大賽」集聚教研組集體智慧,「彩成家長生涯講師團進校園」開啟職業啟蒙,根據實勢的變化,不斷收集前沿信息,並適時調整,讓家長、學生都滿意。

本次學科生涯規劃教育優質課大賽正是我校彩成生涯課程體系的一部分。預見,只為更好的遇見!不管作何選擇,如何選科,我們相信,楊中學子定能全力以赴,擁抱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關焦點

  • 遇見自己,預見未來——烏魯木齊市第三中學學生生涯喚醒紀實
    我國在中學階段長期缺乏對學生的生涯規劃引導,受應試教育影響,對中學生進行職業興趣培養及學業引導也在我國的中學教育中處於空白。隨著新高考的到來,這一現象即將被打破,被稱之為「新高考伴生物」的中學生涯規劃教育逐漸進入了中學課堂。
  • 視頻+圖丨「遇見自己,預見未來」 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舉行首次青少年生涯營活動
    「遇見自己,預見未來」生涯營活動手冊上,這行字最為醒目。    何為生涯規劃?高中學生生涯規劃有什麼意義?    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校長羅群雁告訴記者,生涯規劃就是對影響我們生涯發展的經濟、社會、心理、教育、生理等各種因素的選擇和創造。
  • 預見未來:一次生涯發展教育行動
    2018年12月7日,北京開放大學家庭教育學院與宣武廣播電視大學、白紙坊小學聯合舉辦了「預見未來——白紙坊小學未來遨遊行動」生涯發展教育活動,本活動是一次「IDO」的實施實例。《預見未來——白紙坊小學未來遨遊行動》通過心理學、體育學、運動心理學、學校體育學的協同,結合多元動機框架理論,形成「I DO」系統。在青少年的暢遊和玩耍中,通過對職業的遍歷與性格測評,對青少年實施沿興趣線索的引導。
  • 「中·國」節喚醒少年夢 青少年生涯規劃探索體驗營圓滿落幕
    導讀:探索生涯之路,助力夢想起航——2020年10月4日,由河南青年創新創業學院心理健康中心、全國青少年成長服務平臺聯合主辦的「中·國」節喚醒少年夢生涯規劃體驗營順利落幕。經過三天兩晚的學習, 以「中·國」節喚醒少年夢為主題的青少年生涯規劃探索體驗營順利閉營。
  • 高中生涯規劃早知道,成都第20中學校生涯體驗日活動圓滿落幕!
    2019年10月11日,「遇見自己預見未來」學生生涯體驗日活動在成都市第二十中學成功舉辦。本次生涯體驗日活動由成都市第二十中學主辦,華怡生涯提供專業支持,學校教科室主任勞主任 、學校心理老師付老師、部分學校教師代表與我校512餘名高一學子共同參加了此活動。
  • 離開,是為了遇見更好的未來
    ——毛澤東為了離家、為了擺脫窮困,我除了做家務、幹農活之外就努力學習。小學離家半小時路程,我希望考上初中,初中離家一小時路程,如願。高中到縣城讀書,更遠,要求更高。但是我依然努力,無論如何我都要考上高中,無他,為了離家更遠,為了擺脫窮困。幸而,雖然中間出了一個插曲,終究如願。一如既往地努力,只為考個好的大學,走得更遠。
  • 離開是為了下次更好的遇見
    告別不是要離開,而是更好的重逢。有一種是有預兆的離別,比如畢業,那樣每個人在離別前夕都充分的抒發了情感,所以即使以後確實不會再遇見,也並不會特別的難過。真正難過的離別就是,最後一次見面離別的時候還想著明天見,有些事情沒有時間所以明天再說吧,於是很淡定的告別。然後忽然就再也見不到了。
  • 高中時期如何規劃職業生涯?心有所向,遇見更好的「我」
    在20世紀80年代初,那時候的人認為:甭管上什麼學校,只要考上大學就行,基於「生存」、為了溫飽;到世紀之交,大家願意選擇熱門的專業報考,大多是以「薪酬」導向,追求「體面」的工作;而現在,在當下高中生的眼裡,「興趣」導向將逐漸成為主流,大家追求的是美好生活。「很難想像,一個人所從事的職業與他的興趣毫無關係,他的人生會是美好的?」
  • 試點未來息縣第二中學開展高中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師培訓
    按照「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發展學生」的教育理念,息縣第二中學特邀新起點教育培訓講師江靜對所有班級教師和職業團隊教師進行了「預見,方能遇見」專項培訓。「零後」學生不愁吃穿,卻對自己的未來「發愁」感到困惑,甚至感到困惑,缺乏動力來向前邁進。職業生涯教育為改變這種狀況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即讓學生了解自己,喚醒自己,具有主動學習的動力,有意識地規劃自己和人生。
  • 探索生涯 演繹生命
    2014年和2015年,學校兩次送我去參加生涯發展培訓。第一次,是一周集訓。職業、人生、角色、匹配、興趣、性格、價值觀……生涯探索之路突然在我面前完整地呈現,我思考著如何將生涯探索加入我們的整合課程。第二次,歷時一年。更完整的生涯理論、更深入的活動體驗。我開始思考我人生的價值。
  • 薛之謙的「為了遇見你,我珍惜自己」,好好努力遇見更好的人
    薛之謙的「為了遇見你,我珍惜自己」,好好努力遇見更好的人從薛之謙的這句"為了遇見你,我珍惜自己",感覺自己一時間內懂了很多。而我要做的就是,要接受這個變數,要把自己變得足夠好,讓這場遇見變成定數。雖然未來的路很迷茫很無措,但是正是因為如此才應該充實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不讓父母操心,不讓朋友擔心,這就是應該努力的原因。或許那時候我或許已經考上研究生了,或許博士還說不定呢?
