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一個尚不確定的自由貿易同盟

2020-12-16 網易財經

美國當地時間10月5日上午,參加「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談判的12個國家,在亞特蘭大達成基本協議,整個世界為之一動。一個新的自由貿易同盟在這個時候開始具有了雛形,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要大大超過「歐盟」(EU)。單從國內生產總值(GDP)上看,2014年EU總體為18.50萬億美元,而美國一國為17.42萬億,TPP的經濟總量為28.05萬億美元,大大超過了EU。

10月6日,經常刊登宣揚與中國在外交、軍事、經濟各個方面對立文章的日本最大報紙《讀賣新聞》,在社論裡特意引用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話:「共有相同價值觀的國家,現在建設了自由公正的經濟圈,制定了國家百年大計。」緊接著該報寫道:「主導TPP的日美兩國團結一致,絕不該降低這次深化同盟關係的效果,這是對強化霸權主義舉止的中國做出的牽制。」

「不能讓中國書寫規則。」美國總統歐巴馬在TPP達成基本協議後所做的評述,在世界不少國家被突出報導,給人的感覺似乎是TPP就是對著中國來的。日本個別媒體添油加醋後,更有了幾分弄假成真的態勢。

「把佔世界GDP總量1/6的國家——中國排除在外,組建一個新的貿易體制是否具有可行性這點暫放不說。看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數字,到2020年,美國GDP將增長29.10%(從2014年的17.42萬億美元增加到22.49萬億美元),日本6.70%(從4.62萬億美元增加到4.93萬億美元),而中國是55.68%(從10.38萬億美元增加到16.16萬億美元)。日本媒體的樂觀展望,一些國家的評論家將TPP理解成(對華)『踢屁屁』,那該是一種極為不自信的表現。」日本一位從事國際貿易的專家對筆者說。

從以上數字看,中國在今後5年時間裡與美國的差距在減少,與日本的差距在拉大。《讀賣新聞》等日本輿論發出的聲音,與美國主流輿論的觀點不同,與今後世界潮流也大相逕庭。至於今後數年各國能否順利推進TPP,順著日本等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往下走,越南能否在服裝方面完全取代中國,目前不確定的因素太多,而中國也不可能坐以待斃。

不確定的越南等國的產業優勢

TPP的談判結果,似乎給越南帶來了巨大的生機。

5日達成基本協議後,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參與TPP談判的12個國家中,民眾最支持協議籤署的國家是越南。在被問及「TPP對我們國家是好事還是壞事」這個問題時,越南有89%的受訪者認為是「好事」,只有2%的人認為是「壞事」,18至29歲的年輕人中,認為TPP是好事的比例更是高達95%。美國受訪者中,認為是「好事」的只有49%,認為是「壞事」有29%;日本民眾認為TPP是「好事」的有53%,認為是「壞事」的有24%。

很多時候數字非常說明問題。成為TPP中的一員,除了日本以外,其他國家很有可能在今後數年內經濟上會發生巨大轉變。比如越南,從2014年到2020年的GDP增長率為63.15%,大大地超過了中國的55.68%。但越南2014年的經濟總量也就和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規模相當,更是中國的1/54,這個比率到了2020年也幾乎不會發生什麼變化(1/52)。

微觀上,越南的活力將大大發揮出來。比如在越南中部的廣南省,2015年3月,越南紡織投資公司(VINATEX)投資建設了一家10公頃的巨大工廠。投資總額為5500萬美元,服裝的年生產能力為1000萬件以上,2017年開工。這個規模的服裝廠在中國福建一帶可以找到不少,但該公司投資的更大特點是,從紡紗到織布、印染、剪裁、成衣工程上下一統。這樣的全套生產模式在中國見的不多。

TPP中有一條「原產地規則」,如果成衣的原材料不是出自越南,結果將同樣不能享受在TPP加盟國內免稅。越南服裝業的原材料目前大都來自中國。加入TPP後,「越南的服裝業自然為了享受相關待遇,會減少從中國進口布匹等原材料。」越南工商部官員說。

越南紡織投資公司在其國內的原材料使用率在2013年只有40%,到了2016年將提升到60%。TPP正式啟動後,將再度提升對本國原材料的使用比率。這樣一來,不僅提升企業自己的效率,更多地從國民經濟及國際經濟兩個角度看,越南紡織業剪斷與中國的聯繫,強化本國原材料產業,加緊與TPP加盟國的關係就會成為必然。