  • 為了擁有健康,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趁年輕的時候,我們要好好保重身體,健康飲食,堅持健身鍛鍊,規律作息,保持健康的體質,老了之後才有更好的身體享受生活。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人缺乏鍛鍊,出門有滴滴、順風車、地鐵、公交,導致現代人運動量直線下降。而缺乏運動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健康。
  • 探索生涯|什麼是生涯教育
    在生涯規劃越來越受到家長重視的時候,我們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什麼是生涯教育?怎樣開展生涯教育?當前很多人做生涯教育,就是讓學生確定專業和職業方向,新高考選科時幫助學生確定選科組合。這是不是生涯教育呢?確定專業方向或者選科組合是生涯教育的一個結果,了解專業和職業是生涯教育的一部分內容,但不是全部。那麼到底什麼是生涯教育呢?首先得我們要了解什麼是生涯。
  • 「遇見,是為了更好的相遇」 ——崔姬班主任名師工作室第一次培訓活動
    10月20日,崔姬班主任工作室以「遇見,是為了更好的相遇」為主題舉行了第一屆學員開班儀式暨第一次培訓活動。工作室有幸邀請到明強二小郭芳校長出席活動並致辭。工作室主持人崔姬老師主持開班式並詳細解讀工作室活動計劃。工作室全體學員參加活動。郭校長指出,只有聚眾智,才能把工作室打造成一個「吸引力」、「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四力俱全的平臺,才能將整個團隊做大做強。
  • 智慧教育大講堂《預見 • 遇見》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的是中國教育信息化4.0《預見•遇見》,教育信息化4.0的偉大創造。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們國家提出了教育信息化1.0和2.0,但在育聯網的對外的宣傳上卻出現了4.0的字樣,有人就在問,這是一個噱頭,還是另有含義?教育信息化4.0和2.0之間的區別和差異在哪裡?為什麼我們可以越過教育信息化3.0直接進入4.0?這中間到底意味的什麼?它實現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 周南中學的探索值得點讚
    攝影/蔡遠翔「預見未來」班級生涯分享會現場。攝影/蔡遠翔紅網長沙5月25日訊(通訊員文芳記者周丹)「你的生命有什麼樣的可能?」5月24日,在長沙市周南中學的校園裡,一場別開生面的生涯探索系列活動在火熱進行。這是周南中學舉辦的第十三屆心理健康周活動。本次活動以「生涯規劃」為主題,分「遇見自己」和「預見未來」兩個部分。
  • 遇見你,預見美好|人大EMBA1905開班晚宴
    此刻,遇見的是你;以後,預見的是無盡的美好。感恩相遇,願我們未來可期,攜手築夢。刀刀班長的認真負責,包子班副的助人為樂……除了積極付出的班委同學,其他同學也讓人感動——為了讓全班有一個統一的形象,琪琪同學特意贊助了所有的班服,從選料到設計……貼心、用心!身在人大是一種榮幸,而能成為1905班級的一份子更是幸中之幸。
  • 《遇見未知的自己》:自我和解,只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遇見未知的自己》全名叫《遇見未知的自己:都市身心靈修行課》,是臺灣作家張德芬創作的一本以小說為體裁,以心靈修行為主題的書籍。主要講述名校畢業的女白領若菱在遭遇了生活的起伏,對生活不滿與懷疑的她,偶爾遇到個一個老人,通過兩人的對話,藉此來表達對人生課題與智慧的理解。
  • 「探索自我 預見未來」—雁鳴湖鎮黨群服務中心開展暑期結營儀式
    為期兩個月的暑期成長營結束了,為了見證青少年的改變及成長,提升面對新學期挑戰的勇氣和信心,2020年8月28日,雁鳴湖鎮鎮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探索自我 預見未來」暑期成長營結營儀式。伴隨著青少年的歡呼聲,結營儀式拉開了序幕。本次活動共分為「視頻回顧」、「我的暑期收穫」、「激勵表彰」、「奔跑吧,少年」等四個環節。
  • 李浩然 | 在攀登的路上遇見更好的自己
    「要把眼光放開闊一些,去看看更高學府的風採,遇見更加優秀的人,成為更好的自己」,帶著導師的期盼和學長的鼓勵,李浩然走入河海,成為了水之子的一員。進入河海之後,除了專注科研之外,李浩然還參加了學校足球隊。堅持足球的日常訓練,在綠茵上奔跑馳騁,在賽場中揮灑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