但是,越南最終能否成為取代中國的世界服裝大國地位這個暫且不說,中國今後是不是還會延續30年前的輕工業戰略,維持重發展服裝產業,輕服裝品牌的思路,這很難說。如果改為運用資本優勢,重視品牌,保有自己的品牌,用好越南的成衣條件,越南紡織業的發展對中國來說,不一定是壞事。

同理,TPP加盟國中,越南的紡織業、水產品,馬來西亞的手套,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的乳製品,是否能夠給中國帶來衝擊,衝擊到底有多大,能否影響中國的國民經濟,在世界範圍能否與中國形成競爭態勢,不確定要素太多。現在可以說的是,以上這些產業在中國經濟中不佔主要地位,有了TPP就大大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的可能性非常的小。

TPP基本協議籤訂前後,筆者與日本等國的學者做了一些探討。總的感覺是,國際經濟以美日為首,通過TPP在東部組建了一個自由貿易同盟,中國是否加入進去,何時加入進去,目前還不明朗。在西部,「一帶一路」的經濟模式開始逐步深入人心,TPP之外的國家也只有通過「一帶一路」來結成另一個鬆散的新經濟交易聯盟。

12個TPP加盟國的GDP總量有28萬億美元,通過「一帶一路」串聯起來的中國(10.38萬億美元)與EU(20.44萬億美元)加起來也有近31萬億美元,兩者旗鼓相當。

並不明顯的國際經濟東西分化

自由貿易體制是國際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通過組建一個同盟排斥一些國家,這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通過一些條件來限制其他國家的出口,保護本國產業,這同樣難上加難。縱觀過去5年準備加入TPP的各國談判看,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像日本《讀賣新聞》等媒體,把牽制某個國家當成加入TPP的重要目的,可謂緣木求魚,過分顯露出對國際經濟的無知了。

TPP加盟國中,美國反覆要求對製藥業進行長達12年的保護;日本要求對大米等農產品實行特例,更多地要求在汽車等方面儘早實現零關稅;紐西蘭在乳製品方面堅持己見。各國要維護的是目前的本國利益,儘可能以己之長攻敵之短。不樹立一個強悍的假想敵,就不能在最後達成統一。這個時候,中國的經濟規模,與各國的貿易關係恰好是成為假想敵的好對象,也就在這個時候,中國成了美國、日本等國在呼籲組建TPP時的一個靶子。

一個比較值得重視的內容是,TPP在高水平的貿易投資規則上所具有的新意義。這個新體制絕非簡單地撤除或者是削減物品關稅,更重要的是在投資、服務、智慧財產權等方面做出的規定,對環境、勞動、國有企業等各個方面提出的新概念。這該是21世紀經濟中不可忽視的內容,在很多方面也是中國需要努力追趕上的。向高標準看齊,最終對中國有益。

如果說TPP在經濟發展規則、概念上努力創新的話,「一帶一路」則在實現經濟發展的途徑上,作出了革新。社會基礎設施的牢固建立是實現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這可能來源於中國「要想富先修路」的樸素體驗。

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將會發揮出巨大的效益。在日本,筆者周邊的人非常重視中日在印度尼西亞高鐵建設項目上的競爭。中國最後勝出,給人的印象是,中國在印尼這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中轉地上絕對不能談放棄。儘管日本在印尼慘澹經營了幾十年,在高鐵技術及資金提供等各個方面也具有很強的優勢,但印尼的戰略地位對中日兩國來說,重要性的不同讓兩國在爭奪印尼高鐵項目時表現出的決心大不一樣。

日本人關注的是,TPP基本達成前,習近平主席訪美,在美國談到「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及亞投行是全開放及透明的」這一觀點。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開放而透明,美日主導的TPP是否也公開透明呢?日本的專家對筆者說:「我們不能把手中的牌攤開給世界各國看。」據說在日本國內對TPP內容真正有所了解的專家幾乎沒有,只有參與TPP談判的幾個到十幾個官員知曉內容。即便政治家對整個內容也所知甚少,無法在國會真正對TPP內容進行討論。公開透明的「一帶一路」與一切均保密的TPP,哪個最終有利於國際經濟發展,目前也還難下結論。

更大的不確定性在於,有了12國組建的TPP,是否就不需要「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不需要東協十國發起的,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共同參加(「10+6」)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了嗎?從目前各國經濟形勢和意願來看,並非如此。這給「踢屁屁」又增加了幾分不確定性。

作者為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 執行院長

本文來源:中國經營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美國成為多邊自由貿易的最大不確定因素(3)
    在中美經貿衝突尚未有實質轉圜跡象的背景下,美方拒不履行國際責任,或進一步加劇中美貿易相互報復的風險。美國單邊挑起諸多貿易爭端,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最大不確定性風險。IMF表示,美國貿易保護行徑將遭至貿易報復,影響全球貿易和投資、衝擊全球和地區供應鏈。不僅美國企業遭受損失,也將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後果。
  • 使命召喚手遊視角轉換方法 tpp和fpp視角優勢解析
    使命召喚手遊中是有兩種視角的切換的,也就是遊戲裡縮寫為fpp的第一人稱模式和縮寫為tpp的第三人稱模式,這兩個模式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而且這兩個模式也能互相轉換。下面就就向大家介紹下tpp和fpp的切換方法和優劣。
  • 社科評論|籤署RCEP:從自由貿易協定到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1954年,首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荷蘭經濟學家簡·丁伯根在《國際經濟一體化》中將「一體化」視為國際經濟政策的一個特殊方面,以此建構國際經濟的「最理想結構」,並區分為「消極一體化」和「積極一體化」兩種形式。
  • ...促進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 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不確定不穩定因素...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當前全球經濟形勢錯綜複雜中國要共同促進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加,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也面臨許多困難問題挑戰中國經濟發展的迴旋餘地很大,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十分重要和迫切
  • 什麼是自由貿易,自由貿易積極因素及不利影響
    什麼是自由貿易?自由貿易指的是國家取消對進出口貿易的限制和阻礙,取消對本國進出口商品的各種特權和優惠,使商品自由地進出口,在國內外市場上自由競爭。自由貿易是「保護貿易」的對稱。國家對進出口貿易不進行幹涉,不加以限制,允許商品自由地輸入和輸出的政策。
  • 澳大利亞揚言與臺灣籤「自由貿易協定」
    據臺媒報導 受到中國大陸與澳洲發生貿易衝突的影響,遭中國大陸制裁的澳洲試圖尋找代替的出口市場,有澳媒指出,澳洲的貿易官員近期與臺灣進行經貿對話,試圖為國內受到衝擊的出口損失止血。《雪梨晨鋒報》在12日報導指出,雖然澳洲目前尚不考慮與臺灣籤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但總理莫裡森領導的政府急需尋找替代市場,為來自中國大陸的貿易打擊止血;報導透露,雖然礙於議題敏感而選擇匿名,不過,臺澳雙方相關人士皆證實雙邊已展開經貿對話的消息,並稱是在亞太經合會(APEC)的框架下進行對話。
  • 十九世紀30——40年代西歐各國自由貿易的勝利和殖民政策
    ▲資產階級勢力建立自由貿易的勝利、工廠法工業資產階級堅決地要使工人放棄獨立的政治鬥爭。早在1838年,他們就在曼徹斯特成立了「反穀物法同盟」,力爭取消穀物進口。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希望用這種方法爭得降低糧食價格,從而使工業品能夠以低廉的價格暢銷國內外市場。「反穀物法同盟」的領導人是富有的工廠主理查·科布頓,同盟展開了關於取消糧食進口稅的大規模鼓動。
  • 國商每周一練|實施反傾銷措施的條件 關稅同盟的經濟效應
    排版|長島冰茶不加冰大家最近專業課複習得是不是很辛苦呀?
  • 自由貿易理論不能解釋貿易摩擦史,政治經濟學可以
    另一種政治經濟學一七五二年,哲學家休謨在論文集《政治論叢》中發表了《論貿易的猜忌》,此篇短文的問世無疑可算作古典政治經濟學自由貿易理論的起源。對休謨的觀點的極致簡單的概括是:自由的國際貿易有利於任何一個參與其間的國家,而貿易保護主義只是一種虛妄的猜忌。
  • 美國將撤出TPP 蔡英文試圖推多邊、雙邊貿易協定
    她呼籲,「如果我們要追求這樣的發展,就要追求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消除收入不平等,若不能均享貿易的好處,貿易就沒有意義;中小企業的成長、工作機會、收入平均都很重要,將來要鼓勵更多年輕人、婦女參與經濟增長,讓經濟發展的福利由全民均沾。
  • 從「新漢薩同盟」到「節儉四國」,小國荷蘭如何躋身歐盟頭部玩家
    以德意志北方重鎮呂貝克、漢堡為中心,他們四處發展貿易,並結成一個覆蓋了歐洲北部的商業和政治聯盟。這就是歷史上的「漢薩同盟」(Hanseatic League)。「漢薩」(Hansa)是德語裡「商會」的意思,現今的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也是以此而命名的。
  • 英歐達成貿易協議的條件「尚不存在」
    由於尚不具備達成協議的條件,英國和歐盟已暫停以貿易協議為核心的未來關係談判。圖為11月28日,在倫敦,歐盟負責與英國談判的首席代表米歇爾·巴尼耶(中)離開與英方談判的地點(資料圖片)。新華社 發新華社倫敦12月7日電 英國首相詹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7日表示,由於在公平競爭環境、履約管理和漁業三個關鍵問題上仍存在重大分歧,英歐最終達成貿易協議的條件「尚不存在」。詹森和馮德萊恩當天再次就英歐未來關係談判通電話。雙方在通話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表示,他們已要求首席談判代表和其團隊準備一份對分歧的概述,以便未來幾天在布魯塞爾舉行的面對面會議上進行討論。
  • 梁立昌:「川普版」韓美同盟遇挑戰
    如果以文在寅為首的進步勢力上臺執政,川普政府企圖改造同盟關係的政策構想將會遇到挑戰。民調大幅領先,文在寅當選幾無懸念潘基文棄選以後,韓國保守執政黨避免了一場被邊緣化的危機,在執政黨有意推舉代理總統黃教安參加大選以後,其民眾支持率不斷走高,迅速填補了保守勢力出現的力量空白,儘管黃教安本人尚沒有明確表態參加下屆大選,但不論誰代表保守勢力,韓國大選格局中進步-保守對壘的格局基本難以打破。
  • 海外網評:「日美友好」的實質是同盟關係下的相互利用
    「日美友好」之下暗流湧動的現實表明:一個協調合作與摩擦矛盾同步增長的日美關係,以及因此催化加速的日本外交乃至戰略自主性的增長,將成為常態。在日方積極運作下,川普此次訪日,顯示出尤其強烈且刻意的「對外宣示」色彩。特別是考慮到安倍4月剛訪美,以及川普還將在下月赴日出席大阪G20峰會。
  • 【專家視點】佟家棟: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引力探討
    問題的提出自2013年9月29日以來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已經有18個月,我們確實有一些經驗。什麼是市場經濟及其政府的職能,28.78平方公裡承擔全國改革開放試驗區的任務或功能,可能在空間上是不夠的,政策要配套,而配套不是一下就可以靠我們的設計達到的。同時,我們還不知道的是,什麼是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吸引力。2.
  • 2018年自考《國際貿易》提分題及答案
    C.雙方協商確定 D.按到貨時的國際市場價格作價11.發生不可抗力的法律後果(   )A.解除合同 B.延遲履行合同C.解除合同或延遲履行合同 D.既不解除合同,也不延遲履行合同12.下列有關仲裁協議的作用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A.約束當事人以仲裁方式解決爭議,不能向法院起訴B.排除了當事人以協商和調節的方式解決爭議的可能
  • 周永生|中日韓自由貿易的前景展望
    而中日韓三國關係在較好、矛盾不突出的時候,對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有較大推進;而在其中雙邊或三邊出現較為突出的矛盾時,就會對三邊自貿協定的談判產生阻礙作用。>1、政治障礙 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之所以拖這麼長時間,一個最大的障礙在於三國政治上缺乏互信。
  • ddu是什麼貿易術語?ddu是什麼貿易條款?
    ddu是指未完稅交貨(Delivered Duty Unpaid),是指賣方在指定的目的地將貨物交給買方處置,不辦理進口手續,也不從交貨的運輸工具上將貨物卸下,即完成交貨。
  • 愛沙尼亞政府批准籤署歐盟和英國貿易協議
    愛沙尼亞政府召開會議,支持12月24日歐盟和英國籤署的貿易與合作協議。協議計劃在2021年1月生效,以實現向新夥伴關係的平穩過渡。 愛沙尼亞總理拉塔斯表示,艱難的談判最終達成了一項協議,該協議將確保英國和歐盟在廣泛的領域繼續保持密切夥伴關係。愛沙尼亞和英國保持緊密關係和多層面合作至關重要。
  •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簡介
    當時法國對EEC情有獨終,而英國則致力於建立一個以自由貿易為原則的聯盟。其他EEC以外的OEEC成員國這時也開始探索如何在OEEC成員國之間進行自由貿易,以便與EEC形成均衡態勢,並尋求與六國達成聯合協議。政府官員間的第一次探討性會議於1959年2月在奧斯陸舉行。  其他會議接踵而來。